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国华  沈冰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2):104-105,F0003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颅内胶质瘤动物模型及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在体外培养C6细胞,借用立体定向仪将C6细胞接种于大鼠右侧尾状核区,观察大鼠生存状态,分别在接种后9、15及21天处死,解剖各组荷瘤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不同时期胶质瘤PCNA的表达。结果此模型胶质瘤生长特性及组织学特征与人类极为相似,不同时期胶质瘤中PCNA均呈高表达,接种后9天组尤其明显。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重复性好,PCNA在各期均高表达说明胶质瘤增殖活跃。  相似文献   

2.
脑立体定向建立C6大鼠脑胶质瘤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术 ,在SD大鼠脑尾状核接种C6细胞。术后观察大鼠的生存期 ,并采用MRI及病理学检查方法 ,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接种 1周后 ,按不同时间行MRI、病理解剖学及GFAP、S - 10 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均显示颅内肿瘤形成。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脑胶质瘤具有与人脑胶质瘤生长相似的特性 ,肿瘤形成时间短 ,生存期稳定 ,适合于脑胶质瘤实验治疗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Mn3[Co(CN)6]2@SiO2对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进行3T MR成像,研究肿瘤的生长规律.方法 收集对数生长期鼠C6胶质瘤细胞,建立鼠C6脑胶质瘤模型,于细胞接种后第7 d行MR扫描,然后鼠尾静脉注射0.5 mL Mn3[Co(CN)6]2@SiO2,于注射后5 min、24 h再行MR扫描,扫描结束后取出肿瘤组织行HE染色.随机抽取脑内成功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荷瘤鼠10只,接种后第7、9、11、13、15、17、19天行MR扫描,测量肿瘤体积,绘制出肿瘤生长曲线.结果 成功建立了鼠C6脑胶质瘤模型,并且鼠尾静脉注射Mn3[Co(CN)6]2@SiO2后5 min、24 h肿瘤均强化,24 h肿瘤强化较前明显;MRI检测出胶质瘤大小与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s=0.9944,P=0.000).结论 应用Mn3[Co(CN)6]2@SiO2对鼠C6脑胶质瘤活体示踪MR成像,可以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适用于肿瘤生长规律的观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可靠稳定的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浓缩悬置,2.5×10^6个.25μ^L-1接种于SD大鼠的右侧尾壳核区,种植后连续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并分别于7、14、21 d处死大鼠,立刻取脑,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大鼠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7 d左右生存状态良好,14 d左右出现较为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21 d左右时多数处于濒危状态。大体标本检查,18只大鼠中除3只意外死亡外,其余成瘤率100%,瘤体随着鼠龄的延长,中线结构明显移位,占位效应愈来愈明显。HE染色可明显观察到大鼠脑组织胶质瘤的形成。结论建立的C6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可靠、稳定,其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C6胶质瘤模型,对模型动物脑瘤体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动态观察及病理形态学观察,为抗脑胶质瘤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择1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立体定向将20 μL含有1×106个C6胶质瘤细胞的悬液缓慢接种于大鼠左侧尾状核区;接种后对10只大鼠进行一般状况观察,并分别于接种后第2、3和4周进行MRI影像动态学观察,同时对自然死亡荷瘤大鼠脑组织进行大体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荷瘤大鼠生存期。结果:大鼠术后2周出现活动和进食量减少、皮毛污秽及结膜充血等表现;3周后,有的大鼠出现肢体抽搐、偏瘫、身体扭曲和自身旋转等神经系统症状,10只荷瘤大鼠分别于8~30 d自然死亡。本组荷瘤大鼠中位生存期为18 d,平均生存期为(18.3±7.3) d。荷瘤大鼠脑瘤体随着瘤龄的增加而增大,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排列混乱致密,核分裂相易见,肿瘤内可见有血管组织增生,肿瘤浸润性生长呈指状突入周边正常组织。肿瘤细胞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表达呈阳性。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成功建立大鼠C6胶质瘤动物模型,MRI动态及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为选择适当的时间窗进行抗胶质瘤药物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大鼠脑内SHG-44人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SHG-44脑胶质瘤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接种前连续3 d用地塞米松1 mg/100 g体重灌胃;在立体定向条件下选取大鼠脑右侧尾状核区为靶点,接种2×105个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HG-44细胞,接种后观察大鼠生长状态,分别于第1、2周进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在实验第2周时解剖标本,行组织病理和GFAP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接种1周后核磁共振检查,脑内形成实体瘤;HE染色组织病理证实是胶质瘤,GFAP免疫组化阳性;成瘤率约60%。 结论:用预先免疫抑制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  相似文献   

7.
王自勇  王鹏  杨渭川  葛锐 《安徽医学》2009,30(12):1423-1426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C6脑神经胶质瘤模型,并运用1.5 TMRI观察脑胶质瘤瘤体生长的变化规律,为进行脑胶质瘤的在体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C6胶质瘤细胞培养后,采用立体定向仪尾状核种植C6胶质瘤细胞,建立C6脑胶质瘤大鼠模型50只,分为4组,分别于第7 d(n=10),第14 d(n=10),第21 d(n=10)处死,最后1组自然死亡(n=20)用于生存分析。用1.5 TMRI作扫描成像动态观察接种后第7、14、21 d时肿瘤的MRI瘤体生长变化,并于MRI检查后立即处死各组大鼠将大体病理结果同MRI瘤体积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应用立体定向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所有接种大鼠均有胶质瘤生长(100%),免疫组化GFAP染色阳性,肿瘤在14~21 d生长迅速,25 d后大鼠开始出现死亡。1.5 TMRI能够较好地显示大鼠大脑正常组织及结构、瘤体和瘤周水肿区。MRI测量瘤体和大体病理结果相近。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法向大鼠尾状核接种C6神经胶质瘤细胞成功率达100%;1.5 TMRI能够较好地反映大鼠脑胶质瘤生长的变化,为脑胶质瘤的在体实验研究提供基础;于第14~21 d之间行相关医学干预是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蛋氨酸 /缬氨酸缺乏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Walker 2 5 6癌肉瘤空肠喂饲模型 ,分A、B、C、D 4组 ,分别以平衡氨基酸、去蛋氨酸、平衡氨基酸、去缬氨酸空肠喂饲 6d ,注入3H 蛋氨酸/缬氨酸 740kBq 0 .5 ,1,2 ,4h后分别测定肿瘤组织核酸及蛋白质水解产物的3H掺入率 ;检测移植瘤重、抑瘤率。结果 :A、B组瘤重 (g)分别为 (3.5 3± 0 .2 0 )及 (2 .30± 0 .2 7) (P <0 .0 1) ,C、D组瘤重 (g)分别为 (3 .6 4± 0 .5 0 )及 (2 .6 3± 0 .37) (P <0 .0 1)。B、D组抑瘤率分别为 32 %及 2 8%。B、D组各时点蛋白质3H掺入率分别为 (0 .5 0 0± 0 .0 2 0 ) %~(3.6 70± 0 .110 ) %及 (1.887± 0 .0 2 0 ) %~ (3 .813± 0 .0 76 ) % ,分别低于A、C组 ;B组RNA、DNA的3H掺入率分别为(0 .2 73± 0 .0 75 ) %及 (0 .2 31± 0 .0 5 2 ) % ,低于A组。结论 :去蛋氨酸 /缬氨酸空肠喂饲荷瘤大鼠可抑制肿瘤蛋白质的合成 ,缺乏蛋氨酸还可影响核酸代谢 ,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动物的模型建立及cyclin D1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类似人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观察cyclin D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将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Wistar大鼠左侧尾状核区.接种后观察实验大鼠生存状态,分别于接种后7,15d进行MRI检查.对每例荷瘤鼠死后进行解剖,行组织病理学和GFAP免疫组化检查.随后对不同存活期大鼠cyclin D1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而且具有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重复性好.在每例胶质瘤组织中cyclin D1均呈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胞核表达,不同存活期荷瘤鼠其瘤组织中cyclin D1表达量不同,存活时间较长者,其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此类模型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cychn D1表达量与脑胶质瘤大鼠存活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蒿甲醚对大鼠原位脑胶质瘤抑瘤及抗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蒿甲醚是否在选择性地杀伤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的同时还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蒿甲醚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立体定位仪在48只SD大鼠大脑皮质层接种C6脑胶质瘤细胞(1×106个/μL),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和实验组.在接种第3天后,实验组各组采用灌胃给药法连续给药10 d;于接种后的第20天解剖大鼠,经活体左心室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肿瘤的全脑标本.在大鼠脑部接种穿刺点做冠状切口,按垂直和水平方向测量肿瘤大小.肿瘤体积=a2bπ/6(a为肿瘤的短径,b为肿瘤的长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各组对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4.5%、61.0%、64.5%和69.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实验组血管计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实验组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体积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小.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口服蒿甲醚对SD大鼠脑部原位接种C6脑胶质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蒿甲醚抑制原位脑胶质瘤生长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透过血脑屏障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入顺磁性造影剂维影钆胺(Gd-DTPA)后大鼠脑胶质瘤的显示和强化情况。方法:80只SD大鼠脑内胶质瘤细胞种植后分成两组,分别经静脉内和腹腔内注入造影剂后行磁共振扫描。结果:经腹腔内注入造影剂与经静脉内注入造影剂两种方法对肿瘤的显示和强化相差不显著。结论:SD大鼠脑胶质瘤磁共振造影剂Gd-DTPA的给药途径可选用经腹腔内注入,其合适浓度为0.1 ̄mmol/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光学参数在胶质瘤射频热疗术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利用NIRS对胶质瘤射频热疗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将C6胶质瘤细胞注入大鼠脑右侧尾状核建立胶质瘤大鼠模型;在不同时间、温度下对荷瘤大鼠进行靶向毁损,观察并记录肿瘤组织射频加热时靶点的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壳聚糖-顺铂缓释微球对C6胶质瘤瘤内化疗的疗效。方法:将C6细胞株进行传代、培养,并对C6胶质瘤细胞进行顺铂体外药敏测定,然后制作动物脑胶质瘤模型,造模后7 d沿原创道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顺铂及壳聚糖-顺铂缓释剂10μl,观察各组大鼠瘤内给药后的生存期,并取病理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C6胶质瘤细胞对顺铂敏感;胶质瘤模型成瘤率为100%;壳聚糖-顺铂缓释剂组平均生存期为(36.47±9.96)d,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16.80±6.36)d和顺铂组(28.64±10.14)d(P<0.05)。结论:壳聚糖-顺铂微球的瘤内化疗疗效明显,且比单纯顺铂用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恶性胶质瘤中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与恶性胶质瘤生长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抗血管生成治疗恶性胶质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立体定向尾状核注射C6细胞制作SD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并观察肿瘤生长变化;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注射C6细胞后第9、15、21天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检测CD34计算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scope vessel density,MVD)。结果接种C6细胞后,随着天数的增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肿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逐渐增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恶性胶质瘤是生长活跃、血管增殖明显的肿瘤,血管生成与恶性胶质瘤生长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磁共振成像(MRI)所测某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与细胞密度和血管生成等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于接种7,14,21 d行磁共振(MR)平扫及增强扫描.大鼠处死后取脑组织HE染色.在各序列图像上测算肿瘤体积、肿瘤强化程度以及水肿指数(EI),与其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4只大鼠荷瘤成功,其MR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似.肿瘤生长(肿瘤体积增大)伴随着细胞密度增加、血管生成增多和瘤周围组织水肿程度加重,肿瘤体积、强化程度和EI之间呈正相关.结论:MRI能够显示大鼠脑胶质瘤的生长状态,所测肿瘤体积、强化程度和EI之间的相关性是肿瘤病理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大鼠C6脑胶质瘤生长规律的影像学与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采用MRI、CT灌注(CT perfusion, CTP)成像观测肿瘤体积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规律.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40只,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抽取10只接种鼠分别对应于5~9 d、10~14 d、15~19 d 3个时间段行CTP、MRI及病理学检查,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规律,并评价影像学与病理学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5~19 d时间段CTP、MRI观测结果分别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3.131, P<0.01;t=2.566, P<0.05),但CTP与MRI观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 d和10~14 d时间段3种技术观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表明CTP、MRI与病理学三者测量结果间均有显著正相关,病理学与CTP、病理学与MRI、CTP与MRI的r=0.998, 0.998, 1.000(P<0.01).回归分析表明,肿瘤体积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增长(rpatho=0.990, rCTP=0.987, rMRI=0.990, P<0.01).结论 影像学活体观测的准确性高,更真实反映肿瘤的实际大小,适于对肿瘤动物模型的生长观测和试验性治疗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场强高分辨磁共振波谱仪在体观察正常大鼠脑组织及种植C6胶质瘤的代谢及生化改变,以评价高分辨1H磁共振波谱在大鼠脑肿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只体质量200~250 g左右的Wister大鼠分为两组. 正常组:5只;肿瘤组15只,在右尾状核接种C6细胞. 肿瘤组动态观察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改变,并于接种C6细胞后15~20 d采用点分辨波谱法(PRESS: 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行1H磁共振波谱检测. 结果正常组脑组织1H波谱可检出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类化合物(Cho),肌酸和磷酸肌酸(Cr+PCr)、谷氨酸和谷胺酰胺(Glu+Gln),脂质(Lip),乳酸(Lac). C6胶质瘤NAA较正常组明显降低,NAA/Cho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NAA/Cr较正常组也明显下降(P<0.01),Cho/Cr明显升高(P<0.05),Lac升高. 结论高场强磁共振波谱仪可以准确观察在体大鼠脑组织及C6胶质瘤的1H磁共振波谱. 高分辨1H磁共振波谱的改变早于MRI形态改变,能够对肿瘤的早期代谢及生化改变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 ,寻找简易判定颅内肿瘤大小的可靠指标。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法 ,将 1%琼脂糖含 1× 10 6C6瘤细胞悬液 10 μl注入大鼠右脑尾状核并行一般观察和MRI检查。在接种后第 10、15、2 0、2 5天和自然死亡前 ,对大鼠做主动脉多聚甲醛灌注固定 ,对脑组织和肿瘤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HE染色。结果  5 0只接种大鼠均有颅内肿瘤生长 (10 0 % ) ,远处和颅外转移率为 0 % - 4 %。结论 成功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 ,接种后大鼠的生存时间可作为判定颅内肿瘤生长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在脑胶质瘤动脉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在动脉介入治疗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SD大鼠脑尾状核头部种植C6大鼠胶质瘤细胞后,在加或不加20%甘露醇(5ml)的情况下,对荷瘤大鼠进行动脉介入化疗,并与静脉化疗对比,化疗药物为替尼泊苷(VM-26)和甲氨蝶呤(MTX)。使用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肿瘤种植后14d及化疗后20d的肿瘤大小,以判断疗效。结果:VM-26动脉化疗组在使用和不使用甘露醇之间无显性差异。MTX动脉化疗组在使用和不使用甘露醇之间疗效有显性差异(P<0.05)。VM-26与MTX的甘露醇动脉化疗组之间疗效无显性差异。单纯VM-26动脉化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化疗组。结论:甘露醇对脂溶性化疗物疗物疗效的影响不大;但大用于溶性化疗物药进行化疗前,应用开放血脑屏障的技术有利于增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荷瘤大鼠胶质瘤模型,探讨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大鼠脑内胶质细胞瘤的影响,为胶质瘤的实验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106/ml的C6细胞悬液10μl注入大鼠颅内,建立大鼠胶质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5只,3d后实验组每天于磁场中暴露3h,连续1周,对照组不暴露于磁场,每天不定时观察大鼠精神、神经功能(偏瘫情况)、存活期以及对死亡大鼠的尸体解剖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接种肿瘤后16-27d全部死亡,平均存活22d,实验组接种肿瘤后21-33d全部死亡,平均存活26d,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死亡大鼠解剖均发现颅内肿瘤生长明显,但病理切片并未能证实两组胶质瘤有形态学差异。结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可以延长荷瘤大鼠生存时间,但是并不能治愈胶质细胞瘤,提示低强度的极低频电磁场短时间的暴露对胶质瘤患者是无毒性也无治疗作用的,而长时间低强度的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可能对胶质瘤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