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外伤并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医院内尤其是脑外伤患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情况及其耐药性,以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120NE细菌鉴定试验条及ATB药敏试验条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6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47株(68.1%)分离自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标本(痰41份、气管切开口分泌物6份);药敏试验显示其耐药率对环丙沙星最低(10.1%),其次为诺氟沙星(13.0%),再次为头孢他啶(42.0%),对伊米配能天然耐药,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脑外伤患者呼吸道特别易受感染,其多重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对其感染的治疗,应在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TT试剂使用中经常发现,TT试剂延用时间长会对TT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对TT试剂做了细菌培养,结果发现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污染试剂,报告结果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检测对象延用四天TT试剂。1.1.2仪器1、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CL-200型血凝仪,测定前测定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特征.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Away 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从痰标本中分离得到16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结果:6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尤以2000-2001年耐药率上升显著.在2000年嗜麦芽窄食单细胞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50%、0%和0%,而2005年分别为86%、86%、98%和98%;此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时其他5种抗生素均高度耐药,6年来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低,为≤20%.结论: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多重耐药,临床细菌室应加强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及鉴定,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该院患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4-2015年临床非重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2株,采用液体稀释法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7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来源于痰液27株(84.38%),血液2株(6.25%),尿液2株(6.25%),分泌物1株(3.12%);科室主要分布于干部病房呼吸内科5株(15.63%),干部病房重症监护室5株(15.63%),呼吸内科4株(12.50%),重症监护室3株(9.38%)等;头孢他啶耐药株19株(59.37%),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株2株(6.25%),替卡西林/棒酸耐药株9株(28.13%),左氧氟沙星耐药株3株(9.38%)。对其中18株进行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药敏试验检测,检出米诺环素耐药株1株(5.56%),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株2株(11.11%),替加环素耐药株2株(11.1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布于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主要分离于痰液,对CLSI推荐的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耐药率低,替加环素及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临床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hophili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117株初次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临床分析,并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测试。结果117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60岁,标本主要来源于痰(88株)、血液(19株)。科室分布居前四位的依次为ICU、肝胰移植病房、呼吸内科、血液科。13种抗菌药物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93.2%、89.7%、76.9%、76.1%。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曲南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低,耐药率分别为天然耐药、100%、76.9%、71.8%。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常在老年、免疫力低下等易感人群中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法测定临床分离到的21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1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耐药率低,分别为25.1%、22.3%和22.7%。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脑外伤并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支密  邹玉秀 《检验医学》2001,16(6):369-370
目的了解医院内尤其是脑外伤患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情况及其耐药性,以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NE细菌鉴定试验条及ATB药敏试验条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6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47株(68.1%)分离自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标本(痰41份、气管切开口分泌物6份);药敏试验显示其耐药率对环丙沙星最低(10.1%),其次为诺氟沙星(13.0%),再次为头孢他啶(42.0%),对伊米配能天然耐药.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脑外伤患者呼吸道特别易受感染;其多重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对其感染的治疗,应在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及MIC分布,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集到的103株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10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但对复方磺胺甲嘌唑、替卡西林一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4.0%、16.5%、26.2%、5.8%和4.9%。结论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在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败血症、结膜炎、伤口感染、肺炎等疾病。由于该菌本身具有天然耐药性,因此临床治疗十分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来的18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结果,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检出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在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及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中发生细菌移生,并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广泛的耐药性.笔者对2000~2003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11.
105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海斌  王菊飞 《检验医学》2005,20(3):288-28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常居于正常人的呼吸道、消化道中,由于住院患者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常可引起该菌的医院感染。多侵犯重危患者,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呼吸道、尿道或伤口感染等。我们对105例SMA感染的耐药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117株初次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临床分析,并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测试.结果117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60岁,标本主要来源于痰(88株)、血液(19株).科室分布居前四位的依次为ICU、肝胰移植病房、呼吸内科、血液科.13种抗菌药物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93.2%、89.7%、76.9%、76.1%.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曲南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低,耐药率分别为天然耐药、100%、76.9%、71.8%.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常在老年、免疫力低下等易感人群中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SMA)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常居于正常人的呼吸道、消化道中,由于住院患者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常可引起该菌的医院感染,多侵犯重危患者,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呼吸道、尿道或伤口感染等。我们对 105例SMA感染的耐药性作了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来源 本院 2000年 10月~2003年 10月住院患者阳性标本 105例,其中痰液 81例、尿液 11例、脓液 4例、切口 4例、血液 3例、腹腔引流液 2例。2.临床资料 住院患者 86例,男 51例,女 35例,年龄 35~78岁。其…  相似文献   

14.
张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7):1290-1290
目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菌。为了分析该菌的检出率及药物敏感情况,对我院近7a来分离出的6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快速简易鉴定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按氧化酶阴性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临床常规鉴定方法并结合对泰能耐药的特征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应用 Kirby-Bauer扩散法对 1 0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此种快速简易的鉴定方法与 API鉴定系统的结果一致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广谱耐药 ,对泰能的耐药率为 1 0 0 %且无任何抑菌环 ;对庆大霉素、西力欣无敏感株 ;对舒普深的敏感率最高 ,达到 74% ;对百炎净、悉复欢和复达欣的敏感度相对较高 ,分别为 59% ,50 % ,37%。结论 :此方法能准确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极为严重 ,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现仍需进一步探讨该菌的耐药机理 ,这对开发新型高效抗生素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非发酵的革兰阴性杆菌,临床上多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各种侵袭性诊疗技术的增加,其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率有增加的趋势,在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1]。嗜麦芽窄食单  相似文献   

17.
9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耐药特征和临床用药情况。方法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对9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的基本资料、用药情况采用病例对照回顾性分析。结果体外抗菌活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其敏感率分别为72.3%和67%,亚胺培南、氨苄西林、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超过80%;治疗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经验用药选用最多的是亚胺培南。结论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及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是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易感因素,用药不合理、不规范比较严重,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袁启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713-1713,1715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6~2010年临床送检标本12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 1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45株,36.3%)、重症监护病房(ICU)(33株,26.6%)、肿瘤病区(22株,17.7%)、内科(21株,16.9%)和外科(3株,2.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是米诺环素,其次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氨曲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性很低。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已比较严重,应加强监测、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因索及其耐药性分布,有效地防止其感染和合理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T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VTTEK-AMS)对7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鉴定和手工药物分析。结果 7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替卡西林/棒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低。而且,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呈现多重耐药性,且感染率有所增加,临床上应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高度重视。以减少其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重症病房的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S ma)为条件致病菌和医院感染菌[1] 。我们采用简易快速的三管法和API方法对临床分离的 34株S ma进行鉴定 ,并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 (ERIC PCR)进行DNA分型。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来源 :来自本院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痰液 12株 ,宫颈分泌物 3株 ,胸腔积液、精液各 1株 ,其他来源 1株。上海瑞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痰液 4株 ,呼吸机管道来源 2株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SICU) 8株 ,胆汁 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ATCC136 37质控菌 1株由武汉大学生命学院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