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型电动切削器与半导体激光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比较45例用微型电动切削器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切削器组)与37例用半导体激光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激光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早、中期疗效,术后痂皮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均极少,术后不必填塞鼻腔,切削器组无并发症,激光组并发症也只有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削器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基本无痂皮,近期疗效好(术后2周总有效率为71.1%),中期疗效欠理想(术后半年总有效率为77.8%);激光组手术时间稍长,术后痂皮多,近期效果不好(术后2周总有效率只有18.9%,两组比较χ2=27.01,P<0.01),中远期疗效较好(术后半年总有效率为94.6%,两组比较χ2=6.42,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极少。切削器组术后早期效果较好,中远期疗效欠理想;而激光组术后早期效果差,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力系统与半导体激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比较4 6例动力系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与37例半导体激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早、中期疗效,术后痂皮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动力系统下手术出血量多,手术时间短,近期疗效好(术后2周总有效率为73.9% ) ;半导体激光下手术出血少,患者痛苦轻,但术后痂皮多,近期效果不好(术后2周总有效率只有18.9% ) ,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 =2 9.5 2 ,P <0 .0 1) ,中期效果两者相仿(术后半年动力系统组总有效率为93.5 % ,半导体激光组总有效率为94 .6 % ,差异无显著性(χ2 =0 .0 6 ,P >0 .0 5 ) ,动力系统组与激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 .7%和8.7% ,差异亦无显著性(χ2 =0 .85 ,P >0 .0 5 )。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中期疗效两者相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经验。方法:采用XPS-3000手术综合动力系统配备专用下鼻甲切削刀头对25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A组),同时将选择行常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22例患者(B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鼻腔通气时间和黏膜恢复时间。结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鼻腔通气时间和黏膜恢复时间比传统下鼻甲切除术要少和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及86%,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疗效更好。结论: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比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创伤更小,术后疗效更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疗效,为临床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5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组(A组)、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组(B组)、传统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组(C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并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总有效率。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C组明显高于A、B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个月观察A、B、C三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分别为92.0%、92.0%、9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复查,A、B、C三组患者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4.0%、92.0%、80.0%,C组远期疗效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组患者远期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0%、20.0%,A、B组明显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与传统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3种方法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均有疗效,但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远期疗效优于传统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低温等离子体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光  温丽慧  林毅 《海南医学》2006,17(1):111-112
目的通过比较低温等离子体下鼻甲消融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方法.方法将14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等离子体下鼻甲消融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两组,均先用1%丁卡因棉片,表面麻醉后,再用1%利多卡因加入少量肾上腺素行下鼻甲浸润麻醉,一组,用美国安泰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功率为4档,时间5-10秒,选用ReFlex ultra 45刀头,根据鼻甲的情况实行打孔鼻甲消融术.另一组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结果①临床疗效:等离子治疗组:显效54例(73%),有效16例(21.6%),无效4例(5.4%).总有效率94.6%,下鼻甲部分切除组:显效56例(82.4%),有效10例(14.7%),无效2例(2.9%),总有效率97.1%,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不良反应:等离子治疗组无不良反应例数,下鼻甲部份切除组有2例拨纱条后大出血约各150ml,均行填塞压迫后止血.结论慢性肥厚性鼻炎行传统的下鼻甲部份切除术会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等离子技术解决了出血问题.等离子体手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安全、有效、准确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和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治疗,B组给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C组给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及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及C组,C组鼻干和嗅觉减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及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均有效,采用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更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使用刨削钻完成下鼻甲手术,保留下鼻甲黏膜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肥厚性鼻炎的目的。方法对所有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的患者,鼻内窥镜下运用刨削钻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85例和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65例比较。结果两种术式在鼻塞症状改善效果、有效率方面差别不大,但是从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创面愈合、术后黏连、嗅觉减退、鼻腔干燥等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鼻内窥镜下运用刨削钻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准确性高、损伤小、保留原鼻甲黏膜功能、并发症少、容易掌握等优点,是基层医院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下鼻甲微波手术和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鼻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50例及正常对照者30例分3组。A组,一侧行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120例,120侧),另一侧分别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60例,60侧)和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60例,60侧);B组,30例(60侧)行下鼻甲微波手术;C组,30例(60侧)个体未行任何手术,做正常对照。用糖精试验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3个月黏膜纤毛传送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与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术后黏膜纤毛传送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相比较,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微波下鼻甲手术术后黏膜纤毛传送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结论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与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能保留鼻黏膜纤毛功能,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微波手术均明显降低黏膜纤毛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三种下鼻甲手术方式的疗效,选择适当的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方法将183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57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65例)行下鼻甲黏膜下微波治疗术,C组(61例)行下鼻甲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观察三组术后6个月时手术疗效,记录三组术中出血量及创面愈合时间,术后鼻干、鼻出血、嗅觉减退等并发症。结果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A组高于B、C组(P〈0.05);术后出血A组高于B、C组(P〈0.05),术后鼻腔干燥和嗅觉减退发生率B组高于A、C组,C组并发症最少(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确切,并且保护了鼻黏膜的完整性,并发症少,可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研究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的方法及手术中的要点。方法:46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Ⅰ型106例,Ⅱ型228例,Ⅲ型134例,术前予以抗生素、激素、稀化粘素等药物,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基本术式,摘除鼻息肉,切除钩突,开放筛窦后清理中组筛房至筛顶,然后清理前组筛房和眶上筛房,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根据病情、CT结果和术中所见扩大额窦和蝶窦口,同期治疗合并存在影响鼻腔通气引流的病变,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及时清理鼻腔痂皮、囊泡、小息肉及肉芽组织,合理规范用药,直至术腔完全上皮化。结果:治愈350例(74.79%),有效96例(20.51%),无效22例(4.7%),总有效率95.3%。主要并发症是术中出血、眶纸板损伤,术后鼻腔粘连、窦口粘连、闭塞等。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传统鼻窦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能、术中保持术野清晰、彻底清除病灶、正确处理中鼻甲、同期处理影响鼻腔通气的病变、规范的术后随访是防止手术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分析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1997年7月—2009年1月对3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对比其临床适应证,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照Constant的评定标准:优2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90.3%。结论肩胛骨骨折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不同的骨折类型应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总结胎儿期左位下腔静脉及双下腔静脉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超声检查显示左位下腔静脉(18例)和双下腔静脉胎儿(16例)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 左位下腔静脉超声表现为胎儿上腹部横切面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位置表现正常,即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前方;而于肾门水平下方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后方,于肾门水平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向右上方斜行,形成右侧的下腔静脉,最后流入右心房。双下腔静脉超声表现为胎儿下腹部横切面脊柱前方见三根血管横断面。腹部冠状切面腹主动脉两侧均见静脉伴行,并均延续自同侧髂静脉。34例下腔静脉异常胎儿中,合并其他系统异常17例,其中心脏异常13例。结论: 左位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有典型产前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容易诊断。左位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常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尤其是心脏畸形),须仔细排查。  相似文献   

14.
魏雪梅  牟珊  张术明  叶静 《西部医学》2007,19(4):645-646
目的评价鼻窦内窥镜术中下鼻甲肥厚部分切除术与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的效果。方法将鼻窦内窥镜术中伴有下鼻甲肥厚者86例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43例运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下鼻甲,对照组(B组)43例用电动刨削器切除下鼻甲粘膜肥厚部分。术后2、6个月用VA S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鼻塞程度差异,并对术后两组鼻甲粘膜的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组内治疗前后鼻塞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鼻塞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之间在术腔清洁、粘膜转归、上皮化阶段有差别,实验组在相应时间内更容易恢复。结论鼻内镜术中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肥厚的下鼻甲具有微创、高效、保护粘膜功能、术腔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等离子下鼻甲部分消融术与吸切器下鼻甲成形术对鼻腔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慢性鼻阻塞的患者,45例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CAT),37例行吸切器下鼻甲成形术(MAT)。术前、术后1、3、6个月,对患者鼻堵和满意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 CAT组术中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1个月患者鼻堵程度和下鼻甲体积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种术式疗效均稳定且CAT组鼻堵程度进一步改善,术后6个月时两种术式疗效稳定。结论等离子下鼻甲部分消融术与吸切器下鼻甲成形术对改善慢性鼻阻症状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前者长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下传统性和功能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传统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功能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1999--2006年间我科施行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鼻内窥镜下85例传统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及72例功能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总体疗效均满意,但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结痂、术后康复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鼻内窥镜下传统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功能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技术用于治疗下鼻甲肥大引起的鼻塞.方法:采用鼻内镜下下鼻甲骨黏膜下切除术,对68例因下鼻甲肥大引起鼻塞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过主观评分及鼻声反射评价鼻塞状况.结果:随访1~5年,术后鼻通气主观评分白天平均降低3.53分,夜间平均降低3.35分,术后6例(8.8%)继续使用类固醇激素鼻喷剂,5例(7.4%)使用减充血剂,6例(8.8%)间断地使用中医中药治疗.鼻声反射检查,术后鼻气道阻力(NAR)降低3.73 cmH2O/(L·min),鼻腔最小截面积距前鼻孔距离(DCAN)后移0.70 cm,鼻腔最小截面积(NMCA)扩大0.24 cm2,鼻腔容积(NCV)增大3.39 cm3.术后不良反应小,仅2例(2.9%)有鼻腔干燥,4例(5.9%)鼻腔分泌物增加.除2例外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鼻通气改善.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骨切除用于治疗下鼻甲肥大引起的鼻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证实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根据临床表现,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评价该比值≥1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除有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外,还有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19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其中16例右胸导联V3R~V6R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0.1mV,3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2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右胸导联V3R~V6R导联中QRS呈qr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结论: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结合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对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疗效好、易掌握、适宜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IOOA)病便的简便术式并全面评价其疗效。方法:依次将IOOA1 ̄≥4162有下斜肌附着点胶缘移位于巩膜表面Fink点,直肌中间点、Elliott点及Elliott前点。119例、162只眼随访均≥1年,平均为4年10个月。结果:治愈和好转各55例,总有 效率为92.4%。21.1%的单侧手术眼发生假性Brown综合征并呈相关表现,且与上斜视过矫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下壁心梗和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干预的意义。方法单纯急性下壁心梗患者组184例,急性下壁并右室心梗组11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组发生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室颤、临时起搏治疗比例较单纯下壁心梗组多(P〈0.05),未行冠脉介入治疗者死亡率增高(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右冠脉近中段阻塞者占95%。结论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的血管病变部位多见于优势型右冠脉的近中段;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行早期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