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我院2006和2007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方法:从2006年开始,我院在护理管理中采用了内部网络不良事件报告直报制度,统计比较2006年和2007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和分类情况.结果:2006年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为0.23%,排前三位的是护患沟通,药物事件和病人识别事件:2007年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为0.43%,排前三位的是护患沟通,药物事件和公共设施事件.2007年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较2006年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98,P<0.05).结论: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正逐渐为护理人员接受,目前护患沟通和药物事件在不良事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成为护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隐患,必须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技巧,严格落实护理工作制度,加强对药物的核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模式,对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3月期间血液透析室发生的42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责任心不足、操作不熟练、制度执行、护患沟通不足、不熟悉机器操作流程等为引起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护理水平,降低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儿科护理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期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水平。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80例儿科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用药错误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原因中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别事件(P0.05)。结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主要与护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及护理人员不足等因素有关,医院应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配制完备护理人员,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风险管理在基层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在我卫生院积极贯彻和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并对我卫生院的10名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宣传和教育,然后对比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考试成绩以及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风险管理应用后输错液体、漏输液体、药物外渗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应用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合格率和操作考核合格率明显大于风险管理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基层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非常好的效果,通过风险管理能够丰富基层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提高其护理技能,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对于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牙体牙髓科收治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未进行护患沟通培训,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培训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的护患关系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减少护患纠纷,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1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接到患者及其家属的59例投诉事件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比较加强内科护理沟通前后患者投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59例投诉事件当中,内科护理沟通问题占88.1% (52/59),加强内科护理沟通前发生投诉事件49例(内科护理沟通问题42例),加强内科护理沟通后发生投诉事件仅10例(内科护理沟通问题8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善解决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提高内科护理质量,改善医惠关系,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妇产科护理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2008年42例护理缺陷的情况,论文分别对缺陷的原因、缺陷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产科工作年限、职称的关系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42例护理缺陷中,由于"三查七对"落实不到位的构成比例高,占缺陷总发生率的52.38%;缺陷发生频率与护理人员在产科工作年限和职称密切相关,其中在产科工作年限短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最高,占35.73%.结论:严格制度的落实,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培养,保持相对稳定的护理队伍,是减少护理缺陷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段丽娜 《现代养生》2014,(22):289-289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与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入院分娩的1000例产妇临床资料面对1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使用有效的护理对策解决。结果:发生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包括评估不足、沟通不畅、管理不当以及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等,对各种不同的因素进行专业知识强化与提高护患沟通技巧,有效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结论:我院使用一整套完善的防范方式,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切实有效的提升了临床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与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上报的8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类型.结果:8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差错占30.0%、烫伤占5.0%、坠床/跌倒占15.0%、皮肤损伤占20.0%、液体外渗占20.0%、延误检查占10.0%.护士的工作时间越长、年龄越大、技术职称越高、护士学历越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次数越少(P<0.05).结论:增强儿科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科室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流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以降低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激励上报制度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比较本院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构成。结果 实施后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高于实施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构成中前三位分别为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人员配合因素;实施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构成中前三位分别为患者因素、意外因素、环境因素。结论 激励上报制度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升主动上报率,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减少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专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从事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共计20名,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前后分别选取200名患者进行调查,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进行不良事件分级、信息及资料收集、寻找原因、确认根本原因、改进计划,统计、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主动上报情况。结果经统计,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上报率为17.5%和51.4%;上报事件:医嘱事件8例,给药事件6例,输液事件4例。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上报率为7.0%和85.7%;上报事件:医嘱事件7例,给药事件3例,输液事件2例。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上报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专科医院护理管理中,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研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借助严格制度、有效管理方法和技巧,从源头入手对意外事件进行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丽娟  莫彩珠 《药物与人》2014,(12):301-301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增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2013年本科室发生的183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压疮、跌倒.主要原因分别是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护士资历不够,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评估及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结论: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科室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按照患者的需求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基层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同时期,配置相同护理人员,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优化基层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可实现科学化、质量化、标准化的循环管理模式~([1])在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甚至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吸取经验教训,以有效规避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主动上报的14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发生时间、发生人员、具体事件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40例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分级以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为主,发生时间主要在白班,发生人员主要为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具体分类以导管操作事件、基础护理事件、治疗错误事件为主,其中导管操作事件以输液渗出/外渗、管路脱出事件为主,基础护理事件以压疮、坠床、外伤事件为主,治疗错误事件以未认真核查致药液错加事件为主。结论护理人员应规范做好住院患儿防压疮、防坠床等护理风险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落实相应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遵守护理执业技术操作规范,主动邀请患方参与到医疗安全工作中。管理部门应重点加强对低年资护理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医院护理工作制度、流程、预案等落到实处,以避免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目前医疗器械在临床护理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设计相关的医疗器械护理管理安全屏障,保障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对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方法成立相关的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小组,对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确定好医疗器械的重点管理对象,并对医疗器械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及总结,设计相关的标识屏障和管理屏障。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知识培训,建立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统计和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在应用安全屏障之后,医院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得到有效地减少。结论提高了医疗器械护理管理质量,有效地避免和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提升其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神经内科在2016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依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平均分为甲组(40例)和乙组(40例),乙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明显高于乙组,甲组(7.5%)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27.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还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纠纷事件产生原因,提出防范策略。方法:对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发生的60例产科护理纠纷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科室管理不善、查对制度执行不力、业务能力不足和护患沟通不良是产科护理纠纷事件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20.00%、38.33%、26.67%和15.00%;护理人员的工龄、学历、职称也是纠纷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采取制度管理,加大再教育力度,提高技能和进行有效的沟通,可预防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与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入院分娩的1000例产妇临床资料面对1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使用有效的护理对策解决。结果:发生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包括评估不足、沟通不畅、管理不当以及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等,对各种不同的因素进行专业知识强化与提高护患沟通技巧,有效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结论:我院使用一整套完善的防范方式,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切实有效的提升了临床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同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精神科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原因.结果:常见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跌倒、伤人、自伤、外走等;不良事件发生后,无伤害患者24例,占比24.00%;轻度伤害58例,占比58.00%;中度伤害10例,占比20.00%;重度伤害8例,占比8.00%;护理不当23件,占比23.00%;环境因素11例,占比11.00%;设施设备缺陷9例,占比9.00%;执行医嘱错误8件,占比8.00%;沟通不足5件,占比5.00%;操作不当4例,占比4.00%;40.00%;初级职称的护士因素所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由于护理人员因素所导致的不良事件为23例,占比23.00%.结论:精神科比较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这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疾病影响、护理操作问题等,针对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加强预防工作,对这种不良事件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郭显凤 《药物与人》2014,(1S):141-14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患者8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0人,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对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管理。结果:一年内,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J-.作总满意人数381人,满意率达90.71%;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人数320人,满意率达76.19%,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一年内,实验组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人数有12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人数有4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76%,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一年内,42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人数有12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一年内发生不良事件人数有4l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76%,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风险管理进行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各种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