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嘉兴市学龄期儿童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6~11岁学龄期儿童888名,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含量,收集相关问卷信息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可能因素。结果 888名学龄期儿童中,25-(OH)D中位水平[55.11(43.08,68.79)]nmol/L,学龄期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7.0%,不足率31.7%,总体异常率38.7%。学龄期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异常率比较,性别、年龄、居住地、户外活动及不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挑食偏食、主要养育人文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和季节是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嘉兴市6~11岁学龄期儿童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需定期检测,合理补充,以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杭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8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体检的1~6岁儿童1613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25(OH)D2及25(OH)D3含量。结果 男童的血清25(OH)D和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OH)D和25(OH)D3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25(OH)D2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不同性别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6,P=0.324),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9,P=0.005),≥4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相对较高。结论 男童的血清25(OH)D、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女童,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血清...  相似文献   

3.
背景 近几年来全球维生素D营养状况备受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能存在差异,我国关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营养状况。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地区(南/北)、样本量、性别、年龄、结局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血清25(OH)D水平缺乏(<20 μg/L)率}等信息,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4-08。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2以及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文献,133 441例健康儿童青少年,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9.62±12.45)μg/L。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95%CI(17.5%,25.4%)〕,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17.5%〔95%CI(13.1%,22.0%)〕,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9.0%〔95%CI(19.4%,38.6%)〕。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OR=0.99,95%CI(0.95,1.03),P=0.71〕、血清25(OH)D水平〔SMD=0.01,95%CI(-0.24,0.26),P=0.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0.16,95%CI(0.06,0.27),P=0.002〕、学龄前组〔SMD=0.77,95%CI(0.55,1.00),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0 1〕,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51,95%CI(0.31,2.72),P=0.01〕、学龄前组〔SMD=6.22,95%CI(3.97,8.47),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80,95%CI(2.95,10.65),P<0.000 5〕,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23,95%CI(0.33,2.12),P=0.007〕、学龄前组〔SMD=8.41,95%CI(2.04,14.79),P=0.01〕。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0.61,95%CI(0.43,0.80),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1〕,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5.53,95%CI(3.57,7.49),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07,95%CI(3.04,9.10),P<0.000 1〕,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6.56,95%CI(1.19,11.92),P=0.02〕。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33,95%CI(0.15,0.51),P=0.000 4〕,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1.89,95%CI(0.58,3.21),P<0.005〕,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4.94,95%CI(1.51,8.38),P=0.005〕。结论 中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仍较严峻,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儿童维生素D水平和年龄密切相关,但是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任家谋  张春梅  刘娜  冯胜  井沆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3,(11):1102-1106+1141
目的:了解贵州0~18岁儿童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科学防治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0~18岁健康儿童,所选儿童肝肾功能均正常,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等分组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14 486例儿童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2.80±9.94)μg·L-1,79.21%的儿童25-(OH)D低于理想水平;不同性别组儿童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营养状况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童维生素D缺乏、严重缺乏患病率高于男童(P<0.001);不同年龄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龄增长血清25-(OH)D浓度逐渐下降,3岁以上儿童25-(OH)D水平偏低,维生素D缺乏率增高;不同季节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部分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维生素D现状,为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广西南宁市、北海市、宾阳县、兴安县、凌云县抽取618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25-(OH)D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618名儿童青少年的血清25-(OH)D水平,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维生素D的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类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青少年的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不同年龄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城乡之间25-(OH)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之间维生素D缺乏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维生素D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年龄、性别及季节对西安市0~12岁儿童维生素D状态的影响,为本地区防治儿童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33例0~12岁西安市健康儿童血清25-(O H)D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0~12岁儿童血清25-(O H)D总体水平为(31.69 ± 17.07)ng/mL.1333例儿童中,血清25-(O H)D 充足618例(46.36%)、缺乏444例(33.31%)、不足组256例(19.20%).不同年龄组血清25-(O 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血清25-(O H)D水平为(38.17 ± 18.40)ng/mL,学龄组为(24.02 ± 13.21)ng/mL,随着年龄增长,血清25-(O H)D水平降低.学龄组男童血清25-(O H)D水平低于女童(P<0.05).春、夏季血清25-(O H)D水平均高于冬季(P<0.05).冬季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率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西安市3~12岁儿童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应加强该年龄段儿童户外活动;必要时给予维生素D制剂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分析西南地区0~18岁儿童青少年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缺乏/不足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5月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的128 960名儿童青少年为观察对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南地区128 960名儿童青少年25(OH)D血清浓度均值为(29.16±10.89)ng/ml,缺乏率19.2%,不足率37.2%;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25(OH)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贵州水平最低,缺乏率最高(25.9%);不同性别:女孩25(OH)D水平低于男孩(P<0.01),缺乏率高于男孩(22.0%VS 16.8%);不同年龄:25(OH)D水平与年龄增长成反比(P<0.01),而与缺乏率成正比,青春期缺乏率58.9%;不同季节:冬季最低(P<0.01),缺乏率31.1%;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因素影响最大(P<0.01,OR值为4.508、2.498)。结论:西南地区儿童青少年25(OH...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与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总免疫球蛋白E(IgE)、维生素A(VitA)、25羟维生素D[25-(OH)D]及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7月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收治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血清IgA、总IgE、VitA、25-(OH)D及微量元素[锌(Zn)及铁(Fe)]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不同性别、分期(发作期及缓解期)、分类(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严重程度(轻度、中度及重度)患儿的血清IgA、总IgE、VitA、25-(OH)D及微量元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gA、VitA、25-(OH)D及微量元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Ig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性别患儿的血清IgA、总IgE、VitA、25-(OH)D及微量元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作期的血清IgA、VitA、25-(OH)D及微量元素水平均低于缓解期,总IgE水平高于缓解期(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25-129+169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 方法 对2014年8月~2016年6月38 208例体检人员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25-羟维生素D作为评价维生素D水平的指标,根据性别及年龄分组,将各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25-(OH)D平均水平为(61.15±22.30)nmol/L,有28 830例受试者血清25-(OH)D低于75.0 nmol/L,占总人数的75.5%,其中缺乏率为33.7%,不足率为41.8%。(2)男性维生素D总体缺乏率为27.3%,不足率为42.2%,充足率为30.5%,其中缺乏率最高的是20~29岁年龄段的44.3%,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缺乏率逐渐降低,≥60岁缺乏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维生素D总体缺乏率为43.7%,不足率为41.1%,充足率为15.2%,其中缺乏率最高的是20~29岁年龄段,达到60.2%,与其它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一年龄段,女性血清25-(OH)D浓度普遍比男性低,25-(OH)D缺乏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25-(OH)D缺乏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对同一年的不同月份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中发现血清25-(OH)D平均水平在12月、1月、2月最低,6月达到最高值,女性各月份血清25-(OH)D水平普遍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温州地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女性较为严重,冬季维生素D水平较全年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诊治的9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健康儿童9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清25(OH)D及骨密度水平;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维生素D充足两组,比较其骨密度情况.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28.05±13.37)ng/mL,骨密度正常率为5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24±16.65)ng/mL和8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其骨密度正常的比例为43.08%,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骨密度降低,且其骨密度降低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潍坊地区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诸城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5 132例6岁以下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分别从性别、年龄、季节等方面分析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态,并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10.76%,不足率为16.62%。6岁以下男女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率、不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岁以下儿童3~6岁段维生素D缺乏率与不足率高于0~1岁段、1~2岁段、2~3岁段(均P<0.05),3~6岁段血清25-(OH)D水平低于0~1岁段、1~2岁段、2~3岁段(均P<0.05)。6岁以下儿童夏、秋季血清25-(OH)D水平高于春、冬季(均P<0.05),夏、秋季维生素D缺乏率与不足率显著低于春、冬季(均P<0.05)。影响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危险因素为乱服或未服维生素D制剂、单独母乳喂养、户外运动<2 h/d、母亲文化程度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腹泻病、挑食或厌食及反复支气管哮喘。 结论 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为27.38%,与年龄及季节有关,且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主要集中在3~6岁年龄段及春、冬两季,其个体影响因素主要有喂养方式、户外运动、挑食或厌食、维生素D制剂、母亲文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腹泻病及反复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维生素D不仅影响骨代谢,还在免疫调节、维持神经系统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的关系,对预防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研究内蒙古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儿科进行维生素D检测的7 963例0~14岁儿童的临床资料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不同性别儿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检验显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儿(P<0.05)。血清25-(OH)-D水平在婴儿期随月龄增长逐渐升高,至6月龄后达到较高水平,持续至12月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季节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组夏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冬春季较低(P<0.05)。汉族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与学龄前年龄组的汉族与少数民族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的学龄前儿童、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患病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是否健康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浙江省余姚市10月龄婴儿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骨密度水平。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省余姚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月龄婴儿1 459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浓度,采用骨密度测查仪测定骨密度,对比不同性别及不同月份之间婴儿25-(OH)D及骨密度水平,比较不同25-(OH)D水平组间骨密度及骨密度异常发生率。结果 1 459例10月龄婴儿平均25-(OH)D水平(81.59±26.96)nmol/L,维生素D(VD)缺乏161例(11.03%),不足496例(34.00%),充足802例(54.97%)。不同月份婴儿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月份达到最高水平,3月份达到最低值。不同性别婴儿间骨密度、25-(OH)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D充足组、不足组及缺乏组间骨密度、25-(OH)D水平及骨密度异常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0月龄婴儿VD充足组25-(OH)D水平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VD缺乏组及VD不足组25-(OH)D水平与骨密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我市10月龄婴儿VD水平不足现象较为普遍,并在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显著波动,VD不足/缺乏婴儿其水平与骨密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应加强健康宣教,鼓励增加婴儿户外活动时间、合理膳食等提高VD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生素D3与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并确诊的11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观察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观察组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数目为92例(82.1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6例(39.02%),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骨代谢异常幼儿血清维生素K1和K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7月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骨代谢异常幼儿110例(骨代谢异常组),另选择同期90例骨代谢正常幼儿(骨代谢正常组)。比较骨代谢异常组和骨代谢正常组维生素K1、维生素K2、25(OH)D、25(OH)D2、25(OH)D3、维生素A、维生素E、Ca、P、ALP水平;并比较不同骨密度患儿维生素K1、维生素K2水平。结果 骨代谢异常组维生素K1、维生素K2、25(OH)D、25(OH)D2、25(OH)D3、Ca、P、ALP水平低于骨代谢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密度正常、骨密度轻度不足、骨密度中度不足对比,骨密度重度不足患儿维生素K1、维生素K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K1、维生素K2在骨密度不同异常程度患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骨密度程度的加重,维生素K1、维生素K2水平降低,病情程度逐级增加的两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温州是某医院老年患者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方法:选择温州2011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老年患者454例,测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其中非高龄组(60-80岁)318例,高龄组(≥80岁)136例。结果:非高龄组25(OH)D3(34.3±21.2)nmol/L,高于高龄组(28.5±17.5)nmol/L,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2.191,P<0.05),进一步直线相关分析提示25(OH)D3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4,P<0.01)。另外,非高龄组中男性血清25(OH)D3≤50nmol/L(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占70.1%(75/107),女性91.0%(192/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4,P<0.01);而高龄组男性缺乏或不足者比例为86.8%(66/76),女性91.7%(5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5,P>0.05)。结论:老年人群随年龄增长,血清25(OH)D3水平逐渐下降,两者呈负相关,且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普遍存在,需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地区6~10岁性早熟女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营养状况,为性早熟儿童能够合理补充维生素D及性早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到本院儿童保健科及儿科门诊就诊的性早熟6~10岁女童354例的血清25-(OH)D水平资料。按照年龄不同将其分为6~8岁组及9~10岁组,分析不同年龄段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10岁性早熟女童354例,血清25-(OH)D水平为(52.05±13.56)nmol/L,其中缺乏53例(14.97%)、不足105例(29.66%)、充足196例(55.37%),过量及中毒均为0例;6~8岁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9~10岁组(P0.05),且两组血清25-(OH)D缺乏率、不足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地区6~10岁性早熟儿童维生素D水平比较低,不能达到理想水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霍洁  王磊  管峥  赵娟娟  吴新萍 《吉林医学》2022,(8):2061-2065
目的:通过检测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情况,为下一步早产儿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优化方案,预防维生素D缺乏相关疾病的发生。方法:选取早产儿506例,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25(OH)D值,根据结果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非缺乏组,通过病例系统回顾性收集母亲和早产儿的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早产儿487例,其中维生素D缺乏早产儿283例,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为58.1%。平均胎龄为35周,男143例(50.5%),其平均25(OH)D水平为(40.78±6.02)nmol/L。春夏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为(41.44±5.14)nmol/L,秋冬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为(40.12±6.39)nmol/L,两组血清25-(OH)D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极早产儿组中,男和女25(OH)D水平两组有差异;不同出生体重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略有差异。结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仍不低(58.1%),需进一步研究相关影响因素,优化早产儿补充维生素D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重庆市永川区乡镇3~6岁留守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25-羟维生素D[25-(OH) D]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4月期间,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招募永川区部分乡镇3~6岁留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以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FOKⅠ位点基因型检测.结果 ①285例3~6岁留守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9.566±5.185) ng/mL,维生素D充足占2.81%;不足组占41.40%;缺乏占52.98%;严重缺乏占2.81%.留守儿童组血清25-(OH)D较之非留守儿童组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3岁组25-(OH)D平均水平最高,各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②ff基因型的维生素D水平较其余2种基因型低,但3种基因型的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后,各基因型维生素D水平相比较差异仍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永川区留守儿童25-(OH)D水平严重低下,需采取措施提高维生素D水平,VDR受体基因FOK 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与25-(OH)D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补充维生素D促进儿童身高增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到厦门市儿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33名1~3岁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儿童的日常补充维生素D情况进行分组,分为补充组(323名)及未补充组(310名)。对2组儿童进行维生素D水平检测,并测量其身高,对比2组儿童骨骼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未补充组维生素D水平、身高明显低于补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3名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率为56.5%(334/633),维生素D缺乏儿童的身高低于维生素D充足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组儿童BMC、BA、BMD及25-(OH)D3水平均高于未补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1~3岁儿童群体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率较高,且积极补充维生素D能促进儿童身高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