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巧灵 《医学信息》2007,20(1):74-75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45例(55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5眼眼压均正常,滤过泡隆起,并发症:角膜水肿32眼、人工晶体前纤维性渗出膜4眼,经药物治疗4~9d后吸收。结论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轻、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艾宏伟  杨华 《医学信息》2007,20(8):754-75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和超声晶体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51只眼)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并发症的预防等,使手术前后血糖稳定在6.0~8.9mmol/L以内。结果健康教育组血糖控制较好,视力维持较好,稍有提高。结论通过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维持术后视力,可取得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住本院的闭角型青光眼64例(64眼),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颞侧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结果两组术前视力相差不大,但是治疗后,治疗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8者8眼,0.3~0.8者20眼。治疗组的视力好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平均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的眼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有效提高视力与降低眼压,无术中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60例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第1天裸视力≥0.5者为52%,术后第7天裸视力≥0.5者为75.5%,术后1个月裸视力≥0.5者为85.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50±0.52)D,术后1个月为(0.95±0.26)D,术后3个月为(0.55±0.20)D。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96只眼),其中男性28例(38只眼),女性44例(58只眼)。将患者配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48只眼),观察组男性16例(24只眼),女性20例(24只眼),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7.6岁;对照组男性12例(14只眼),女性24例(34只眼),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8.5岁。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时间为4~18个月,随访期间,定期密切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对比眼压控制方面的术后疗效,观察患者在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眼压降低幅度分别为(4.10±1.69)k Pa、(2.84±1.00)k 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5)。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和房角形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分别为(1.810 4±0.347 0)mm、(2.168 4±0.283 5)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62,P0.01)。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虹膜纤维素样渗出及前房炎症、术后浅前房、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8%、3%、2%,表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在眼压控制更具有优势;在临床疗效方面,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在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房角形态变化和术后并发症控制更具有优势;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霖  李素琳 《医学信息》2010,23(5):1467-1468
目的 探讨表麻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从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置等环节提出护理要点.结果 287例患者85%的术眼视力光感由术前0.2恢复至术后视力0.5~1.0. 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和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9例PDR,共105眼,随机分2组,术式1组56只眼,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9只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联合晶体切除术,保留前囊、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3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6只眼,占82.1%;术式2组视力改善31只眼,占63.2%,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显著(χ^2=4.762,P〈0.05)。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NV)1只眼,占1.8%;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 7只眼,占14.3%,两组术后INV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5.835,P〈0.05)。结论在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中,术式1组优于术式2组,其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8.
梁莉 《医学信息》2008,21(5):702-704
目的 观察粘连性瞳孔白内障患者手术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66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采用切除瞳孔区纤维机化膜在瞳孔中央注入粘弹剂,用粘弹剂注射针头分离虹膜后粘连并注射适量粘弹剂,使瞳孔进一步扩大.对瞳孔缘发生机化条索者(即瞳孔闭锁)分离粘连后使用囊膜剪将粘连条索剪断,然后用撕囊镊沿瞳孔缘环形撕去瞳孔缘机化条索,再注入粘弹剂.若瞳孔仍不理想,用虹膜钩或晶状体定位钩牵拉扩张瞳孔,获得满意瞳孔后,进行原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16眼同时联合行小粱切除术.结果 术后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炙反应,13眼有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用药后消退.术后1周64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2眼视力无变化;12眼术后高眼压,,经治疗后获得目标眼压;术后3月42眼有不同程度的后囊浑浊,视力低于0.3行激光后囊切除术;全部病人瞳孔居中,人工晶体位正.结论 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可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研究,对按照标准纳入我院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4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方深度、视野、房角开放程度、神经上皮层厚度等结局指标检测。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术前眼压(36.542±5.624)mmHg,术后3个月(13.958±1.821)mmHg,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达到正常范围(P<0.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表面麻醉[1]下行透明角膜切口,对138例(168眼)老年性、并发性、发育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起声乳化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第一天裸视力0.4以上者157眼(93.45%);术后第一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2(90.48%);术后第一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6眼(93.48%).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具有切口小、术程短、术后散光小、裸眼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在表面麻醉下安全操作,可门诊手术的优点[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