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下不同潮气量(VT)水平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时容量参数的影响.方法 5只绵羊镇静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下,调整吸气压使V_T分别维持于6、10、15、20 ml/kg,其他呼吸机支持条件不变,将呼吸机模式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分别调节V_T于6、10、15、20 ml/kg各维持20 min,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心功能.结果 ①在两种模式条件下,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随V_T水平升高而减小,V_T为15 ml/kg[SIMV模式:CI(3.94±1.03)L·min~(-1)·m~(-2),ITBVI(707±105)ml/m~2;BiPAP模式:CI(4.11±1.11)L·min~(-1)·m~(-2),ITBVI(715±122)ml/m~2]和20 ml/kg时[SIMV模式:CI(3.87±1.04)L·min~(-1)·m~(-2),ITBVI(705±116)ml/m~2;BiPAP模式:CI(3.64±0.96)L·min~(-1)·m~(-2),ITBVI(694±114)ml/m~2]与6 ml/kg时[SIMV模式:CI(4.96±1.58)L·min~(-1)·m~(-2),ITBVI(811±169)ml/m~2;BiPAP模式:CI(5.67±1.96)L·min~(-1)·m~(-2),ITBVI(823±182)ml/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平均气道压(Pmean)随着V_T水平升高而增加,VT为15 ml/kg[SIMV模式:SVRI(237.6±56.2)kPa·s~(-1)·L~(-1),Pmean(14.0±3.2)cm H_2O(1 cmH_2O=0.098kPa);BiPAP模式:SVRI(230.8±32.9)kPa·s~(-1)·L~(-1),Pmean(13.0±2.2)cm H_2O;和20ml/kg时[SIMV模式:SVRI(253.1±76.7)kPa·s~(-1)·L~(-1),Pmean(18.2±4.8)cm H_2O;BiPAP模式:SVRI(246.7±48.8)kPa·s~(-1)·L~(-1),Pmean(16.8±3.3)cm H_2O]与6 ml/kg时[SIMV模式:SVRI(184.8±47.5)kPa·s~(-1)·L~(-1),Pmean(8.8±1.6)em H_2O;BiPAP模式:SVRI(184.5±51.5)kPa·s~(-1)·L~(-1),Pmean (8.6±0.5)cm H_2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VP、心率(HR)、平均血压(MBP)在各VT水平间无显著变化.②在各VT水平及整体情况下,两种呼吸模式间CI、ITBVI、SVRI及Pmean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正常心功能条件下,CI、ITBVI随VT水平的增加而降低,CVP无明显变化;两种呼吸模式对CI、ITBVI影响均呈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测定ITBVI时应保持V_T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潮气量水平通气对重症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统计重庆市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2013年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08例,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模式下,调整吸气压使潮气量(VT)分别维持于6、8、10、15mL/kg水平,其他呼吸机支持条件不变,以上各种条件维持30min后测量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流动力学,心脏彩超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EVF)。根据心脏指数(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CI≥2.2L·min-1·m-2)和心功能低下组(CI<2.2L·min-1·m-2),通气过程中若出现心率、血压明显下降或者恶性心律失常,则立即调整呼吸机参数。为排除PEEP(呼气末正压)的影响,各组PEEP均设定在5cmH2O水平。结果在相同呼吸模式条件下,C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舒张早期频谱幅度/舒张末期频谱幅度(E/A)比值随着潮气量水平的升高而减小,平均气道压(Pmean),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随着潮气量水平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HR)、LEVF在各组潮气量水平间无明显变化。心功能正常组在相同呼吸模式、相同呼吸支持条件下的CI、ITBVI、Pmean均无明显差异。心功能低下组患者中,8mL/kg潮气量水平组CI较高,而在6、10、15mL/kg潮气量水平组,CI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设置潮气量于6~8mL/kg,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适用于心功能正常和心功能低下患者。  相似文献   

3.
李敏  刘建波  秦英智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0):3664-3666
目的:比较在机械通气时,随潮气量(Vt)的变化,中心静脉压(CVP)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与心脏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和脉搏轮廓动脉压波形分析法(PiCCO)监测的患者,根据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CI≥2.2L/(min·m2)]和心功能低下组[CI<2.2L/(min·m2)]。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下,调整Vt分别维持于6、10、15mL/kg体重水平,以上各种条件维持20min后测量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过程中以上支持条件随机选择进行。结果:(1)在所有患者,CI,ITBVI随潮气量升高而下降,平均气道压(Pmeans)随潮气量升高而升高,CVP在各组间无明显变化。(2)CVP在各实验组与CI均无相关性;在心功能低下组,ITBVI与CI有相关性(R为0.679,P<0.05)。结论:胸腔内血容量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机体容量状态和心脏前负荷,与心脏指数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辅助通气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尝试撤机阶段的12例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均为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仅调整通气频率,保持吸气压力及呼气末正压(PEEP)不变,按随机原则将呼吸频率先后设置为5、10、15和20次/min,记录各设置调整20min后的呼吸力学、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1随着设定呼吸频率的增加,平均气道压(Pmean)、控制通气分钟通气量(VEcontrol)逐渐增加,而自主呼吸分钟通气量(VEspont)则逐渐减少(P均<0.01),患者各呼吸频率间总的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VE)均无明显变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也无显著性(P均>0.05);2随着设定呼吸频率的降低,每搏量指数(SI)、心排血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显著增加(P均<0.01),但患者各呼吸频率间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相对恒定(P均>0.05);3CI与GEDVI呈显著正相关(r=0.569,P<0.01)。结论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随着自主呼吸与控制通气比例的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对机械通气(MV)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研究中心静脉压(CVP)、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及脉压变异(PPV)对PEEP介导的心脏前负荷变化的预测性。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12例,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T=10mL/kg,维持PaCO2=35~45mmHg,以随机的顺序调节4种PEEP水平,即PEEP为0mmHg(PEEP0),5mmHg(PEEP5),10mmHg(PEEP10),15mmHg(PEEP15),比较不同PEEP水平下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CVP,SVV,PPV]及呼吸机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的变化。结果PEEP0与PEEP5组间除Pmean外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随PEEP的进行性升高,CI明显下降(P&;lt;0.05),HR、SVRI、Ppeak、Pmean升高,前负荷指标CVP、SVV、PPV亦显著性升高,MAP则无明显影响。以PEEP0为基线,PEEP10及PEEP15水平下心脏指数变化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9例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根据心排血指数(CI)分为两组。应用部分CO2重复呼吸法(NICO)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心功能正常组(CI≥2.0L.min-1.m-2,n=18)与心功能低下组(CI<2.0L.min-1.m-2,n=21)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下0、5、7、10和13cmH2O(1cmH2O=0.133kPa)PEEP水平对血流动力学心排血量(CO)、CI、肺毛细血管血流(PCBF)、中心静脉压(CVP)、外周血管阻力(SVR)、肺机械参数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率(HR)等的变化。结果心功能正常组随PEEP增加,CVP明显升高,CO、CI、SVR和PCBF无明显变化;心功能低下组随PEEP增加,CVP明显升高,CO、CI呈曲线变化,且明显下降,SVR下降后显著升高,PCBF明显减少;两组患者随PEEP增加,Pmean、PIP、PEEPi均相应增加,气道阻力明显下降。结论机械通气在相对容量恒定时,在0~13cmH2O的PEEP对正常心脏无明显影响,对衰竭心脏可明显减少右心前负荷、PCBF和左心室前负荷,设定适当PEEP可改善心功能。气道压力的变化与CO、CI的变化并非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压力支持(PSV)、成比例压力支持通气(PPS)3种不同通气模式对心功能正常及心功能低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心功能严重低下、撤机困难患者较理想的撤机方式。方法70例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撤机模式不同分为PSV组(38例)和PPS组(32例)。PPS组经治疗恢复自主呼吸后,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心排血指数(CI)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CI≥2.0L·min-1·m-2)和心功能低下组(CI<2.0L·min-1·m-2),比较两组患者在BIPAP、PSV、PPS3种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的影响。结果1心功能正常组PSV、PPS通气模式下心排血量(CO)、CI、每搏量(SV)、肺毛细血管血流(PCBF)均显著高于BIPAP模式,PPS模式下CO、CI、SV、PCBF最高,但与PSV模式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PS模式下外周血管阻力(SVR)较BIPAP模式显著降低,但较PSV模式差异无显著性。2心功能低下组BIPAP、PSV、PPS通气模式下CO、CI、SV逐渐升高,3种通气模式间差异有显著性,PPS模式下CO、CI、SV最高。3心功能低下患者3种通气模式下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均呈递减趋势,PSV、PPS模式下与BIPAP模式差异有显著性,PPS模式下心功能低下组Ppeak最低,与另两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PPS组带机时间较PSV组明显缩短。5心功能正常组3种模式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也呈递减趋势,PPS为最低,与BIPAP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PS通气模式对心功能严重低下的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较适用于作为该类患者的撤机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呼气末正压(PEEP)对血流动力学及每搏量变异(SVV)评价容量状态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健康家猪充分镇静肌松,给予机械通气,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容量、低容量和高容量组3组,5 min内逐步释放20%家猪血容量建立低容量模型,输注相当于家猪20%血容量的羟乙基淀粉建立高容量模型,正常容量组不予任何处理.每组均按照随机顺序调节PEEP水平为0(PEEP0)、5(PEEP5)、10 (PEEP10)和15 cm H2O (PEEP15,1 cm H2O=0.098 kPa).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SVV的变化.结果 正常容量组中随PEEP水平升高,HR、CVP、SVRI、SVV呈逐渐增加趋势,CI、SVI、ITBVI则呈逐渐降低趋势,均于PEEP15时达峰值或谷值,与PEEP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次/min):124±18比88±12,CVP(mmHg,1 mm Hg=0.133 kPa):11±1比8±3,SVRI (kPa·s·L-1·m-2):289.6±81.5比215.0±79.1,SVV:(23±6)%比(11±2)%,CI (L·min-1·m-2):3.10.8比4.3±1.4,SVI(ml·min-1·m-2):26±7比41±4,ITBVI(ml/m2):440±43比49147,均P<0.05];而MAP无明显变化.低容量组中随PEEP水平升高,HR、CVP、SVV逐渐升高,MAP、CI、SVI、ITBVI呈下降趋势,均于PEEP15时达峰值或谷值,与PEEP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次/min):146±31比115±27,CVP(mmHg):11±2比5±1,SVV:(28±4)%比(20±5)%,MAP (mm Hg):90±26比115±19,CI (L·min-1·m-2):2.3±0.6比3.4±1.1,SVI(ml·min-1·m-2):20±6比31±9,ITBVI(ml/m2):355±34比396±53,均P<0.05];而SVRI无明显变化.高容量组中随PEEP水平升高,SVV呈逐渐增加趋势,CI、SVI、ITBVI则呈降低趋势,均于PEEP15时达峰值或谷值,与PEEP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VV:(18±4)%比(6±2)%,CI(L·min-1·m-2):4.5±0.9比5.0±1.2,SVI(m1·min-1 ·m-2):37±9比49±7,ITBVI (ml/m2):473±71比565±94,均P<0.05];而HR、MAP、CVP、SVRI无明显变化.低容量组SVV较正常容量组显著升高,而高容量组SVV则较正常容量组显著下降.正常容量组不同PEEP水平时SVV与CI呈显著负相关(rPEE0P0=-0.831,rPEEP5=-0.790,rPEEP10=-0.875,rPEEP5=-0.560,P<0.05或P<0.01).结论 SVV能准确反映容量状态,高PEEP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学及SVV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时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血流动力学与肺参数的影响。方法39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根据心排血指数(CI)分为两组。观察心功能正常组(n=18,CI≥2.0L·min-1·m-2)与心功能低下组(n=21,CI<2.0L·min-1·m-2)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下不同PEEP水平对血流动力学〔心排血量(CO)、CI、肺毛细血管血流(PCBF)、中心静脉压(CVP)、外周血管阻力(SVR)〕、肺参数〔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每分通气量(MV)、肺泡通气量(Vtalv)〕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率(HR)等的变化。结果心功能正常组PEEP在0~13cmH2O(1cmH2O=0.098kPa)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肺参数中Ppeak、PEEPi随着PEEP增高而相应增高,气道阻力(R)下降;心功能低下组随着PEEP变化SVR、CO、CI呈曲线性变化,以PEEP0~7cmH2O时CO、CI值较高而SVR较低,10~13cmH2OCO、CI值较低而SVR较高,对肺参数影响以PEEP5~7cmH2O时PEEPi较小。结论ACPE患者机械通气调节应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兼顾肺机械参数变化,PEEP使用具有明显个体化倾向,以PEEP5~7cmH2O(一般<10cmH2O)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平均动脉压(MA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容量负荷试验,监测容量复苏前后心率(HR)、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中心静脉压(CVP)等,并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容量复苏后CI的变化(△CI%)分为液体有反应组(△CI%≥10%)和无反应组(△CI%<10%),观察两组容量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根据基础MAP水平将患者分为低MAP组(LMAP,MAP≤65 mm Hg,1 mm Hg=0.133 kPa)和高MAP组(HMAP,MAP>65 mm Hg),比较容量复苏前后两亚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MAP变化(△MAP%)与△CI%的相关性.结果 68例患者中液体有反应者44例,占64.7%.有反应组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后SBP、DBP、MAP、PP、CI、CVP和ITBVI较试验前明显升高[SBP (mm Hg):126.5±23.8比110.7±20.2,DBP(mm Hg):58.1±14.8比52.8±13.5,MAP(mm Hg):80.3±19.2比70.1±15.8,PP(mm Hg):68.2±18.7比58.0±15.8,CI (ml·s-1·m-2):70.0±21.7比53.3±20.0,CVP (mm Hg):13.0±4.5比10.2±4.4,ITBVI (ml/m2):909.1±248.7比773.5±220.7,均P<0.01],SVRI (kPa·s· L-1· m-2)明显降低(130.9±47.7比157.1±59.1,P<0.01),HR和EVLWI无明显变化.68例患者容量复苏后△MAP%与△CI%无显著相关性(r=0.266,P=0.054),而LMAP亚组(39例)△MAP%与△CI%呈正相关(r=0.473,P=0.03),△MA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3,95%可信区间(95%CI)0.554 ~ 0.973,P=0.231;HMAP亚组(29例)△MAP%与△CI%无显著相关性(r=-0.088,P=0.633).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压处于低水平时(MAP≤65 mm Hg),MAP可作为评估容量复苏时液体反应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 IPAP)模式在心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B IPAP模式和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模式进行辅助呼吸,监测血流动力学和气道参数的变化,计算呼吸指数以及镇静剂的用量。结果B IPAP组氧合指数(440.7±55.1)明显高于SIMV组(357.5±64.3),P<0.05;B 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3.1±11.1)h,SIMV组(13.0±11.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镇静剂的使用率方面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用量方面B IPAP组度非合剂(哌替啶+异丙嗪)平均用量小于SIMV组(P<0.05);两组脱机过程均顺利。结论B IPAP是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的一种较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例ACPE患者均给予扩血管、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应用脉搏轮廓动脉压波形分析法测定胸腔血容积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PaO2/FiO2).其中1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机械通气组,其余18例因拒绝或不耐受而未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对照组.1 h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治疗1 h后,机械通气组ITBVI、GEDVI、EVLW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1240、2.3971、2.9716,P均<0.05);机械通气组SI、PaO2/FiO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6267、3.1443,P均<0.05);CI、SVRI与对照组比较分别有所升高及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进一步改善ACEP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颈髓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3年入我院的颈髓损伤患者30例,采用PiCCO监测心排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指标,观察上述指标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I和SVRI均低于正常值,而颈4以上脊髓损伤患者的上述参数下降尤为明显(P〈0.05)。应用多巴胺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好转(P〈0.05或0.01),而GEDVI、ITBVI及EVLWI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iCCO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其严重程度与损伤平面高度有关),在神经源性休克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氧代谢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筛选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20例纳入研究.在持续药物镇静状态下给予基础通气条件: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模式,吸气压力(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high,PEEPh)=25cmH2O,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high,PEEP)=5cmH2O,控制通气频率(frequency,F)=20次/min,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PS)=0cmH2O,氧浓度(FiO2)根据氧合情况调整,脉氧饱和度维持在95%~100%.调整PEEPh,从25cmH2O 开始,以2cmH2O递增或递减,至转变为完全控制通气时为止,此时的PEEPh为所需设定值.将每位患者的F按随机顺序设置为20次/min(F20组)、15次/min(F15组)、10次/min(F10组)、5次/min(F5组).通气20min后测定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呼吸力学指标.结果 ①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自主呼吸比例增加,心排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t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增加,体循环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降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控制通气频率与心率(heart rate,HR)、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 )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组间比较:F5组与F20组相比,CI、ITBVI、MAP增加,SVRI、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F10组与F20组相比,CI、ITBVI增加,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F15组与F20组相比,仅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EVLWI 、HR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②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呼吸力学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和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降低,具有相关性(P<0.05).F5组与F20组相比Ppeak和Pmean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氧代谢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氧输送(oxygen delivery,DO2)增加(P<0.01),氧合指数下降(P<0.05),均具有相关性.氧合指数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F5组DO2值最大,与其他各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10组与F20、F15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随着控制通气比例的降低,自主呼吸比率增加,使心脏前负荷和心输出量增加,提高了氧输送,可能与气道压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