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扶沟县人民医院接受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76例,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8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优质护理。统计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两组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82%比71.42%、36.73%比61.22%和4.08%比2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精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35.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便秘、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精细护理,可降低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方案。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治疗效果及后期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排出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身体活力、心态稳定、社会功能、幸福感、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叶惠娟 《吉林医学》2013,(33):7082-708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与对照组(患者被家属送到急诊科救治),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为家属送到本院急诊科救治,给予常规院内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救治,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胸痛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 d内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减少胸痛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早期再灌注成功患者(n=28)及保守治疗患者(n=24)分别于梗死后2周及3个月时进行VLP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VLP阳性率及病理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保守治疗组和再灌注组心肌梗死后2周时VLP阳性率分别为58.3%和17.9%,3个月时分别为37.3%和7.1%,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2周时保守治疗组中VLP阳性与阴性患者病理性室性早搏及持续或非持续性室速或室颤(VT/VF)发生率分别为928%和20.0%(P<0.05).再灌注组则为60.0%和8.7%(P<0.05),保守治疗组和再灌组两组之间室性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7.9%(P<0.01).心肌梗死后3个月复查时,保守治疗组和再灌组两组之间室性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分别为45.8%和3.6%(P<0.01).结论:早期再灌注治疗组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显著降低患者VLP的阳性率,使病理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VLP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保守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9.38%(3/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康复效果特别好,缩短了康复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禹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复常时间及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消化道癌症手术后患者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消化道癌症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消化道癌症手术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水平、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总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MI指数(21.81±2.6)kg/m2和白蛋白水平(40.54±3.26)g/L明显高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29/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模式促进消化道癌症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联合尿激酶静脉滴注、肝素皮下注射溶栓治疗,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出血1例(3.4%),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7例(93.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出血3例(10.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0例(69.0%),死亡1例(3.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和治疗后心律失常病症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4.0%,对照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60.0%,观察组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的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冀新红 《医学综述》2012,18(17):2896-2897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用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和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和可达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心源性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7.8%(35/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源性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比较病死率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心源性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为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进行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1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1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1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降低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76例。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n=38)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38)。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钾水平、血清镁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7%(36/38)、76.3%(29/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钾、血清镁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78例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腹痛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125例急性腹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2例),两组均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5.24%,明显比对照组82.26%的总满意率要高,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确诊为急性腹痛的患者,在对症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入院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再次发生心动过快、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06±3.12)d,明显低于对照组(13.12±3.2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3(5.17%)例心动过速,对照组患者中出现7例心动过速,3例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肯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