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33-136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舟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存在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疗效标准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98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手肿胀评定、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膀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与对照组的7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水肿程度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水肿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增加值、VAS评分降低值、水肿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均有效果,而电针围刺法在改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水肿程度等方面较针刺法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进行芒针透刺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毫针疗法。采用VAS量表、FMA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疼痛、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疗效,且疗效优于常规毫针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方法,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估其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观察患者肩部肿胀程度。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患手肿胀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程度和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患侧肢体疼痛,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手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压力衣结合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该院7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与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采取压力衣治疗结合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两组间治疗后FM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87.6±6.8)分,高于对照组的(79.8±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压力衣结合冲击波可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合格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推拿结合循经往返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 FMA)、视觉疼痛量表( VAS)、改良Barthel指数( MBI)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的FMA、VAS、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32例,无效8例;试验组治愈8例,显效24例,有效24例,无效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推拿结合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予以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的肢体感觉、水肿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S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关节肿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配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2月5月就诊的64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ET技术进行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进行上肢FMA、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MA、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观察组FMA、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T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内服外洗麻桂通络汤,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两组同时配合常规针刺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目测比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及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减轻疼痛症状,提高BI、FMA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SHS)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抽选150例,其中患有SHS的患者有110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联合方法,对照组仅做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FMA评分、VAS评分及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及ADL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SHS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运动功能,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肩综合征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VAS、FM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显著,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 筛选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恢复期的常规康复诊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进行电针结合空气波疗法为期训练8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疼痛定量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s VAS)来评定患者的疼痛改善状况.结果 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均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是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2组均有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浮针疗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电针法,治疗为每周连续治疗5d,休息2d,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浮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传统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S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方面浮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电针组。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配合中频电疗,疗程均4周。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法和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结果共有80例完成了试验(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疼痛、水肿、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莉 《中国乡村医生》2023,(30):131-133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2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FCC模式。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FM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社会功能、健康变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社会功能、健康变化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C模式在脑卒中后S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增强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18.33±12.93)分vs (63.27±11.96)分;(29.08±12.41)分vs (62.19±13.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18.33±12.93)分vs (29.08±12.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53.11±9.32)分vs (23.88±8.40)分;(42.35±8.49)分vs (24.42±7.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MA评分升高更为明显[(53.11±9.32)分vs (42.35±8.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93.2%vs 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在发病1个月内立即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特色康复疗法,对比两组康复护理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4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在早期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能够较明显地改善肩手综合征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有效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简化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VAS评分、FMA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肌肉起止点(反阿是穴)疗法。疗程均为8周,2组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肩手疼痛,改良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肩关节活动度,Barthel(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手指尖至第一腕横纹的体积(ml)的差值评价手部水肿。结果2组治疗后肩手疼痛、FMA评分、手部水肿及B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起止点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且利于促进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