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ns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30例儿童I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 <3岁 8例 ,3~ 6岁 15例 ,>6岁 7例 ;且 30例均有淋巴结肿大 ,2 6例有发热、咽峡炎 ,2 7例肝脾肿大 ,皮疹 4例 ,眼睑浮肿 7例 ,肾功能改变 3例 ,心肌损害 5例。结论 儿童IM好发于学龄前期 ,并发多系统损害是其主要特点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 ,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肝功能异常比较常见 ;心肌损害也不少见 ,且病情较重 ;年龄越小 ,症状越重。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所致的一种传染病,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呈多样性。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IM患儿86例,现就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多见于学龄前男童,临床特点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高,EB病毒外壳抗原IgA抗体阳性,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所有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infectious mononucteo-sis,IM)是由 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除典型 IM临床表现外 ,由于可使多个系统或器官受累 ,因而 IM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现将我院1996年 12月至 1999年 5月收治的 IM2 6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64例 IM中 ,男 170例 ,女 94例。年龄 5个月至 14岁 ,其中≤ 1岁 13例 ( 4 .9% ) ,~ 3岁89例 ( 33.7% ) ,~ 10岁 143例 ( 54.2 % ) ,>10岁 19例 ( 7.2 % )。1.2 临床特征 :2 64例 IM中 ,发热 96.6% ( 2 55/2 64) ,其中低热≤ 38℃占 11.8% ,中度发热 (~…  相似文献   

5.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ns monomicleosis,IM) 2 1例 ,发热 2 0例 ,皮疹 8例 ,颈部淋巴结肿大 19例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12例 ,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5例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1例 ,咽峡炎 19例 ,单纯肝肿大3例 ,脾肿大 5例 ,肝脾均肿大 5例。外周血 WBC(6 .1~ 2 6 .6 )× 10 9/ L ,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肝功能异常 7例 ,EBV-Ig M阳性 10例 ,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2例。予干扰素和 (或 )静脉丙球及退热、护肝等对症及支持治疗 ,住院 10~ 2 6天2 1例均痊愈。 IM以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中出现非典型淋巴细胞 ,EBV- Ig M阳性为特点。 IM临床诊断并不难 ,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早期使用干扰素和 (或 )静脉丙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曹军华  安琪 《中外医疗》2010,29(36):48-48,50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诊治的3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7个月~10岁,3~〈6岁儿童最常见。80.0%患儿出现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咽峡炎三联征。80%患儿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66.6%例患儿EBV-VCA-IgM阳性。5例患儿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100.0%表现为CD8+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比值下降。并发症发生率66.6%。100.0%治愈。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数表现典型,部分表现不典型,可造成多系统损害,预后良好。尽早检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和EB病毒抗衣壳IgM检查,T细胞亚群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朱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58-2658
目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和血液学表现。方法:回顾性的对150例儿童传单的分析。结果:儿童传单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结论:传单可以引起多种血液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东红  苟林 《四川医学》2010,31(6):806-807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有鼻塞伴打鼾和双眼脸浮肿等特殊症状,以及其他系统比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并发症。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多数预后好,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50例临床资料.结果:50例中22例(44%)有发热、咽峡炎、肝脾大、淋巴结大、皮疹等典型症状;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其他疾病的症状重叠并混淆,早期误诊32例(64%);淋巴细胞≥50%者34%,单核细胞+淋巴细胞≥60%者50%,异型淋巴细胞≥5%者80%;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乳酸脱氢酶升高35例(70%),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30例(6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1例(62%),总胆汁酸升高20例(40%);呼吸系统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23例(46%);抽搐2例(4%).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主要表现为感染相关性淋巴或淋巴样腺体组织反应性改变和多器官功能受损.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增强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症状发热35例,咽峡炎32例,淋巴结肿大32例,肝肿大25例,脾肿大21例;少见症状眼脸浮肿4例,鼻塞、呼吸困难3例;合并心、肝功能受损。14例误诊病例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7例,淋巴结炎、急性胃炎各2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合理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1983年6月—10月间411例小儿急性腹泻门诊病例细菌性病原学和临床进行了观察,共检出致病菌132株,总检出率为31.1%,以志贺氏菌检出率最高,空肠弯曲菌次之,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14株,测不耐热肠毒素全部阴性。复方新诺明对福氏痢疾杆菌的敏感度已由70年代的97%下降到7.89%,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EB(Epstein-Barr)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免疫异常疾病。一次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多次发病罕见。本文报告了一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年内3次发病,结合文献资料复习,就本病的诊断、治疗、临床分型、复发问题以及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二组患儿均采用抗病毒、抗炎、止咳祛痰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可必特及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对二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率为75.56%.治疗组治愈率,咳嗽消失、缓解喘憋及缩短肺部罗音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必特及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儿童支气管肺炎有显著疗效,适合婴幼儿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胡桃夹现象病儿体位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胡桃夹现象病儿体位改变对改善左肾静脉症状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位相显微镜检测28例病儿直立位和蹲位各20 min后的尿红细胞形态和数量,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肾静脉最窄处和最宽处内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胡桃夹现象病儿蹲位20 min后正形红细胞排出数量和左肾静脉近心端内径/远心端内径比值,与直立位20 min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04、9.88,P<0.05、0.01).结论 特定体位对左肾静脉狭窄的病儿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住院小儿50例为治疗组,同期来门诊查体的健康小儿20例作为对照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红素越高心肌酶也越高,经治疗后,随胆红素下降心肌酶明显下降,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活性高,对其应常规行心肌酶测定和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149例肾脏疾病患儿尿蛋白定性与尿蛋白电泳结果。18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均为选择性蛋白尿;肾病组88例选择性蛋白尿占59.1%,非选择性蛋白尿占40.9%,定性“++”非选择性蛋白尿约占24.1%(7/29);肾病综合征患儿以非选择性蛋白尿为主,占56.7%,紫癜性肾炎患儿13例中84.6%为高度选择性蛋白尿。所有病例尿蛋白定性“±~+”者均为高度选择性蛋白尿,定性“++~+++”者与非选择性蛋白尿例数呈正相关,r=0.926,y=25x-19.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临床高压氧治疗下小儿视网膜的变化,评价高压氧疗法在儿科领域应用的安全性及对视网膜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科行高压氧治疗的小儿(含足月产正常体重儿、婴儿、幼儿及儿童)100倒,在不同治疗压力、次数、氧浓度下进行高压氧治疗,在此期闻及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连续进行眼底检查观察其视网膜的变化。结果全部患儿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经眼底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结论只要严格遵循高压氧治疗操作的常规,高压氧在临床儿科痰病上的应用是安全的,并不会产生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在手足口病病儿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65 例重症手足口病病儿、32 例普通手足口病病儿和5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ACA-IgG,计算阳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只有 1 例检测出ACA-IgG呈弱阳性.重症手足口病组ACA-IgG.阳性率为72.3%...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Coulter JT-IR型血液分析仪分别对A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记数(B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进行测定,并以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结果:AP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以及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BPC无明显变化(P>0.05),而MPV,PDW和PCT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小板在AP的发病过程中虽无明显的数量变化,但其功能可能有重要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