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艾滋病合并肾衰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防护,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避免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方法自2005-02-2009-11对河南省传染病医院18例艾滋病合并急、慢性肾衰的患者实行单间、专机、专人透析110次,做到严密防护,精心护理。结果 18例艾滋病合并急慢性肾衰患者经过110次的血液净化治疗,没有发生一例血液净化相关性院内感染,医护人员无一例发生职业暴露及HIV感染。结论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明显提高艾滋病合并肾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
许军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836-7837
我国正处于艾滋病发病高峰,手术室接受艾滋病患者的手术也日益增多,医护人员在实施有创操作中意外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重视手术室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管理被放在重要位置。随着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的不断深入,手术室护理学者们在探索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高危医务人群的职业暴露,提高防护意识。方法:根据A IDS职业暴露的特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标准性预防的原则,提出AIDS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结果:开展AIDS职业防护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安全意识,降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率。结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持续职业安全教育,健全和落实职业防护保障制度,促进AIDS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探讨如下。1职业暴露HIV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毒感染的情况。2职业暴露途径2.1皮肤黏膜暴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双向传播的危险。2.2针刺伤与锐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针刺伤与锐器伤有60万~80万;台湾针刺伤和锐器伤的年发生率为1.3次/人和1.21次/人,其中54.8%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1]。针…  相似文献   

5.
易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84-4085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HIV.方法 根据可能发生HIV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对职业暴露认识不够,未认真落实普遍性防护原则,术中锐器物徒手传递,紧张情绪等,均增强了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 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坚持安全操作,就能杜绝或减少HIV暴露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金懿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090-4091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AIDS)现已成为人类前所未有的最具毁灭性传染性疾病。我国自l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07-l0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22350l例,其中艾滋病患者62838例,据专家估计,到2007年底我国HIV感染人数约有70万人^[1]。这表明中国目前的艾滋病流行仍在蔓延,医护人员接触HIV感染者的机会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做好医护人员对HIV的职业防护是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艾滋病(AIDS)患者及携带者合并外科疾病需接受手术治疗时提供手术防护及术后处理的经验,并尝试提供爱滋病手术的防护规范。方法:2例HIV携带者剖宫产的手术配合,探讨其合理的手术防护及术后处理的方式。结果:积极的手术防护及完善的术后处理为实施爱滋病及携带者手术的医护人员的健康提供相对安全保障。结论:AIDS不是手术的禁忌证,合理的手术防护及术后处理是避免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经血、性、母婴的3个传播途径均与产科工作相关,因此产科工作者会面临职业暴露的问题。由于目前没有预防HIV的疫苗,所以,做好产科护士防护,减少职业暴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急救防护措施在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的114例危重抢救艾滋病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选取2012年121例危重抢救的艾滋病患者为观察组,实施艾滋病急救防护措施。观察2组职业暴露率。结果实验组职业暴露率(1.65%)低于对照组(8.77%)。结论加强HIV职业安全教育、健全危重艾滋病急救措施及规范隔离措施,可降低HIV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AIDS产妇剖宫产手术职业暴露防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降低医院内感染。方法将87例AIDS剖宫产手术时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进行归类总结。结果认真对待AIDS手术及加强医护人员安全教育和自身防护,可有效预防职业暴露,降低医院内感染。结论顺利完成87例AIDS产妇剖腹产手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0.49%,医护人员HIV病毒感染为零,能有效提高院感染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丽娟 《全科护理》2013,11(8):714-715
[目的]减少医护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医院感染。[方法]对8例艾滋病产妇行剖宫产手术,对医护人员强化安全意识,要求医护人员完善各项准备,执行规范操作,落实防护措施。[结果]8例艾滋病产妇的剖宫产手术顺利完成,无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强化医护人员预防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意识、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学习、积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能有效预防职业暴露及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HFMEA)在降低HIV患者致外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方法根据HFMEA的方法,成立外科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防范小组,对HIV患者致外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进行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统计实施HFMEA前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外科医护人员对实施HFMEA管理的评价。结果实施HFMEA管理前收治HIV患者22例,有6例造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其中5例为血源性暴露,1例为黏膜暴露;实施HFMEA管理后,共收治HIV患者30例,仅1例造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暴露类型为血源性;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外科医护人员对实施HFMEA管理的评价显示,32人(100.0%)均认为HFMEA提高了外科医护人员对接触HIV患者安全防护认知和可以降低外科医护人员 HIV 职业暴露的发生。结论运用HFMEA评估HIV致外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RPN,通过推行安全注射、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医疗废物的管理等措施,可以降低外科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赵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15-7916
手术室是开放性治疗场所,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很多,近年来各种病毒性肝炎、HIV阳性患者的增多,使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掌握防护知识,制定防护措施,对有效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出安全有效的防护对策,预防助产士HIV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HIV。方法:分析助产士可能发生HIV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针头及锐器伤,接触患者血液、羊水等体液都有可能发生HIV职业暴露,职业紧张和疲劳会降低助产士安全防范意识,增加HIV职业暴露的几率。结论:提高艾滋病认知水平,加强防护意识,规范防护行为是预防HIV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HIV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不同工作年限临床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及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和职业防护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的情况。结果不同工作年限的临床护士对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措施、职业暴露史、经常使用防护具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强防护知识学习的需求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和职业防护措施的实施应针对不同工作年限护士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其薄弱环节,侧重点不同,分别给予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健全暴露后报告制度,加强管理者职业安全管理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医护人员职业损伤是指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时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黏膜或被污染的针头、玻璃片等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的可能性。根据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实验室网络上报的数据,我国HIV职业损伤事故逐年增多,主要发生在医护人员,其次是公安系统人员。职业损伤分为:机械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心理性损伤,损伤方式以针刺和切割伤为主。现将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原因和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探索手术中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特殊防护措施和及暴露后紧急应对技术.加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防护,杜绝职业性感染,坚持预防为主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生艾滋病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其艾滋病职业防护意识状况,探讨护生艾滋病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与职业防护意识的相关性,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策略,为提高护生认知水平,防止职业暴露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3月~6月对广东省珠江三角地区多所不同等级医院的244名护生艾滋病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其艾滋病职业防护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护生艾滋病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职业防护意识较弱,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护生艾滋病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与职业防护意识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加强护生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传授,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严格规范护生各项操作规程,减少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口腔科医护人员治疗过程中的防护,以完善防护措施。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50名在职的口腔医护人员。结果被调查的50名医护人员当中,44名医护人员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8%。在针刺伤后采取正确处理方法占81.8%,上报并注射疫苗占2%,正确使用面罩、防护镜占10%。结论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有一定的认识,但防护措施不力。因此,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当前医院职业暴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患者手术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艾滋病手术过程中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效果,以控制医源性感染。方法依据实际病例手术操作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建立并落实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手术人员操作安全。结果经过采用针对艾滋病隔离要求的术前准备、手术间准备、医护人员准备、术中管理和术后消毒处理等专门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贯彻,认真落实规范操作、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终末消毒处理等操作规程,所有手术过程中,未发生针刺伤、刀割伤、羊水及血液污染皮肤和眼结膜等职业暴露情况,没有发生1例职业暴露感染,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结论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和严格消毒隔离方法 ,完全可以避免艾滋病手术所造成的职业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