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驾驶经验对驾驶员危险知觉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及驾驶员的培训、选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3名驾驶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驾驶员危险知觉情景问卷考察驾驶经验与危险知觉的关系。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驾驶经验与危险知觉总分、危险识别分、危险预测分及危险反应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51,0.471,0.202,0.323,P0.05);②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经验驾驶员在这4个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新手驾驶员(t=5.078,2.214,3.891,5.206,P0.05);③回归分析表明,驾龄和年龄对危险知觉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46,0.311,P0.05),性别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06,P0.05)。结论驾驶经验越丰富的驾驶员,危险知觉能力越高;年龄越大驾驶员,危险知觉能力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驾驶员危险行为态度对驾驶风格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维度驾驶风格量表(MDSI-C)和危险行为态度量表(SRBA)对199名驾驶员进行测量。结果:MDSI-C感觉寻求、愤怒、冒险和焦虑4个维度的性别差异显著(t=3.145,2.578,3.317,-2.087;P0.05)。对违反交通规则和超速的态度,对酒后驾驶的态度与MDSI-C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190~0.546,P0.01)。对他人粗心驾驶的态度与分心和焦虑呈负相关(r=-0.275,-0.287;P0.01),与愤怒呈正相关(r=0.160,P0.05)。回归分析发现,各因素的主效应可以分别解释冒险型、愤怒型和焦虑型驾驶风格40.8%、21.2%和18.7%的变异。结论:驾驶员不同的危险行为态度对驾驶风格均有影响,进而影响驾驶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驾驶员人格对危险知觉的影响。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驾驶员危险知觉情境问卷对大连市120名驾驶员进行测量。结果:①危险识别、危险预测和危险反应的驾龄和年龄主效应差异显著( F=26.141,18.074,21.337,6.701,9.933,15.545;P<0.01);②神经质与危险知觉3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211~-0.321,P<0.01)。责任心与危险知觉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r=0.180~0.264,P<0.05)。宜人性与危险识别和危险反应呈正相关(r=0.216,0.382;P<0.01);③回归分析发现:驾龄、年龄、神经质、责任心和宜人性可以解释驾驶员危险知觉31.8%的变异。结论:驾驶员年龄越大,驾龄越长,危险知觉越好。神经质、责任心和宜人性可以有效地预测不同驾驶员的危险知觉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驾驶员人格特征对驾驶风格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维度驾驶风格量表(MDSI-C)和大五人格量表对260名驾驶员进行测量。结果:1MDSI-C感觉寻求、愤怒、焦虑和分心4个维度的性别差异显著(F=19.399,50.041,4.818,9.631;P0.05);2神经质与MDSI-C 5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207~0.407,P0.01)。外倾性与感觉寻求和冒险呈负相关(r=-0.262,-0.154;P0.05),与愤怒呈正相关(r=0.126,P0.05)。宜人性、责任心分别与感觉寻求和愤怒呈负相关(r=-0.119~-0.226,P0.05);3回归分析发现:驾驶员各人口学因素和大五人格量表各维度,可以分别解释冒险型、愤怒型和焦虑型驾驶风格19.7%、21%和21.1%的变异。结论:神经质和外倾性可以有效地预测不同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对驾驶安全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驾驶员不同情绪状态对驾驶决策风格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17名驾驶员完成一般决策风格量表和情绪状态量表。结果 1理智型,直觉-冲动型和依赖型3个决策风格的性别差异显著(F=100.37,58.01,48.70;P0.001);2年龄,受教育水平,驾龄与3个决策风格相关显著(r=0.252,0.290,-0.225,0.379,-0.353,-0.158,-0.282,-0.269,-0.252;P0.05)。每周平均驾驶里程与直觉-冲动型和依赖型决策风格相关显著(r=-0.195,-0.246;P0.05);3愤怒对直觉-冲动型决策风格具有负向预测作用(r=-0.161,P0.05),紧张对依赖型决策风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r=0.242,P0.01),精力对理智型和直觉-冲动型决策风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r=0.162,0.195;P0.05),抑郁对依赖型决策风格具有负向预测作用(r=-0.171,P0.05)。结论驾驶员不良情绪状态的稳定性越差,持续性时间越长,决策风格越趋向于直觉-冲动型和依赖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编制"驾驶员危险知觉情境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理论构建、项目筛选、项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问卷,以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以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检验问卷的效度。结果问卷由15个项目组成,包含危险识别、危险预测和危险反应3个维度。总体难度为0.46,平均区分度在0.41左右,同质性信度为0.79,分半信度为0.80,重测信度为0.71,实证效度为0.46,内容效度符合预想,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理论构建。结论问卷的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信度和效度结果显示,该问卷是可靠而有效的,可以作为测查我国驾驶员危险知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驾驶员人格对驾驶愤怒的影响。方法:采用驾驶愤怒问卷(DAQ)和大五人格问卷(BFI)对406名驾驶员进行测试。结果:男女驾驶员在驾驶攻击,发泄报复,不文明驾驶和轻度厌恶上得分差异显著(F=9.471,-10.228,5.435,-7.308;P0.05)。回归分析发现,在愤怒认知上,大五人格的外倾性和神经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53,0.133;P0.05)。在愤怒行为上,大五人格的宜人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85,P0.05),外倾性和神经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34,0.167;P0.05)。结论:驾驶员人格对驾驶愤怒认知和驾驶愤怒行为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汽车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心率变异性功率谱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驾驶疲劳是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汽车驾驶员在长期驾驶情况下,尤其振动条件下,常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心理功能障碍或紊乱,影响驾驶员身心健康并诱发交通事故。本研究应用心率变异性功率谱分析并结合主观评估,分析了模拟实际驾驶条件下实验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持续应激条件下,实验者心率变异性(HRV)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如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加,迷走神经活动性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性(HRV)是精神负荷敏感的指标,可用于定量评估驾驶疲劳。  相似文献   

9.
目的修订驾驶员驾驶愤怒量表并检验其在我国驾驶员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驾驶愤怒量表对驾驶员进行测试,获得253份有效问卷,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最终修订量表。结果 1量表包括22个题目,分为4个维度,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5.58%;2该量表的模型拟合度较好(GFI=0.96,NFI=0.90,CFI=0.92,RFI=0.88,RMSEA=0.046)。量表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2~0.80之间,且P0.001。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2~0.82之间;3量表各维度与大五人格量表各维度之间部分相关显著,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相容效度。结论修订版驾驶愤怒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驾驶愤怒的一个可靠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客运汽车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对比安全驾驶员和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方法运用速度知觉、深度知觉、综合反应时和双手调节仪等仪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云南省362名专职客运汽车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进行检测。结果有肇事经历驾驶员在选择反应时、四肢反应时和双手协调时间3个指标上显著快于无肇事经历驾驶员(t=-3.5,-3.0;P〈0.001;t=-2.4,P〈0.05);在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3种人格因子上显著低于无肇事经历驾驶员(t=-2.3,-2.4,P〈0.05;t=-3.6,尸≤0.001),在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型3个人格特质上都显著高于无肇事经历驾驶员(t=2.4,P〈0.05;t=4.3,3.6;P〈0.001);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项因子上均高于无肇事经历驾驶员(t=2.4,2.3;P〈0.05)。结论安全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优于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反应时、人格特点和焦虑指标对客运汽车驾驶员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潜艇军人的述情障碍特点以及述情障碍程度与所用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20个条目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应付方式问卷(CSQ)、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对369名潜艇军人进行测评。据一般资料特征将被试分为义务兵、士官、军官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对不同组别的TAS得分进行比较;以TAS得分区分述情障碍高、中、低分组,对3组的CSQ各分量表得分进行比较;对369名潜艇军人的CSQ得分与TAS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义务兵、士官与军官组的TAS总分、F1、F3因子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18,11.19,3.42;P<0.05);独生子女组F3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67,P<0.01);述情障碍高、低、中分组的CSQ6个分量表得分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F=12.48,37.58,20.24,23.88,32.40,23.19;P<0.01),两两比较中,高分组在不成熟型或混合型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避让和合理化因子得分上高于中、低分组(P<0.01);在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分量表得分上低于中、低分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应付方式分量表中解决问题、求助分量表得分与TAS总分及各因子分间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192~-0.350,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各分量表得分与TAS总分及各因子分间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169~0.505,P<0.01)。结论义务兵、士官、军官的述情障碍程度不同,主要体现在情感辨认与外向性思维上;潜艇军人的应对方式与述情障碍程度有关,高述情障碍者倾向于采用不成熟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心理压力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不同程度心理压力与不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心身压力测试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42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24.4%的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较高,39.2%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适中,36.4%的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较低;②高、中、低3个不同程度心理压力组学生应付方式各因子得分都有显著性差异(F=15.797,26.284,5.086,16.327,7.630,3.073;P<0.05);③心理压力较高的学生倾向于采取非成熟的应付方式,心理压力适中、较低的学生倾向于采取成熟的应付方式;④自责、幻想及解决问题对心理压力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R2=0.169,0.197,0.223;P<0.001)。结论倾向使用非成熟应付方式的医学生心理压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1860名海陆空官兵进行调查。结果:①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认知重视;②不同军龄的军人对认知重视、行为抑制、情感求助3种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频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7.586,9.019,6.604;P<0.001),不同职别的军人使用4种情绪调节方式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7.097,8.875,10.822,5.925;P<0.001);③相关分析表明,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r=-0.192~0.340,P<0.05);④回归分析表明,应付方式对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应付方式可以有效解释军人情绪调节方式38.1%的变异量。结论:应付方式对军人情绪调节方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