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疗效.方法 总结2009年3-8月20例接受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症状.结果 20例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在出院前均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狭窄处完全解除,吻合口扩张.结论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再狭窄率低、增厚内膜及斑块剥离彻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 静吸复合麻醉下对3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行全程经颅超声多普勒监测.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7例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入院患者未再出现TIA发作,其他患者原有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消失.患者术后72 h内发生TIA,24 h多次CT血管造影(CTA)检查无梗死灶出现,经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后恢复.2例因切口肿胀出现严重气管移位,经鼻气管插管后,患者顺利渡过水肿期.4例患者出现头痛,经脱水药物治疗后均在术后2~3 d缓解.7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声音嘶哑,神经营养药物治疗1个月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CTA复查无一例颈动脉再狭窄出现.结论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内膜狭窄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而颈动脉内膜增厚是造成颈动脉内膜狭窄的最初根源。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是预防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为了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目前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给予预防性治疗。该手术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硬化斑块,达到清除血管内”垃圾”,疏通血管,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2014年1月-2014年9月,本科收治颈动脉内膜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20例,术后患者恢复理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 对 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超声多普勒及DSA检查后施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对术后患者用超声及DSA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8例手术患者无脑卒中发生 ,并且无手术后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适用于有症状、狭窄程度 >5 0 %的患者。但因其为预防性手术 ,对无明确颈动脉狭窄患者不宜过于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300例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颈部血管彩超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结果。与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对比。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后循环缺血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血管狭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是检查后循环缺血患者颈部动脉的无创方法。可以观察动脉中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狭窄,椎动脉血流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椎动脉单侧狭窄健侧椎动脉代偿时的MRA直径。方法测量椎动脉MRA,分两组(1)正常组50例。(2)椎动脉型颈椎病组26例,26例患者中筛选出13例单侧狭窄直径小于1.6mm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并做了统计学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健侧与正常人椎动脉直径比较,健侧直径明显大于正常人椎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侧椎动脉出现了代偿,MRA表现为椎动脉直径增宽,椎动脉血流丰富。结论当头颈不运动时,一侧椎动脉严重狭窄闭塞后健侧椎动脉可出现代偿,缓解椎-基底动脉血供的不足;但并不能代偿头颈运动不慎时狭窄侧椎-基底动脉系的缺血,而由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的发作。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7.
引起半身不遂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栓形成(俗称“脑血栓”)。由于供应脑的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其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动脉内膜增生、变厚、胆固醇沉积致动脉管腔狭窄,当动脉内膜损伤形成溃疡时,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等成分在溃疡处粘附、聚集、沉着,逐步形成血栓。如再遇到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  相似文献   

8.
<正>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1])。但颈椎病在康复中出现痛觉敏感性增高少见,本文将1例颈椎病在我社区康复中出现痛觉敏感性增高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椎动脉单侧狭窄健侧椎动脉代偿时的MRA直径。方法 测量椎动脉MRA,分两组:(1)正常组50例。(2)椎动脉型颈椎病组26例,26例患者中筛选出13例单侧狭窄直径小于1.6mm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并做了统计学检验。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健侧与正常人椎动脉直径比较,健侧直径明显大于正常人椎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侧椎动脉出现了代偿,MRA表现为椎动脉直径增宽,椎动脉血流丰富。结论 当头颈不运动时,一侧椎动脉严重狭窄闭塞后健侧椎动脉可出现代偿,缓解椎-基底动脉血供的不足;但并不能代偿头颈运动不慎时狭窄侧椎-基底动脉系的缺血,而由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的发作。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导致的性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性欲的下降、勃起功能的下降和射精功能的下降。其发生的原因为: 1、血管因素:高血压造成小动脉的管腔狭窄、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导致许多器官功能的损害,如脑、肾、心脏等;同样道理,长期高血压也会使阴茎动脉内膜增生,甚至形成硬化的斑块。对于单纯高血压的患者阴茎血管超声显示,有83%的患者血管内皮出现  相似文献   

11.
脑源性晕厥     
脑源性晕厥是指供血于脑部的血管 (包括颈动脉系统、椎 -基动脉系统、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如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等 )发生一时性广泛性缺血所出现的晕厥。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 ;其次是颈部疾患(包括颈椎及其关节的增生、颈肌疾患、颈部软组织病变、颅底畸形 )所引起的椎动脉受压 ;其他如动脉本身的炎症、外伤、肿瘤、畸形 ;或由于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受累 ,引起反射性椎动脉痉挛等。1 病 因1 1 主动脉弓综合征 (无脉病 )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一种常见类型 ,主要影响头和臂动脉 ,引起上肢无脉症。多见于 3 0岁以…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Spence(1951)首先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953年DeBakey为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者行内膜切除而成功地重建了血流。近50年来,特别是1991年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协作组(NASCET)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协作组(ECST)等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试验结果公布以后,充分证明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一项预防颈动脉狭窄导致脑卒中的标准手术。  相似文献   

13.
脑的营养来自两条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 以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进入中年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或受外界因素压迫(如颈椎骨质增生,使穿行在颈椎横突孔内上行的椎动脉受压),导致脑部血流量减少,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眩晕多是由于供应平衡器官血液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功能性障碍所致。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是由颈前部的一对颈动脉和在颈后部的一对椎动脉组成的。在支撑头颅的第七节颈椎两侧横突中有一孔,称横突孔。左右侧各一支椎动脉上行于上六节颈椎的横突孔,并经枕骨大孔入颅,两支椎动脉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分别发出一些分支小动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或突出,以及出现骨质增生,压迫邻近的颈脊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脊前动脉和颈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脖子发硬,上肢发沉、无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瘫痪等。颈椎病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为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提供颈动脉检查的过程中B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纳入时间介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其中在本院接受老年CHD治疗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5例作为对比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运用B超开展颈动脉检查,对比分析其在临床结果上存在的差异。结果:统计学研究组患者与对比组体检者斑块积分、斑块厚度以及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进餐前后舒张功能后可知,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其颈动脉内膜情况为光滑、粗糙与斑块患者的冠脉狭窄情况与冠脉受累支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颈动脉内膜改变情况与冠脉狭窄和冠脉受累支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为老年CHD患者实施颈动脉检查的过程中B超的运用可以较为明显的发现粥样硬化病与舒张减弱,同时其动脉内径、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发现颈动脉内膜变化情况与冠脉狭窄、冠脉受累支数呈现出了正相关,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来年青人也多发,它继发于椎间盘退行性变而常表现为椎体或小关节增生,严重者可造成椎管狭窄或颈部神经受压,导致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出现,本组通过回顾性分析颈椎病X线平片与CT诊断。1检查方法本组14例经临床、X线平片或CT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不适,双上肢发麻或运动障碍等,本组年龄为42~69岁,男8例,女6例。2 X平片表现2.1钩突关节增生肥大致椎管前后径狭窄,测值范围9~13mm,如椎间隙狭窄必影响钩椎关节,由于其后外方有神经根,前外方有椎动脉,椎静脉就会受到压迫产生相应症状。2.2椎间孔X线斜位片可清晰看到椎间孔呈卵圆  相似文献   

18.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动脉粥样硬化斑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可见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但以动脉……  相似文献   

19.
脑的营养来自两条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以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进入中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或受外界因素压迫(如颈椎骨质增生,使穿行在颈椎横突孔内上行的椎动脉受压),导致脑部血流量减少,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中风能预防吗?我母亲年过花甲,患有高血压病,数日前早晨起床时,突感左侧上下肢麻木,不久因左下肢无力而摔倒,家人立即将她送往医院就诊,可是到医院之后,她感到左侧上下肢已不再麻木,经医生做脑CT,发现她右侧大脑前动脉有一小血栓而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栓塞,遂嘱她做颈动脉超声波检查,以了解是否有颈动脉狭窄,如有狭窄,可做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以预防再次发生缺血性脑中风。请问,这手术能预防缺血性脑中风吗?上海吕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