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它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推迟了进行辅助治疗的时间.作者将8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双管负压引流对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血、积液和皮瓣坏死是术后早期常见和主要的并发症。我科近4年选择横梭形切口入路,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丫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及皮瓣固定,有效防止皮下积血、积液的发生和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缝合固定、加压包扎方法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缝合固定、加压包扎156例,观察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发生几率。与前期1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单纯切缘皮肤全层缝合的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相比较。结果缝合固定、加压包扎方法的156例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7.6%,皮下积液发生率3.8%。单纯切缘皮肤全层缝合的164例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18.2%,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2.8%。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的皮瓣坏死发生率与皮下积液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缝合固定、加压包扎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使用中心负压持续引流联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对照组单纯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结果治疗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心负压持续吸引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采用创面多侧孔乳腺管持续负压引流和传统胸带加压包扎的方式,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引流方式对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选择140例行乳腺癌改良治术的患者,术后采用负压吸引球2个,将负压吸引管一根置于前胸壁正中(顺序为:锁骨下→胸骨旁→肋缘上→引出皮外);另一根置于腋下,从术野下极引出皮外,双管固定在皮上。双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球。结果 140例中发生皮下积液15例,发生率为8.6%;皮瓣坏死3例,发生率为2.1%。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者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在短期恢复,未发生因皮瓣坏死需植皮病例。结论术后置双管负压引流能减少甚至防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80例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两组.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48例作为对照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切口采用Stewart切口或纵切口,且术后不使用丹参和医用伤口护理膜);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32例作为研究组(手术切口采用改良Stewart切口,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使用丹参和医用伤口护理膜).对两组间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是31.25℅,而研究组是9.3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Z形切口设计,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的双管引流,合理包扎及丹参、医用伤口护理膜的使用均是预防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预防皮瓣坏死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管负压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皮瓣坏死、积液的发生情况、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情况等。结果:治疗组皮瓣坏死、积液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双管负压引流可以减少皮瓣坏死、积液的发生,提高其治疗效果,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手术修复效果。方法本科室采用手术方法修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形成的顽固性皮下积液11例,手术采用去除皮下积液空腔囊壁、空腔内留置引流管并接持续负压吸引、空腔外用荷包加压固定等手段。结果 10例患者一期治愈,1例皮瓣与基底未贴合,二期行扩创手术与自体皮移植手术后修复。11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术区皮瓣与基底粘合紧密,皮下积液未复发,皮瓣无坏死与缺损。结论应用手术方法修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安全有效,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0.
11.
改良术式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实验组 12 0例患者采用改进的新方法(即电刀操作为主 ,双管双负压引流 ,无压力包扎 ) ,对照组 187例患者仍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即普通手术刀操作为主 ,单管负压皮下引流 ,纱垫衬垫加压包扎 ) ,对 2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实验组皮瓣坏死率为 5 .0 0 % ,对照组为 5 0 .80 % ,两者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在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采取以电刀操作为主、双管双负压引流、无压力包扎等改进措施 ,能明显减少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不仅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加重心理负担,更重要的是延误了术后综合治疗实施,对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不利。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导致皮瓣坏死的原因是皮瓣血运障碍、皮下积液及感染。针对上述原因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取得了疗效。  相似文献   

13.
叶露 《中国临床护理》2019,11(6):500-503
目的 探讨改良皮瓣引流护理方案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乳腺癌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皮瓣引流护理方案,即采用弹力包扎带加压,应用组合引流方案进行皮瓣引流,并使用制动袖套约束患者动作范围。比较2组患者腋窝及胸部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炎症因子、疼痛程度。 结果 2组患者腋窝及胸部引流量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1.692,P<0.001),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539,P<0.001; t=57.808,P<0.001);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6.142,P<0.001)。 结论 改良皮瓣引流护理方案能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肿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止血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在2010年4月-2012年7月期间对9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研究组)采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在腋顶区和腋血管周围填塞联合加压包扎并持续负压引流作为术后止血的主要措施,另放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引流。另选取同期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2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加压包扎并持续负压引流(单管)。观察并对照两组患者的术后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 h内的引流量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效果令人满意。研究组住院天数、创面一期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点状植皮术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修复的疗效。方法对38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行点状植皮术。结果受皮区1周后第1次换药,见皮片已贴附,供皮区均已结枷。15天后38例患者创面完全愈合。结论点状植皮术治疗皮瓣坏死创面简单易行,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肩肘约束带用于乳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慧利  侯明晖  商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55-1857
目的探讨肩肘部约束带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防止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10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胸带加压包扎,观察组除胸带加压包扎外另加肩肘部约束带,观察两组创腔引流量,拔管时间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创腔引流量明显少,引流管置管时间短,患肢恢复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加用肩肘部约束带可有效防止皮下积液的发生,利于切口愈合,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装置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中心负压引流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的效果。[方法]将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50例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传统组术后应用中心负压引流,改进组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出血情况。[结果]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进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优于中心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