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常规和基础护理上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精神支持和社会支持等。6周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实施干预前HAMA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干预6周后HAMA评分组内比较均显著降低,说明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均有改善,同时对干预后的两组HAMA评分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组内比较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如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脑保护、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的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8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病人负面情绪得以纠正,经实验对比证实具有明显疗效。应用实验研究方法,统计学处理,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较对照组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5.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致残率高,对突然出现的语言障碍及肢体障碍一时难以接受,因此,对其心理护理的意义尤为重要。笔于2002年8月~2003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实施了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6例患者经综合康复干预后,痊愈34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干预,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烧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D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HADS总分(9.1±2.3)分,HADS-A评分(5.2±1.3)分,HADS-D评分(3.9±1.0)分,VAS评分(1.5±0.4)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后HADS总分(12.9±2.6)分,HADS-A评分(7.3±1.5)分,HADS-D评分(5.6±1.1)分,VAS评分(2.5±0.8)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干预后各指标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哨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提高患者正确的认知行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 根据脑梗死患者不同的发病阶段,心理需求及心理反应的不同,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干预.结果 治愈42例,好转14例.结论 及时、准确的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西安丰镇卫生院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2020年1-12月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肢体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肢体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护理前,两组NIHSS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改良Barthe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效果的影响。方法:把高压氧治疗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高压氧治疗常规进行,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首次治疗前访视。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合理安排治疗时间,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治疗全过程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疗程完成后定期随访、追踪治疗效果。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疗效等方面比较。结果:干预组在高压氧治疗期间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94.79%)高于对照组85.71%(氏0.05)。结论:心理干预贯穿高压氧治疗始终,能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提高高压氧治疗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约占脑卒中的80%[1],不仅导致患者的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到不同部位的梗死,存在不同程度失语、偏瘫、记忆障碍而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而恰当的心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院前心理干预对急性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志清醒急性创伤患者80例(2016年7月~2018年7月),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院前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了解疾病、治疗、配合治疗、治疗信心、家属支持)、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恐惧视觉模拟评分(FAV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 两组配合治疗、家属支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了解疾病、治疗及治疗信心方面强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FAV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常规组80.00%(P<0.05)。结论 院前心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创伤患者能提升对疾病认知,增强治疗信心,缓解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李花林  舒晴 《吉林医学》2013,(8):1530-153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消化内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及方法。方法:根据心理诊断评估患者的心里状态,对240例内镜检查中紧张、焦虑等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9.2%和95%。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检查中,对于紧张、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3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31例,对照组132例。2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基础用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发现2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变情况差异显著(P<0.05)。日常生活能力改变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早期干预结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便利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采取早期干预结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分析发现,治疗2周后及4周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周时(11.2±1.9)分,(15.4±2.1)分;4周时(7.2±1.8)分,(12.5±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周后及4周后,治疗组患者ADL评分分别为(68.7±2.3)分﹑(76.3±5.8)分﹑(79.2±6.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并发症发病率为1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4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结合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加快恢复,降低费用,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139-141,14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6%、97.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5.7%、71.4%,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丹 《当代医学》2021,(7):184-18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本院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方法分为心理干预组(n=37)与常规护理组(n=30),常规护理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使用长海痛尺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  相似文献   

20.
刘亚萍  陈映琳  许丹丹 《吉林医学》2012,33(7):1554-1555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实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低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的发生,可尽快促进其身体和心理的早日康复。结论:本文为了帮助患者缓解抑郁情绪,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对住院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