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镁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 名AMI患者于入院72 小时内行持续心电监护及心电图检查,并测血清镁。结果 心律失常组61 人中低镁血症44 人,心律正常组51 人中低镁血症13 人,两组有显著差别( P< 0-01) ,两组平均血镁浓度间亦有显著差异( P< 0-01) 。经补镁治疗的低血镁心律失常患者预后优于未予补镁者( P< 0-05) 。结论 AMI并低镁血症比血镁正常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早期监测血镁、及时补镁有利于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证明钾、镁离子对心电活动的影响[1].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明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可能有以下益处:增加细胞内高能磷酸物质;通过抑制钙内流保护心肌,以对抗心肌缺血时钙过度负荷,特别是在心肌再灌注时;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减少白细胞介素-2的生成;抑制儿茶酚胺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缩小梗死面积[2].本文拟探讨门冬氨酸钾镁(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aginate,PMA)对AMI患者心律失常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大约75%~95%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律失常,部分可发生心源性猝死。本文探讨AMI早期补镁减少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03年来12h内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9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镁剂治疗组(A组)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45~72岁,平均(61.0±4.8)岁,急性侧壁心肌梗死1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6例。对照组(B组)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48~68岁,平均(60.0±3.2)岁,急性侧壁心肌梗死1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2例。两组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护天保,海口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预防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前者在5%葡萄糖液500ml中加入门冬氨酸钾镁4支(每支含L-门冬氨酸0.85g,钾0.114g,镁0.042g)静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全部患者均持续心电监护1周,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门冬氨酸钾镁组低于对照组(23.8%比60%,P〈0.05);Lown分组1Vb级及以上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门冬氨酸钾镁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比25%,P〈0.05);门冬氨酸钾镁组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未见任何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心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镁盐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时的防治作用。方法 我们应用硫酸镁快速静滴、后缓慢给药,每d2.5g,连用7d,并采用了对照组。分再通治疗组(A_1)、未通治疗组(A_2);再通对照组(B_1)和未通对照组(B_2)。结果 室性心律发生率分别是A_1占14.7%(10/68),B_1占45.1%(32/71);A_2占10%(3/30),B2占36.4%(12/33)。A_1与B_1比较差异显著(P<0.01);A_2与B_2比较亦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MI早期补镁不仅能明显降低AMI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而且也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更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是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102例老年人AMI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象为1995年1月~2001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AMI者102例,男80例、平均年龄68岁,女性22例、平均年龄70岁。均符合1979年WTO诊断标准,均未对心律失常作预防性治疗。 采用日本产Kenza-cardic 12道电脑  相似文献   

7.
8.
急性心肌梗死与室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我院自1990年至1997年门诊及住院共2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AMI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临床资料1.200例AMI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诊断为AMI,男性126例;女性64例,男女之比大致为2∶1;年龄30至93岁,平均年龄61.5岁,60岁以上160例(80%)。2.梗死部位:前壁105例;下壁50例;下壁 正后壁5例;前壁 下壁31例;前壁 正后壁5例;心内膜下1例;前间壁 右心室1例;下壁 右心室1例;前间壁 下壁 右心室1例。结 果1.1200例AMI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69例(34.5%),其中室性早搏59例(29.5%);非阵发性室性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镁盐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时的防治作用。方法 我们应用硫酸镁快速静滴、后缓慢给药,每d2.5g,连用7d,并采有用了对照组。分再通治疗组(A1)、未通治疗组(A2);再通对照组(B1)和未通对照组(B2)。结果 室性心律发生率分别是A1占14.7%(10/68),B1占45.1%(32/71);A2占10%(3/30),B2占36.4%)(12/33)。A1与B1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作者对近 2年内的 AMI患者 ,应用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防治心律失常 ,现将临床疗效做对照分析1 对象和方法  146例 AMI均为 1999- 0 3~ 2 0 0 1- 0 2住院患者 ,按照 WHO AMI诊断标准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门冬氨酸钾镁组 ,在 AMI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静脉溶栓 ,抗凝 ,扩张冠状动脉等 )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制剂 ,该制剂由匈牙利布达佩斯吉瑞大药厂生产 ,商品名潘南金又名胺安定。本品为门冬氨酸钾盐和门冬氨酸镁盐的混合物 ,…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了解此期间心律失常表现征象,对指导临床实践、提示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镁、钙含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镁、钙含量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镁、钙含量,并观察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期血清镁、钙含量低于正常者,其预后差,而急性期血清镁、钙含量无明显变化者,预后较好。结论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与急性期患者血清镁、钙离子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并发症,而文献对下壁心肌梗死后急性期与陈旧性期心律失常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现将72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组对比,对其心律失常发生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1996~1999年因下壁心肌梗死入住本院的患者,共72例,其中急性期患者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35岁~74岁,平均52±4岁;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男25例,女7例,年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8岁。因胸痛7天伴咯血2天入院。体检:T36.7℃,P75次/min,R26/次min,BP90/60mmHg。神志清,高枕卧位,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5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肋下4cm,有压痛,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双侧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P波规律出现,Ⅰ、Ⅱ、Ⅲ、aVF、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振幅、时间均正常,其后均有相关的QRS-T波群。QRS形态Ⅰ导联呈qrs型,且s波粗钝;aVL导联呈qrsr'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其r波纤细,S波伴切迹;aVR…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分析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37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为判断再通标准。结果其中24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64.86%),20例(83.33%)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结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特异性最高,系预示再灌注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艳霞  李波 《山东医药》2008,48(16):96-96
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院采用镁剂联合卡托普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脏自主神经失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脏自主神经在心肌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密切相关。我们运用心率变异(HRV)时域及频谱前瞻性系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对254例AMI分为前壁组(A组)和下壁组(B组),对两组出现的心律失常类型进行对比。结果A组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窦缓及房室传导阻滞(AVB)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前壁及下壁心梗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差别:前者以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阻滞多见;后者以窦缓及AVB多见。  相似文献   

19.
<正>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约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5%~95%〔1〕。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方面,目前研究证实,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均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2〕。近年来,现代医学介入疗法使本病的死亡率降低到5%左右,但又受到新的困扰,如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狭窄等问题。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有关中医中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1中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临床证候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史、心脏功能等。但心律失常仍是重要的因素且发生率很高,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1992年~2002年AMI患者9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