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磁共振证实的超急性期后循环梗死不同时间窗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及安全分析。方法将32例经头部磁共振证实的后循环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溶栓治疗时间窗分组,分为4.5 h组16例,4.5~8 h组16例。所有患者在rtPA静脉溶栓前、溶栓后6 h、24 h、7 d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时行Ba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溶栓疗效及溶栓后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4.5 h组与4.5~8 h组在各个时间点的NIHSS评分及90 d BI指数、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指导下的超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适当延长时间窗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卒中中心符合rt-PA静脉溶栓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14 d的NIHSS、ADL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14 d,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低于治疗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两组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4 d ADL评分高于治疗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7.74%(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高,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好,优于单一应用rt-PA,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磁共振证实的超急性期后循环梗死不同时间窗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及安全分析。方法将32例经头部磁共振证实的后循环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溶栓治疗时间窗分组,分为〈4.5 h组16例,4.5~8 h组16例。所有患者在rtPA静脉溶栓前、溶栓后6 h、24 h、7 d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时行Ba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溶栓疗效及溶栓后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4.5 h组与4.5~8 h组在各个时间点的NIHSS评分及90 d BI指数、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指导下的超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适当延长时间窗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指导的静脉溶栓对醒后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收治的在多模式CT的指导下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的91例醒后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因患者家属拒绝溶栓而未行溶栓治疗的39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成功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52例患者列为溶栓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溶栓治疗前及溶栓24 h后,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溶栓治疗后7 d、14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30 d、90 d和6个月的m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溶栓组和对照组脑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CT指导下对醒后卒中行rt-PA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扩大溶栓时间窗,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降低致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例发病在4.5 h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组、UK组、对照组,比较三组溶栓前后及常规治疗前后1 h、1 d、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9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rt-PA组、UK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时间窗内给予rt-PA或UK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大军  金平   《四川医学》2023,44(1):51-57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轻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轻型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203例,其中静脉溶栓组(治疗组)109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4例。其中治疗组分为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溶栓组、轻型致残性卒中溶栓组,各71、38例。对比不同时点各组患者BI评分及NIHSS评分、mRS评分情况。统计继发出血转化和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功能差异。结果 组间比较,各组基线BI指数、NIHSS评分、入院前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7 d治疗组、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溶栓组和轻型致残性卒中溶栓组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与基线比较,治疗组、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溶栓组和轻型致残性卒中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7 d的BI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溶栓组和轻型致残性卒中溶栓组在治疗后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7.
不同溶栓方式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医学综述》2014,(8):1496-1498
目的观察脑梗死超早期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物剂(rt-PA)进行不同溶栓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不同溶栓方式分为静脉溶栓组(30例)、动脉溶栓组(20例)与对照组(30例)。记录各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各组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及死亡情况,评估各组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静脉溶栓组和动脉溶栓组在溶栓前的NIHSS评分由(12.4±8.9)分和(13.7±8.9)分,分别降至治疗后24 h的(10.3±7.3)分和(11.1±6.3)分,并且7 d时的NIHSS评分低于溶栓治疗前(P<0.05)。静脉溶栓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动脉溶栓组(P>0.05)和对照组(P<0.05)。各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动脉溶栓的临床安全性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4.5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2例。溶栓组给予rt-PA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14d、28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4h、7d、14d、28d后两组N1HSS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不同时间溶栓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NIHSS分值差异具有高度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致死性的颅内血肿出现,溶栓组发生颅内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但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溶栓的患者23例,应用UK溶栓的患者9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的NIHSS及溶栓后7d的mRS评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病死率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4.0±4.9,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9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9±7.7,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5.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14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mRS评分为2.4±1.6,UK组mRS评分为2.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天rt-PA组mRS≤2分的患者有13例,UK组mRS≤2分的患者有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t-PA组发生SICH的患者有2例,UK组有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周内死亡的患者rt-PA组有4例,UK组有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静脉溶栓与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林宝荣  王顺旺 《吉林医学》2013,34(16):3181-3182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同期发病条件基本相同的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6 h、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应证、禁忌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1.
任淑珍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3001-3003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辅助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AC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rt-PA组和联合组,各48例。rt-PA组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患者在rt-PA组基础上接受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溶栓后1、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9.58%(43/48)]高于rt-PA组[72.92%(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14 d,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rt-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辅助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苏慧  杨光  董秋艳  陈王晋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61-166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9例发病<3h的脑梗死合并AF患者分为溶栓组16例和对照组13例。溶栓组给予rt-PA总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静脉溶栓。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h,24h,7d,21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后90d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BI)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变情况,出血风险,死亡率。结果:溶栓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1h,21d的NIHSS评分,90dBI评分均有改善(P<0.05);溶栓组较对照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增加死亡事件。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合并AF可改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研究变量进行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的平均年龄明显比预后不良组更小,发病至溶栓时间明显比预后不良组更短,入院24h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比预后不良组更高,入院NIHSS评分、入院24h NIHSS评分明显比预后不良组更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年龄、血糖、入院24h纤维蛋白原水平、入院NIHSS评分、入院24h NIHSS评分均是影响溶栓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卒中分型与溶栓治疗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血糖、入院24h纤维蛋白原水平、入院NIHSS评分、入院24h NIHSS评分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制度实施效果及昼夜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1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为rt-PA组(91例)和对照组(84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 rt-PA组患者根据发病/入院时间分为日间发病/入院组(6:01~18:00)和夜间发病/入院组(18:01~6:00),比较发病至溶栓开始各阶段所用时间的差异和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rt-PA组入院后1 h、入院后24 h和入院后7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1),rt-PA组入院后1 h、入院后24 h和入院后7 d的NIHSS评分低于入院时(P <0. 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rt-PA组中,无论参照发病时间还是入院时间分组,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发病至入院时间和入院至溶栓开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每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在溶栓后得到改善(P <0. 01),然而日间组与夜间组之间入院时、溶栓后1 h、溶栓后24 h和7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绿色通道溶栓可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昼夜因素对绿色通道溶栓的实施效率无影响,所以24 h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制度需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对超溶栓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90例超溶栓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双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双抗方案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 h、14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90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治疗超溶栓时间窗AIS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指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3~6 h内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3~6 h,存在MR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的ACI患者48例,分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rt-PA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前、治疗后1 h、7 d及90 d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90 d时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rt-P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h、7 d及90 d时rt-PA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t-PA组临床结局良好率和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t-PA组出现症状性脑出血2例,2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发病3~6 h的ACI患者,在PWI和DWI不匹配的情况下,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6例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院溶栓试验(NINDS)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多模式CT检查,对符合溶栓标准的8例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0.9mg/kg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4h、7d、30d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8±5.33),治疗后24h、7d、30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0.01±6.69)(6.77±3.56)、(4.12±3.09),治疗前和治疗后7d、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为(20.63±8.67),治疗后24h、7d、30dBarthel指数分别为(22.77±8.96)、(45.78±23.89)、(59.45±31.03),治疗前和治疗后7d、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再梗塞死亡。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的急性脑梗死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有助于减少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使更多的患者从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不同的量表来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6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正规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多个时间点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并通过Barthel指数(BI)和Rankin分级(mRS)来比较两组第90天时的预后良好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三种评分方法在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30天时治疗组NIHSS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SS、ESS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0天时,三种量表评分均提示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IHSS:P<0.01,CSS和ESS:P<0.05)。90天时预后良好率B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5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均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NIHSS和BI评分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自发病至给药时间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病3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25例(A组),3-4.5 h内予rt-PA溶栓治疗患者21例(B组),发病4.5 h未溶栓治疗患者18例(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 h、7 d、14 d四个时间点分析比较其NIHSS评分,评价其疗效。并对A组和B组溶栓后7 d内并发出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B组治疗后1 h、7 d、14 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A组、B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的颅内出血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3-4.5 h和3 h进行rt-PA静脉溶栓疗效均显著,但时间窗的延长可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3小时以内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发病3小时以内的再发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14d及90d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90d给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价其疗效;同时临床观察其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较溶栓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90d时BI评分较溶栓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出血3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再发性脑梗死3小时以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