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楝子不同提取部位药效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川楝子不同提取部位的部分药效和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冰乙酸或甲醛致痛复制小鼠疼痛模型,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和二甲苯致耳肿胀等炎症模型,对川楝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的镇痛和抗炎等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40 g/kg剂量能显著抑制冰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甲醛所致鼠足疼痛反应,减轻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度,并可显著增加小鼠的睾丸重量,减轻其体重;川楝子乙醇提取物20 g/kg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角叉菜所致诱导的小鼠足肿胀程度及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度;川楝子石油醚提取物对甲醛所致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显著增加小鼠睾丸和肾上腺指数;川楝子水提物无明显镇痛和抗炎作用。测得小鼠灌服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LD50为82.85 g/kg。未测出其它溶媒提取物对小鼠的LD50,测得小鼠灌胃川楝子石油醚提取物、酒精提取物及水提物的最大耐受量分别为:133.2 g/kg,122.0 g/kg,52.0 g/kg。在此剂量下各组动物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同时也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作用;提示川楝子的有效成分可能在乙酸乙酯提取物部分,其毒性成分和有效物质可能为同一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3.
细辛的镇痛作用部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溶剂细辛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得到四个部位,通过冰乙酸化学致痛和热刺激复制小鼠疼痛模型,对细辛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进行镇痛部位的筛选,同时检测乙酸致痛小鼠脑组织和血清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乙酸乙酯提取物是细辛镇痛的最有效成分;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能使乙酸致痛小鼠脑组织和血清中NO、PGE2、MDA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强.结论 细辛镇痛的主要成分存在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NO、PGE2、MDA含量及NOS活性,提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三种细辛属植物挥发油的镇痛消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单叶细辛Asarum himalaicum Hook.f.et Thorns.Ex Klotzsch和川北细辛Asarum chinense Franch.同是细辛属草本植物。前者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河南等地,全草具散寒止痛,祛痰止咳功效,民间药用历史悠久;后者多产于湖北西部和四川东北部,笔者在植物采集地四川城口的调查表明:川北细辛常被用来治疗头痛、胃痛、肠炎等疾病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而药典及各种本草中均未见关于二者的药用记载,也未见相关药理作用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
细辛与维拉帕米镇痛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辛与维拉帕米的镇痛协同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及热板法致痛实验观测实验药物镇痛作用,并用神经盒、多媒体MS-302系统观察其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细辛及A-V复方制剂对醋酸致小鼠腹痛、热板法致小鼠足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能抑制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维拉帕米有弱的镇痛作用,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阻滞作用。A-V复方制剂的镇痛及抑制神经动作电位传导作用均大于其组分细辛和维拉帕米。结论细辛和维拉帕米有镇痛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细辛水煎液对炎症与疼痛模型小鼠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细辛水煎液的抗炎镇痛作用与肾毒性作用。方法:昆明小鼠180只,分3批分别进行醋酸扭体、耳廓肿胀和热板法实验,每批60只小鼠按体质量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组(给予地塞米松1.5 mg/kg)以及细辛水煎液剂量1、2、3、4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4、12、6、3 g/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小鼠按20 mL/kg体积灌胃蒸馏水,其余各组小鼠给予对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阳性药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显著降低、扭体次数显著减少、痛阈值显著升高(P <0.01或P <0.05);细辛水煎液剂量1、2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显著降低、扭体次数显著减少、痛阈值显著升高(P <0.01或P <0.05),细辛水煎液剂量3、4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显著降低、痛阈值显著升高(P <0.01);细辛水煎液剂量1、2组小鼠肾组织中肾小管与集合管轻度扩张,皮髓质交界处少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细胞肿胀,胞质疏松淡染。结论:24、12、6、3 g/kg剂量的细辛水煎液均具有显著的抗炎、... 相似文献
7.
复方细辛牙痛酊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动物实验方法观察复方细辛牙痛酊的镇痛作用。方法:用细辛酊剂配伍维拉帕米制成复方细辛牙痛酊。采用扭体法、牙髓电刺激法测定其镇痛作用;用神经盒、多媒体MS-302系统观察其对蟾蜍坐骨神经的局麻作用。结果:复方细辛牙痛酊局部给药有显著镇痛作用,且用量少,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比其组份细辛和维拉帕米单独应用作用强。疗效与正红花油相当。复方细辛牙痛酊的作用还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复方细辛牙痛酊局部应用是一种治疗牙髓神经痛的有效镇痛药。 相似文献
8.
细辛非挥发性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考察细辛不同煎煮时间的水煎液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是否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细辛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CR小鼠,以小鼠耳肿胀法对北细辛(根和根茎)水煎液(提取挥发油后水煎液和临床常用水煎液)和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和5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炎作用的评价;以热板法对北细辛水煎液进行镇痛作用的评价;并以去肾上腺试验和纳洛酮阻断试验,探讨细辛水煎液的抗炎镇痛机制.结果:二甲苯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北细辛2种水煎液明显减轻炎症肿胀度,高剂量时抑制率分别为43.20%,和63.69%,而对二甲苯所致去肾上腺小鼠耳肿胀无抑制作用;北细辛95%乙醇提取物和50%乙醇提取物均能抑制小鼠耳肿胀,高剂量时抑制率分别为61.86%和52.56%.在热板试验中,北细辛2种水煎液高、低剂量均使痛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镇痛作用在2.0 h达高峰;2.0 h各组痛阈提高率分别为51.27%,62.78%,60.08%和68.00%;经纳洛酮预处理后潜伏期明显缩短,北细辛水煎液未显示镇痛作用.结论:北细辛水煎液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临床常用水煎液的抗炎镇痛作用强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煎液.北细辛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95%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与50%乙醇提取物相当.北细辛水煎液抗炎作用有肾上腺的参与,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橘核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水相用50%、85%乙醇洗脱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一氧化氮(NO)释放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橘核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及电子痛压法,研究其镇痛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除50%乙醇洗脱部位外,其余各部位均显示出NO抑制活性(P<0.05、P<0.01);橘核的乙酸乙酯部位、50%乙醇洗脱部位的高、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明显减少肉芽肿重量,提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浓度(P<0.05、P<0.01);85%乙醇洗脱部位的高、低剂量组也明显提升血清中IL-2浓度,抑制肉芽组织增生(P<0.05)。橘核的水相及其50%乙醇洗脱部位的高、低剂量组能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显著提高小鼠达到疼痛阈时的压力,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橘核的不同部位均具有抗炎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及水相以50%乙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瓜子金提取物及其不同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进行抗炎实验,对瓜子金的甲醇提取物及其各个萃取部位进行镇痛和抗炎实验.结果 瓜子金甲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苦参碱的镇痛作用部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目的:研究苦参碱的镇痛作用部位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用后扭体反应数,舔小足潜期及组织NO含量的变化.结果:苦参碱侧脑室注射(icv)0.25,0.5nm/kg,ip或iv3.75,7.5,15,30mg/kg均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数,并呈量效关系;ip与iv同等剂量的苦参碱,对小扭体反应的抑制欧以iv为强,给药后各时段的ip抗扭体半数有数量(ED50)均大于iv抗扭体ED50,ip苦参碱7.5,30mg/kg可显著降低醋酸致痛小鼠脑组织NO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苦碱延长小鼠舔小足潜伏期的作用可被沦钙所拮抗,而被维拉帕米所增强.结论:苦参碱的镇痛作用部位在中枢,其镇痛作用可能与影响Ca^2 内流和减少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细辛水提物和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合用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细辛组、尼莫地平组和联合用药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进行结扎坐骨神经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各组大鼠手术后ig给药2周,细辛组大鼠给予细辛水提物(200 mg/kg,相当于细辛药材2 g/kg),尼莫地平组大鼠给予尼莫地平(40 mg/kg),联合给药组大鼠给予尼莫地平(40 mg/kg)30 min后给予细辛水提物(20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手术前1 d及手术后第1、3、5、9、14 天给药30 min后分别测量热缩足潜伏期以及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结果 各组大鼠手术前的热缩足潜伏期以及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细辛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均从术后第5天起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升高(P<0.05、0.01),联合用药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从手术后第3天起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升高(P<0.05、0.01),从手术后第5天起均较细辛组和尼莫地平组高(P<0.05、0.01)。联合用药组的镇痛作用强于细辛水提物和尼莫地平。结论 细辛水提物和尼莫地平合用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不同产地的北细辛和华细辛镇痛抗炎药效学评价。方法:以醋酸扭体试验、热板试验对细辛进行镇痛作用评价;以二甲苯致鼠耳肿胀试验对细辛进行抗炎作用评价。结果:12个不同产地的北细辛和华细辛样品均有镇痛和抗炎作用,疼痛抑制率7个北细辛样品在27%~61%,5个华细辛样品在40%~59%。6个产地北细辛的炎症抑制率(50%~70%)强于5个产地的华细辛炎症抑制率(34%~48%)。不同产地同一品种的细辛镇痛抗炎作用差异显著。北细辛:醋酸扭体实验结果显示4个吉林产细辛镇痛作用(38%~57%)均强于黑龙江产细辛(34%);热板实验结果显示黑龙江产细辛镇痛作用(43%)强于2个辽宁产细辛(29%~36%)。华细辛:醋酸扭体实验显示3个陕西产细辛镇痛作用(47%~49%)均强于湖北产细辛(40%);热板实验显示3个陕西产细辛镇痛作用(45%~59%)强于重庆产细辛(40%)。鼠耳肿胀实验结果显示北细辛4个吉林产细辛抗炎作用(51%~63%)均优于黑龙江产细辛(50%)。道地性分析表明,北细辛及华细辛道地药材的镇痛作用有强于各自非道地药材的趋势;北细辛道地药材的抗炎作用较非道地药材强,但华细辛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在抗炎作用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产地的细辛均有镇痛抗炎作用,但作用强度明显不同,显示细辛具有一定程度的道地性。 相似文献
15.
白芥子不同提取部位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芥子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小鼠热板法观察白芥子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白芥子2个提取部位均能显著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和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且其水部位(WTEF-BA)比乙酸乙酯部位(EAEF-BA)的作用更强.热板试验中,水部位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提高痛阈值的趋势,但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白芥子不同提取部位灌胃给药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有效部位主要是水部位. 相似文献
16.
麻黄细辛附子汤镇痛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小白鼠的镇痛药理作用。方法:实验组分别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小白鼠对疼痛的反应。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能明显降低小白鼠对热疼痛及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与颅通定镇痛效果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小白鼠的活动度明显降低。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有明显的镇痛的作用,且持续时间长,兼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03-2607
目的:研究细辛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其镇痛、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建立细辛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小鼠热板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测定细辛不同极性部位的镇痛、抗炎活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极性部位HPLC特征指纹峰与其镇痛、抗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在标定的31个特征指纹峰中,有15个特征峰与镇痛活性呈正相关,其中8、11、13、20、21、22、26号峰贡献较大;有20个特征峰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其中2、5、7、9、10、11号峰贡献较大。结论:细辛中含有镇痛、抗炎作用的特征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野木瓜不同部位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效果,并作有效部位筛选。方法采用热板法和乙酸扭体法实验研究不同部位提取物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研究不同部位提取物抗炎作用。结果野木瓜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小鼠热板致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中乙醚提取物镇痛效果最为明显。不同部位提取物对乙酸诱发小鼠腹腔剧烈疼痛的镇痛作用显著,其中乙醚和三氯甲烷提取物效果尤为显著。乙醚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其他部位提取物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乙醚提取物为野木瓜中镇痛抗炎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两面针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为两面针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板法及扭体法实验考察小鼠镇痛作用,应用小鼠足跖肿胀、耳廓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实验综合评价两面针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除热板法水部位低剂量的镇痛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 < 0.01)外,各剂量的两面针叶粗提取物和不同提取部位均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 < 0.05,P < 0.01)。正丁醇部位在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棉球肉芽肿胀、足跖肿胀等3个抗炎实验和热板法镇痛实验中均显示最强的药理活性,而乙酸乙酯部位在扭体法镇痛试验中活性最强。结论 两面针叶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活性,其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是主要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0.
单叶细辛镇痛及抗炎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叶细辛镇痛及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测定单叶细辛(以下称"单辛")的镇痛效应,将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单辛油组、单辛液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哌替啶阳性对照组共4组,通过测定小鼠痛阚的变化,观察细辛的镇痛效应及其量效关系;另取小鼠40只,分组方法同上,采用扭体法观察小鼠痛阈的变化,将所测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求出痛阈提高率及镇痛率.将家兔36只,随机分为2大组,分别作为蛋清致炎组和组胺致炎组,每大组又分为3小组,采用关节肿胀法,测定家兔给药前后关节上下径的大小变化,并进行比较;单叶细辛抗炎速度弱于地寒米松,但抗炎持续时间与效果基本与地寒米松持平.结果:单叶细辛水提液及挥发油扭体出现时间、扭体次数、镇痛率、镇痛效应出现时间较哌替啶慢,但随着剂量的增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所有检测项目均与哌替啶无明显差异.结论:单叶细辛具有较长的镇痛效应及较强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