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南阳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手术的8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分析两组患者的解剖复位情况、足部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解剖复位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部关节功能优良率(95.0%)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足部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Lisfranc关节损伤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固定,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1.8%,不良情况发生率为6.1%;对照组优良率为57.6%,不良情况发生率为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疗效显著,可较快恢复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复位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手术效果及复位效果均优于闭合复位,且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Lisfranc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的6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做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固定情况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为优,占总比例的60%,显著高于对照组11例患者为优,占总比例的3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为7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切开复位固定对Lisfranc关节损伤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传统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3例Lisfranc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1例患者,对照组2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对照组患者施行关节融合术。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吕克刚 《大家健康》2014,(7):133-13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Lisfranc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的6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做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固定情况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为优,占总比例的60%,显著高于对照组11例患者为优,占总比例的3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为7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切开复位固定对Lisfranc关节损伤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传统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0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组接受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 a,统计两组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06%(95/101)]高于对照组[85.15%(8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且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61-64
目的分析Lisfranc关节中间柱损伤时以不同内固定(螺钉、钢板、克氏针)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5例Lisfranc关节中间柱损伤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治疗,随机分为三组,观察1组49例(行螺钉内固定)、观察2组48例(行钢板内固定)、对照组48例(以克氏针行内固定),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骨折恢复情况,采用骨科足踝学会(AOFAS)标准评估足功能恢复,比较三组患者疗效差异,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统计术后患者并发症(足弓塌陷、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2组恢复优良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2.08%、观察1组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疼痛程度、骨折愈合用时有明显差异,且以观察2组患者愈合用时短、疼痛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7.08%、观察1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franc关节中间柱损伤以钢板行内固定,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本科室治疗的42例Lisfranc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配合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固定,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足部功能疗效优良率及不良情况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Z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ZC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治疗,观察组接受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7.92%)与对照组(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度(89.58%)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8%(1/48)]低于对照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能提高ZCF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科Pilon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收治的120例Pilon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疗效较佳,可以有效保证关节活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获嘉县中医院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9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优良率为84.91%(45/53),观察组优良率为98.11%(52/53),观察组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98%(9/53),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7%(2/53),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解剖钢板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减轻机体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泌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钢板固定,给予观察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2/24)]低于对照组[54.16%(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关节功能,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复杂胫骨Pilon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复杂胫骨Pilon骨折患者49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延期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于复杂胫骨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在有效保护软组织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关节复位与轴向对线,对维持关节稳定及促进骨折愈合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120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能够获得更高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60例作为对象实验,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对照组(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研究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术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预后优良数28例,其优良率为93.3%,与优良率为70.0%(21/30)的对照组相比较高,两者有区别(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者2例,发生率为6.7%,和对照组的33.3%(10/30)相比较低,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疾病症状,加快康复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对新鲜闭合性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温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新鲜闭合性髌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及康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膝关节活动优良率分别为74.36%(29/39)、92.31%(36/39),观察组膝关节活动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ostman评分较对照组高,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ROM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髌骨骨折效果较好,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更快,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黄智  云雄  徐昕  郭瑛  陆炎  张胜军 《医学综述》2015,(2):346-348
目的分析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接受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对照组(54例)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Majeed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63.3±32.2)m L比(583.2±108.2)m L],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55.4±8.2)min比(110.7±16.3)min],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3±0.7)周比(6.2±1.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Majeed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77.3±8.3)分比(65.3±5.8)分],肢体功能优良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41%比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可以有效优化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过程,提高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是骨盆骨折患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外固定与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在夏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接受外固定治疗,B组接受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优良率为74.00%(37/50),B组优良率为54.00%(27/50)。A组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0%(13/50)。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效果优于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桐柏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四肢关节功能[肘部骨折疗效(Broberg-Morrey)评分、膝关节(HS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恢复情况、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3.72%,高于对照组的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roberg-Morrey、Harris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效果显著,可促进四肢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