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绮文 《广州医药》2011,42(6):50-52
目的 探讨长期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后对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比较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血常规与自身首次献血血常规的差别,比较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血常规与同期首次献血者血常规的差别.结果 固定献血者的WBC、RBC、Hb和Hct与自身首次献血时相比,或与同期首次献血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0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整体护理)各500例。观察献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试验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8%)低于对照组(4.2%),护理满意率(98.0%)高于对照组(9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原因主要是枸缘酸钠中毒(33.3%),且女性、体重≤55 kg、初次献血、双份采集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容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且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较多。提示工作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采用整体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为建立一支稳固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共3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后3年内是否再次参加机采血小板献血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回访调查.结果 3年内未再次参加血小板献血流失者118例,总流失率为30.89%;不同献血动机组流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8.552,P=0.000),其中动机不明确组流失率(52.49%)最高,寻求社会荣誉组流失率(15.79%)最低.发生过献血反应组(63.64%)流失率显著高于未发生献血反应组流失率(26.6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01,P=0.004);对献血过程不满意组流失率(39.77%)显著高于满意组流失率(28.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13,P=0.000);认为机采时间过长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49.40%)显著高于不认为机采时间过长组流失率为(25.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14,P=0.000).健康状况(体检结果)不合格组流失率(43.84%)显著高于合格组流失率(27.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22,P=0.030).媒体(或网络)负面的宣传与献血者是否方便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的影响不显著(x2=1.579,P=0.209;x2=2.130,P=0.144).结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主要与献血动机、献血过程感受以及自身健康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本站首次行机采血小板献血者3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献血者心理、认知、行为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机采血小板后持续献血及成为献血小板志愿者比例高,担心机采血小板对身体影响和存在安全顾虑人数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护理干预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献血者献血的依从性和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4—2018年济源市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的情况,分析发生DRVR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济源市2014—2018年发生DRVR的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DRVR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在100 898名献血者中,DRVR发生率为0.29%(289/100 898)。男性献血者DRVR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DRVR发生率高于多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献血者DRV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采血车DRVR发生率高于固定采血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发DRVR的诱因为献血者精神紧张、疲劳或睡眠不足、空腹或饥饿、有晕针或晕血史、血流时间长以及环境因素,依次占66.44%、28.03%、14.88%、4.15%、3.11%、2.77%。结论 DRVR的发生与初次献血、季节、采血地点、精神因素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中心登记的13636人次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225人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94.22%),主要诱因为精神紧张,其次为空腹、操作不当、疲劳等.其中,女性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不同体质量群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社会人士(P<0.05);睡眠良好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睡眠不良者(P<0.05);11:01~13:30期间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12~2月份高于其他月份;团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街头献血者(P<0.05);献血次数≥2次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初次献血者(P<0.05).结论 无偿献血群体中存在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和发展工作.方法 对2008年1 801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及分析,并与2009年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2 039例进行比较.并就Trima和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一些献血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2008年机采血小板1 801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149例,占8.27%,2009年2 039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实施全过程护理干预,仅发生献血反应19例,占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选择体质量>55 kg,血小板计数高的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实践证明全过程的沟通干预有助于献血者保留、招募及其再次献血, 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并对进一步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失败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初筛合格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57 544人,收集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献血者资料并进行分类统计,对不同性别、年龄、献血次数的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57 544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失败407人,失败率为0.26%;失败原因包括献血反应(29.7%)、乳糜血(24.3%)、血管因素(16.5%)、耗材机器因素(13.8%)、血小板冲红(6.6%)、血小板聚集(5.7%)、血浆颜色异常(3.4%)。女性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失败率明显高于男性(0.68%比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女性因献血反应和血管因素导致的采集失败率明显高于男性(0.34%比0.05%,0.18%比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间的单采血小板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8~25岁组更容易因献血反应(0.16%)和血管因素(0.08%)导致采集失败(P<0.001),26~35岁组(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与关怀。方法: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范围、激发献血者的自主捐献意识,做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同时通过强化采血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献血后的延伸服务以及其它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加强对献血者的关怀。结果:本血站2013年的初次献血率较2012年有明显增加(18.6%VS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与改进。结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基数逐渐增加,许多献血者成为机采血小板的固定献血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研究,有效避免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易引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变化因素的研究,分析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有效地避免了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中的献血反应发生,对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结论 让每一位献血者从生理、心理上得到积极的护理,不仅有助于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确保献血者的安全,而且有利于固定献血者的保留,保证机采血小板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调查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828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原因。结果:828例献血者共发生献血反应17例,占2.05%。其中首次机采368例,发生献血反应12例,发生率为3.26%:2次以上采集460例,发生献反应5例,发生率为1.09%。结论:精神紧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枸橼酸钠中毒、穿刺不顺利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对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熊恺轩  卢亮  孙革  张艳艳  蓝欲晓  庄乃保 《海南医学》2013,24(12):1761-1763
目的分析多次机采献血对男性献血者血清铁(SF)和血红蛋白(Hb)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站初次男性献血者26例和多次男性机采献血者141例,检测其SF和Hb含量。结果首次献血者与多次机采献血者的SF分别为(41.56±16.31)μg/L和(29.32±16.72)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机采献血者铁缺乏的比率随献机采次数的增加而增加。2012年献机采次数为20~24次的献血者铁缺乏比率为44.4%(8/18)。然而Hb含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F水平会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采血机构应该更加重视SF的检测和多次机采献血者的铁储备状况。  相似文献   

13.
萧少春 《河北医学》2007,13(2):222-224
目的:探讨对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最佳护理方法,以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促进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满足临床需要,保证我市机采血小板100%来自无偿捐献者.方法: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全献血过程适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满意,成为固定的、志愿的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结论:做好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全程护理,可大大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和捐献者的安全,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壮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偿机采献血者献血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站机采的2 298人次献血者中发生皮下血肿的状况。结果 2 298人次的无偿机采献血者中,18人次献血后出现皮下血肿,发生率为0.78%。其中女性7人次,发生率为1.50%;男性11人次,发生率为0.60%。结论针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者皮下血肿形成的具体原因,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以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促进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满足临床需要。方法: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全献血过程适时实施干预。结果: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满意,成为固定的、志愿的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结论:做好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预防及处理工作,可大大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和捐献者的安全,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壮大。  相似文献   

16.
王红梅  陈琳  王芳 《求医问药》2011,(9):199-200
目的:探讨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最佳护理方法,以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促进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满足临床需要,保证我市机采血小板均来自无偿献血者。方法: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整个献血过程适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满意,成为固定的、自愿的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结论:做好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全程护理,可大大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和献血者的安全,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壮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调整抗凝剂比例降低女性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比法观察抗凝剂与全血使用比例为1∶11以及1∶12时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的情况,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中降低女性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的献血反应.结果 按照抗凝剂与全血1∶12比例使用抗凝剂能够大大降低女性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的献血反应.结论 依据南方地域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体重偏轻特点,调整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从1∶11到1∶12能够降低枸橼酸钠中毒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机采血小板出现轻微献血反应的诱因以及护理措施,从而预防、降低机采血小板出现献血反应的机率,保证采血质量并促进机采成分血的发展。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在本血站进行成分血血小板捐献的198例献血者的献血资料以及记录分析。结果:在实施了全过程的采血护理工作后,198例献血者中有2例献血者出现轻微献血反应,占1%。结论:选择男性体重大于等于65kg,女性体重大于等于60kg,成分血采集时间间隔1个月以上,PLT≥150×109/L,HCT38%,饮食、睡眠情况正常,无特殊药物服药史的并且双臂静脉条件较好的适龄献血者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并且全程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并对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广州血液中心24 886例参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献血资料,统计分析其淘汰原因。结果 2014—2016年机采血小板淘汰率分别为5.82%、5.60%和4.97%。征询不合格、查体不合格、快速检测不合格、采血过程不合格及血液复检不合格淘汰占淘汰总数的构成比分别为12.11%、13.67%、39.60%、16.64%、17.98%,其中以快速检测不合格原因最多。初次献血者淘汰率高于再次献血者(12.58%比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检测不合格是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的主要原因,血站在招募和献血服务中对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解疑和干预,可能会提高血液初筛合格率,减少献血人员流失。  相似文献   

20.
何晓露 《医学综述》2012,18(7):1120-1121
目的探讨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与抗凝剂比例的关系。方法对来血液中心进行机采血小板的181例女性献血者随机分为A组80例,B组101例。对比观察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0(A组)和1∶11时(B组)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的情况。结果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1的B组女性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为1.98%,明显低于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0的A组女性献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地区女性体质量普遍较轻,采用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1可明显改善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