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对权威的畏惧感与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考察消极完美主义能否成为诊断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依据。方法采用訾非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中国人人格障碍诊断量表(CPDI)及对权威的畏惧感问卷(FOA)测量108位在校大学生的消极完美主义、人格障碍倾向及对权威的畏惧感,并对这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做了统计分析。结果消极完美主义与DSM-IV-TR诊断标准中的C组人格障碍(强迫型、回避型、依赖型)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倾向相关程度最高,与A组和B组人格障碍各类型相关较弱或无显著相关;对权威的畏惧感也与C组人格障碍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与A、B组人格障碍的相关较弱或无显著相关。结论消极完美主义和对权威的畏惧感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尤其是C组人格障碍倾向,值得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教育实践中予以重视。ZNPQ所定义的消极完美主义能够作为中国大学生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女性关押人员人格障碍与心理健康的状况。方法以人格障碍诊断第4版(PDQ-4)、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以某市女子看守所的关押人员为被试,整群抽样375人。结果①女性关押人员的人格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t=13.269,P=0.000);②女性关押人员以强迫型人格障碍为主;③女性关押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常模(t=14.445,P=0.000)。结论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女性关押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在看守所中,心理健康水平与是否有人格障碍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发生率以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ersonality Disorder Questionnaire for CCMD-2-R,PDQC)对59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筛出率为59.03%,其中单型人格障碍倾向筛出率23.58%,合并多型人格障碍倾向的筛出率为35.45%;单型人格障碍筛出率占据前四位的是:表演型人格障碍6.02%,依赖性和回避型人格障碍都占5.35%,强迫型人格障碍为3.85%;②在强迫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和分裂样人格障碍上,男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结论大学生中人格障碍患病率较高,男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4.
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评估强迫症患者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探讨强迫症患者与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方法:使用SCID—Ⅱ对47例强迫症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进行人格障碍的评估。结果:61.7%的强迫症患者至少符合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34%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人格障碍;强迫症患者中员常见的人格障碍为强迫型、回避型、消极型以及偏执型;患者的性别及是否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对人格障碍的共病率无显著影响。结论:强迫症与人格障碍常有共病现象,强迫型人格障碍同强迫症具有特殊关系,今后在强迫症的生物学研究中应考虑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高中生的完美主义、惧怕否定与人格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17名一至三年级高中生为样本(男生60人,女生57人),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中国人人格障碍诊断量表及惧怕否定量表和对权威的畏惧感量表进行实测.结果 完美主义、惧怕否定以及对权威的畏惧感都与人格障碍倾向显著相关,且完美主义与人格障碍倾向总分的相关高于惧怕否定或对权威的畏惧感与人格障碍倾向总分的关系.完美主义中的"条理性"维度与人格障碍倾向基本上不相关.结论 人格障碍倾向与完美主义、惧怕否定、对权威的畏惧感有关;但完美主义比惧怕否定或对权威的畏惧感能更有效地预测中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编制适用于大学生的人格障碍问卷。方法:参考三种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经验,经过三次样本的项目筛选,编制成正式问卷并分析信度和效度。结果:编制成一个160个项目组成的问卷(其中含5个重复题目,用以反映答题者的一致性),包括10个分量表(十种人格障碍类型):边缘型、反社会型、分裂样、分裂型、回避型、偏执型、强迫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全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4和0.85(P〈0.05)。在精神科临床病人中对人格障碍诊断的灵敏度为76.7%,特异性为87.9%,因子分析提取到一个主因子,可解释方差的56.63%,各个分量表的因子载荷值在0.61—0,82之间。结论:初步研究显示,所编制问卷实证效度和结构效度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四来自西方的人格障碍检测工具的效度进行比较研究,母\方法:本研究将四种人格障碍检测工具IPDE(国际人格障碍检查)、SCIⅡ(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SCI-ⅡPQ(DSM-Ⅲ-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I-Ⅳ(DSM-Ⅳ人格障碍检测)在中国大陆人群中抽样测试并进行效度检验。结果:在四个检测工具中强迫型、回避型、依赖型、表演型、边缘型、反社会型、分裂样型和偏执型等8个人格障碍型别具有较好的效度;IPDE较其他检测工具的效度更为完善,IPED的不足之处;项目8、结构稳定性差,项目2、3、8、24、25、29、52的区分度较差。结论:迫型、回避型、依赖型,表演型、边缘型、反社会型、分裂样型和偏执型等8个人格障碍型别有较好的独特性和鉴别诊断效能;IPED较其他检测工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不安全依恋和消极完美主义在家庭环境与强迫型人格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546名大学生完成家庭环境量表、依恋方式问卷、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人格诊断问卷。构建家庭环境、完美主义、依恋与强迫型人格的路径模型。结果:大学生中强迫型人格的阳性率为46.4%。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环境既通过不安全依恋间接影响强迫型人格的形成(中介效应值为0.063),也通过不安全依恋→消极完美主义为主要路径间接影响强迫型人格的形成(中介效应值为0.110,占总效应的61.80%)。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可导致个体出现不安全依恋,而不安全依恋可引起更明显的消极完美主义,三者共同作用影响强迫型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来自西方的四种人格障碍检测工具IPDE、SCID-Ⅱ、SCID-ⅡPQ和PDI-Ⅳ中文版本(简称IPDESCID-Ⅱ、SCID-ⅡPQ和PDI-Ⅳ)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检测和信度比较研究,方法:以上述四个人格障碍检测工具分别检测153名被试(缓解重型精神病患者42名,病情稳定的神经症患者41名,人格障碍碍者29名,正常对照被试41名)并对其信度进行了系统检检和比较,结果:信度检验显示,强迫型、回避型(IPDE中为焦眠/回避型)、依赖型,表演型、边缘型(IPDE中为情绪不稳定型)、反社会型(IPDE中为社交紊乱型)、分裂祥型和偏执型等8个人格障碍分量表的重测信度、评定者信度1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较好;在四个人格障碍检测工具中,IPDE的信度较其它人格障碍工具更好。结论:强迫型、回避型(IPDE中为焦虑/回避型)依赖型、表演型、边缘型(IPDE中为情绪不稳定型)、反社会型(IPDE中为社交紊乱型)、分裂祥型和偏执型等8个人格障碍型另具有较的稳定性,客观性、内部同源性。IPDE有较为完善的信度。  相似文献   

10.
强迫障碍患者的共病人格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共病轴Ⅱ人格障碍的情况。方法:对44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中OCD临床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部患者,应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4版(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再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其中的人格障碍患者。结果:36名患者PDQ+4筛查阳性,阳性率为82%。36名阳性患者中有32名OCD患者同时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共病率为73%(32/44),其中57%(25/44)的被试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共病率最高的3种人格障碍为C组的强迫型(64%)、回避型(57%)和A组的偏执型(21%)。结论:强迫障碍有较高的人格障碍共病率,其中共病率最高的为C组的强迫型和回避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