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道手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是胆道残余结石及胆管损伤。临床上常用的与胆石症相关的术前检查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的方法可以明确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情况,预防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预防和及时发现术中胆管损伤,提高胆管损伤修复的成功率。因此,掌握术中胆道造影的适应证并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的意义、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的适应证、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就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的应用现况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pyGlass单人操作胆道镜系统在治疗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巨大胆管结石患者4例,尚未确诊的胆管狭窄患者5例。对胆管巨大结石者,行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常规取石。对胆管狭窄者,SpyGlass直视下观察病变情况,SpyBite活检钳直视下活检取样。患者均放置鼻胆引流管,术后检测血常规以及血尿淀粉酶,予抑酸、预防感染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SpyGlass操作时间21.2min,平均总操作时间46.2rain。4例巨大胆管结石患者均成功完成碎石及取石,术后2d鼻胆管造影显示无结石残留。5例胆管狭窄患者,病理诊断胆管癌2例,胆管炎性狭窄3例。术后出现胰腺炎2例,均为轻度,经治疗后恢复。结论SpyGlass单人操作胆道镜系统对于胆管疾病的诊治是较为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术在恶性胆道梗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插管困难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根据十二指肠乳头及其周围结构、插管情况等采用不同预切方法对乳头括约肌施行内镜下预切术,观察ERCP诊治的完成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弓形刀切开法4例、针状刀切开法24例、经胰管胆管切开法12例、联合方法6例,其中35例预切术后胆管插管成功,成功率达76.1%(35/46).发生术后黏膜渗血3例、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胆管炎1例,未见穿孔发生.结论 内镜下乳头预切术可提高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诊治的成功率,且适时、正确地应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口直接胆道进镜方法及其对ERCP残留结石的诊疗价值。方法用3-0丝线将0.533mm(0.021in)斑马导丝软头连结于取石球囊前部的导管外面上,成为引导超细胃镜进镜的球囊.导丝“引导装置”,ERCP取石后的十二指肠镜将“引导装置”的取石球囊(连同导丝并行)送至肝内胆管充气锚定,退出十二指肠镜,沿导丝经口插入超细胃镜直至胆道,观察ERCP取石后结石残留情况,如发现残留结石可直接用超细胃镜网篮取出,结石较大则液电击碎再取出。结果46例患者中42例超细胃镜成功进镜至肝门区胆管,4例失败,自口插镜到达肝门区胆管平均时间为11.3min。成功进镜的42例中发现直径i〉4mm结石6例,残留率为14.3%,最大结石直径为10mm×12mm;27例ERCP单纯取石者发现结石2例,15例ERCP网篮碎石后再取石者发现结石4例。6例残留结石中5例直接用取石网篮取出,1例液电击碎后再网篮取出。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本方法进行经口直接胆道镜诊疗是可行的,能及时诊断ERCP残留结石并予取除,避免再次取石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式经口胆道镜在诊断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采用第二代SpyGlass评估的66例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胆管狭窄的影像特点及类型,以病理和长期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评估SpyGlass视觉印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病理、其他影像以及长期随访的结果,20例患者被确诊为胆管良性狭窄,46例为恶性肿瘤。SpyGlass视觉印象的诊断敏感度为100.0% (46/46),特异度为90.0% (18/20),阳性预测值为95.8% (46/48),阴性预测值为100.0% (18/18)。SpyGlass下病变部位发现不规则血管或质地松脆易出血是恶性狭窄最为常见的表现。结论新一代SpyGlass系统能够对多数良、恶性胆管狭窄进行影像特征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胆道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胆道插管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行ERCP的患者。对常规胆管插管失败且导丝反复进入胰管(〉4次)者行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胆管插管成功后,导丝留置胆管内,继续完成胆管括约肌切开及相应的治疗。统计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整个研究期间内共行ER—CP1576例次,需胆管深插管879例次,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者30例。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后,首次ERCP胆管深插管成功率为93.3%(28/30),2次ERCP插管成功率为96.7%(29/30)。2例(占6.7%)发生并发症,为轻型胰腺炎。无出血、穿孔或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在困难胆道插管中采用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十二指肠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胆胰管病变常用方法,但因不能区别病变的良恶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974年,胆胰管造影影像系统的发展促进了疾病病理诊断的进步。然而,子镜的结构和操作困难的相关技术问题及方便胰管活组织检查工作通道的缺乏使它的临床应用和普及受到限制。近来,我院采用了德国铂立公司的超细胆胰管镜影像系统。这种新型子镜系统有更细的外径,通过小切口或柱状气囊扩张就很容易插入,更易于操作。这种高分辨率的可调节操控镜身的子镜系统能最大范围直视胆胰管病变,有足够的工作孔道便于治疗操作,如肝内胆管结石的取石,支架的放置及药物注射等,有足够的工作孔道便于治疗操作,如肝内胆管结石的取石,支架的放置及药物注射等。通过临床10例患者的应用实践,总结治疗方法,包括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后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组织损伤导致的出血和胆汁瘘等。目前,我们正在不断探索这种新型子镜系统的临床效果,改进操作技术以提高子镜可操控性,同时开展液电或激光石碎石的有效应用,以减少组织损伤和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时使用Artiszeego机器人对胆道进行3D旋转采集和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B超提示胆道扩张的病例,在行ERCP同时使用Artis zeego机器人进行3D旋转采集,并经工作站处理进行三维胆道重建,以内镜和手术取石结果为最终诊断,观察其对肝内外胆管结石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3D旋转采集和三维重建检查,其诊断结果与ERCP取石和手术取石结果均相符,诊断符合率100%,其中,ERCP诊断中2例肝外胆管结石数量不明,1例可疑结石及2例疑似肝内胆管结石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使用Artis zeego机器人对胆道进行3D旋转采集和三维重建有助于ERCP诊疗中对胆道病变做出精准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不可切除性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组和ERCP组各20例。观察2组患者支架通畅期和生存期、术后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的χ2检验。2组支架通畅期和生存期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对数秩检验。结果 ERCP组患者的支架通畅期[(225.6±52.5)d vs(156.3±44.5)d]、生存期[(335.6±42.5)d vs(225.5±42.5)d]较PTCD组均明显延长(t值分别为11.45、10.46,P值均<0.05)。ERCP组患者术后发生腹痛(7例)少于PTCD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0%vs 50.0%,χ2=9.45,P<0.05)。ERCP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TCD组(10.0%vs 30.0%,χ2=7.49,P<0.05)。与PTCD组相比,ERCP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12.4±2.5)d vs(19.8±4.0)d,t=10.67,P<0.05]。结论 ERCP支架置入与PTCD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疗效相近,但ERCP术后胆道通畅时间、生存期长,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因此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采用ERCP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联合十二指肠冲洗对于预防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作用。方法将57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0例(行常规ERCP诊疗),盐水组(碘尔康漱口加生理盐水冲洗十二指肠乳头及内镜钳道,然后行ERCP诊疗)192例,抗生素组(碘尔康漱口加0.8%阿米卡星溶液冲洗后行ERCP诊疗)191例。术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随访ERCP术后各组胆管炎发生率。结果3组在性别、年龄、梗阻部位、梗阻性质、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盐水组及抗生素组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1.1%(40/190)、13.5%(26/192)和4.7%(9/19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09,P=0.000)。高、低位胆管梗阻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9.5%(65/333)和4.2%(1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175,P=0.000)。而良、恶性梗阻胆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9,P=0.503)。高位梗阻病例亚组分析结果示胆管炎发生率为:对照组29.7%(33/111例)、盐水组20.5%(24/117例)、抗生素组7.6%(8/105例),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05,P=0.000)。结论高位胆管梗阻患者行ERCP诊疗更容易罹患胆管炎;在实施ERCP诊疗前,采用口腔护理联合肠道及内镜钳道冲洗能有效降低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而采用抗生素溶液冲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胰疾病患者肝功能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05年1月-2015年7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行ERCP治疗的397例胆胰疾病患者。根据不同病种分为8组:良性梗阻组(109例)、恶性梗阻组(47例)、胰腺炎组(27例)、异物梗阻组(127例)、单纯性胆管炎组(19例)、胆瘘组(15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组(29例)、肝移植术后组(24例)。实施ERCP前1天和实施ERCP 4周后检测受试者的肝功能:ALT、AST、ALP、GGT和TBil。ERCP治疗完成后1个月对疗效进行全面评估。计量资料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各组受试者实施ERCP后,其ALT、AST、ALP、GGT以及TBil均有显著改善,即ERCP可以明显改善受试者肝功能(P值均0.05)。疗效评估发现,ERCP治疗后,各组的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单纯性胆管炎组全部治愈,而肝移植术后组和恶性梗阻组只能达到好转的效果。结论治疗性ERCP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但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和胆胰肿瘤患者,需要在进行ERCP治疗的同时实施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治疗性ERCP在8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9年间85岁以上ERCP患者(A组,52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70~84岁ERCP患者(B组,329例)做比较.结果 A组患者伴发症(52/52)明显高于B组(255/329),P〈0.05;对于胆总管结石者,需要多次取清结石者A组(19/52)明显多于B组(65/329),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2)和(16/329),P〉0.05;术后死亡率分别为(1/52)和(2/329),P〉0.05.结论 治疗性ERCP对于8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是安全有效的,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7例行ERCP的术后并发症,7例为迟发性胆道出血,对出血时间、疾病谱、出血量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患者均存在胆管炎症,出血时间在术后24 h至2周,出血量为少量至中等量(≤1000 ml),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临床罕见,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腔内隧道式电切疏通在ERCP治疗胆管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胆管良恶性重度狭窄只能勉强通过导丝而扩张导管等器械不能通过的ERCP治疗患者,将双腔针状切开刀沿导丝插至狭窄处并伸出刀丝,在X线监测下向前推进行腔内电切疏通,形成隧道至可通过扩张导管或柱状气囊以达到延续治疗的目的.结果 14例患者成功12例(85.7%),7例恶性胆道狭窄患者均植大金属支架,5例良性狭窄患者经柱状气囊扩张后3例植入双塑料支架、2例植入单根塑料支架.失败2例(14.3%),为恶性胆管狭窄,由于肿瘤组织位于肝门部并侵及左、右肝管,使狭窄段管腔呈直角形弯曲,针状刀电切至弯曲处时与导丝不能平行推进,故放弃继续治疗.无严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胆管腔内隧道式电切疏通狭窄的方法,可实现对部分危重患者、常规ERCP下因操作困难而放弃治疗的患者达到成功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内镜下治疗重度胆道狭窄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来经内镜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操作成功率94.8%,减黄总体有效率89.9%,内镜治疗后1周肝功能明显好转,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3.7%)、胆管炎2例(1.8%);ERBD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预计存活率分别为83.6%、69.1%及28.8%,EMBE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预计存活率分别为96.4%、80.4%及36.3%,两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无法实行根治性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取经内镜下介入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在各种医原性胆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经ERCP治疗的医原性胆道损伤共71例病例。结果71例医原性胆道损伤患者中46例胆管狭窄患者行内镜下气囊或探条扩张术,临床症状缓解率93.5%(43/46),14例胆管狭窄患者行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缓解率92.6%(13/14);8例胆漏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治愈7例;3例胆漏患者行内镜下塑料支架治疗,治愈2例。所有病例中仅出现1例胆道感染的并发症。结论治疗性ERCP是治疗医原性胆道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ERCP胆道刷检联合血清及胆汁肿瘤标记物对胆道梗阻定性诊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因胆道梗阻住院治疗的88例患者资料。ERCP诊疗时行胆道刷检联合血清及胆汁的CA19-9、CA242、CA724指标检测。 结果 胆道刷检的敏感度为930%,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37%。胆道良性梗阻及恶性梗阻患者的血清CA19-9、血清CA242和胆汁CA72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下面积计算结果显示血清CA19-9、血清CA242和血清CA724的敏感度分别为605%、349%和558%,特异度分别为867%、978%及756%;胆汁CA242和胆汁CA724的敏感度分别为465%和744%,特异度分别为756%和667%。胆道刷检联合血清CA19-9、血清CA242和胆汁CA724的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1000%。 结论 经内镜胆道刷检可有效地对胆道梗阻进行定性诊断,而联合血清CA19-9、血清CA242、胆汁CA724检测可提高胆道恶性梗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ERCP胆管引流术治疗的218例老年患者(≥70岁)和189例非老年患者(<70岁)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平均年龄为(79±9)岁,非老年组为(56±7)岁.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胆管引流成功率分别为96.8%(211/218)和97.4%(184/189);ERCP操作时间分别为(55±30)min和(58±34)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1%(35/218)和13.8%(26/189);病死率分别为1.83%(4/218)和1.06%(2/189),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老年组重复行ERCP治疗35例(16.1%),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的5.8%(11/189).结论 ERCP胆管引流术治疗老年胆道梗阻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