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小儿热性惊厥以热毒宁进行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80例,随机性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将这两组患儿分别利用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儿以热毒宁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儿以口服安定片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中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中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儿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体温降低情况,观察组中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较明显。结论以热毒宁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效果比较理想,使患儿体温有效降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并且该药物为中药制剂,副作用小,安全性加高,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脑电地形图与电解质变化关系。方法:对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热性惊厥患儿(FC组)和50例发热无惊厥患儿(对照组)进行脑电地形图检查及血清钠浓度测定并统计分析。结果:FC组脑电地形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血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FC组中复杂性热性惊厥与单纯性热性惊厥比较,脑电地形图异常率及血钠浓度降低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低血钠与FC发作有密切关系,脑电地形图与FC预后有关,通过观察两者变化,及时控制与阻止FC复发,减轻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3.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为了解其远期预后,采用热性惊厥问卷调查表、清醒脑电图描记、简单智力测定等对137例首次发作的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了3-10年的远期随访,探讨首次惊厥发作年龄及复发的关系、复发的影响因素、热性惊厥与癫痫及智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发率在50%左右,1-2岁患儿复发率尤高、有阳性家族史者及低热较高热者易出现复发;6.6%转为癫痫。  相似文献   

4.
热性惊厥与癫痫关系探讨—附137例远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为了解其远期预后,采用热性惊厥问卷调查表、清醒脑电图描记、简单智力测定等对137例首次发作的热性惊厥患儿进行13—10年的远期随访,探讨首次惊厥发作年龄及复发的关系、复发的影响因素、热性惊厥与癫痫及智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发率在50%左右,1—2岁患儿复发率尤高、有阳性家族史者及低热较高热者易出出复发;6.6%转为癫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儿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护理满意度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护理满意度为77.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开展针对性护理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增强临床效果,降低患儿死亡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位点基因型与小儿热性惊厥(FC)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片断长度多态分析-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FLP/PCR)对60例热性惊厥患儿和40例随机挑选健康体检的儿童的IL-10的基因启动子区1082位点基因型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基因型。结果热性惊厥组患儿IL-10 1082位点AA型分布频率为60.0%,GG分布频率为6.7%,GA分布频率为3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G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0的基因启动子区1082位点AA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FC患儿的易感基因。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位点的基因型对FC的发生、发展、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就诊的172例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患儿为惊厥组,同期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酶谱变化。并将惊厥组分为四个亚组,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SFS),抽搐时间5min的59例为甲组,5-15 min的44例为乙组;复杂性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CFS)患儿选取24小时抽搐2次以上,每次抽搐时间均5min的37例为丙组,至少有1次抽搐时间5min的32例为丁组。比较抽搐时间及抽搐次数对心肌酶谱的影响。结果: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yocardium brain,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actate dehydrogenase isozyme,LDH1)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搐时间长、次数多的患儿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5)。结论:FS可有心肌损伤。患儿抽搐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心肌损伤越严重。治疗FS同时应注意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8.
我科在1991年9月至12月,对唐山市路北区6所小学3810名学生进行了热性惊厥调查。依据本病诊断标准,查出有热性惊厥史患儿102名,按照配对研究方法,除外影响智能发育的因素,选出对照组,采用WISC-CR方法,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数据应用微机采用SAS软件处理。结果表明:热性惊厥患儿与正常儿童在智能发育上无明显差别,提出了热性惊厥不是引起儿童智能低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特点。方法对153例临床诊断单纯性热惊厥及复杂性热惊厥患儿脑电图分析,了解其异常的构成情况,并了解热性惊厥不同类型痫样放电情况。结果153例热性惊厥脑电图48例正常(31.37%),105例异常(68.63%)。120例单纯性热惊厥4例(3.30%)痫样放电,33例复杂性热惊厥9例(27.30%)痫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对热性惊厥患儿是首选的不可缺少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0.
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惊厥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惊厥早期干预是否能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干预组的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除了保暖、吸氧、输液等一般治疗外,在惊厥未发生。血糖水平有波动后进行早期干预。而20例对照组患儿按常规给予保暖、吸氧、输液等一般治疗,当惊厥发生时再及时给予抗惊厥、降颅压等治疗,未频繁动态监测血糖的变化。结果早期干预组30例患儿中有3例发生颅内出血,3例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组20例患儿中有7例发生颅内出血,其中6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脑室内出血。早期干预组患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875,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和惊厥进行早期干预,将会降低重度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癫痫、急性病毒性脑炎、热性惊厥(FC)与脑电图(EEG)关系。方法:记录166例8个月至6岁患儿EEG。结果:首次EEG异常率达90%,三天后复查EEG异常率达60%,在出现癫痫症状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描记中,以低至中波幅慢波增多,呈弥散性或局限性异常者居多,出现癫痫样放电占50%,由热性惊厥引起的EEG变化,三天后复查EEG大都好转,部分患儿多次EEG检查出现发作性尖波,6岁后发热引起惊厥的患儿,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在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中,EEG的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对了解脑功能状况、排除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发作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190例,比较不同AEDs对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发作控制的效果。结果:190例患者中共使用AEDs药物5种,分别为:丙戊酸、托吡酯、氯硝安定、苯巴比妥、左乙拉西坦。使用比例前三位的AEDs为丙戊酸、托吡酯、氯硝安定,比例分别为87.20%、64.47%和43.50%;190例患者中联合用药107例,占56.32%,单药治疗83例,占43.68%;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对发作控制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托吡酯和氯硝安定对发作改善的效果最好,明显好于苯巴比妥和左乙拉西坦,而苯巴比妥和左乙拉西坦对发作改善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治疗应首选丙戊酸、托吡酯和氯硝安定,三种药物控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婴幼儿视频脑电图(V-EEG)中睡眠期罗朗多(Rolando)区小棘波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5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临沂市人民医院儿科神经电生理室的31例睡眠期Rolando区小棘波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31例中,男17例,女14例.起病年龄3~22个月,中位数12个月.其中良性婴儿癫(癎)9例(29%),伴有轻度胃肠炎的良性婴儿惊厥6例(19%),单纯热性惊厥9例(29%),复杂热性惊厥3例(10%),当天曾注射百白破及脊髓灰质炎疫苗引发高热惊厥1例(3%);既往有重症小脑脑炎并发癫(癎)发作史1例(3%),非癫(癎)发作2例(7%).7例有惊厥家族史,其中1例有良性婴儿癫(癎)家族史,3例有热性惊厥家族史.21例未治疗,10例接受抗癫(癎)药物单药治疗,发作均被控制,其中1例已停服12个月,1例已停服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婴幼儿期Rolando区小棘波对癫(癎)的诊断没有特异性,但与癫(癎)发作具有相关性,所有患儿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STK1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与家族性热性惊厥(familial febrile convulsions,FC)的关系.方法用关联分析的方法,结合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对来自中国北方的家族性热性惊厥病人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惊厥患儿和对照组中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前期实验位点rs741764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及rs2075604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期选择一般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的关联分析,除rs741764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进一步用TDT得到3个位点都没有发现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 STK11基因的四个SNPs位点均与家族性热性惊厥不相关,STK11基因可能不是中国北方人家族性热性惊厥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EH)与热性惊厥(FC)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方法。对193例出生后3个月时出现EH的患儿进行追踪研究,观察其发生FC的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共有167例患儿,对照组共有152例儿童完成研究。两组间在6个月、1岁、2岁、3岁时FC发病累积例数分别为3例(1.80%)、11例(6.57%)、21例(12.17%)、27例(16.17%)和1例(0.66%)、3例(1.32%)、5例(3.28%)、6例(3.95%),两组间累积患病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EH患儿的FC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EH应认为是FC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1993年9月—12月.对6所小学3810名同学中进行了热性惊厥的调查,根椐诊断标准有102人符合诊断,同时采用配对研究方法,选出对照组.对上述204人采用统一的热性惊厥与围产期异常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数据应用电子计算机采用SAS软件处理。结果表明:围产期异常儿患热性惊厥较正常儿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别,并提出了围产期异常是引起热性惊厥的病因之一。应强调加强围产期保健,并提出了剖腹产是引起热性惊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和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6例RRI惠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4例.治疗组112例.二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无显著性差异.二组患儿在急性期均予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痉、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后效果及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并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9%和96.4%,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疗效优于时照组.观察组免疫学指标CD3、CD4、CD4/CD8、IgG及IgA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CD8及IgM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对治疗和预防小儿RRI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共92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补液盐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7.39%(31/46),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两组间相比较具备显著差异(<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对腹泻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用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治疗,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例Drave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类型。方法收集2例Dravet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并行视频EEG和基因检测。结果 1.Dravet综合征2例患儿的共同表现:有高热惊厥家族史,发病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均在1岁内起病,初以热性惊厥起病,1岁后逐渐转变为无热惊厥;发作形式包括肌阵挛、部分性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等;对药物治疗反应差,随病程进展出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或倒退;视频EEG可见棘慢波、多棘慢波发放。2.基因筛查结果示患儿存在SCNIA的基因突变。结论 Dravet综合征是婴儿期以热性惊厥起病但预后差的癫痫性脑病,临床发展过程、发作形式和视频EEG有其独特的特点,确诊需行SCN1A基因测序,截断突变与错义突变的基因类型病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目的:通过分析C57BL/6野生型小鼠和TRPV1基因敲除鼠热性惊厥行为学、脑内炎性因子表达变化,探讨TRPV1对热性惊厥发生及复发的致病机制。方法:高热诱导C57BL/6野生型小鼠和TRPV1基因敲除鼠热性惊厥后:比较两组间热性惊厥行为学、脑电图及核心温度的差异;ELISA检测两组间大脑及经辣椒素和高热处理后BV2细胞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