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输入性疟疾疫情动态趋势,为疫情监测及实现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管理系统2011 — 2016年中国境外输入性疟疾实验室确诊病例,利用ArcGIS、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 — 2016年,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确诊病例18 385例,死亡117例。 死亡病例94.87%由非洲输入,恶性疟占96.58%,死于恶性疟的病例发病到诊断的平均时间(6.92 d)长于存活病例(4.93 d)(F=15.21, P<0.001)。 输入病例以男性(94.57%)为主,26~45岁输入病例占全国累计输入病例数的60.92%,输入性病例中农民工占输入病例的70.82%。 输入来源主要为非洲(72.98%)和亚洲(24.87%,以缅甸为主),非洲输入病例主要集中在加纳(16.70%)、安哥拉(14.44%)、尼日利亚(11.58%)、赤道几内亚(10.79%),非洲输入病例从2011年的48.71%上升至2016年的84.02%,其中2013年加纳输入1 333例。 我国输入病例以云南省(18.43%)、广西壮族自治区(12.55%)等地区为主。 中国输入性疟疾主要以恶性疟和间日疟为主,间日疟所占比例从2011年的43.81%降至2016年的21.46%,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占比分别从2011年的52.71%、0.67%、0.63%升至2016年的65.25%、2.15%、10.47%。结论当前我国境外输入性疟疾中恶性疟上升比例较快,主要是由于非洲输入病例占比逐年上升。 建议将劳务输出群体作为重点监测人群,提高临床医生能力及时诊断减少死亡病例,防止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2014-2018年山西省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疟疾监测系统的敏感性,防止疟疾再传播、减少疟疾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山西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按血涂片疟原虫形态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或混合感染,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报告疟疾75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53例、间日疟13例、卵形疟5例、三日疟和混合感染各2例。病例以男性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4.67%(71/75)。21~5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达85.33%(64/75),病例主要职业为工人/农民,占54.67%(41/75)。输入性病例全年均有分布,并且无明显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感染来源以非洲为主,占90.67%。从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和从就诊到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 d和2 d。结论 2014-2018年山西省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加强对非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2017至2020年九江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探讨消除疟疾后防控工作的策略及重点。方法 收集2017至2020年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防控资料,对2017年以来的疟疾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至2020年全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3例,感染来源主要来自尼日尼亚、喀麦隆、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病例分类以恶性疟最多,达10例,其次为卵型疟3例,为九江历史上首次发现,患者就诊当天和就诊后1~3 d内确诊的病例仅有6例,市级和县级医疗机构初次就诊确诊率分别为66.67%和60%,乡级以下医疗机构初次就诊确诊率为0。结论 九江市自2017年达消除疟疾后,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策略,为今后输入性疟疾的护理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7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出国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7例输入性疟疾患者,均有明确的外出疟疾高流行地区务工及居旅史,主要...  相似文献   

5.
王曦  何晖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2):140-141
疟疾为热带地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北方地区较罕见,且多为输入型,诊断较为棘手。我院近期收治并通过骨髓涂片确诊输入性疟疾1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男,22岁,外出柬埔寨务工人员。因发热7d,血小板减少4d入院。  相似文献   

6.
王凤英  朱军礼 《疾病监测》2017,32(4):342-345
目的 分析浙江省金华市1991-2015年疟疾流行特征,为消除疟疾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金华市1991-2015年间疟疾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表等,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自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后,2010-2015年全市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31例,年均发病率为0.77/10万,低于启动前0.91/10万的年均发病率(2=5.04,P=0.02)。231例病例中, 间日疟44例,占19.05%;恶性疟173例,占74.89%;输入性病例230例,占99.57%,高于启动前88.48%的占比(2=26.82,P0.001);平均年龄为(3710.71)岁,男女性别比为9.5∶1;全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义乌市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47例(占63.64%);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人员最多,占54.55%;本市人口境外感染占73.59%,位居前3位的感染地依次为安哥拉(占16.96%)、加纳(占10.87%)和尼日利亚(占9.13%),位居前2位的感染原因为外出经商(占56.09%)和外出旅游(占36.96%)。结论 2011-2015年,金华市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湖南省浏阳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掌握疟疾疫情动态,为制订病例输入后不发生二代病例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浏阳市2009-2011年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81/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本土疟疾病例基本消除后,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加已构成本地区疟疾传播的潜在威胁,需进一步加强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赖江 《疾病监测》2011,26(10):775-777
目的 分析浙江省台州市实现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消除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以县单位, 对10年间病例进行分类,非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在外地感染,返回本地后发病的病例判定为输入性病例。并以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市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台州市2000-2009年报告疟疾病例580例,输入性病例540例,占93.10%,三热患者血检监测123 974人,检出疟原虫阳性487例。 结论 输入性疟疾是当地消除疟疾工作主要任务。需进一步完善监测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完成浙江省确定的2016年率先在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轩  阮卫  余可根  陈华良  姚立农 《疾病监测》2014,29(12):973-976
目的分析2010 2013年浙江省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直报收集2010 2013年浙江省疟疾病例基本信息,结合个案调查数据,分析病例流行特征。结果 20102013年浙江省共报告603例疟疾病例,其中间日疟200例,恶性疟395例,卵形疟6例,三日疟1例,混合感染1例。本地感染病例10例,均为间日疟,占病例总数的1.66%,输入性病例593例,占病例总数的98.34%。2012年开始无本地病例报告。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流行季节(5 10月)和非流行季节报告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4,P=0.354)。金华、杭州、温州、丽水和宁波等地区报告病例数较多,占病例总数的76.45%(461/603)。20~49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80.10%(483/603);男女性别比为6.9∶1。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和亚洲等疟疾流行区,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0.98%和16.92%。结论浙江省本地感染病例已经控制,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以青壮年外出劳务人员为主,应加强风险人群的疟疾监测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疟疾低发区疟疾防治的特点,为临床诊治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云梦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报告的初诊疟疾病例、疑似疟疾病例及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例进行复检及假定性治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梦县2010~2012年共发现3例复发疟疾,其中输入性疟疾复发1例;经假定性治疗发现疟疾远期复发2例,疟疾史大于10年。结论部分未经抗疟规范治疗及漏治的疟疾患者,在长达多年之久仍可出现远期复发,临床应予重视,避免漏诊,必要时作假定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5 — 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15 — 2019年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监测和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5 — 2019年泰安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22例,其中恶性疟85例(69.67%)、间日疟12例(9.84%),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病例以40~49岁年龄组最多(45.08%,55/122),患者发病当天确诊率达35.25%(43/122)。 病例居住地主要集中在3个区(县)(90.16%,110/112)。 输入来源地主要集中于非洲和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国家。  结论  泰安市输入疟疾病例在病例地区分布和输入来源地及病例类型上均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应继续加强重点国家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2—2019年江苏省各辖市疟疾病例地区和时间分布特征,研究病例的时空聚集性,为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江苏省2012—2019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数据,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通过SatScan 9.5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研究病例时空聚集性。结果 2012—2019年江苏省报告疟疾病例2 333例,输入性病例2 329例(99.83%),中国籍人员2 317例(99.31%),职业为务工人员1939例(83.11%),来源地为非洲地区2 279例(97.85%),东南亚地区43例(1.85%)。病例数排名前5位的省辖市为南通市350例(15.00%)、泰州市277例(11.87%)、连云港市276例(11.83%)、扬州市268例(11.49%)、淮安市258例(11.06%)。病例地区分布有趋势性,每年度有1—2月和4—7月两个病例数峰值期。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2—2019年疟疾病例无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存在有“热点区”、“冷点区”。时空扫描显示,2013—2016年有3个聚集区域,涉及淮安、连云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1988-2012年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定海区1988-2012年疟疾监测、发热患者血检等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8-2012年全区共检出疟疾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5/万,其中2006-2008年疟疾疫情出现小幅上升。本地居民血检25 429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0.04%。流动人口血检1763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3.51%。检出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占全区疟疾病例总数的82.61%(38/46),其中流动人口外地感染的病例数占输入性病例数的71.05%(27/38)。结论舟山市定海区在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后,仍有疟疾病例的输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监测,防止输入性继发病例的发生,是今后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疟疾全球流行状况以及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口岸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检索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疟疾报告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2010 — 2019年全球疟疾和2017 — 2019年我国输入性疟疾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统计分析,研究全球疟疾流行态势和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从全球疟疾风险分布和疟疾流行情况看,非洲仍然是全球疟疾疾病负担最高地区,疟疾报告病例数占全球报告病例数均在90%以上。 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感染主要来源地为非洲,占87.81%,且以恶性疟为主。  结论  非洲是全球疟疾防控的重点区域。 我国大陆消除疟疾本土病例后,来自非洲的输入性疟疾,特别是恶性疟成为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严重挑战。 要在现有措施基础上加强口岸查验、联防联控、重点人群干预和预警监测,进一步提升输入性疟疾病例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17年5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诊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例系到西非科特迪瓦的阿比让市打工期间感染疟疾,与其同行的还有1名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返回国内后,曾到多家医疗机构就诊,但均未得到明确诊断,最后在新疆CDC确诊,疑似病例被宁夏回族自治区CDC进一步排除。 我国各地劳务输出部门应加强对前往疟疾流行区的劳工开展疟疾防控知识的宣传,增强该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 出入境检疫机构也应对前往疟疾流行国家的公民做好预防疟疾的宣传,对入境人员做好发热等症状筛查工作。 医疗机构和CDC进一步提高对疟疾的识别和诊断能力,切实做到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周升  李琳  陈秋兰  秦颖  李中杰 《疾病监测》2021,36(6):528-533
  目的  了解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疟疾病例变化特征,为我国消除疟疾后开展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0 — 2019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疟疾病例进行分析。 采用线性趋势性分析病例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ArcGIS 10.7软件分析不同来源输入性疟疾的空间分布。  结果  2010 — 2019年自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中国籍疟疾病例共5 041例,其在每年全国输入病例中的占比持续下降(χ2=1 627.63,P<0.05)。 居前3位的输入来源国家分别是缅甸(4 227例)、印度尼西亚(354例)、柬埔寨(245例)。 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的比例持续上升,恶性疟的比例不断下降。 全国28个省份报告有自东盟国家输入的中国籍疟疾病例。 89.00%的全国病例分布于云南(3 492例,69.27%)、湖南(358例,7.08%)、四川(287例,5.69%)、广西壮族自治区(158例,3.11%)和广东(93例,1.81%)5省份。 境外输入的东盟国家外籍病例545例,以缅甸籍病例为主(513例)。 全国10个省份报告有自东盟国家输入外籍疟疾病例,其中云南省报告528例,占96.88%。 10年间,每月均有来自东盟国家的输入疟疾病例报告,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 — 8月。 中国籍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外籍病例以<34岁人群为主(76.33%)。  结论  来自东盟国家的输入疟疾病例持续下降,但较多间日疟输入病例对我国存在传疟媒介分布地区导致继发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云南省等局部地区的风险很高,防止输入病例继发传播的任务重。  相似文献   

17.
刘小琦 《疾病监测》2012,27(1):51-53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2004-2010年疟疾疫情特征,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4-2010年确诊疟疾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3/10万,各年发病率在1/10万以下,2007年发病率最高。疟疾病例主要集中在6-10月,主要分布在吴兴区、德清县和安吉县,发病人群构成以民工、农民和学生为主,中青年人群发病较多;病原学分型以间日疟为主,占94.67%(82/85),3例恶性疟均为外地输入;感染来源以输入性病例为多,占68.24%(58/85),输入性病例中,安徽籍病例占75.0%(42/56)。 结论 当前湖州市疟疾疫情处于较低水平,近几年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以输入性疟疾病例为主,因此在灭疟后期加强流动人口和劳务输出人口管理和监测,做好传染源控制和抗复发治疗,是防制疟疾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浙江省疟疾重点监测县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2006年浙江省疟疾重点监测县(市、区)疫情分析,了解新形势下浙江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新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三热病例进行血检,对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疟疾媒介进行分类鉴定,对部分人群进行疟疾抗体监测.结果 15个疟疾重点监测县(市、区)共145例疟疾病例,年发病率1.76/10万.本地发热病例血检疟原虫阳性34例,阳性率为0.16%;外来流动人口发热病例血检疟原虫阳性111例,阳性率为2.28%.本地感染者占病例总数14.48%;输入病例占总病例数85.52%,其中,外来人口占输入病例89.52%,本省人口外出感染占输入病例10.48%.结论 浙江省外来流动人口疟疾输入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要制定适应新形势的防疟措施,加强疟疾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9.
钟柳青  覃兰琴 《疾病监测》2009,24(7):526-528
目的分析广西柳州市在消灭疟疾后,输入性病例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和制定监测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2-2007年所有输入性病例199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外出回归人员比外来流动人员发病率高;外来人员及本地外出返回的流动人口为主要发病人群;间日疟为主要虫种;每年的5-11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疟疾高流行地区返回和外来的流动人口及非洲援外回国人员是主要患病人群。结论制定消灭疟疾后的监测策略和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输入性病例的流行特点,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来自高疟疾流行区人群的管理与监测。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浙江省台州市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惠芬  陈财荣 《疾病监测》2007,22(3):180-181
目的 掌握2006年台州市疟疾疫情,为深入开展疟疾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台州市疟疾疫情报告、监测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台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68例,输入病例59例,占86.76%,其中输入恶性疟3例;血检三热患者12 771例,疟原虫阳性59例.结论 疟疾防控形势严峻,应继续开展监测,并以流动人口监测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