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41例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QTd和HRV时域指标 ,并与 2 3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对比 ,分析QTd与HRV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 2 4hHRV各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QTd、QTcd明显延长 (P <0 .0 1 )。冠心病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其QTd、QTcd大于无心肌梗死病史者 (P <0 .0 1 ) ;HRV指标rMSSD、pNN5 0较无心肌梗死病史者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QTd、QTcd与HRV各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冠心病患者 ,尤其有心肌梗死病史者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心肌电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王芝琴  赵捷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2):745-746
资料和方法1 对 象  以我院 1 996~ 2 0 0 0年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3 1 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冠心病的诊断依据是1 979年国际心脏学会和 WHO命名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 2 0 2例 ,年龄 3 7至 86 (平均 5 6 .4岁 ) ,女性病人 ,年龄为 3 0至 79岁 (平均年龄 5 3 .6岁 )。同时以 2 85例无高血压及心脏血管疾病 ,体检无阳性发现 ,心电图正常的人群为正常组 ,正常组男性 1 6 3例年龄 3 5至 88岁 ,平均年龄 5 6 .6岁。女性 1 2 2例 ,年龄 3 2至 76岁 ,平均 5 4 .4岁。   2 仪器和方法  以日本产 5 3 0 3型三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常规纪录 1 2导…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春安 《医学争鸣》2002,23(4):367-37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QT离散度(QTd)及校正心率后 QT离散度 (QTcd)的临床意义及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测量分析 92例 AMI患者的 QTd和 QTcd,其中男 62例 ,女 30例 ,年龄 42~ 80 (平均 54.3)岁 ,与 60例无心脏病者 QTd和 QTcd对照分析 ,其中男 39例 ,女2 1例 ,年龄 40~ 75(平均 52 )岁 .结果  AMI入院时 QTd(66± 30 ) ms,QTcd(75± 36) ms明显高于对照组 (39± 1 6) ms,(42± 1 7) ms (P<0 .0 0 1 ) .死亡组 QTd(1 0 5± 2 5) ms,QTcd(1 2 2± 33) ms明显高于生存组 (54± 1 8) ms,(60± 2 0 ) ms(P<0 .0 0 1 ) .QTd≥ 80 ms患者死亡率 62 .5% ,多部位梗死56.3% ,室心律失常 53.1 % ,泵功能 (Killip分级 )≥ 级2 8.3% , - 度房室传导阻滞 1 2 .5%明显高于 QTd<80 ms的 3.3% ,2 5.0 % ,1 1 .7% (P<0 .0 1 ) ,6.7% ,5.0 % (P<0 .0 5) .生存患者出院时 QTd(45± 1 3) ms,QTcd(48± 1 4 )ms较入院时 (66± 30 ) ms(P <0 .0 1 ) ,(75± 36) ms(P<0 .0 5)明显缩小 .且最长的 QT间期 92 %见于缺血区或梗死区导联 ,而最短的 QT间期 95%见于非缺血区或非梗死区导联 .结论 临床上可通过 QTd及 QTcd测量来判断 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 .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性 56人 ,女性 3 4人 ,男女之比 1 .65∶1 ;年龄最小 3个月 (先心病 ) ,最大 1 0 4岁 ,平均死亡年龄 66.1 5。各年龄段分布见表 1。表 1 各年龄段及性别分布年龄男性女性合计~ 34岁 14535~ 4 4岁 32 54 5~ 5 9岁 7 2 96 0~ 6 9岁 12 82 070~ 79岁 2 8134180~ 5 5 10合计 5 6 34901 .2 病种分布 本组病种 1 1种 (见表 2 ) ,以临床常见病种为主。冠心病 (含急性、陈旧性心肌梗塞 )达 48.89% ,比例最高 ;其次为肺心病 2 8.89%。1 .3 性别与病种分类 男性与女性冠心病比例相近 ;肺心病发病率 ,男性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stent implantation)后 QT离散度 (QTdispersion,QTd)的变化。方法  6 8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5 %而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前 ,术后进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测量 QTd和 QTcd,还同期测量了 6 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 QTd和 QTcd。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组 :冠状动脉造影后与冠状动脉造影前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 (2 )支架植入术组 :支架植入术后与术前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明显缩短 (P<0 .0 5 ) ,但术后 4 h、2 4 h、1周之间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多支病变组 QTd、QTcd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延长 (P<0 .0 5 )。单支病变组术后与术前 QTd、QTcd比较均亦明显改善 (均 P<0 .0 5 ) ,但术后 4 h、2 4 h、1周 QTd、QTcd相互比较无明显变化 (均 P>0 .0 5 )。多支病变组术后与术前比较 QTd、QTcd均无明显变化 (均 P>0 .0 5 )。结论 通过支架植入术不仅改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 ,而且早期 (4h)即可改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的 QTd、QTcd,并持续至少 1周 ,从而可能预防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健康儿童的心率变异性 (HRV) ,研究 HRV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方法 :应用 Holter系统对 1 2 9例健康儿童进行 HRV测定 ,按其年龄分为 3组 , 组 7~ 9岁 , 组 1 0~ 1 2岁 , 组 1 3~ 1 5岁 ,进行组间 HRV比较及组内不同性别间 HRV比较。结果 :相邻组间 HRV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相隔组间 ,除 r MSSD外 ,HRV其余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不同性别间 HRV比较 , 、 组内无差异 , 组内男性 HRV高于女性 ,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HRV数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青春期男性 HRV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叶涛 《广西医学》2002,24(2):261-261
前列腺素 E1 ( PGE1 )为近向年来被医学界逐步认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生物活性物质 ,我们于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对 2 1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患者 ,联合应用 PGE1 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我院 2 0 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各 1 0 5例 ,治疗组男性 6 5例 ,女性 4 0例 ,年龄 2 5~ 83岁 ,平均年龄5 8岁 ,其中冠心病 5 6例 ,高心病 32例 ,风心病 1 0例 ,扩心病 7例 ;对照组男性 76例 ,女性 2 9例 ,年龄35~ 76岁 ,平均年龄 5 5岁 ,其中冠心病 6 3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 (VLP)、QT离散度 (QTd)、校正QT离散度 (QTcd)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 6 4例AMI患者和 30例健康人的VLP、QTd、QTcd ,并对AMI患者随访 1年。结果 :AMI组VLP阳性率 (4 2 2 % )较对照组 (6 7% )明显增高 (P <0 0 1) ,QTd、QTcd分别为 74 2± 18 4ms和 81 3± 2 2 6ms较对照组 (2 8 4± 10 6ms和 34 8± 15 3ms)明显延长 (P <0 0 1)。 6 4例AMI患者随访 1年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 18例 ,其中VLP阳性率、QTd、QTcd分别为 88 9%、86 5± 2 7 4ms、93 6± 34 8ms和非事件组(2 3 9%、6 2 7± 2 4 3ms、6 9 4± 2 5 2ms)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在预测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敏感性 ,特异性和有效性QTd分别为 6 6 5 %、85 4%、78% ,QTcd分别为 72 4%、71 3 %、71% ,VLP分别为42 6 %、92 8%、6 8%。结论 :VLP(+ )和QTd、QTcd明显延长与A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密切相关 ,并可作为AMI患者预后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可靠的 ,非侵入性预测指标。其中以QTcd敏感性最高 ,VLP(+ )最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与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选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10 8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134例 ,非心脏病患者 2 94例 ,从心电图上计算出QTd和校正的QTcd。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QTd( 54 .6± 18.2 )ms、QTcd( 6 5.5± 2 0 .1)ms ,均大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QTd( 38.2± 14 )ms、QTcd( 42 .2± 17.1)ms ;两组均大于非心脏病组QTcd( 34 .1± 9.4 )ms、QTd( 34 .4± 10 .6 )ms ;治疗后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QTd和QTcd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心绞痛可引起QTd和QTcd增大 ,它们可评估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0.
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 130例 ,均为我科 2 0 0 2年肝脏手术病例。其中原发性肝癌 5 7例 ,肝囊肿 35例 ,肝血管瘤2 0例 ,15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部分切除术 ,3例肝包虫病。随机分为 3组 :A组 4 5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36~6 7岁 ,平均年龄 (4 9 34± 2 0 4 7)岁。B组 4 8例 ,男性 19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2 9~ 72岁 ,平均年龄 (5 3 4 5± 2 6 37)岁。C组 37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14例 ,年龄 34~ 6 3岁 ,平均年龄(4 7 4 5± 19 78)岁。各组在性别 ,年龄 ,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评价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量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 (QTd) ,计算校正QT离散度 (QTcd)。将患者分为 3组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 (Ⅰ组 )、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 (Ⅱ组 )、无室性心律失常组 (Ⅲ组 )。比较QTd、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QTd、QTcd在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 (80 9± 1 5 8)ms与 (92 5± 1 8 4)ms;(59 6± 6 7)ms与 (69 3± 1 9 2 )ms;(49 9± 6 8)ms与(56 1± 1 6 4)ms。 3组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QTcd值的增大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依从关系 (P <0 0 1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值越大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李妍  贾国良  陈兰芳 《医学争鸣》2001,22(21):1985-198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血浆内皮素 (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空腹血糖(FBG)、平均动脉压 (MAP)、年龄、性别、体质量的关系 .方法 对行支架植入术的 5 1(男 46 ,女 5 )例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浆ET- 1,CGRP,MDA,SOD水平 .所有对象在抽血当天同步记录 12导联心电图 ,测算 QT离散度 (QTd)和心率校正的 QTd(QTcd) .并检测和记录 FBG,MAP,年龄、性别、体质量 .以QTcd为因变量 ,以上述检测的 9个指标为自变量 ,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和相关分析 .结果 术前各变量依次被选入方程的顺序是 ET- 1,MDA,MAP和 FBG. QTcd与血浆 ET- 1,MDA,MAP显著正相关 ,而与 FBG呈负相关 .支架术后 2 4h时 ,QTd和 QTcd均明显下降 [(4 0± 11)和 (38± 12 )与 (6 4±18)和 (6 0± 17) ](P<0 .0 5 ) ,各变量依次被选入方程的顺序是ET- 1,MDA,且 QTcd与血浆 ET- 1,MDA显著相关 .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 ET- 1,MDA,MAP增高及 FBG偏低是QTcd增大的独立相关因素 ,支架治疗后 QTd和 QTcd明显减小 ,血浆 ET- 1,MDA水平下降是其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讨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我们按修订后的Bruce方案对 176 2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资料加以分析。1 资料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176 2例受检病人均是我院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2月住院及门诊病人。年龄 2 0~78岁 ,其中男性 879例 ,平均年龄 (4 5± 9 5 )岁 ;女性 883例 ,平均年龄 (4 5 6± 9 2 )岁。按临床情况分为冠心病组 (心绞痛和陈旧性心梗 )和可疑冠心病组 (胸闷待查 )。1 2 方案 修订后的Bruce方案。1 3 仪器 用美高仪ECGLABTM 平板运动系统。1 4 判定标…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临床常见心脏危重病症之一。我们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在常规使用利尿剂、硝酸脂类的基础上 ,采用益气活血祛痰法治疗CHF35例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将病人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5例中 ,男性 2 6例 ,女性 9例 ;年龄 4 9岁~ 86岁 ,平均 6 7 6岁 ;病程 2年~ 7年 ,平均 3年 ;原发病 :冠心病 2 0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10例 ,肺心病 5例。心功能Ⅱ级Ⅲ级 2 0例 ,Ⅲ级Ⅳ级 15例。对照组 35例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7例 ;年龄 4 9岁~ 85岁 ,平均 6 7岁 ;病程 1年~ 6年 ,平均 2 5年 ;原发病 …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与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肺心病的关系。方法 :常规 1 2导心电图测定 6 9例COPD、88例肺心病和 32例对照者的QTd ,求得校正的QTd(QTcd) ,并测定同一日的血钾、气血分析及入院后三天之内的肺功能。结果 :COPD组、肺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QTd及QTcd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肺心病组与COPD组比较 ,QTd及QTcd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 ) ;肺心病死亡组 32例与肺心病治疗组 5 7例之间QTd、QTcd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QTd测定可作为COPD和肺心病病情变化的一种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位置及介入治疗对QTd及QTcd的影响。方法 :16 7例已行冠脉造影术且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 ,按如下进行分组 :(1)按病变狭窄程度分为 :①无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5 0 % ,33例 ;②轻度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5 0 %且 <70 % ,5 7例 ;③重度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70 % ,77例。 (2 )根据病变位置分为 :①前降支组 ,4 9例 ;②回旋支组 ,38例 ;③右冠脉组 ,4 7例。 (3)根据介入治疗分为 :①术前组 ,10 3例 ;②术后组 ,10 3例 ;③非介入治疗组 ,6 4例。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位置及介入治疗对QTd及QTcd的影响。结果 :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 (P <0 .0 5 ) ,而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冠脉病变所处位置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介入治疗前后QTd及QTcd变化明显 (P <0 .0 5 ) ,介入治疗术后与无狭窄组相比 ,QTd及QTcd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脉病变位置对QTd及QTcd无影响 ,病变狭窄程度及介入治疗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心率变异性(HRV)观察 ,旨在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时HRV相关性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5月可提供HRV资料住院病史选择 112人 ,冠心病组 :按 1979年WHO标准选择 6 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 (其中 1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 )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 4 2~ 86岁 ,平均 6 5 .4 5± 13.96岁。正常对照组 ,经动态心电图 ,胸部X线 ,心脏B超 (其中 5例冠脉造形 )检查证实无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正常人 5 2例 ,男 35例 ,女 17例 ,平均 6 3.0 8± 12 .0 6…  相似文献   

18.
口服硫酸镁行肠道清洁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对象和方法  1999年 3月~ 10月住院行常规纤维结肠镜检查者 90例 ,随机分为两组 :①研究组 4 8例 ,男性 4 7例 ,女性 1例 ,年龄 5 3~ 85 (70 6± 9 1)岁。②对照组 4 2例 ,男性 39例 ,女性 3例 ,年龄 5 4~ 88(75 9± 8 0 )岁。检查前少渣半流饮食 2d ,前 1天 2 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与 QT离散度 (QTd)、QTc离散度 (QTcd)的关系。方法 :测量 46例平板运动试验时诱发心肌缺血患者的 QTd、QTcd、QTd增加值 (△ QTd)、QTcd增加值 (△ QTcd)。结果 :运动后阳性组 QTd(5 2 .61±16.78) ms、QTcd(83.94± 2 7.2 1) ms较阴性组 QTd(31.78± 8.98) ms、QTcd(36.85± 13.73) ms显著增大 (P <0 .0 1)。阳性组△ QTd(14.5 7± 3.75 ) ms、△ QTcd(4 1.39± 12 .14) ms较阴性组△ QTd(2 .0 0± 2 .35 ) ms、△ QTcd(2 .11± 2 .0 7) ms显著增大 (P <0 .0 1)。而阳性组运动前 QTd、QTcd分别为 (38.0 4± 13.0 3) ms、(4 2 .5 5± 15 .0 7) ms,阴性组分别为(2 9.78± 11.33) ms、(34 .74± 11.66) ms,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QTd、QTcd、△ QTd、△ QTcd增大是运动试验时作为判定心肌缺血的有意义的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改良极化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前后QTd、QTcd变化 ,探讨它对CHF近期预后影响。方法 :将80例住院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4 0例应用改良极化液 (葡萄糖 -胰岛素 -门冬氨酸钾镁液 )治疗 ,B组 4 0例仅静滴葡萄糖。结果 :两组患者RR间期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A组治疗后QTd、QTcd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缩短 (QTd分别为 90 .2± 4 0 .7与 5 0 .2± 30 .4 ,QTcd分别为 86 .4± 12 .4与 4 6 .2± 12 .4 ,P <0 .0 1) ,治疗后QTd、QTcd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QTd为 5 0 .2± 30 .4与 78.9± 2 0 .2 ,QTcd为 4 6 .2± 12 .4与 70 .3± 16 .8,P <0 .0 1) ,两组间洋地黄过量中毒、恶性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改良极化液可明显缩短CHF患者QTd、QTcd ,减少洋地黄过量中毒、恶性室性心率失常发生 ,对CHF近期预后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