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例脑瘫儿童应用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导式教育是匈牙利Peto教授融汇他个人对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及康复等广泛知识,加上他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成人及儿童在1945年创立的一种综合治疗法。1960年引导式教育由治疗师Cotton夫人介绍到英国。 引导式教育是一套旨在使运动机能失调的儿童学习如何融入社会的教育系统,是一个具有良好的结构及综合课程的教育体系,它帮  相似文献   

2.
曾巧美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2):764-764,F003
引导式教育是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活动机能失调者而设的一个有效的教育系统。活动机能失调和其它的感知障碍只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的表征。整体的功能紊乱,可能引致消极、被动的性格,才是其最坏的后果。只有透过教育的过程,针对各功能互相影响的关键,让他们学习建立协调的整体功能,发展积极、主动的性格,才是帮助他们的根本方法,中枢神经受损儿童智能与身体的发展是不能切割的,从日常生活程序,从认知沟通的学习都同等重要及互为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引导式教育配合康复护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引导式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独立性及发育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独立性和发育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独立性和发育水平均得到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配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独立性和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引导式教育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结合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由专人每月进行1次随访,每3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结果:引导式教育组患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行为及社交能力方面均得到很大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引导式教育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是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个教育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小儿痉挛性脑瘫手术与康复训练的应用研究(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痉挛性脑瘫常由早产、难产、核黄疸等所致 ,表现为运动肌张力高、软组织痉挛或挛缩畸形、骨关节不同程度的畸形 ,部分伴有斜视、癫痫、流涎、语言发音障碍等。我院自 1999年至 2 0 0 2年 9月开展小儿痉挛性脑瘫 (SPR)手术与康复训练的应用研究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SPR手术 4 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3~ 2 0岁 ,平均 7岁。受累肢体 32例 ,四肢瘫 6例 ,单下肢瘫 2例 ,合并低智力、语言障碍、流涎等症状 5例 ,双足垂足畸形 2 8例 ,单侧垂足畸形 12例。有髌阵挛 2 8例 ,全部有踝阵挛、典型剪刀步态 …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作业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观察疗效及探讨具体实施方法。方法将6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采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作业疗法。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优于单纯使用运动疗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98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研究组(n=50)采用整体护理模式与引导式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对照组(n=48)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前后均对患儿进行疗效评价以及向患儿家长进行4项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相比能显著提高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有利于脑瘫患儿更好地康复和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冬梅  张传东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94-1394,1428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训练对小儿脑瘫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接受正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强调家长的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17.5%,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0%,对照组为3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家长参与训练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应加强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予以引导式教育配合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36例予以传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能力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能力评定、智力水平测试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传统康复手段结合引导式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患儿身心的发展,提高综合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曹海燕 《吉林医学》2024,(4):1000-1003
目的:探讨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联合使用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入的80例学龄前脑瘫患儿,按照患儿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与研究组(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两组患儿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患儿的BBS评分、GMFM-D评分、GMFM-E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BS评分为(43.16±3.31)分、GMFM-D评分为(34.15±3.28)分、GMFM-E评分为(40.17±4.83)分;对照组BBS评分为(35.77±3.28)分、GMFM-D评分为(29.08±2.88)分、GMFM-E评分为(33.17±4.93)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情感功能为(69.25±2.59)分、生理功能为(66.12±2.24)分、社会功能为(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情景模拟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 将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11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理疗和康复指导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家庭为中心进行生活能力情景模拟训练,干预5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的生活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患儿生活活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情况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进行生活能力情景模拟训练配合传统的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提升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生活活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家长参与住院脑瘫患儿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母亲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家长参与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母亲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母亲的焦虑情绪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各脑瘫类型患儿母亲的焦虑情绪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参与组与对照组组间和各脑瘫类型患儿母亲的焦虑情绪有明显差异(P<0.05),参与组治疗前后各脑瘫类型患儿母亲的焦虑情绪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瘫患儿母亲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不同轻重程度和类型之间焦虑程度不同,家长参与住院脑瘫患儿康复能有效缓解患儿母亲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脑瘫患儿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18例脑瘫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9)及观察组(n=59)。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粗大日常运动功能评估(GMFM-88)量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FMFM)量表、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53%)高于对照组(76.27%)(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FMFM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FMFM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发育商(DQ)、M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Q均高于治疗前,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DQ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接受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患儿肢体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运用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提高其综合康复效果.方法:将76例3~6岁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运用运动疗法和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康复方法进行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运动疗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2.63%,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组的有效率86.84%.结论:运用运动疗法和引导式教育综合疗法比单纯运用运动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引导式教育训练结合中医疗法治疗脑瘫,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质量.方法根据190例脑瘫患儿的病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引导式教育训练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对照组选用进口脑苷肌肽加胞二磷胆碱药物静脉点滴治疗.结果16例治疗显效,151例治疗有效,23例治疗无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应遵循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基本原则,在经过引导式教育训练结合中医疗法的治疗后,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儿残疾程度,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法对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脑瘫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观察组加以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通过定期访问(每月1次随访,每3个月1次综合评估,每年综合数据分析)评估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社交能力方面均得到很大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琴  苏珍辉  王琪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89-90
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共诊断出132例此病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在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临床引导式教育,对照组则只接受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粗大运动(GMFM-88评分)、智力水平(智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MFM-88评分为(66.87±4.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2±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智商为(84.21±11.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95±1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64.40±15.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84±1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临床引导式教育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刘月平  徐永涛 《当代医学》2010,16(16):61-6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 124例脑瘫患儿被分为实验组(n=63)和对照组(n=61),两组均给予基本相同的康复训练,实验组由家长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留院接受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显效率为78.7%,总有效率为86.7%,两组康复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留院康复和家庭康复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患儿家属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儿的康复模式,以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吴萍兰  吴建贤 《安徽医学》2011,(10):1779-1780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视觉、听觉、感知觉、癫痫、心理行为异常等。它的临床症状可随年龄增长、脑的发育和成熟而变化,但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难以改变。此类患儿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但长时间慢性的应激刺激必然导致家长的心理和身体上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在脑瘫护理中加入引导式教育的理念是否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有所帮助。方法:统计2008年2月前后各2年中,在我院康复科连续治疗6个月随访1年以上的首次就诊的脑瘫儿童病例,分别设为原始组与研究组。原始组(n=21)采用专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n=28)采用专科护理融入引导式教育理念对患儿进行护理。根据病例记载中对患儿入院、出院进行的治疗评价以及向患儿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原始组相比康复效果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儿童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有利于脑瘫患儿更好地康复和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