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时炎帝神农尝百草起,历代医药学家在<本草>著作中,对药材的真伪优劣均有认真的研讨.例如"白头翁"为<本经>下品药,<本经>上有"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名称,后世各地方的习用名更多.明·李时珍考证:唐·苏恭在<新修本草>上记述,白头翁"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槿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头,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晋·陶宏景在<名医别录>上记述,"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翁,故以为名".这导致了应用"白头翁"的混乱复杂.至今,国内白头翁商品调查,曾以"白头翁"为名的不下三十余种,分别属于四个科十三属植物.据<中国植物志>收录的白头翁属(Pulsatilla Mill.)植物也有10种之多.  相似文献   

2.
中药白头翁用药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别名有奈何草、胡王使者、老翁花等。东汉时期,张仲景就在《伤寒杂病论》写到:"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古代本草传承和记载不尽相同,只是有"近根处有白茸"或"近头部有白茸"等简单描述。通过对白头翁的本草学研究,查阅和分析历代本草文献,考证其基原及产地、功效等,并对中国白头翁属植物标本的整理、比较,结合对中国白头翁属分类研究,考证中药白头翁原植物基原,为白头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古代本草文献考证分析,只能确定为毛茛科白头翁属Pulsatilla植物,无法确定为白头翁P.chinensis。中药白头翁全国各地用药差异很大,仅仅通过性状特征等无法鉴别其种类,药材市场上混淆品、伪品很多,严重影响人们用药安全。随着近代分子生药学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它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为鉴定植物的种类及发现新物种提供了新方法,为鉴别植物药材真伪提供了可靠依据。白头翁属间植物种类繁多,药材鉴别亦更加困难,DNA条形码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大量实验表明:白头翁属植物(如朝鲜白头翁、兴安白头翁等)化学成分及指标性成分与白头翁相似,是否能作为正品使用,需要结合制剂、药理等分析技术,从而更好的利用它们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白头翁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  林翠英 《天津中医药》2005,22(6):526-528
中药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又名老翁花,白头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以及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临床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和阴道滴虫等疾病。中药大辞典中记载,白头翁属多种植物被用作“白头翁”,各地用的品种较混乱。现在已经知道该属植物中大多含有丰富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还有一些其他成分。  相似文献   

4.
奇蒿(Artemisia ano.la S.Moors)系菊科(ComPositae)艾属植物,又名刘寄奴、金寄奴、六月霜、野马兰头、九牛草、苦速婆/苦婆菜、六月雪、大叶蒿、铁杆茵陈等,全草入药,始载于南北朝的《雷公炮制论》,以后历代主要本草如《唐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和《中华本草》等均有收载。奇蒿具有敛疮消肿、破瘀通经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风湿痹痛、烫火伤等,是古代战争中常备的外伤治疗药物。《本草蒙筌》记载其能“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痛”。现从生药学研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如下。 1 生药学研究 经考证奇蒿为刘寄奴正品[1]。《本草求真》谓:“刘寄奴药味苦微温。多能破血通经,及止金疮血出,大小便血,汤火伤毒”。唐代《新修本草》描述为:“茎似艾篙,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纫,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楼氏等[2]对奇蒿及其它混淆品种鉴别后描述:奇蒿茎呈圆柱形,棕色,有纵肋密被白色毛茸;叶互生,下部叶脱落,中部叶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锐锯齿;花为头状花序,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黄白色;瘦果长圆形,有棱。以上结果均与古本草记载一致。奇蒿与其变种(密毛奇蒿)区...  相似文献   

5.
奇蒿(Artemisia ano.la S.Moors)系菊科(ComPositae)艾属植物,又名刘寄奴、金寄奴、六月霜、野马兰头、九牛草、苦速婆/苦婆菜、六月雪、大叶蒿、铁杆茵陈等,全草入药,始载于南北朝的《雷公炮制论》,以后历代主要本草如《唐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和《中华本草》等均有收载。奇蒿具有敛疮消肿、破瘀通经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风湿痹痛、烫火伤等,是古代战争中常备的外伤治疗药物。《本草蒙筌》记载其能“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痛”。现从生药学研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如下。 1 生药学研究 经考证奇蒿为刘寄奴正品[1]。《本草求真》谓:“刘寄奴药味苦微温。多能破血通经,及止金疮血出,大小便血,汤火伤毒”。唐代《新修本草》描述为:“茎似艾篙,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纫,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楼氏等[2]对奇蒿及其它混淆品种鉴别后描述:奇蒿茎呈圆柱形,棕色,有纵肋密被白色毛茸;叶互生,下部叶脱落,中部叶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锐锯齿;花为头状花序,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黄白色;瘦果长圆形,有棱。以上结果均与古本草记载一致。奇蒿与其变种(密毛奇蒿)区...  相似文献   

6.
<正> 白头翁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中药,主治痢疾、肠炎,《神农本草经》早有记载。查历代本草记述的白头翁种类较多,长期以来是中药中比较易于造成混乱的种类之一。据初步统计全国白头翁及其混乱品种多达16种,1977年药典规定白头翁正品为毛茛科白头翁的根,但陕西各地在药材收购和经营中白头翁经常和漏芦、大伙草、翻白草等植物相混淆,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现将白头翁及其混乱种类区别如下: 白头翁Pn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Pegel 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低矮,仅10—40厘米,全株被白色柔毛,叶基出,丛生,三出复叶,花早春先叶开放,单一顶生,花被呈美丽的紫  相似文献   

7.
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下品,且历代本草多有记载。由于早期本草对白头翁形态描述不明,多以“近根处有白茸”的  相似文献   

8.
一、释通草质疑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卷二,64页,1955年商务版)“通草”条注引“《中山经》云:‘升山,其草多寇脱’。郭璞云: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为树也’。”孙氏引《山海经》“寇脱”释《本草  相似文献   

9.
百合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是一味常用中药,功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商品百合来源于百合科的多种植物,此外也有一些混乱品种,有必要作一本草考证。一、百合科百合鹰植物《神农本草经》仅载其别名与疗效,对它的形态一无所述。苏敬《唐本草》始载:“此有二种;一种叶大茎长,根粗花白者宜入药。一种细叶花红色。”宋《图经本草》中也提出了两种百合:“百合三月生苗,高二、三尺,竿粗如箭,四面有叶如鸡距,又似柳叶青色,近茎处微紫,茎端碧白,四、五月开  相似文献   

10.
六月霜又名奇蒿,南方药用多称南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Moore)的带花全草。始载于唐代《新修本草》:“刘寄奴草,味苦温。主破血,下胀,多服令人痢。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据《浙江药用植物志》记载:“为多年生草,高60~120厘米。茎直立,不分枝,具细棱,紫色,被白色细毛。叶不分裂,上部互生,中下部近对生;中部叶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3~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狭窄成短柄,边缘具锐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天南星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药天南星的原植物来源多,市售商品复杂,自历代本草至近代中草药书籍的记载和目前商品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很清楚,为此,我们在主产地东北、陕西、甘肃、四川、湖南等地,对中药天南星作了较深入的调查,进行了分类鉴定及本草考证,并对其中主要5种天南星的块茎进行了抗惊厥和祛痰作用的药理实验。一、本草考证;唐《本草拾遗》始载:“天南星生安东山谷,叶似荷,独茎,用根最良”。据此描述,与今之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相符。而《证类本草》引《图经本草》:“天南星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生平泽,今处处有之,二月生苗,似  相似文献   

12.
尚志钧 《中药材》1993,16(10):39-41
大苦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的注释。《诗·庸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毛传》云:“苓,大苦。”《说文》:“苦,大苦,苓也。”《说文》:“?,大苦。”《尔雅·释草》:“?,大苦。”古书所云“大苦”是什么植物呢? 三国魏:孙炎注《尔雅》“?,大苦”云:“《本草》云?,今甘草是也。蔓延生,叶似荷,青黄,其茎赤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似地黄”。晋郭璞《尔雅》注同。  相似文献   

13.
在中药里有不少品种是由植物的不同部位入药,而药名与功效完全不同,有时很难让人将它们联系在一起,青葙与草决明就是这种典型的实例。青葙又叫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苋、鸡冠苋、指天笔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唐代《新修本草》记载:“此草苗高尺余,叶细软,花紫白色,实作角,子黑而扁光,似苋实而大,生下湿地,本四、五月采,荆襄人名为昆仑草。”青葙为  相似文献   

14.
1.白头翁与翻白草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Anemone chinensis Bunge)为常用中药,属于毛莨科植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根主治热毒、血痢、腹痛后重、温疟、鼻衄、痔疮出血等证,历代本草书籍均有记载,但由于各家对它的形态说法不一致,因而造成了混淆,如有的指药用部分根(头)有白毛而言,也有指果实集成头状,生有白色毛茸,而称白头翁的。因此反映了植物来源有多种,故产生同名异物,本省常见与白头翁混淆的品种有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为了更好的鉴别,现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修源 《中药材》1993,16(7):41-42
紫葛首见于唐·《新修本草》,列为草部下品,由于描述简单,至今尚难确定其基原,影响了该药的应用,本文试对其进行考证。一、紫葛的本草记载《新修本草》载:“紫葛,味甘、苦,寒,无毒。主痈肿恶疮。取根皮捣为末,醋和封之。生山谷中,不入方用。苗似葡萄,根紫色,大者径二、三寸,苗长丈许。”从这段最早的描述我们知道紫葛有两个明显的特征:苗似葡萄,根紫色。其主要外用治痈肿恶疮,而不入方用。《蜀本草》载:“蔓生,叶似蘡  相似文献   

16.
《滇南本草》成书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较《本草纲目》早142年。由于受当时交通、通信等条件限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未见到该书,也没有到云南考察。因而《滇南本草》在历代本草学中首次记录了许多药物。例如“云药”牌之一———灯盏花系列药物,该书首次记载:“灯盏花……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故该书“是古代地方本草最重要的一部”[1],也是现存的唯一一部云南的古代本草著作。《滇南本草》的书名,有两个问题:一是作者兰茂(1397~1476),字廷秀,号止庵,云南嵩明杨林人。《滇南本草》所收载的道地药材,应主要是嵩明及其周边地区(滇…  相似文献   

17.
鬼针草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小玲 《河南中医》2007,27(1):70-71
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又名一把草、盲肠草等,性味苦、平,无毒,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等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产。因为草成熟后长满像针一样的刺,民间称它为婆婆针、鬼蒺藜、粘身草、钢叉针等。鬼针草始见于《本草拾遗》,书载该品可主治“蛇及蜘蛛咬”。另外《泉州本草》也有“消瘀、镇痛,敛金疮”的记载。《本草推除》:“为解热、解毒药,治咽喉肿痛、阑尾炎、肠炎下痢、反胃、贲门痉挛和食道扩张等症。”经现代研究发现鬼针草含生物碱,皂甙、黄酮甙、鞣质,茎叶含挥发油、鞣质、胆碱等。鬼针草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良…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922-1923
归纳整理历代本草著作对于白头翁功效主治的记载,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和临床疗效评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所记载的白头翁功能主治相比较,经过统计分析和逻辑判断,从而获取白头翁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传统和潜在功用的整体认识。中药白头翁具有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潜在功用,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连翘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要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方家和诸家本草所说连翘与现在我国的药材市场上所使用的连翘并不是一种。今考证如下。一、连翘的本草考证1.《尔雅》记云,“连,异翘,”郭璞注,“一名连苕,又名连草。”《神农本草经》记作,“连翘,一名异翘,一名兰草,一名折根,一名(?),一名三廉”。其中并无郭注所引的诸名。盖郭璞所见《神农本草经》的本子,可能与今代所传的不同。《唐本草注》,“此物有两种,大翘、小翘。大翘生下湿地,叶狭长似水苏,花黄可爱,著子似椿实未开者,作房翘出众草,其小翘,生冈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小细,山南人并用之。”根据以上记述,乃系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7,(7)
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药物名称、植物特征、产地分布、功效主治及实地考察等进行分析,考证《履巉岩本草》收载之笑靥儿草的基原。结果表明,《履巉岩本草》记载的笑靥儿草应该为菊科植物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的全草,建议更正笑靥儿草的文献始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