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内经》论述经络的篇章很多,以《灵枢》的《经脉》、《营气》、《九针论》、《背(?)》、《逆顺肥瘦》、《脉度》、《寒热病》和《素问》的《骨空论》等篇为主。其内容主要论述了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及十五络脉的循行部位、主病、诊断和治疗,经络的生理功用和临床应用的价值等。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学说的内容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是和人体脏腑有联系的又一组织结构系统,它与脏腑器官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罗的含义,是经的分支,如网罗维络,无处不  相似文献   

2.
正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位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经络通畅,身体就没有病痛,疏通经络能够达到很好的养生功效。何为经络"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相似文献   

3.
陈芳  周荣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9):161-161
耳穴是耳廓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诸多中医典籍皆有论述,如《杂病源流犀烛》言:“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灵枢》日:“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医学真经》说:“十二经脉,上终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丹溪心法》说:“盖十二经络,上络于耳”、“耳为诸宗脉客所附”,《类经国翼》说:“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  相似文献   

4.
经脉是以神经为主的“络”的感应重心的连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仰光 《光明中医》2002,17(6):14-15
经络学说中的一些概念颇为杂乱模糊 ,经络的物质基础离不开神经系统、血管等网络状组织 ,经脉实际上就是神经等网络状组织局部感应重心的连线 ,现作一具体阐述。1 关于经络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经络为“经”与“络”的总称 ,“经”为主干 ,“络”为其它的分支网络。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组织器官的相互联系主要是依靠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来实现的 ,从经络的“网络”、“通路”等概念 ,就极易使人联想到神经、血管等。《灵枢·本胜》曰 :“经脉者 ,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海论》曰 :“经脉者 ,内属于脏腑 ,…  相似文献   

5.
<正>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理论的基本核心。因此,研究经络学说的理论,对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有其重要的意义。下面,仅对经络学说的有关要点作如下阐述。一、经络的含义和具体内容:“经”有径之意,就是经脉,比喻经脉在人体如路径一般;“络”有网络之意,就是络脉,比喻细小的经脉象网络一致。不过经为主干,络为分支罢了。经络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从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经络系统。经络系统的内容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络学说”从温(脉)和眽(脉)的雏形概念开始,发展到《灵枢》时代,已经系统而完整。考《灵枢经》中“经络”一词组约二十处,下面归类加以分析。 1.含动词义《灵枢·经脉》曰:“……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经络”二字,似应分解。六经指手三阴三阳之经脉;经后之“络”为动词,就是说,起于五指间的手三阴三阳经脉,与手  相似文献   

7.
心包经某些经穴—心脏的相关联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经穴—脏腑相关理论是经络学说的核心,每条经脉在体表既有特定的循行路线,又以其所属的脏腑而命名,正如《灵枢·海论篇》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表明经络与脏腑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于心包络……,是主脉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柯韵伯,所著《伤寒来苏集》一书,为研究《伤寒论》的优秀作品,历来认为可与成无已《注解伤寒论》及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并称。其中的“地面”说更是独具一格,对进一步理解伤寒六经的实质,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现分述如下: 一、柯氏的“地面”说柯氏认为仲景六经是经界之经,非经络之经。这一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篇》中,但其他各篇也有所反映。他还认为仲景学说的学术渊源主要在《素问·皮部论》,而非素问之热论;内经热病是温病的病名,是六经专主经脉为病;而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赅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凡风寒、温热、内伤、外感,  相似文献   

9.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核心。建国以来 ,经络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十五”期间被列为中医研究领域两大支柱项目之一。络脉作为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引起广大学者的注视 ,冀以通过研究络脉来切入对经络实质的研究。1 络脉的定义及循行《灵枢·脉度》言“经脉为里 ,支而横出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络” ,说明络脉是从正经分出的 ,是经脉的分支 ,是由经脉分出的行于浅表的支脉 ,由十五络、孙络、浮络组成。雷氏[1 ] 认为 :络有广义 ,狭义之分。广义之络包含“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支横…  相似文献   

10.
十二经别的内容首见于《灵枢·经别》篇,它是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别,意即别行之正经。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的关系分为六合,每一对相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每一合都有“离、合、出、入”的关系,在经络系统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一、经别与心的关系心主血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心主神明,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  相似文献   

11.
经脉、络脉合称为经络。经有路径、途径之义,纵行人体上下,沟通脏腑表里,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联络、网络之义,横行经脉之间,交错分布在全身各处,是经络系统的分支。《灵枢·海论》:“经脉者,內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揭示了经络与人体的有机联系。《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概括了经络的功能作用。经络是沟通內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协同完成脏腑功能、维持  相似文献   

12.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长期以来一直在理论上和各科医疗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早在《灵枢·经脉》中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记载,说明经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浅谈循经辨证在中医临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韶冰  刘懿 《中国针灸》1999,19(10):609-611
经络学说,其实用价值不仅仅是指导循经取穴治疗,还有用于诊断的重要作用。但对循经辨证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往往易被忽视,从而影响辨证论治的准确性。1 循经辨证依据1.1 沟通维系周身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外、左右、上下、表里之间的沟通和维系者。脏腑通过它运行气血、调节阴阳和濡养周身各部,从而发挥营内卫外的重要生理功能。正如经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2,外络于肢节”,“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1.2 病邪传注途径《灵枢》曰:“肾有邪,其气留于两…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伤寒来苏集》对《伤寒论》六经的实质有何认识?对六经的作用有何评价?您对它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答《伤寒来苏集》为我国清代医家柯琴注释阐发《伤寒论》的名著,向有“能卓然自立”及“创通大义”之誉。该书中“六经正义”一节专门研究《伤寒论》六经的实质含义。认为六经是将人体从病位上划分为六个区域,并以八纲来分析归纳有关证候,以八法来进行立法施治的辨证论治纲领体系,各经证治不同,又互有联系。如说:“夫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故于诸病之表里阴阳,分为六经,令各得所司、清理脉证之异同、寒热之虚  相似文献   

15.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中理论之一,也是宝贵遗产的一部份,与阴阳、五行、营卫气血等理论是相互结合,而运用于临床上的一种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内经上说:“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又说:“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说明了经络是循行全身,通达内外,贯  相似文献   

16.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与五输穴向心性循行方向相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瑞  唐玉秀 《中国针灸》1998,18(4):235-238
在经络腧穴理论中,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灵枢·脉度》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十二正经的循行次疗是依《灵枢·逆顺肥瘦》的:“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足经脉依表里经及同名经的顺序依次相传,从而构成气血运行的“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环路。五输穴则是分布于十二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重要部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相似文献   

17.
气街理论创立于《内经》,为经络学说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和探讨。为此,笔者撰写本文,就此求正于同道。气街的基本概念一、气街的提出:考现存医籍,气街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气府论》载:“气街动脉各一”,《灵枢·卫气》载:“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均明确提及气街。作进一步考证,借“街”以喻人体某一部位,则见诸更早期医籍。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即有“腹街”的记载,其书曰:“足少阴温(脉)……,其病:病足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阳痿从肝论治及其机理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对肝与性的关系、肝对性功能的调节机理却鲜有探讨者。笔者仅就肝与男性性功能的关系初探如下。1 肝与阴器相关肝经与阴器的关系: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肝之经脉名足厥阴经,《素问·举痛论》说:“厥阴之脉,络阴器,属于肝”。《灵枢·经脉》说:“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足厥阴之别……循胫上  相似文献   

19.
经络是中医的理论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大者为经,是纵行的主干线;小者为络,是经的分支和网络,如罗网遍布全身。此经络学说,作为中医所特有的基本理论,与脏腑学说互为补充,阐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辨证和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满足于对经络学说的传统认识,纷纷以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对经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揭示经络的本质,结果都难以令人满意,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对经络的本质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20.
经络辑要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迄今仍作为分析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依据。明代医家马玄台说:“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一、经与络的意义及区别经络是气血运行联系的通路,它贯穿于脏腑体表组织和官窍之间,使人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经与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是:经是主干,络是旁支,络的旁支为孙络。即“直行日经,横行为络,支而横者为孙络。”经多分布于机体深层,络多分布于机体浅层;络多而经少,经和络虽然不同,但由于络附于经,经的旁支为络,本经之络交于他经,他经之络交于本经,彼此相交,互为联系,故称经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