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主运化水谷,布散精微。血脂亦由水谷化生,并依赖脾气散精,经“脉道”布散周身。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时,痰浊内生,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脉道不利”。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可影响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促使异常代谢的脂质在血管内膜下沉积,形成脂质条纹,导致血管管腔变窄,结构异常,即“脉道不利”。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吸收与排泄障碍,稳态失衡,使得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形成泡沫细胞,这一病理过程的使动环节与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从“泡沫细胞”形成机制入手,探讨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状态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可为厘清“脾失健运”与“脉道不利”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亦为中医临床“从脾论治”冠心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脾属土,居中焦,主运化水谷,若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运化布散水谷精微,多余的脂质沉积于血脉形成痰浊,导致脉道不利,而致动脉粥样硬化(AS).可见,脾虚生痰是引发AS的关键.巨噬细胞焦亡致AS,其关键为炎症反应.巨噬细胞焦亡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加剧AS进展.中医学将"炎症"归于毒邪范畴,而毒邪可转化为痰浊,并阻滞血脉,导致脉道...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脉道不利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脾病"脉道不利"包涵"脾虚"和"脾实"两层含义,体现了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线粒体稳态失衡在AS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脾-线粒体"相关性理论的指导下,"从脾论治"AS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将以线粒体稳态失衡为切入点,以脾病"脉道不利"为理论基础,概述并试图阐明AS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理论依据,丰富"从脾论治"AS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脾位于中焦,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膏脂由脾运化水谷所生,中土得运,纳运有常,则膏脂可随血循环以濡养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肝脏是脂质代谢重要的器官,其参与脂质消化、吸收、转运等功能,脾气健运,肝失疏泄,肝脏脂质代谢功能与"脾"运化功能相关。肝细胞自噬是维持肝脏脂质代谢稳态的关键因素之一,自噬功能正常则肝脏脂质代谢趋于平衡。本文基于脾与脂质相关性,从"脾主运化"探讨肝细胞自噬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5.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痰瘀互结,瘀滞日久,脉道不利,最终引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中医认为维持肠道菌群稳态是脾主运化的重要生理功能。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具有生物屏障、营养、免疫等多种生物学作用的重要"器官",其稳态失衡,将影响人体正常健康状态,其机制可能为肠道菌群失调诱导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释放驱动巨噬细胞糖代谢重编程引发炎症反应继而导致AS发生。  相似文献   

6.
周雪  王颖  丛珊 《中医康复》2024,(5):61-64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导致血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的一种慢性炎症改变,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造成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跟内质网应激有很大的关系,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脂质和胆固醇的超负荷等刺激因素,均可引起内质网的紊乱,进而诱发内质网应激。持续性存在的内质网应激状态会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医理论认为,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日久生瘀,痰瘀互结阻于脉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本文基于“脾虚生痰,痰瘀互结”理论探讨健脾化痰祛瘀调节内质网应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为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血脂异常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过逸少劳、情志不遂,病机主要与脾、肾、肝功能失调有关,脾失健运、肾气亏虚、肝失疏泄导致水谷运化失职,津液输布不及,痰浊内生,痹阻脉道而成血脂异常。阐明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对于临床证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多数学者将线粒体作为靶点来研究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机制与治疗。而线粒体作为人体细胞的"能量加工厂"与中医中"脾"的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脾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并且脾失健运所产生的痰浊血瘀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从"脾-线粒体"之间的关联来探究脾虚痰瘀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庞洁  魏聪  高怀林  吴以岭 《中医杂志》2014,(12):1011-1014
以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探讨"孙络—微血管"相关性及2型糖尿病胰岛微血管病变机制,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功能的组织结构基础为胰腺,脾失健运导致水谷精微代谢分布紊乱及不平衡状态的病理实质为脾络(即胰岛"孙络—微血管")病变所导致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据此提出"通脾络,运脾津"治法,探讨以此原则指导2型糖尿病治疗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血脂异常在我国普遍存在,中医药干预血脂异常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脂质亦需要脾的运化功能布散周身。脾气虚则脾失健运,清气不升,浊阴独留,生湿生痰;痰湿进一步阻碍气机,影响脾胃运化,使脾虚更甚,加重脂浊,浸润血脉。近年来健脾祛痰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血脂异常的防治中,且在临床中收到不错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关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及及早干预一直是基础和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医认为血脂异常乃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膏脂转输障碍所致,而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主要体现。该文将从中医以脾论治角度,基于肠道微生态系统对血脂异常进行论述,寄希为中医论治血脂异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94-198
中医脾的功能与现代医学机体的免疫功能十分相似。脾虚则机体御邪能力下降,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障碍、细胞焦亡,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中医角度探讨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障碍与焦亡间的关系,在探索动脉粥样硬化微观机制的同时,也丰富了"脾旺不受邪"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高粱之疾"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所载"高粱之疾"颇似今之代谢综合征,痰湿中阻,脾失健运为"高粱之疾"主要病机,痰湿中阻,脾失健运亦为"消瘅"、"胸痹心痛"、"眩晕"等病证之因,也有医家认为"高粱之疾"及其相关病变与肝失条达、痰湿瘀血内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也是膏脂转输的重要保障,血脂亦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并依赖脾的运化功能输布周身。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是血脂异常的关键病机。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在疾病状态之下发生翻译后修饰成为“失功能”HDL (dysfunctional HDL,dys-HDL),影响其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导致血脂异常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并产生与其相关的标志物。本文在“脾主运化”的理论指导下,探讨“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与HDL蛋白修饰的关系,将有助于从HDL及其亚类蛋白修饰层面丰富脾主运化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从脾论治”AS性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认为肥胖症内因脾胃虚弱,气机失调;外因嗜食肥甘厚味,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二者互为因果,导致运化失司,影响水谷精微的布散与代谢,痰湿瘀滞,脂质沉积,形成肥胖。[1]病位在脾与肌肉,与肾虚关系密切,亦与心肺的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2]本文将从五脏与肥胖形成的关系分析来论述如何从五脏入手来治疗肥胖。  相似文献   

16.
陈建平 《吉林中医药》2004,24(12):38-38
1 脾主运化的生理作用脾主运化的作用 ,包括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脾的这一生理功能关系着人体消化、吸收 ,对小儿来讲尤为重要。1 1 运化水谷精微 《素问·经脉别论篇》说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脾的这种功能强健 ,习惯上称为“健运”。因此 ,脾失健运 ,则消化吸收运输功能失职 ,患儿可出现纳呆、腹胀、腹泻、消瘦及营养不良等症。所以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1 2 运化水湿 主要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脾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 ,把人体所需要的水份运输到周身各组织中去 ,以发挥其滋养濡润…  相似文献   

17.
1 健脾利湿降脂脾的运化功能是影响脂质代谢的关键,用健脾利湿降月旨药,可化精微为气血,化水湿为津液,升清降浊,清浊分明,各归其所,防浊脂混于血中以达到血脉通、气血充、脏腑畅,脂质代谢完善,痰浊自然消失.高脂血症之本则在于脾气虚弱,亦即贯穿于高脂血症的各个病变阶段的基本病机,脾失健运,分清泌浊功能失职,水谷精微化生障碍,所致之湿浊之邪混入营血,周流全身.《温病条辨》有论:"中焦与脾合者,脾主湿土之质,为受湿之区,故中焦湿证最多.  相似文献   

18.
"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理论的经典应用之一,对病机大致相同的不同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脾是人体内重要脏腑之一,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体主运化,主统血,脾失健运,功能失常是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脾虚运化功能失常是导致血脂异常的关键病机,同时发现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密切,基于"异病同治"探讨"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关于精郁的论述,最早起源于《吕氏春秋》,历代医家各有发挥,对其认识不断丰富.精为水谷、津液等精微物质,其功能正常运行与脾、肺、肝、肾等四脏关系密切.肠腑是津液输布与糟粕排泄的通道,脾失健运,肺失宣肃,肝失疏泄,肾失气化,皆可导致水谷精微和津液转化输布异常,津液运行不循其道,反与肠中秽浊蕴结,气涩血浊,精郁化毒.基于“精...  相似文献   

20.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胆固醇为主的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泡沫细胞崩解、坏死,形成粥样物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AS早期的主要特征是泡沫细胞在动脉内膜集聚,而泡沫细胞是主要源于脂质超负荷的单核-巨噬细胞。以胆固醇为主的脂质在动脉内膜上沉积过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原因和机制,减少和清除多余脂质的唯一途径依赖于胆固醇逆向转运(RCT),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被认为是RCT最主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