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少年罪犯的人格障碍及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少年罪犯的人格障碍分布情况及人格特征,探讨进行人格矫正改造的重要性.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 )对405名男性青少年犯人进行筛查,使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进行人格特征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PDO-4 筛查结果示罪犯组12型人格障碍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MMPI结果示罪犯组F、Hs、Hy、Pd、Pa、Pt、Sc、Ma等8个量表的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结论:青少年罪犯存在多种人格特征偏移正常,部分达人格障碍,需要及时矫正治疗.  相似文献   

2.
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罪犯的人格特征,认识犯罪与人格的关系。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罪犯普遍存在偏离正常人格的倾向,罪犯人格特征有其共性,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犯罪类型罪犯的人格特征有所不同。结论应加强对罪犯的人格测量和甄别工作,为罪犯的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罪犯人格障碍症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症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大五人格量表(BFI)对420名罪犯进行调查,并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结果:①罪犯人格障碍症状显著高于普通人群.②罪犯在大五人格量表中的神经质因素与12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宜人性因素与除强迫型以外的11种类型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罪犯群体存在比较严重的人格异常,需要及时矫正治疗.各类人格障碍与人格五因素模型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罪犯人格特征研究的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合国内关于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以EPQ为测量工具)。方法:对已有的33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各维度的综合效应量依次为0·623±0·115、0·064±0·077、0·606±0·062、-0·141±0·059。结论:与正常人相比,罪犯具有高精神质和高神经质的人格特征,而内外倾维度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犯罪案由的不同可能是内外倾维度预测失败的一个理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入狱涉毒罪犯的人格特征。方法本研究以279名初入狱男性罪犯为被试,以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为工具,对初入狱男性涉毒罪犯的人格进行测量,并比较了处于不同年龄阶段涉毒犯的人格特点及涉毒罪犯与盗窃犯和暴力犯的人格差异。结果涉毒犯总体上有较差的人格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涉毒犯在F、N和I上存在显著差异;涉毒罪犯在A和I分数上显著低于暴力犯;涉毒罪犯与盗窃犯不存在显著的人格差异。结论初入狱涉毒罪犯的人格消极特性的考察,对于了解初入狱罪犯的人格特性及监禁生活对罪犯的人格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入狱男性青年罪犯人格的基本特征。方法:采用16PF对273名初入狱男性青年罪犯的人格进行测量,并与其他正常组被试和其他年龄段罪犯的人格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初入狱青年罪犯在B、E、H、I、O和Q2六个人格特质、X2和X4两种次元人格因素和Y1综合人格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青年罪犯在B、CI、、N、Q2五个人格特质和X2、X3两次级因素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结论:初入狱青年罪犯有较差的人格表现,未来的研究应采用纵向研究的模式进一步探讨罪犯处于不同服刑期的人格改变进程。  相似文献   

7.
毒品与暴力型、财产型罪犯人格特征及其类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毒品型与暴力型、财产型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类型分布特征。方法 以 3 78名毒品型罪犯、2 5 9名暴力型罪犯和 99名财产型罪犯为被试 ,对 CPI的测验结果进行 F检验、LSD检验、Z检验和 χ2检验。结果  1 3个罪犯群体在绝大多数分量表上的平均值低于中国常模团体的平均值 ;2毒品型罪犯在支配性、社交性、社交风度、自我接受、独立性以及同众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财产型罪犯 ,而在社会化、自我控制、好印象和宽容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财产型罪犯 ;3 3个罪犯群体在人格的内向 -规范问题型有更高比例的分布。结论 罪犯群体具有广泛而明显的消极性人格特征 ,毒品型罪犯与暴力型罪犯的人格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重复犯罪罪犯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重复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和相关因素,为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国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分别对重复犯罪罪犯和第一次入狱的罪犯进行测量。结果:重复犯罪罪犯在攻击性、报复性、同情心和犯罪思维模式四个维度上得分和人格异常比例高于第一次入狱的罪犯.且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重复犯罪罪犯人格异常现象较为突出;罪犯出狱后再犯罪的影响因素有社会因素,也有人格因素;上述四个维度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罪犯出狱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对罪犯实施针对性的人格矫正可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9.
成年罪犯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性。方法:对139名成年男性罪犯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结果:罪犯E、N、P分高于常模,L分低于常模,暴力型犯罪E分高于财产型犯罪。幼时家庭不完整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分比幼时家庭完整者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与E因子显著相关;“母子过分干涉、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N因子显著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与P因子显著相关。结论:罪犯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偏常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4版(PDQ+4),大五人格问卷(NEO)简版,对2227名大学本科和高职院校学生施测,分析大学生偏常人格的检出率,比较不同分组大学生的人格差异。结果:1大学生人格偏常检测的阳性率最高为回避型人格障碍(27.0%),最低是反社会人格障碍(6.1%),同时具有3种以上人格偏常比例最大(26.9%);2多种人格偏常在性别、家庭结构、家庭收入,父母亲文化中均有显著性差异;3人格偏常阳性组与非阳性组在NEO的神经质(t=-15.22,P0.01),随和性(t=2.54,P0.05)和尽责性(t=-2.44,P0.05)3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格偏常大学生在大五特质中的神经质,随和性和尽责性维度上与人格正常大学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看守所男性服刑犯的心理状况及人格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看守所男性服刑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疑难案例侦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17名看守所男性服刑犯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被试与常模组在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t=15.60~22.79,12.64~22.73;P<0.01)。结论罪犯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罪犯在精神状态及人格结构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情绪上存在易冲动、不稳定的特点;人格上存在着高精神质、高内外向、高精神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违法犯罪成年男性个性特征调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成年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犯罪行为的产生是由社会、心理、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 。其中个性与犯罪的关系历来受到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作过一些调查研究 ,证明犯罪与个性特征有一定关系[2 - 12 ] 。为进一步证实以往研究的结论 ,我们对 175例正在服役的成人罪犯进行了个性特征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长沙某监狱服刑男性罪犯 175人 ,其中暴力犯 88人 ,盗窃犯 87人 ;年龄在 18~ 4 5岁 ,其中 18~ 19岁 6人 ,2 0~ 2 9岁 110人 ,30~ 39岁 54人 ,4 0~4 5岁 5人 ;文化…  相似文献   

13.
重新违法犯罪人员的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重新违法犯罪人员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 4)对122名重新违法犯罪人员及932名初次违法人员进行测试,并对两者的结果予以比较。结果:与初次违法犯罪人员相比,重新违法犯罪人员以吸贩 毒品者相对居多,文化程度偏低,PDQ^ 4的总分、偏执、反社会和边缘三因子得分较高,结论:偏执、反社会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是导致重新犯罪现象的重要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缓解期重性抑郁与心境恶劣患者人格特征及人格障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重性抑郁症(MDD)和心境恶劣障碍(DD)患者在人格维度、人格特质水平及人格模型及人格障碍倾向性方面的特征。方法:采用NEO-PI-R个性调查表及人格诊断问卷(PDQ^ 4)对58例MDD和57例DD患者及115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MDD和DD在NEO-PI-R的五因素人格模型的外向性、严谨性得分均低于正常组,DD患者的神经质分高于MDD患者,MDD患者的顺同性分高于正常组;在30个特质层面上,MDD和DD与正常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DD患者的N1(焦虑)、N4(自我意识)分明显高于MDD患者,E4(热情性)、A1(信任感)分明显低于MDD患者;MDD和DD在PDQ^ 4的边缘型(BDL)、回避型(AVD)、抑郁型(DEP)、分裂性(SZD)、偏执型(PND)、强迫型(OBC)人格障碍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DD患者在分裂型得分明显高于MDD患者,在表演型(HST)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MDD和DD的人格特征既有共同的之处,也存在差异。两者均伴有人格障碍,但DD患者比MDD患者人格障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分析吸毒人员的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方法使用16PF对长沙市吸毒人员进行人格分析,并与常模比较。选用最远邻法,以欧式距离为测度距离的方法对样本进行聚类。结果男性吸毒人员在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7个因子上低于常模(t=-15.41,-7.00,-8.21,-4.26,-3.91,-8.52;P〈O.01);而在持强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5个因子上高于全国常模(t=4.56,6.60,7.90,10.18,6.23;P〈0.01)。人格类型聚类结果:吸毒人员中兴奋型占33.75%,忧郁型占66.25%。结论男性吸毒人员有特殊的人格特质,与全国成年男性人格特质有明显差异。男性吸毒人员可以分为兴奋型和忧郁型两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相似文献   

16.
192名吸毒人员的人格特征及其类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 2 0年来 ,我国吸毒人群在不断扩大。据国家禁毒委统计 ,截止到 1999年底 ,我国涉及毒品的县市达到 2 0 81个 ,占全国县市总数的 72 %以上 ,而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 5 1.89万人 ,如加上未登记的隐性吸毒人员 ,实际人数可能为上述数字的数倍[1] 。近年来 ,不少学者对吸毒人员及其吸毒行为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廖龙辉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吸毒现状 ,对吸毒行为产生的原因作了理论分析[2 ] ;尹利民应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青少年吸毒的心理原因[3 ] ;黄航等人及刘连忠等人采用心理健康量表 ,对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复吸心理进行了调查[4-7]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高等农业院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人格因素状况及特点。方法对千余名研究生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通过与全国常模比较、不同性别及培养层次的比对来评定和分析其特点及规律。结果 1与全国常模相比,男生在聪慧性等5个因素上得分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1、5.94、4.19、10.66和3.09,P0.01)。同时有8个因素得分明显低于常模(Q4:t=-1.99,P0.05,其余7项:P0.01)。女生有5个方面得分高于常模、6个因子低于常模;2硕士、博士研究生在16种基本人格因素中有7项存在显著差异;3男女生之间在10个基本因素及2个次级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等农业院校博士研究生的人格素养明显优于硕士研究生;女研究生敏感、更易焦虑忧郁等人格特点提示我们女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尤为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共病人格障碍的情况。方法:对127例符合DSM-IV轴I焦虑障碍的患者进行了DSM-IV轴II人格障碍的诊断评估,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疾病严重程度(CGI-SI)、社会功能缺陷(SDSS)等评定。结果:①焦虑障碍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为73.2%;②共病者焦虑障碍的发病年龄更早(P<0.01),焦虑障碍病程更长(P<0.05),疾病更加严重(P<0.01),其焦虑、抑郁水平更高(P<0.05;P<0.05),社会功能更差(P<0.01)。结论:焦虑障碍与人格障碍有较高的共病率,焦虑障碍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