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斌 《医学信息》2010,23(5):1261-1262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我院联合应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微创治疗78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50~80 min,平均的65 min,胆总管I期缝合78例,术后1例出现少许胆漏,腹腔引流保守治疗.72h拔除腹腔引流管.78例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腹腔脏器粘连轻、可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等诸多优点.临床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行内引流、“T”管外引流与I期缝合的临床适应证。方法应用腹腔镜及纤维胆道镜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内置入“内引流管”,“T”管以及一期缝合并观察疗效。结果131例腹腔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90—210min.其中行“T”管外引流41例,一期缝合90例。全组发生胆漏3例,8例术后残留肝内胆管结石,均带“T”管出院,于术后6周回院行胆道镜取净结石治愈。全组均无胆道狭窄、大出血、腹腔感染。术后第2天进流质饮食并下床活动.平均住院7.5d。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泰州市人民医院自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施行的3 000例LC中,出现的非肝外胆管损伤引起的胆漏并发症进行分析.共有9例发生胆漏,5例为急诊手术病例,4例为择期手术病例.5例为迷走胆管胆漏,4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引起的胆漏,其中有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迷走胆管胆漏,均在术后B超引导下穿刺,细管引流;4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1例开腹手术重新结扎胆囊管,2例行开腹胆道探查、T管引流. 结果 9例全部治愈,无远期并发症. 结论 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是胆囊管夹闭不满意,以及迷走胆管胆漏.预防胆漏主要是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迷走胆管.多数迷走胆管胆漏可在B超引导下局部引流.不能排除胆管损伤者,应及时剖腹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患者共205例,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T管引流组(行T管引流,108例)和鼻胆管引流组(行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97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血浆管拔除时间、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的胆瘘、胆汁性腹膜炎、胆总管残留结石、胆道出血、低钾血症及术后1年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浆管拔除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鼻胆管引流组的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留置T管引流相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更小,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液电碎石、扩张导管、支架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液电碎石技术处理梗阻性或嵌顿性结石,扩张导管技术对胆总管下端狭窄或结石梗阻部位施行扩张术,支架技术对胆总管下端梗阻为主的良恶性狭窄施行支撑内引流术或联合T管外引流术。结果 液电碎石技术处理梗阻性或嵌顿性结石27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扩张导管技术扩张膜状狭窄43例均获成功,处理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16例成功13例,胆漏2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残石3例经术中放置的T管引流术后2个月胆管镜取出,无中转开腹、肠穿孔、胆管穿孔、胆管大出血、胰腺炎,无死亡。支架技术治疗56例病人中49例手术获成功(无胆漏,支架位置正确、引流通畅、黄疸减轻或消退),1例中转开腹,2例胆漏,1例残石,2例支架位置错误,1例死亡。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液电碎石、扩张导管、支架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均有效、安全、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初期开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方式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方法 选择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例(本组共39例),联合运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胆漏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残留及住院费用.结果 除1例中转开腹之外,其余病例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2.10±0.50)h,术中出血量(52.00±15.00) mL,术后住院时间(7.00±3.00)d,术后住院费用(1.21±0.25)万元.其中胆漏1例,加强引流及营养支持治疗后治愈;3例结石残留,术后6~8周于胆道镜下成功取出残余结石.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单纯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且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道损伤的方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采用以Rouviere's沟或线为导向的胆囊三角区解剖方法结合术中胆道造影,对440例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所有病人无一例发生胆道损伤及手术死亡。13例中转开腹(2.9%)。4例术后胆漏(0.8%),其中2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9天治愈;1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二次治愈;1例经十二指肠内镜鼻胆管引流8天治愈。2例术后腹腔出血再次腹腔镜探查结扎止血而愈。1例因呼吸道并发症于术后一个月死亡。4次胆漏病人术后随访3-6个月无胆道遗留症状。结论 以Rouviere's沟或线为导向的胆囊三角区解剖方法结合术中胆道造影可以减少胆道损伤的几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8例Lc术中经IOC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成功55例,占94.83%,失败3例,占5.17%。50例胆总管未发现结石,占90.91%,发现胆总管小结石(0.4cm)5例,占9.09%。其中4例经中转开腹行胆道探查,1例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纤镜网篮取石。胆囊管汇入右肝管1例。全组病例无胆道损伤、胆总管结石残留、胆漏、腹腔感染及IOC相关并发症。结论LC术中行IOC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显影效果好,能及时发现胆道解剖变异;对基层医院减少胆道阴性探查、术中胆道损伤、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放置"T"管的处理方法以及改进措施,提高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肝胆外科2009年6月~2014年6月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CBDE)、置T管以治疗肝外或肝外合并肝内胆总管结石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胆总管切开取石,进行一期缝合或置T管。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25例(17.9%),置T管115例(82.1%)。手术中结石取尽86例(61.4%)、术后胆道镜取石54例(38.6%)。置T管患者术后5~8w经过T管胆道造影确诊无结石残留后摘除T管,140例患者术后跟踪回访3~60个月,并无复发现象。结论患者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放置T管进行治疗,T管拔管时间以及T管胆道造影无残留结石后拔管时间为术后5~8w时间,拔管后闭管2w时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层医院安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及基层医院术后胆漏的防治。方法总结2012年8月~2014年5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2例。结果126例腹腔镜完成胆囊切除术,6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94例术后胆囊三角放置腹腔引流管。1例术后发生胆漏。结论开展腹腔镜手术之前建立腹腔镜微创治疗小组定员到上级医院学习、逐步、有计划的培训是基层医院顺利开展腹腔镜手术的保证;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手术适应症;术中辩清“三管”关系,是基层医院安全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关键;术后胆囊三角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可以早期发现胆漏或出血,而及时、正确的处理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71例腹腔镜胆管探查患者,比较其胆管切开方法的差别,观察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分析Ⅰ期缝合胆总管的结果。结果 71例中70例取出结石,全部病人痊愈。胆管壁 直接尖刀切开,电凝胆管壁上的小血管后以专用尖刀或弯剪刀切开胆总管,从胆管穿刺针眼处直接电钩钩开部分胆管壁,超声刀分离胆管前壁后从穿刺针眼处切开胆管等四种胆管切开方法以后二种方法最为方便快捷。行术中胆管造影发现胆管结石11例,全部为术前超声检查及术中观察胆管直径在8-11cm者,9例Ⅰ期缝合胆总管,发生胆漏2例(22.2%)。明显高于放置T管组。结论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电钩直接钩开胆管壁是最为方便快捷的胆管切开方法,术中胆管造影应选择性使用,直接缝合胆总管胆漏发生率较高,应严格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最佳胆道引流方式.方法:分析50例肝移植技术与不同胆道引流方式对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50例肝移植发生胆漏7例,发生率14.0%.采用小直径直管(硬膜外导管)作胆道引流管的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3.7%(1/27),低于"T"形管和小儿细吸痰管胆漏发生率45.5%(5/11)(P=0.005).7例中,6例治愈,1例死于胆漏腹腔感染.结论:小直径直管胆道引流可避免"T"管引流与不放引流管的缺点,硬膜外导管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4 例胆道手术胆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4 例病人术后发现胆漏,其中胆总管残端漏4例,T 管及拔除后胆漏18 例,T 管术后引流护理不当2 例.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术后,其原因主要与胆道变异、炎症粘连松解和操作不当有关,预防应正确处理胆道变异,认真对待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对预防术后胆漏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不置T管引流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患者行胆道探查,取尽结石或蛔虫,检查胆总管下段通畅,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后一期缝合胆管。结果一期缝合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输液量、输液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T管引流;随访6个月~3年,未发生胆管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的并发症。结论和常规T管引流相比,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已安全可行,可避免安置T管所带来的种种并发症,而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术后病死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方法对71例腹腔镜胆管探查患者,比较其胆管切开方法的差别,观察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分析Ⅰ期缝合胆总管的结果. 结果 71例中70例取出结石,全部病人痊愈.胆管壁直接尖刀切开、电凝胆管壁上的小血管后以专用尖刀或弯剪刀切开胆总管、从胆管穿刺针眼处直接电钩钩开部分胆管壁、超声刀分离胆管前壁后从穿刺针眼处切开胆管等四种胆管切开方法以后二种方法最为方便快捷.行术中胆管造影发现胆管结石11例,全部为术前超声检查及术中观察胆管直径在8~11mm者.9例I期缝合胆总管,发生胆漏2例(22.2%),明显高于放置T管组. 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电钩直接钩开胆管壁是最为方便快捷的胆管切开方法;术中胆管造影应选择性使用;直接缝合胆总管胆漏发生率较高、应严格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和液电碎石机治疗继发性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单纯腹腔镜下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2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行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2例患者(联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因炎症粘连中转开腹率和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率)、胆总管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胆总管狭窄发生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6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2例因严重上腹部炎症粘连中转开腹手术,4例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手术,无胆漏和胆管狭窄;术后有3例发生胆总管结石残留,无胆漏和胆管狭窄。联合组42例患者中有2例因严重上腹部炎症粘连中转开腹手术,无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手术病例,5例患者术中行液电碎石操作,术后胆总管无残留结石,无胆漏和胆管狭窄。对照组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愈。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可以在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降低因结石嵌顿所致中转开腹率和结石残留率,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有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及肝移植胆总管端端吻合后放置T管行一期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吻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病例分析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放置T管与一期吻合的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0.002928 ,总体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02,0.013],p=0.28944.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行一期吻合与传统的T管引流在术后胆漏的发生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T管是肝移植术后产生胆道并发症的根源,无统一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法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8年4月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8例,年龄25~78(50.8±10.5)岁,均观察行腹腔镜手术,术中于胆总管切开后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记录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随访并发症,并总结技术经验。结果 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81例,成功率94.2%(81/86),其中1例因末端结石嵌顿难以取出,后经胆道镜下碎石取出。其余5例中,1例因胆囊十二指肠漏中转开放手术,4例因胆囊炎急性发作后三角区纤维化难以分离而中转开腹。81例成功手术者:手术时间为(80.2±18.6)min,术中出血量为 (20.0±3.0) mL,术后下床时间为(15.5±5.7)h,术后排气时间为(30.2±10.2)h,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2.4±0.4)d,术后住院时间 (10.4±2.6) d。术后4~6周拔除T管;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无术后胆漏、胆道狭窄、再发胆管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法使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变得简单易行且安全,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调整剑突下孔的位置、注意手术细节,改进手术流程,可减少了手术时间、创伤,并能取尽结石,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378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235例;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51.3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T管并发症的有16例(4.23%),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0.7岁。13例(胆汁漏5例,T管意外滑脱3例,T管扭曲3例,T管引流量异常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围T管短臂结石形成者经胆道镜再次取石治愈,2例T管意外滑脱者再次行开腹手术治愈。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T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主要与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处理及患者自身因素相关;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是防治术后T管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运用不同胆结石手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综合分析运用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加腹腔镜胆囊切除等四种手术方式对胆结石病人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对患者的临床不良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大。结论采取适宜的治疗手段应符合各种类型的胆结石患者临床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