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增进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和功效的认识,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通过学习其他医家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认识和论点,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原文论述、药物组成、配伍和功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诊疗风湿性疾病的临床实践,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结节性红斑的两则验案,详细叙述其诊疗过程并对医案加以按评,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结果] 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清火润燥、转输津液、化湿散结的功效。针对干燥综合征郁火伤津、津失传输的特点和结节性红斑水结内停、水火互结的情况,分别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或清郁润燥,或散结利水,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临床上只要抓住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火郁和水结两个关键病理特点,柴胡桂枝干姜汤可广泛应用于包括风湿性疾病等多种复杂病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因其疗效显著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黄新艳教授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主症为神疲乏力、畏寒、口干、口苦、小便不利,辨证属肝胆郁热、脾肾虚寒之寒热错杂证。于临床应用时,随证加减,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阳虚心悸之证而设。文章从多角度介绍了何庆勇运用桂枝甘草汤的临床经验,何师酷爱经方,擅长用经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心血管领域的疾病。何师认为桂枝甘草汤的临床运用有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抓住主要方证,桂枝甘草汤的主要方证是:心悸而喜按、畏寒、低血压。二是桂枝与甘草的比例应为2∶1,肉桂可以与桂枝同用。三是依照类方加减以及经方叠用,何师临床上常将桂枝甘草汤加减成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并常与真武汤、泽泻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叠用。文章列举了何师运用桂枝甘草汤的3个典型医案。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辨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胡桂枝干姜汤源于小柴胡汤 ,而其本身立法、配伍又独具精义。本文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理论研究 ,提出柴胡桂枝干姜汤辛咸宣化 ,苦辛通降 ,温润寒热并行的组方特点 ,并将其功效概括为枢转少阳兼以宣化痰结 ,疏泄肝胆兼以调理脾胃。该方临床辨证总以郁、痰为要 ,适用于肝胆疏泄不利或痰气郁结少阳 ,兼有脾胃失和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少阳生理、病理及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基础上,从五行生克、五脏相关角度,重点阐述了"柴胡剂法"在少阳病变为主兼以他脏病变方面的拓展应用,变用其方为学其法,达到拓展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灵活应用仲景理论及掌握经方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各柴胡剂(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立方思想组成及作用机制的分析,总结柴胡剂的主要证候群为胸胁苦满、或胸中烦、腹中痛、胁下痞硬,而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诸症仅为从属证候。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当归芍药散的理论阐述和病案举隅,揭示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原则,从而能指导我们在临床上如何更灵活的运用这个方子,为我们临证时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水饮上犯证而设。泽泻汤的临床运用有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抓住主要方证与方证鉴别,泽泻汤的方证是: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呈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无关,大便溏稀,舌体肥大异常,苔水滑或白腻,脉弦沉。其主要方证是: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头晕与体位无关,舌淡胖,凡是符合上述方证者,用之皆效,且应当与苓桂术甘汤方证相鉴别。二是依照原方比例使用,泽泻与白术的比例应为5∶2,且应用重剂,常按照经方绝对剂量,用泽泻50~70 g,白术用20~28 g,量少则无效。三是依照类方加减以及经方叠用,依五苓类方加减,可在泽泻汤基础上加猪苓、茯苓、桂枝,取五苓散之意,可叠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枳术汤等方剂。文章还列举了何师运用泽泻汤的两个典型医案。  相似文献   

9.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桂枝干姜汤始见于赵本《伤寒论》,论中第147条指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减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本方是由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牡蛎、栝楼根、炙甘草七味药组成,张仲景原意是用来治疗伤寒发汗误治后,邪气人于少阳兼痰饮内结之证。故可见胸胁满结、小便不利、往来寒热、渴而不呕等证。  相似文献   

10.
甘草干姜汤为经典名方,出自《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何庆勇老师长年研习仲景之法,擅用经方治疗疑难病,认为甘草干姜汤用于治疗肺中冷之虚寒证,临床与肺痿的治疗应有所区别。其中对甘草干姜汤的运用常立起沉疴。何庆勇老师运用甘草干姜汤的经验有以下方面:一是方证辨证,擅抓主证,甘草干姜汤方证为涎沫多,色多清稀,小便频或失禁,不喜饮水,小腿挛急,偏怕冷,舌淡,苔滑,脉浮或弦。其中主证为涎沫多,色多清稀,小腿挛急,偏怕冷。二是遵循原方剂量,甘草与干姜的用量比例为2∶1,生甘草常用12~24 g,干姜常用6~12 g。三是注重经方中药物的炮制法,古方药物的炮制与现今多有区别,现今甘草干姜汤应用生甘草与干姜。四是临床适时的叠用经方,在观察患者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可将甘草干姜汤与其他经方合用以提高疗效。同时,临床运用甘草干姜汤治疗肺中冷的患者,何庆勇老师认为其应在生活作息及饮食上进行调护,生活作息中应注意避风寒,饮食方面应忌食生冷,以求达到更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渡舟教授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渡舟教授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舒友廉(首钢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41)关键词:名老中医;柴胡桂枝干姜汤;胆热脾寒;肝病刘渡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方专家,我有机会随刘老诊病数年,看到刘老用经方简洁明快,效起如神,常常感喟其对仲景方证的极深感悟,现以柴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以下简称甲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标准,诊断为甲减的患者180例,随机分组进行对照临床观察,治疗组90例,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对照组90例,按常规治疗,甲减药物以甲状腺片为主,配合左甲状腺素钠片。两组分别治疗8周,疗效观察采用NIH-cpsI评分比较。结果 180例全部进入评估,8周后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辨证加减治疗甲减有效。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和它的加减剂群,久被广大医家所重视。为此不揣肤浅,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介绍柴胡汤加减应用,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证候特点,提供临床治疗时参考。考《伤寒伤》以柴胡名方的共有6个方,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而此6个方又当以小柴胡汤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列举王小荣副教授运用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淋巴结肿大、反流性食管炎、经行头痛的验案,介绍其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从而扩展经方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5.
惊恐障碍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治疗研究无突破。其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唐明教授提出了"惊恐障碍由肝气虚致病"之说。文章介绍了唐明教授运用《伤寒论》中经典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气虚型惊恐障碍的辨证及用药思路,阐述了肝虚生恐的病理机制,临床用药重证不重病,拓宽了柴胡桂枝干姜汤之临床应用。并附验案三则,三则案例虽然症状表现不同,但均有肝气虚、少阳太阴合病、土虚湿盛共同症候,故治疗大法趋一,兹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16.
少阳病腑证的存在,不论在中医理论的系统性上还是在三阳病原文的论述中都是肯定的,《伤寒论》以病位体征明示了少阳病腑证的特征。大柴胡汤证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是《伤寒论》具体论述的少阳病腑证,由于胃气强弱的不同。二证之间有着偏虚偏实,偏热偏寒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晰"太阳之为病"的本义,并对太阳伤寒证候进行全面诠释。[方法]从五运六气角度出发,通过对《伤寒论》太阳伤寒条文的文献梳理对"太阳之为病"证候进行诠释。[结果]"太阳之为病"是讲感受太阳本气寒水为主的病,是狭义的伤寒病。寒邪为病,首先伤表为麻黄汤证,寒邪闭塞于表,阳气不得外散则有阳气怫郁于表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等),阳气郁甚则发热甚或高热而有大青龙汤证。阳虚不化水液则有寒湿证(麻黄加术汤)、水气证(小青龙汤等)、水饮证(苓桂术甘汤等)、奔豚证(桂枝加桂汤等)、蓄水证(五苓散)。重则阳虚阴盛而有桂枝甘草汤证、桂枝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甘草干姜汤证、干姜附子汤证、四逆汤证等。寒邪以胜相加则伤心,所以伤寒最多心病。心主盛阳、主神明、主血脉、主火,故有"自冒心、心悸"等心阳虚证,损伤心神的"烦躁不安"症,"脚挛急"的筋病,"心中懊憹"的心火内郁证,"心动悸"的复脉汤证以及"如狂或发狂"的蓄血证等。伤寒失治误治而邪陷于表之里胸胁则有柴胡汤证,以及陷胸汤证。[结论]"太阳之为病"是狭义的伤寒病。太阳伤寒证候有寒证、寒湿证、水饮病(包括蓄水证)、阳虚证、火郁证(心火内郁证、热中及面热证)、复脉汤证、蓄血证、柴胡汤证和陷胸汤证等。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为张仲景经典之著,书中顾护脾胃的思想,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通过对《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十枣汤证、白虎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小建中汤证等的治疗、用药、方后调护法的解析,从健运脾胃调和营卫,寒温并用健脾祛邪,祛邪护脾免伤正气,肝病实脾助正达邪,温健脾胃调中补虚,五个方面对仲景顾护脾胃思想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曾斌芳教授认为"湿热入血"是黄疸病机的主旨,以"辨阴阳、辨表里、辨湿热、辨卫气营血"为辨证要点,临证采用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辨治黄疸。汗法:适于邪郁肌表之证,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加黄芪汤;吐法:适于邪蕴上焦之证,方选瓜蒂散;下法:适于湿热蕴腑之证,方选硝石矾石散;和法:适于少阳枢机不利之证,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温法:适于寒湿困脾之证,方选茵陈术附汤;清法:湿热并重证(茵陈蒿汤),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合当归拈痛汤、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热重于湿证(栀子柏皮汤),少阳阳明合并证(大柴胡汤),疫毒蕴阻证(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合犀角地黄汤);消法:适于瘀血阻络之证,方选血府逐瘀汤;补法:适于脾虚湿盛之证,方选黄芪建中汤。  相似文献   

20.
柴胡类方方证运用体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类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经方以及后世以柴胡为主药的经典名方,包括小柴胡汤、四逆散、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苓汤、柴朴汤、逍遥散、丹栀逍遥散等。临证时只要能准确把握柴胡药证(即主治胸胁苦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