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家庭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定其社会功能,并观察其服药依从性。结果 1治疗前两组NOSIE评分、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38~0.731,U=0.752,P均0.05);26个月末两组NOSIE各因子评分除精神病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35,P0.05)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508~9.992,P0.05或P0.01);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4.562,P0.05)。结论系统家庭治疗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退缩行为.降低激惹、抑郁情绪,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换则会社会功能缺陷影响因素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对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与评定,观察各个维度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随访1年后患者在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的活动过少、家庭职能、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以及责任心和计划性等维度方面较出院时评分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水平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对回归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开展积极地护理干预,维持其既有的疗效与社会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时间为3个月,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护理效果。结果:实验前两组患者SSPI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结束时,实验组患者社会性退缩、职业技能、计划性与责任心、院内社会性活动、家庭角色职能、对周围人的关心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3.68,3.16,3.34,3.04,3.69;P<0.01)。结论:实施综合护理,促进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量表,对52例入组病例随机分组,分别进行观察评分,并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结果心理护理的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了其他护理方法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结论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介入心理护理的方法更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有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目的 :了解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113例病程≥ 5年 ,符合CCMD -2 -R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 ,用SDSS -Ⅰ进行评估及因素分析。结果 :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 77 9% ,SDSS -Ⅰ评分与病程 ,住院时间 ,SANS评分显著正相关 ,与工娱、心理治疗和假出院时间显著负相关。不同病人组SDSS -1评分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出院前强化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强化性功能训练和以家庭化管理为主要内容和出院前强化康复措施的研究,通过出守后半年、一年的追踪调查,采用修订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进行强化性康复措施,对于减轻精神残疾程度是有帮助的。但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与家庭环境等多因素有关,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舒血宁联合奥氮平组)及对照组(单用奥氮平组)各43例,观察时间为12周。治疗前后进行PANSS、MMSE、WMS、WAIS-RC及脑诱发电位P300测定,将两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进行t检验(t=0.16~1.32,P>0.05),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经过12周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再次进行t检验(t=2.39~13.11,P<0.05或P<0.01),PANSS评分下降,在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记忆量表分上有明显的改善,且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较对照组明显(t=7.44~7.90,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血宁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减量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从近年来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中抽取50例,将减药前、减药后1~2年的病情、症状变化和副反应情况,进行BPRS、SANS、TESS评分比较。结果:减药前与减药后1~2年,病情、症状变化不大,而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减药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减少副反应的同时,大大降低药物治疗费用。且便于其它康复措施的开展,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相关因素。方法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对136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与患者的精神症状、住院时间、家庭结构有关。结论积极治疗患者的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增加假出院次数及时间.积极调动社会和家庭的关心,对减轻病人社会功能缺陷,提高其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与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比较奥拉西坦合并奥氮平组和单用奥氮平组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变化。结果①治疗后合并用药组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t=2.163,P=0.027)和威斯康辛片卡分类测验(WCST)完成分类数(t=2.321,P=0.015)得分高于奥氮平组,错误应答数(t=-3.546,P=0.004)得分低于奥氮平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疗效与PSP(r=0.41)、分类完成数(r=0.32)呈正相关,与错误应答数(r=-0.27)呈负相关(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改善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培酮加用小剂量的帕罗西汀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情绪表达、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1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干预组给予利培酮加用帕罗西汀;对照组单用利陪酮。临床疗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在加药后12周时,干预组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t=-5.801,P<0.001)。阳性量表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PSP评分中,干预组的评分大于对照组评分(t=7.08,P<0.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培酮合用帕罗西汀可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表达,减轻病耻感、焦虑情绪、增加生活动力,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四合院式半开放病区管理与楼房封闭式病区管理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组标;住随机抽取我院四合院式半开放病区管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楼房封闭式病区管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0u)、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然后对比研究。结果 四合院式半开放病区管理中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GQO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四合院式半开放病区管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楼房封闭式病区管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放式与封闭式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入组标准选取我院开放式病区和封闭式病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0例,并配对相应家属。观察期6周。在入组前及6周末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各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在第6周末,两组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分、SAS和SDS的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开放组各项评分较封闭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开放组BPRS评分较封闭组有明显的改善(t=3.757,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尤其表现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躯体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效果。方法 9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6人,对照组48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情况。然后,干预组实施为期18个月的综合性社区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随访。干预结束后,通过终期调查,了解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社会支持状况的变化,对干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基线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为23.65分、12.43分、6.24分、4.98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25.25分、11.52分、7.48分、6.38分,对照组的社会支持状况好于干预组。终期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为27.00分、13.89分、7.02分、6.09分,均比基线调查时有明显提高(t=3.372,2.214,2.482,2.991;P<0.001);对照组平均得分为27.29分、12.56分、7.63分、7.10分,提高幅度均小于干预组(P<0.05)。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效果显著,可促使干预对象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顺利开放PICC门诊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对PICC门诊在基层医院顺利开展步骤:PICC技术开展、管道维护需求评估,合理选择建立PICC门诊必要性与管理运作。结果PICC门诊顺利开放并良好运作。结论在基层医院顺利开展PICC门诊中,组织系统化管理运作至关重要,门诊顺利开展为带管出院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研究组给予开放式管理,对照组给予封闭式管理。结果研究组GQOL I(t=2.7984,P<0.01)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显示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很有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近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52例)。分别在两组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 SS)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评定。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PAN SS评定阴性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均下降(分别为t=2.01,2.10,2.04;P均<0.05),事件相关电位靶刺激P 3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分别为t=3.04,P<0.01;t=2.04,P<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