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阻断Fas介导T细胞凋亡 ,建立快速大量激活制备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的方法。方法 分离肝癌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选择FasL表达阳性的肝癌标本 ,在体外将两者混合 ,并在CD2 8单抗共刺激下 ,激活制备特异性CTL。应用可溶性Fas受体阻断肝癌细胞通过Fas FasL途径触发激活T细胞凋亡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阻断凋亡作用 ,通过3H掺入法和51 Cr释放法了解T细胞增殖杀伤活性。结果 流式细胞术仪检测未阻断组较阻断组和未阻断对照组凋亡率明显升高 ,未阻断组凋亡率达 4 7 82 %± 0 13% ,静息性T淋巴细胞组为 3 76 %± 0 2 5 % ,阻断组为 8 2 2 %± 0 2 6 % (P <0 0 1) ,DNAladder显示未阻断组T淋巴细胞出现明显梯状条带 ,阻断组为阴性。51 Cr释放法表明阻断后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增加 ,较未阻断组及未阻断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3H掺入法检测证实可溶性Fas受体阻断激活T细胞凋亡后 ,细胞增殖明显升高 ,较未阻断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体外实验可获得大量激活T细胞 ,并可杀伤肿瘤细胞 ,  相似文献   

2.
陷阱受体3(DcR3)是新近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的新成员,可竞争Fas与FasL的结合,从而阻断由Fas介导的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的DcR3基因过度表达在Fas系统介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肝癌细胞是否通过DcR3表达抑制Fas介导的细胞凋亡而起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癌Fas/FasL途径免疫逃逸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Fas是细胞表面重要的死亡受体,是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Fas与其配体FasL结合,活化并传导凋亡信号,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凋亡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其中,通过Fas/FasL系统使肿瘤细胞抵抗Fas介导的凋亡以及反击免疫细胞使T细胞凋亡,是肿瘤细胞免疫逃避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Fas/FasL系统与肝癌免疫逃逸机制的关系及其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现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Fas/FasL系统及其诱导的凋亡Fas和FasL相互作用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Fas也称Apo-1或CD95,是属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Fas诱导的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的凋亡来评价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Fas系统的功能. 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应用Fas单克隆抗体激活Fas通路,分析20例AAA患者和15例腹主动脉硬化闭塞症(aortic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AOD)患者以及25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Fas系统的功能,并计算细胞的存活率和死亡率. 结果 AOD组和正常人组中Fas诱导的活化T细胞发生很强的凋亡反应,而AAA患者组则不明显.AAA组细胞存活率(98.9%±10.3%)明显高于AOD组(58.9%±15.2%)和正常人组(59.4%±12.9%,P<0.01).该结果与采用FICT-Annexin-V和propidium iodide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的结果一致.T细胞Fas功能的缺陷并不是Fas表达减少所致,而且这种功能缺陷具有Fas特异性,因为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均可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AAA患者T淋巴细胞中存在Fas系统功能缺陷,这种缺陷可能是主动脉瘤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Fas/FasL通路在人异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结肠癌细胞融合瘤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50%聚乙二醇(PEG)将健康人外周血来源DC与结肠癌细胞SW480融合,用其致敏T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致敏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SW480细胞Fas分子的表达以及T淋巴细胞活化前后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肠癌SW480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46.88%;结肠癌SW480细胞高表达Fas分子用融合瘤致敏T细胞后,其FasL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异源树突状细胞融合瘤可能通过Fas/FasL通路来诱导结肠癌细胞的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6.
DcR3(decoy receptor 3)是新近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表达一种缺乏跨膜序列的可溶性分泌蛋白,可竞争Fas与FasL的结合,从而阻断由Fas介导的细胞凋亡,被认为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免疫逃逸密切相关。为了明确DcR3基因过度表达在肝癌细胞逃避机体凋亡机制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我们采用RT—PCR检测该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计算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分析DcR3基因mRNA表达与肝癌细胞AI和PI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肝癌细胞抵抗凋亡及增殖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Fas(Apo- 1/ CD95)是一 4 5k Da 型膜蛋白 ,Fas-配基 (Fas L)是一 37~ 4 0 k Da 型膜蛋白 ,均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其配基族。Fas被某些抗 - Fas抗体或Fas L激活则可引起敏感细胞的凋亡性细胞死亡。Fas-Fas L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介导 T细胞毒性、调节免疫反应、组织发生和内环境衡定。作者观察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细胞系的 Fas和 Fas L 表达 ,并评估抗 - Fas抗体诱发细胞凋亡的能力。应用 Northern印迹分析和免疫组化技术以检测 Fas和 Fas L的表达 ,采用 DNA3′-OH标记法以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一 )人体胰腺组织的 Northern印迹…  相似文献   

8.
Caspase-8和Fas抗原调控化疗诱导的人肝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Fas抗原和Caspase 8在化疗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 1× 10 -2 mol/L浓度的氟尿嘧啶处理HepG2细胞 ,分别作用 4、8、16、2 4h。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Fas抗原的表达。用荧光试剂盒检测Caspase 8的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氟尿嘧啶或抗 Fas 抗体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百分率 ,以及加入Caspase 8活性抑制剂IETD FMK后凋亡百分率的变化。 结果 氟尿嘧啶诱导HepG2细胞凋亡后 ,与对照组比较 ,Fas抗原表达强度增加 (P <0 0 1) ,Caspase 8活性升高 (P <0 0 1)。Fas抗原表达和Caspase 8活性随着氟尿嘧啶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升高 ,至 16h后达到高峰 ,然后下降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Fas抗原的表达与Caspase 8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r =0 96 9,P <0 0 1)。表达增强的Fas抗原具有转导凋亡信号的功能 ,借此抗 Fas 抗体增强了氟尿嘧啶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Caspase 8活性抑制剂IETD FMK能阻断Caspase 8活化而抑制氟尿嘧啶或抗 Fas 抗体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 ,实验组和抑制剂组比较 ,细胞凋亡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氟尿嘧啶诱导HepG2细胞经Fas依赖途径凋亡。Caspase 8活性上调在该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是机体清除感染、变异及衰老细胞而维持自身生理性状态的主要调节方式之一。Fas是一种跨膜蛋白 ,与相应配体结合后活化靶细胞固有的死亡程序使细胞发生凋亡。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凋亡密切相关 ,可能是因为正常生理条件细胞凋亡过程被抑制 ,引起细胞数正动态平衡失调所致。目前 ,诱发细胞凋亡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思路 ,并且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故本文就Fas及其泌尿系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抗Fas锤头状核酶对原代培养的小鼠肝脏细胞Fas表达及其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小鼠肝脏细胞,同时构建了针对Fas mRNA的锤头状核酶真核质粒,经纳米载体Effectene将其导入肝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as的表达,以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转染前后细胞Caspase-3活性的变化,Annexin 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MTT法测细胞的增殖。结果 小鼠原代肝细胞上表达Fas,抗Fas核酶能显著降低肝细胞上Fas水平,经抗Fas抗体作用后,转染核酶的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该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增强,而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抗Fas核酶能显著降低小鼠原代肝细胞上Fas的表达,使其免于Fas途径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uftsin与肝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全脾切除后给予生理盐水组(B组)、全脾切除后给予Tuftsin组(C组),比较这三组小鼠移植性肝癌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三组肝癌组织中总的T淋巴细胞(即CD3^ T细胞)和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B组移植性肝癌重量大于A、C组的重量;B组肝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A、C组;肝癌细胞凋亡指数与CD3 T细胞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全脾切除能减少肝癌细胞凋亡,促进移植性肝癌生长。Tuftsin能通过CD3^ T细胞数的增加,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各种免疫抑制剂在体外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将霉酚酸酯(MMF)、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FK506)、西罗莫司、泼尼松(Pred)、达利珠单抗及硫唑嘌呤(Aza)单独或联合加入静止T淋巴细胞和活化T淋巴细胞中共同培养,3d后,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DNA片段化电泳分析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扩增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基中自细胞介素2(IL-2)和Fas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种免疫抑制剂中,仅Pred能明显促进静止T淋巴细胞凋亡。MMF、Aza及Pred均能促使活化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P〈0.05,P〈0.01),而CsA、FK506、西罗莫司及达利珠单抗均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的凋亡(P〈0.01)。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同时加入活化T淋巴细胞的培养基中,其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FK506和CsA能显著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的Fas和IL-2表达(P〈0.05)。结论MMF、Aza及Pred可能通过Fas/FasL信号通路诱导活化T淋巴细胞的凋亡,而CsA和FK506通过抑制IL-2的产生而阻碍活化T淋巴细胞的凋亡,西罗莫司和达利珠单抗则可能通过阻断IL-2的活化效应而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携带Fas基因重组腺病毒治疗瘢痕疙瘩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应用成功制备的携带人Fas基因的两种重组腺病毒,感染瘢痕疙瘩(keroid,K)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使其稳定高效地表达以替换原有无功能的Fas蛋白,并恢复正常的重建后Fas信号传导通道。方法 腺病毒感染KFB后,检测及比较两种腺病毒转染前后,KFB内Fas蛋白的表达变化、蛋白功能以及细胞增殖-凋亡状况。结果 腺病毒感染后的KFB均能稳定提高Fas蛋白的表达,并且在Fas单克隆抗体的诱导下可以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①构建的两种重组腺病毒Ad-Fas在体外实验中能有效地提高KFB蛋白的表达,并可以重建原来阻断的死亡信号传导通道;②细菌内重组腺病毒体外治疗效果更佳;⑧再次估证了Fas基因突变与K之间的联系,为K基因治疗展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肉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OSS-CTL)对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以揭示其抗肿瘤机制。方法:OSS-CTL与HOS-8603细胞按不同效靶比共同孵育后,通过电镜观察HOS-8603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OSS-CTL与HOS-8603细胞凋亡发生状况。结果:HOS-8603细胞被OSS-CTL攻击后浓缩、深染,致密的染色质沿核膜下凝聚,并有凋亡小体形成。效靶比为1:1、50:1、100:1时,HOS-8603细胞凋亡发生率分别为0.6%、12.4%及21.6%。结论:OSS-CTL可通过诱导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发生细胞凋亡起到抗肿瘤作用,且效靶比值增大后靶细胞凋亡的数量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p53基因、 Fas/FasL在提高肝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wtp53)、Fas/FasL在提高肝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化疗药物争光霉素600mg/L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和PLC/PRF/5,观察争光霉素对肝癌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预先将携带wt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分别感染人肝癌细胞株24h,再用争光霉素进行诱导,观察感染前后肝癌细胞Fas/FasL的表达变化,并对经上述处理前后的肝癌细胞进行凋亡检测。结果:单纯争光霉素600mg/L诱导虽可提高肝癌细胞FasL的表达,但对其Fas的表达并无明显作用;感染wtp53基因后再应用争光霉素(600mg/L),则肝癌细胞Fas/FasL的表达水平不仅显著高于单纯争光霉素组,同时自身也发生了明显凋亡。结论:wtp53基因可能是通过上调肝癌细胞Fas/FasL的表达来降低其自身的凋亡阈值,进而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Fas/FasL在wtp53基因逆转肝癌细胞耐药性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LM23基因RNA干扰(RNAi)动物模型,探讨LM23基因降调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本实验室建立的LM23基因RNAi大鼠动物模型,分别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原位末端标记方法(TUNEL)检测LM23基因降调后生精细胞的凋亡发生情况;基因芯片技术,分析LM23基因降调后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M23基因降调后caspase3蛋白分子在生精细胞中的表达。结果TUNEL结果显示,LM23基因降调后大晕精母细胞发生凋亡;基因芯片分析结果,LM23基因降调后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和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发现,LM23基因降调后,caspase3蛋白分子在大鼠睾丸精母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LM23基因降调后,呵能激活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和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导致大量精母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7.
Fas/FasL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3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Fas及FasL表达。同时检测Fas及FasL在甲状腺癌组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的表达。结果:43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中Fas低表达者19例,细胞凋亡率为3.71%,高表达者24例,细胞凋亡率为7.26%,高表达组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癌细胞中FasL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P<0.01),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TLL表达Fas及FasL的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P<0.01)。结论:Fas系统参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中细胞凋亡的调节,Fas/FasL表达异常使甲状腺癌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诱导Fas敏感的TIL凋亡,有助于癌细胞发生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18.
骨形成蛋白2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2(BMP-2)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ELISA法检测BMP-2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以Westernblot法检测BMP-2处理后Bcl-2和Fas抗原的表达变化。结果1~100ng/mL浓度BMP-2均对HepG2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并能下调Bcl-2的表达量,同时增加Fas抗原的表达。结论BMP-2可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Fas介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RIFs),Fas表达并以抗Fas抗体诱导hRIFs调亡,方法:分离人肾肾乳头组织培养hRIFs,以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左旋缬氨酸选择性培养基培养作细胞鉴定,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正常hRIFsFas表达,不同r干扰素浓度(r-IFN,50U/ml,100U/ml,1500U/ml和2000U/ml)与hRIFs孵育48h后,采用Northern杂交,Western印迹和流式细胞术检测Fas表达,经r-IFN预处理(500U/ml,48h)的hRIFs,加入抗Fas抗体(IgM,0.5mg/ml)作用12h,以形态学,DNA电泳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结果:培养细胞呈梭形,波形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一),选择性培养基内逐渐死亡,正常hRIFs有Fas mRNA和蛋白表达,r-IFN可明显上调其表达水平,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未加r-IFN的hRIFs中Fas表达阳性细胞占5.91%,上述浓度r-IFN作用后依次为59.44%,69.39%,70.06%和75.47%,呈剂量依赖性增强,抗Fas抗体可引起高表达Fas的hRIFs核固缩,核断裂,DNA电永呈现梯形结构,流式细胞术呈现二倍体凋亡细胞,对照组凋亡细胞百分数为7.09%,上述浓度度抗Fas抗体作用后依次为24.35%,27.89%,29.38%和31.21%,结论:Fas表达于hRIFs且可被r-IFN显著上调,抗Fas抗体能够诱导高表达Fas的hRIFs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 5 -氟尿嘧啶 (5 -Fu)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Fas抗原和bcl-XL 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 5 -Fu处理的HepG2细胞进行染色 ,运用图像处理和分析系统定量分析Fas抗原和bcl-XL 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抗 -Fas -抗体对氟尿嘧啶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影响。结果 在未用药处理的对照组细胞Fas抗原呈弱表达(0 .17± 0 .0 3) ,加入 0 .0 1mol L 5 -Fu后Fas阳性表达的细胞数目增加 ,表达强度增强。作用 16h后Fas抗原表达强度达高峰 (0 .4 5±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但在 0 .0 1mol L5 -Fu诱导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癌基因蛋白bcl-XL 表达逐渐减弱 ,经药物处理 4、8、16、2 4h后 ,其表达分别为 0 .2 8± 0 .0 3、0 .2 0± 0 .0 3、0 .14± 0 .0 3和 0 .0 7± 0 .0 2。癌基因蛋白bcl-XL 的表达与Fas抗原表达呈负相关 (r =- 0 .787,P <0 .0 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5 -Fu作用 4 8h后 ,肝癌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16 .2 3± 0 .90 ) % ,而加入抗 -Fas -抗体后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上升为 (40 .13± 1.4 5 ) % (P<0 .0 1)。结论  5 -Fu诱导HepG2细胞凋亡是通过Fas依赖途径 ,属于第Ⅱ型Fas信号传导途径。该凋亡过程可能与功能性Fas抗原表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