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5例应用经头皮冠状切口入路行面部复杂骨折坚固内固定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中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5例出现神经损伤症状,3例头发部分脱落。X线片显示骨折处对位良好。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颌面部骨折减少了颌面部的切口,利于美观,但创伤增大,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皮冠状切口在全面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优、缺点。方法:对头皮冠状切口和口内切口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的全面部骨折病人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头皮冠状切口的优、缺点。结果:全病例均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并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外伤性牙、颌、面畸形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手术视野显露充分,术后平均随访19mo,颜面对称性良好、面高比例及面凸度协调、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未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未发生额部皮肤感觉异常以及功能障碍、切开线无毛发脱落、全病例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钛板的排斥反应。结论:头皮冠状切口能够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并发症少,符合美容医学和功能医学的原则,是全面部骨折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口内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应用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口内切口入路行复杂面中部骨折坚固内固定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6例中除1例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其余患者面部外形对称、咬合良好、无复视及眼内陷等。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口内切口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视野清楚,较好地进行骨折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术后可以满意恢复面形和功能,不留瘢痕。  相似文献   

4.
李然  杨震  曹罡  董震  李季  刘海鑫  朱正宏 《现代医学》2012,40(3):325-327
目的:评价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优、缺点.方法:对78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的颅颌面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头皮冠状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6例暂时性额纹消失,2例永久性额纹减弱;27例切口遗留0.2~0.5 cm宽的不规则瘢痕脱发区;23例颞部出现不同程度凹陷.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具有隐蔽、面部不遗留瘢痕、术中暴露范围广、术野清晰的优点,但也存在暂时性额纹消失、瘢痕脱发、颞部凹陷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颧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半)冠状切口与颞部发际前缘小切口的优缺点.方法 将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为两组,(半)冠状切口组(A组)9例,颠部发际前缘小切口组(B组)12例,观察两组切口的优缺点.结果 所有患者面型及开口度恢复正常,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A组暴露充分,创伤大,术中出血多,发生面瘫1例,头皮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1例;B组创伤小,术中暴露清晰,出血少,术后切口愈合好,无明显瘢痕,无并发症.结论 两种切口均能顺利完成内固定,获得满意疗效,但B组手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头皮冠状切口因其切口位置隐蔽,面部不留瘢痕、术野显露充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手术入路,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先天性颅面畸形的矫正、急性颌面部创伤的救治、颅颌面外伤后继发畸形的二期修复重建、颌面肿瘤的切除与术后修复及美容外科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冠状切口在面部多发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颌面部多发性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50例患者均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暴露额骨、颧骨、颧弓、鼻骨及眶周骨。如骨折涉及上颌骨前、外侧壁或眶下缘可附加口内切口或睑缘下切口。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50例患者颌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均完全恢复正常。38例张口受限治愈率97%,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改善88%,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头皮冠状切口有操作简单、术野暴露清楚、复位准确、固定方便、疤痕隐蔽等优点。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是治疗面部多发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性脑肿胀,尤其伴有硬膜下血肿的病例,采取发际内额部冠状切口入路治疗经验.方法 60例病人中,发际内额部冠状切口30例(A组),传统去骨瓣减压术30例(B组).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预后标准,A组死亡率(30%),小于B组(50%)(P<0.05);A组良好率(33.3%),大于B组(13.3%)(P<0.05).两者相比较,相差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发际内额部冠状切口入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伴硬膜下血肿,处理伤灶方便,减压充分有效,是其治疗的一种有效而又较简易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绍江 《求医问药》2014,(16):189-191
目的:对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手术入路为面中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为2009年0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手术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和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在术后对其随访1—6个月,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本组17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术后其面部外形的恢复令人满意,未发生塌陷畸形及面瘫,其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张闭口活动自如,复视得到改善,经复查颌面骨三维CT显示,其各骨折断端复位对位良好、愈合良好。在术后6个月对本组患者进行复诊,其手术切口均已愈合,瘢痕隐蔽,未出现明显的脱发现象。结论:为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手术入路施行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手术切口隐蔽,术野暴露充分,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求面中上区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22例面中上区的复杂骨折采用头皮冠状或半冠状切口,结合龈颊沟切口,进行直视下的解剖复位,并用钛夹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22例中有20例术后面部外形恢复良好,2例患侧颧突稍高于健侧,1例复视无好转,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无头皮血肿、感染及夹板排斥反应。结论:采用冠状切口治疗面中上区的复杂骨折,可以较好的暴露骨折部位,切口隐蔽,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鼻窦黏液囊肿的成因并探讨其手术进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鼻窦黏液囊肿的好发部位、病因学、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其手术治疗的进路选择原则。结果囊肿位于额窦72例,上颌窦38例,筛窦15例,蝶窦9例,囊肿累及多个窦腔18例。位于不同鼻窦的152例囊肿中,97例(63.8%)经鼻内进路予以切除。72例额窦黏液囊肿患者中,有23例(31.9%)需采用额部冠状切口骨成形进路予以切除,13例(18.1%)采用鼻内、鼻外联合进路得以切除,较早期的7例采用Jansen-Ritter术式予以切除。术后经过平均60个月的随访,治愈率95.4%,复发率4.6%。结论传统的鼻外进路鼻窦手术是导致额窦、上颌窦黏液囊肿发生的常见原因。鼻内进路手术能有效避免鼻窦黏液囊肿的发生。位于上颌窦内侧、筛窦、蝶窦、眶纸板内侧的额窦黏液囊肿应采取鼻内进路进行手术;位于眶纸板外侧的额窦黏液囊肿应采取冠状切口骨成形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位于上颌窦前和(或)外侧的囊肿则需采取Caldwell-Luc进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2.
罗文  文少敏  周岚  郑根建 《重庆医学》2018,(2):193-194,197
目的 探讨颞肌上入路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颅颌面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2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传统入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其面神经损伤情况.对30例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并记录其面神经损伤情况,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 82例患者术后面型、张口度及咬舍功能恢复良好.传统入路组中,8例患者发生面神经暂时性损伤;颞肌上入路组中,无患者出现面神经损伤(P<0.05).结论 颞肌上入路头皮冠状切口能有效避免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3.
王杰群  蔡智强 《中外医疗》2011,30(15):24-25
目的通过冠状切口下治疗全面部骨折,探讨冠状切口下治疗全面部骨折的优势和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确诊的全面部骨折患者90例,采用冠状切口及附加其它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访1年,通过观察患者的解剖复位、咬合关系、张口度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手术的疗效。结果 90例患者1年后解剖复位、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恢复都达到90%以上,并发症的主要类型是切口疼痛、脱发疤痕畸形和面部麻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在6%以内,患者的满意率为100%。结论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全面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贾娟  张昊  赵威 《海南医学》2010,21(4):87-89
目的观察并分析头皮冠状切口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办法。方法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9年7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应用头皮冠状切口进行颅面部创伤修复重建和面部整形美容手术的138例中发生并发症的61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例面神经颞支损伤,5例术后感染,8例头皮下血肿,17例有较明显切口瘢痕,28例诉头皮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结论头皮冠状切口有术野暴露清楚、切口隐蔽、术后面部无明显瘢痕的优点,但是其并发症也不可忽视,具体手术操作时应该注意解剖层次,选择切口类型要根据具体情况,保护好相关神经血管,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容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11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采用经耳屏缘、耳周、发际内切口入路进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部分腺体切除术,随访观察术后切口隐蔽情况和手术预后。结果:随访6~30月,11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涎漏发生,局部无明显凹陷畸形,手术疤痕隐蔽,医患满意度高。结论:美容切口用于腮腺浅叶肿瘤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疤痕隐蔽,较经典腮腺手术切口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应用的美容效果。方法:采用耳前切口向下至耳垂后向后延伸至发际并沿发际边缘延伸的改良切口入路行腮腺区肿瘤及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术中尽量保留耳大神经,切取近乳突的部分胸锁乳突肌填塞创腔,随访3-60个月观察术后美容效果和手术预后。行腮腺浅叶肿瘤手术共计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I期愈合,无涎瘘和感染发生。其中5例术后短期出现轻微口角偏斜,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都出现术后耳垂麻木,除耳大神经被切断者4例耳垂麻木症状无改善外,其余24例均于术后3个月后恢复感觉。患者对术后美观程度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改良切口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暴露腮腺及面神经满意,较传统腮腺手术切口隐蔽美观,联合胸锁乳突肌瓣填塞创腔可以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郑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4,(5):107-108,1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护理服务工作的效果。方法 100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治疗时间、干预前后SAS评分。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治疗时间分别为14.00%、78.00%及(9.59±1.17)d,观察组分别为4.00%、96.00%及(6.08±0.96)d,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谭汉提  卢迪  韦堡升 《西部医学》2012,24(11):2168-2169,2171
目的探讨耳前发际进路行涎腺肿物切除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3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物(多形性腺瘤22例,脂肪瘤3例,血管瘤1例)及4例副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采用耳前发际进路行肿物切除。结果全部病变被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无面神经麻痹,无涎液潴留、涎瘘发生及Frey征出现。经6个月~4年(平均46个月)追踪复查,肿瘤无复发,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非常满意。结论经耳前发际进路切除耳前区涎腺良性病损是可行的,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及评价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整复面中部复杂骨折的适应症及治疗方法.方法14例面中部复杂骨折的病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直视下复位,微型钛板坚周内固定,术后1个月及6个月复查,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4例均I期愈合,其中10例在前庭沟行附加切口,面部外形满意,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正常,仅有一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结论头皮冠状切口用于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有其独特优点,疗效可靠,其并发症主要是面神经额支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李森  张洪  魏云  沈亮  钱江  张茜蕾 《吉林医学》2012,33(22):4728-4730
目的:为了改善传统开放颌下腺切除术后的美观效果,探讨内窥镜辅助颌下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内窥镜辅助经颌下小切口行颌下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慢性颌下腺炎7例(4例含涎石),多形性腺瘤16例,颌下腺囊肿7例,所有病例术前经影像学、三维超声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于内镜辅助下完全切除颌下腺和肿瘤,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美观效果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多形性腺瘤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内镜辅助经颌下小切口入路行颌下腺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美容效果好,颌部切口瘢痕小,无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