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燕 《首都医药》2013,(18):31-32
目的通过对患儿血清检测阳性结果的统计,总结不同月份所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现状和阳性情况,从而对急性呼吸道感染预防、诊断以及尽早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从检测的标本中抽取2012年9月~2013年4月共1377份。方法为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中IgM抗体。针对检测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5种病毒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1377份血清标本中共检出阳性病毒577份,总阳性率为41.90%,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检出的阳性标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3.17%、3.05%、0.65%、9.80%、5.23%。结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阳性情况会随着季节中月份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374例的鼻咽深部分泌物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7项指标检测。结果病毒阳性178例(47.6%),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39.6%,腺病毒(ADV)32.6%,病毒混合感染病例30.5%,以RSV合并ADV感染为主。RSV与ADV在≤6月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RSV在毛细支气管炎中检出率最高(51.1%),ADV在支气管肺炎的检出率最高(35.5%)。结论 RSV和ADV是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且混合感染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方法,了解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住院的180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鼻咽部抽吸物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腺病毒检测。结果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801例,共检出呼吸道病毒766例,检出率42.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婴幼儿最高,通常在冬春季节流行。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等优点,适应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中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门诊和住院CAP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FV)、腺病毒(ADV)的PCR检测。结果儿童CAP病毒病原中以RSV感染为主,IFV、PIFV、ADV是重要病原。结论病毒感染在儿童CAP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304例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检测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对1304例学龄前儿童血液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S)进行检测,分析各种病毒的检出情况。结果在1304例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率为57.52%(750/1304),单项病原体检出率为49.08%(640/1304),依次为IFB 43.44%(278/640), PIVS 26.41%(169/640), RSV 19.53%(125/640), ADV 9.38%(60/640), IFA 1.25%(8/640);混合感染检出率为8.44%(110/1304);IFB、PIVS、RSV在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以IFB、PIVS、RSV为主,冬季是病毒感染的好发季节。  相似文献   

6.
病毒学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本地区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概况、临床表现特点,分析比较各个年龄组和各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检出情况,为满足临床快速检测呼吸道病毒的需要.方法 应用系列单克隆抗体APAAP桥联技术,对145例患者进行了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副流感病毒2(PIV2)、副流感病毒1.3(PIV1.3)、腺病毒(AdY3.7)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检测;同时取鼻部和咽部分泌物作配对检测.结果 145例患儿有关病毒抗原阳性者82例,阳性率为56.6%.在阳性病例中,合胞病毒占35.2%,流感病毒占27.9%,副流感病毒占11.4%,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占25.5%.结论 结果提示小儿呼吸道感染有一半以上是病毒感染所致.且每年流行的病毒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7.
348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流行特点,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选择3 483例于2011-2012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3 483例标本中,检出病毒阳性标本903例(25.93%),其中男584例,女319例。病毒感染在冬春季1岁以内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单一病毒感染890例(890/3 483,25.55%),以RSV感染为主(616/3 483,17.69%),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nfA)、PIV1、PIV2和InfB。RSV感染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季,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138/304,45.39%)。混合感染以RS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结论:病毒是2011-2012年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RSV感染居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之首,其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8.
天津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梅  李晓燕  苏旭  邹明  张桦 《天津医药》2011,39(8):685-687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鼻咽分泌物病毒病原学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多重RT-PCR法,对202例鼻咽分泌物样本同时检测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1、2、3,流感病毒(Flu)A、B,鼻病毒(Rhin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B,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CoV)OC43/HKU1、229E/NL63共1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以及PCR法检测人博卡病毒(HBoV)和WU多瘤病毒。结果:202份样本中检出致病性病毒阳性的有151份(74.8%),其中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54份(26.7%);RSV检出阳性率最高(42.1%),其次为PIV(20.8%)和RhinoV(19.8%);RSV在2008年12月—2009年3月检出率明显升高,PIV在2009年3月—5月检出率较高,CoV2种血清型均同时存在,HBoV混合感染率为64.3%;各年龄段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U多瘤病毒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阳性率高(19.8%)。结论:RSV为天津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致病原,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多瘤病毒阳性检出较高,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77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了咽拭子病毒分离,并采集双份血清239份进行相应的抗体检测。结果共分离出225株病毒,阳性率为47.17%,其中,腺病毒74株,血球吸附病毒144株,呼吸道合胞病毒3株,,肠道病毒4株。76份双份血清有≥4倍抗体升高,占31.80%,其中,腺病毒28份,呼吸道合胞病毒1份,流感病毒47份。南京地区小儿肺炎的病毒病原中,1980~1981年以腺病毒11型、7型为主,1982年则以流感病毒甲_1、甲_3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法在呼吸道感染患者快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所接受治疗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快速检验,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病毒种类及其感染率。结果200例患者中,病毒感染阳性者178例,病毒感染率为89%。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者24例,腺病毒者49例,流感病毒A、B者各38例、29例,副流感病毒1、2、3各10、16、12例,感染率分别为13.48%、27.53%、21.35%、16.29%、5.62%、8.99%、6.42%。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病毒感染者占绝大多数,其中尤以腺病毒感染率最高。结论免疫荧光能快速检测患者病毒感染种类且敏感性高,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78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的分布特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78例患儿收集其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抗原。结果病毒感染检出率为64.1%;最常见的三种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Ⅲ型(PIVⅢ)、腺病毒(ADV);病毒感染无明显性别差异,以1个月至2岁前感染多发。结论通过检测杭州余杭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病毒病原,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提供相对可靠的病原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厦门市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原学特征和流行规律,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发生情况,旨在为临床精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6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取其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进行13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并分析13项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总体检出情况,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13项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2426例送检标本中病毒阳性总检出1473例,总阳性检出率为60.72%;其中人鼻病毒核糖核酸(RNA)最多(占27.77%),其余依次为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RNA(占20.23%)、人偏肺病毒RNA(占17.04%)、呼吸道合胞病毒RNA(占16.77%)、季节性H3N2病毒RNA(占12.63%)、腺病毒DNA(占10.93%)、乙型流感病毒RNA(占10.39%)、副流感病毒RNA(占7.60%)、人博卡病毒DNA(占3.05%)、冠状病毒RNA(占1.09%)、甲型流感病毒H1N1(2009)RNA(占0.41%), 374例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为15.42%。1~3岁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总检出率最高(占64.39%),其余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盐田区在我市疾控中心的1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咽拭子病毒分离,并检测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原学。结果:通过对150例患者病原学进行检查,其中阳性的患者有40例,总阳性率为26.67%,在对单项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显示合胞病毒的患者有12例,占比例为30.00%,甲3型流感病毒的患者有10例,占有的比例为25.00%,乙型流感病毒的患者为7例,占有比例为17.50%,副流感病毒I的患者有5例,占有的比例为12.50%,腺病毒的患者有5例,占有的比例为12.50%,混合感染(合胞病毒+甲3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患者有1例,占有的比例为2.50%。结论: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4.
1998~2000年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咽拭子和部分血清进行病毒分离、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免疫酶标固相吸附试验进行研究。结果4298例咽拭子中分出流感病毒200例,其中上呼吸道流感病毒172例阳性,占流感病毒阳性率的86%;分出呼吸道合胞病毒150例,下呼吸道合胞病毒139例阳性,占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92.7%;及分出单疱病毒20例;单疱病毒阳性率0.5%。462例肺炎和支炎血清检测巨细胞病毒IgM82例阳性,CMV-IgM阳性率17.7%。40份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检测流感病毒有6份血清阳性。结论流感病毒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流行有2个高峰,1个在每年的3~4月,另1个在7~8月份。1998年流感病毒主要流行的是A3型;1999年流感病毒主要流行是B型,同年广州市出现有1例H9N2禽流感病毒;2000年出现A1型流感病毒。单疱病毒在上下呼吸道感染中为发病例。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病毒性肺炎165例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概况与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婴幼儿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11种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A+B),副流感病毒(PIVt-4),柯萨奇B1病毒(CB1V),柯萨奇A7病毒(CA7V),埃可病毒]特异性抗体IgM,按血清病毒特异性IgM阳性,C反应蛋白(CRP)〈8 mg/L且无其他病原学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为条件检测436例肺炎患儿.结果 检出总抗体阳性165例,阳性检出率为37.99%.其中单一病毒感染103例,占82.4%,混合感染22例,占17.6%.RSV感染居首位,其余依次为IFV、ADV和PIV.婴幼儿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易感病毒的种类不同.结论引起婴幼儿肺炎的病原除细菌外,病毒感染的种类繁多,其发病的年龄、流行季节与临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直接免疫荧光法病毒抗原测定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呼吸道感染的患者690例,采取患者鼻咽深部的分泌物,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呼吸道腺病毒(ADV)、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InfA)、流感病毒B型(InfB)以及副流感病毒(PIV)等7种病毒的抗原。结果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者240例,占34.8%,其中呼吸道腺病毒(ADV)12例,占5.0%,合胞病毒(RSV)169例,占70.4%,流感病毒A型(InfA)18,占7.5%,流感病毒B型(InfB)2例,占0.8%以及副流感病毒(PIV1)39例,占16.3%。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病毒抗原测定可以用于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本地区451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临床特点。方法对451例下呼吸道感染惠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巨细胞病毒5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该组451例患儿中病原体阳性295例,总阳性率占65.41%(295/451),男性患儿感染率63.64%(189/297),女性患儿感染率68.83%(106/154),结果可见,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组患儿中感染呼吸合胞病毒的病例数占首位,其次为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与副流感病毒2型占末位。该组患儿中呼吸合胞病毒的阳性率居首位,且多数病毒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结论婴幼儿为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发病人群,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测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法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0例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的鼻、咽、喉部分泌物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快速检验,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病毒感染率与病毒感染种类。结果150例患者病毒感染135例,病毒感染率为90.00%;其中腺病毒感染38例(28.15%),占比最高,其次流感病毒A为28例(20.74%)、流感病毒B为22例(16.30%)、呼吸道合胞病毒为17例(12.59%)、副流感病毒2为11例(8.15%)、副流感病毒3为11例(8.15%)、副流感病毒1为8例(5.93%)。结论免疫荧光法可快速检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感染率与病毒感染种类,可作为患者疾病进展与预后判断的参考依据,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种类及感染特点。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86例,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用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结果186例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检出率为42.5%。检出流感病毒A12例(6.4%)、流感病毒B5例(2.7%)、副流感病毒3例(1.6%)、呼吸道合胞病毒23例(12.4%)、腺病毒4例(2.2%)、肺炎支原体26例(13.9%)、肺炎衣原体6例(3.2%)。结论非细菌性病原体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病原学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天津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病原学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 954例7h~12岁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呼吸道7种病毒检测.结果:本组检测出7项病毒阳性626例(10.51%),男性多于女性,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376例(60.06%),副流感病毒3(PIV 3)211例(33.71%),腺病毒(ADV)20例(3.19%),流感病毒A(IFV A)6例(0.96%),副流感病毒1(PIV 1)5例(0.80%),流感病毒B(IFV B)3例(0.48%),副流感病毒2(PIV 2)2例(0.32%)和混合感染3例(0.48%).RSV在各年龄组患儿中检出率均为最高,其余几种病毒感染以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RSV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PIY 3在夏季有一个小高峰.结论:RSV、PIV 3为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致病原,不同季节有一定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