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以期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5年5月107例因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常见品种进行统计。结果引发的因素是多样性的,较常发生的有双黄连、血塞通、蝮蛇抗栓酶、清开灵、葛根素、穿琥宁等。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辨证论治,避免联合用药,控制滴速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临床所见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285份,对其中发现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不合理用药39份(占总量的13.7%),主要表现在超适用症,溶媒选择不当,给药剂量过大,改变给药途径,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所发生中药注射荆不良反应56例病例的临床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以变态反应为常见,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自身因索、临床用药因素、患者个体因素.结论 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2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认为中药注射剂与不良反应发生肯定有关的11例(28.2%),很可能有关的19例(48.7%),可能有关的9例(23.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用药后5~60 min。联合用药者17例,占43.6%,其中两药联用者12例,三药联用者5例。结论:应辨证用药,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药理机制,合理选药,谨慎联合用药,注意药物剂量和用法,加强患者用药时的监护。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中药注射剂的特点,我们浅析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原因: 1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 1.1澄明度问题中药注射剂在灭菌后或在贮藏过程中易产生混浊或沉淀.中药成分复杂,在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未除净,尤其是鞣质、树脂等形成了胶体分散物,由于胶体陈化而呈现混浊或沉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涉及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2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2008年5月~2010年2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此期间中药注射剂产生2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主要是抗感染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涉及川琥宁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1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 收集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是否询问患者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稀释用的溶剂、药物配伍、滴速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100例不良反应中,男性64例,明显高于女性36例(X2=3.95,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中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76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4例(X2=4.25,P<0.05);100例不良反应中全身性损害(48例,48.0%)高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例,46.0%)、胃肠系统损害(18例,18.0%)、心血管系统损害(12例,12.0%)、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8例,8.0% )、呼吸系统损害(2例,2.0%)(X2=2.84,P>0.05;X2=3.84,P<0.05;X2=6.74 P<0.01;X2=6.8,P<0.01).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进行合理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中药注射剂与传统中药相比,其有效成分直接进入体内,避免了消化道及防御系统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药物的药效更快,便于临床应用,但随着其品种的增加,不良反应报道也大量出现.本文从中药注射剂本身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了不良反应的成因并提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药注射剂间的配伍使用,目的是充分发挥各药药效,起到协同作用。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联合配伍后混合液热原与不溶性微粒递增、稳定性下降,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还可能产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通过查阅有关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使用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发现通过医护人员按药品说明书科学合理用药,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临床医师、护师、药师三位一体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分析其联合用药过程中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是解决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药学期刊中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CDR的特点及成因。[结论]引起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为医院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60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男性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女性;中药注射剂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以损害皮肤系统最常见。结论临床药师要加强中药注射剂监控及指导,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原因,进而提高经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方法:对近几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6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皮肤过敏52例,占83.9%;呼吸系统4例,占6.5%;循环系统3例,占4.8%;消化系统3例,占4.8%。结论:应加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改进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水平,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2008年我院8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s)报告进行分析,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我院呈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在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10岁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16例,占25.0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 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8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方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1):48-49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分析,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安全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上报85例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报告涉及14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以皮肤过敏及多器官损害为主,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是注射用双黄连。[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要加强ADR监测,最大限度减少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