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利用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发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测定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结果 颈动脉斑块和股动脉斑块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颈动脉斑块、股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5%和61.5%,65%和84.6%;随病变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粥样斑块发生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技术观察经冠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 4 0例 )、非冠心病患者 ( 2 3例 )颈动脉、股动脉IMT及粥样斑块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颈动脉、股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均较非冠心病组增高 (P <0 0 1) ,且股动脉硬化指标与冠脉病变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颈动脉、股动脉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对老年高危人群有必要定期行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月霞  王建华 《临床荟萃》2003,18(15):885-88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系统性进展性病理过程 ,多涉及大、中型弹力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和肢体动脉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一致性 ,已经证实 :①冠心病患者经常患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患者多死于心肌梗死等疾病 ,而非反复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②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大的作用[1] 。因此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近年来已引起重视 ,在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检查的作用日渐突出。现就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查在冠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90例冠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超声检查,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冠脉病变之间与IMT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9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颈动脉,其中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表明,各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均显著增高,其中心脏梗死病组伴有明显的颈内动脉血流参数异常。2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符合率为7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越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越高,双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者全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均大于4。颈动脉管腔狭窄大于50%者占二分之一,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颈动脉管腔狭窄无一例大于50%。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10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62例),对照组(40例)。冠心病依据冠脉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结果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未见狭窄,5例(12.5%)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IC)/颈总动脉血流速(CC)〈0.8。冠心病组颈动脉超声1例(1.6%),左颈总动脉完全闭塞,其余未见狭窄;53例(85.5%)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IC)/颈总动脉血流速(CC)〉0.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但多普勒检测两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FVS)无显著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硬化情况。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相同的致病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更是被列为冠心病等危症。  相似文献   

7.
高频超声评论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探讨颈动脉作淡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体表窗口的可行性。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正常人和1、2、3支冠脉狭窄组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冠脉病变组IMT值显著高正常组,但冠脉病变组之间无差异。冠脉病变组的斑块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rouse积分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四组患者4的血流频谱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的形态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冠心病患者 76例 ,对照组 4 2例 ,选用高频线阵探头观测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 ;测量颈总动脉后壁的内膜 -中层厚度(IMT) ;用脉冲多普勒逐段探测颈动脉血流频谱 ,测量频谱参数 :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MAX)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MIN) ,血流速度积分 (TAMX) ,搏动指数 (PI) ,阻力指数 (RI)。结果 :研究显示 :冠心病组 IMT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P<0 .0 1;冠心病组左、右颈外动脉 PI值、 RI值分别较对照组 PI值、 RI值明显增高 (P<0 .0 1、P<0 .0 5 ) ;另外 ,冠心病出现粥样斑块的颈动脉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 ,P<0 .0 1。结论 :认为冠心病患者IMT值明显高于正常组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 ;再度证实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颈外动脉 PI值、RI值的异常提示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液循环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样硬化的关系从而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同一患行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并将阳性组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通过超声测定和因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并计算斑块积分,对各组IMT及斑块积分进行统计等处理。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阳性组的IMT及斑块积分均大于阴性组。右侧颈动脉组的预测性较左侧略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的超声研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9例作为冠心病组,另选取1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应用Philips IE33二维高频超声仪,通过测量正常对照者和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的内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分析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180例中,仅22例检出斑块,发生率为12.22%。而冠心病组189例中112例检出主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59.26%,与对照组比较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与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息息相关,值得我们在以后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例疑及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20例冠脉造影阳性,其中18例颈动脉超声发现粥样斑块。结论 无创性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超声观察冠心病与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时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采用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探测斑块发生率、相关物理性状和血流动力学环境参数,统计学处理各数据,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IMT、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数目及其积分均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颈总动脉部分物理性状及血流动力学环境参数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 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与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其相关因素与脑梗塞发生的相关影响。方法对177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硬化斑是否存在,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对照组。同期CT观察颈内动脉供血区是否发生脑梗塞。生化检查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将高血压患者分为I级、Ⅱ级、Ⅲ级。结果颈动脉斑块分布:两侧同时存在比例最高,达50%;仅单侧分布:左侧高于右侧,分别为33%、17%。颈动脉斑块组脑梗塞的发生率为79.54%;非动脉斑块组脑梗塞发生率为29.2%,低于斑块组(P〈0.05)。双侧颈动脉斑块中,发生双侧脑梗塞比例最高,左侧次之,右侧最低;左侧颈动脉斑块中,发生左侧脑梗塞比例最高,双侧次之,右侧最低;右侧颈动脉斑块中,发生右侧脑梗塞比例最高,双侧次之,左侧最低。颈动脉硬化斑块组的年龄、血糖均较无斑块组高;发生高血压比例高,且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斑块发生率也逐步提高,Ⅲ级高血压及脑梗塞的发生率高于无斑块对照组(P〈0.01)。而颈动脉斑块与血脂则相关性不大。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年龄、血糖、高血压密切相关,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明显增加。与血脂相比,血糖增高和高血压对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89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8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类型;对冠心病组不同支病变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冠心病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7.64%,显著高于对照组(33.75%,P〈0.01)。②两组颈动脉斑块以软斑最多见,冠心病组软斑占37.12%,扁平斑占16.59%,混合斑占25.76%,硬斑块占20.53%;对照组软斑占34.09%,扁平斑占22.73%,混合斑占25.00%,硬斑占18.18%。③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者之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超声了解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例(对照组)正常颈动脉和66例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组)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查(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内镜导航超声成像,将两种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管壁和管腔显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正常颈动脉内壁均匀、光滑,呈整齐环状结构;颈动脉硬化表现为局部内壁不光滑,颈动脉斑块显示为大小不等的团块向腔内突出,表面不光滑,管腔不规则变窄;颈动脉狭窄支架表现为凸凹不平的支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表面不光滑.2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常规超声检出38个斑块,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检出48个斑块;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20例,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3例狭窄不足50%;颈动脉狭窄支架后常规超声复查正常6例,未见明显狭窄,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2例支架内可见小斑块.结论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管腔内结构,提高前壁及侧壁的斑块显示率,更准确地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可作为常规超声有益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44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总、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回声特征,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I)及腔隙性脑梗死(LI)进行比较.结果TIA和A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66.5%和71.5%,明显高于LI患者;前两者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的发生率也高于后者.结论TIA及A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预测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糖尿病及其合并高脂血症时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2型糖尿病(DM)33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DH)58例及对照组40例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检出率及两侧颈部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DM和DH组的IMT均高于对照组,其中DH组最高.斑块检出率:DM和DH组分别为48.5%和50%高于对照组(25%).DM和DH组的PSV/EDV和血流量降低,PI和RI增高.血糖和血脂分别与IMT、RI和PI值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可加重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致血管弹性降低、阻力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脑梗死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TIA患者123人,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4例患者完成观察,平均随访14.6个月,发生脑梗死12例,其中无斑块组患者脑梗死年发生率为1.9%,稳定性斑块组为4.7%,不稳定性斑块组为15.4%,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结论超声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型,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