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CP)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4年9~12月,日本群马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外科应用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12例,其中主动脉瘤7例(4例为升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部、3例为主动脉峡部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DeBakey型1例、DeBakey型3例、DeBakey型1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应用球囊灌注管对3个头臂动脉行选择性脑灌注,用四分支人工血管行主动脉弓置换;其中Bentall手术加主动脉弓部/右半弓置换各1例,全弓部置换3例,右半弓置换3例,弓降部置换4例;12例手术中2例行象鼻手术。结果全组12例患者恢复良好,无脑部及其它系统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5±1.7h,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2.2±12.9min;术中4例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22.3±7.2d。结论顺行选择性脑灌注对脑保护安全可靠,应用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可缩短深低温停循环的时间,降低弓部置换手术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2.
胸主动脉瘤合并冠心病同期外科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1999年6月至2002年7月,胸主动脉瘤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均为男性;年龄40~66岁,平均57.2岁;体重60~89kg,平均70.2kg。病种包括主动脉根部瘤5例、升主动脉瘤2例、弓部瘤3例、主动脉夹层5例。经胸骨正中切口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4例;左外侧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股股转流降主动脉置换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30d内死亡1例,随访1~36个月,无远期死亡,无再次手术及冠心病相关事件发生。结论胸主动脉置换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够安全同期进行,同期冠心病的再血管化对预防冠心病相关事件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2001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对223例各类胸主动脉瘤行介入腔内隔绝、“杂交手术”等综合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新技术的应用。方法 单纯Bentall手术83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17例,David手术3例,Wheat手术7例,Bentall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12例,全弓人工血管置换联合象鼻或改良象鼻手术10例,“杂交手术”(Bentall手术+全弓置换+介入腔内隔绝)8例,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4例,降主动脉及左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6例。急诊手术98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包括“杂交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 手术死亡9例:1例Ⅰ型夹层动脉瘤术后死于大面积脑出血;2例Bentall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分别在术后7、12 d死亡;1例急性肝功能衰竭,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未好转术后3 d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8、14 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分别于术后4、6 d死于心脏功能衰竭;1例术后3 d脑梗塞家属放弃治疗。76例腔内隔绝术即时操作成功率100%,即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恢复真腔血流,动脉假腔不再显影。214例随访4~52个月,(27±18)个月,3个月内无死亡。1例Bentall术后8个月因突发心律紊乱死亡;1例Bentall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后12个月因脑栓塞死亡;1例马凡综合征行Bentall术后6个月出现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再次行胸降主动脉置换和肋间血管移植痊愈。结论 早期根据病变部位、程度采用包括经导管植入支架、杂交手术等综合外科治疗可以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胸主动脉瘤手术病死率。深低温停循环联合右锁骨下动脉插管选择性脑灌注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的脑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3例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病人中男8例,女5例.年龄(62.6±8.3)岁.动脉瘤的最大直径为45~68?mm,平均(58.1±7.3)?mm.体外循环方式有完全体外循环、部分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SCP)、深低温停循环(HCA)及逆行性脑灌注(RCP).6例弓部动脉瘤及3例急性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在HCA和SCP下行全弓部置换术;1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在HCA和RCP下行血管置换;3例真性降主动脉瘤中,2例在部分体外循环下,1例在HCA下行血管置换,其中2例行肋间动脉重建.采用的外科吻合技术有开放吻合和阻断瘤体两侧进行吻合两种.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脊髓损伤.发生2例脑梗塞,无肾功能不全者.结论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手术时,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和适当的外科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外科与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的体会。方法手术与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40例,手术治疗30例,Bentall术9例,Bentall 部分弓置换3例,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6例,主动脉瘤切除补片修补4例,升主动脉 部分弓置换、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 升主动脉折叠缝合术各2例,主动脉瓣置换 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折叠缝合术、主动脉瘤切除直接缝合、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 左全肺切除术各1例。腔内隔绝术治疗假性胸降主动脉瘤1例、假性腹主动脉瘤1例、夹层主动脉瘤ⅢA型1例、ⅢB型7例,经股动脉切口植入32~38mm覆膜支架。结果手术后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出血各死亡1例,死亡率6.7%,无截瘫、偏瘫和感染。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后1~2周内低热8例,无大出血、内漏和死亡。生存38例,随访1个月~5年,无死亡和远期并发症。结论升弓部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DeBakeyⅢ型夹层主动脉瘤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采用分期全主动脉置换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和早期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2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CrawfordⅡ型胸腹主动脉瘤的马方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分期全主动脉置换手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1岁和26岁。一期在部分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根部、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植入术,二期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应用四分叉人工血管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结果手术结果满意,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分期全主动脉置换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全胸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64例胸部主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置换的方法及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应用。方法199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对164例胸部主动脉瘤进行治疗,男117例,女47例;年龄27~77岁,平均54岁。其中马方综合征49例,DeBakeyⅠ型夹层动脉瘤38例,Ⅱ型18例、Ⅲ型59例。心功能(NYH分级)Ⅰ级35例,Ⅱ级55例,Ⅲ级58例,Ⅳ级16例。对马方综合征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44例)和Wheat手术(5例);38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瘤行升主动脉加全弓部血管置换术30例,升主动脉加半弓血管置换8例,其中行全胸段主动脉血管置换2例、Wheat手术25例、主动脉瓣成形术3例;59例降主动脉夹层瘤中36例经左后外侧胸部切口、左心转流下或自体血液转流下行降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23例由采用介入的方法经股动脉置入降主动脉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结果围术期死亡6例,余者痊愈出院。142例随访3个月~9年10个月,3例随访期内死亡,余均健康生存。结论对于胸主动脉夹层瘤应采用积极的外科治疗方法。全弓血管置换应用双侧颈动脉灌注对脑的保护效果确切,术中应用改良象鼻手术可以简化手术操作,Ⅲ型夹层瘤应用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行人工血管置换同时术中植入血管内支架(即"杂交手术")的外科经验.方法 主动脉夹层6例中急性Standford A型4例,其中破口分别在升主动脉2例、降主动脉1例,升降主动脉均有破口1例.行升主动脉并全弓置换同时术中于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型2例、Bentall手术1例);慢性StaM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均为介入无法完成者,破口较大、均在降主动脉起始部、左锁骨下动脉下方,行近端降主动脉置换同时术中于远端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全主动脉螺旋CT,了解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血管内支架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成功,体外循环时间38~228 min(平均92 min).Standford A型夹层升主动脉阻断118~186 min(平均136min)、选择性脑灌注33~68min(平均49min);Standford B型夹层:1例在上、下半身分别停循环22、28 min下完成手术,另1例常温下不停循环、保持下半身灌注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主动脉螺旋CT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血管内支架无内瘘及移位,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明显缩小.结论 对于夹层撕裂范围广泛、多破口的主动脉夹层病人,行近端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同时在远端真腔内植入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再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的病因、手术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30例心脏手术后于我院行再次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4±12.7)岁。再次手术时间间隔(8.0±8.5)年,再次手术原因包括:主动脉窦部扩张及升主动脉瘤14例(47%),再发主动脉夹层5例(17%),假性动脉瘤3例(10%),人工瓣膜心内膜炎4例(13%),瓣周漏4例(13%),再次手术均为正中开胸,行Bentall手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2例,二尖瓣成形手术3例,三尖瓣成形手术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例,2例DebakeyⅠ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同期行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植入手术。结果术中体外循环时间96~296(161.3±43.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8~117(85.7±20.4)min。术后住院期间死亡5例(17%),主要死因包括心力衰竭及感染性休克。术后随访3~75(33.5±21.1)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脑出血。结论心脏术后再发主动脉根部病变处理较为棘手,手术风险较高。术前需进行充分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的心肌保护、完善的手术方案对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8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5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1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行Bentall手术或Cabrol手术24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Trusler手术5例,Wheat手术5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全弓或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3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住院死亡11例,死亡率13.1%。术中死亡3例,其中1例升主动脉+次全弓人工血管置换患者因术中主动脉开放后主动脉根部大出血无法止血;1例升主动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患者心脏无法复跳;1例升主动脉+半弓血管置换患者因降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术后早期死亡8例,其中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2例,呼吸衰竭1例,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随访62例(84.9%,62/73),随访时间3个月~10年。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内膜炎,1例猝死(原因不明)。结论快速准确地诊断、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精确的手术技术是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