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鼻咽癌颌下或颏下淋巴结转移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祥干 《广西医学》1997,19(5):873-873
鼻咽癌颌下或颏下淋巴结转移24例分析广西区人民医院放疗科谭祥干鼻咽癌颌下或颏下淋巴结转移较少见(1),而首次发病的鼻咽癌颌下或颏下淋巴结转移更少见。笔者统计我院1985年元月至1995年12月病历,发现24例为鼻咽癌颌下或颏下淋巴结转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5年5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颌下、颏下及颈部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3~54岁;病程 8 d~5年.发生在单侧39例(左侧22例,右侧17例)双侧1例.其中颏下3例,下颌角下5例,颌下32例.临床特征与分型,临床上分为三型.舌下型(单纯型):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之上;舌下-颌下型(哑铃型):此型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上下,除表现为舌下区肿物外,还累及颌下或颏下.  相似文献   

3.
自从1983年,Hurwitz等[1]解剖24例标本证明双侧颏下动脉均源于颌外动脉,且颏下动静脉一般较恒定,为颏下皮瓣应用提供基础研究依据。以颌外动脉的分支之一,颏下动脉供血的颏下岛状皮瓣[2]具有手术简单,不影响根治,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结核性淋巴结炎最常侵袭颈深上、颌下、颏下及颈后三角的淋巴结 ,诊断上易与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或肿瘤相混淆。我科自 1980~ 1999年 6月共收治 3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4例 ,女 16例 ,年龄最大 6 0岁 ,最小 2岁7个月。发病部位 :上颈部 7例 (右 1,左 6 ) ,颌下 16例 (右 10 ,左 6 ) ,颏下 7例。详见表 1。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 ,其中 2 2例表现为单个光滑、无粘连、可移动的肿块 ,8例表现为多个融合成团的结节状或与周围组织粘连的肿块。病程最长达 10年 ,最短为 6个月。一般无…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0岁。于1983年5月17日感左下颌有牙痛,并有同侧颌下区肿痛不适。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但疼痛仍继续加重。口腔颌面部情况:两侧颌下区及颏下区均有肿胀,以左颌下和颏下区尤甚,局部质硬,触痛明显,无波动感,亦无红热现象,张口轻度受限,流涎多,口底稍红肿,但舌运动尚好。左下颌第二、三磨牙颊侧牙龈红肿,龈隙溢脓,第三磨牙松动并有明显叩击痛。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7克,白细胞22,400,中性95%,淋巴5%。尿常规正常。临床诊断。广泛性口底蜂窝织炎治疗经过:5月21日体温上升至  相似文献   

6.
李焱  李军 《医学文选》2000,19(3):334-334
我院自1986年至1998年间共收治43例舌下腺囊肿患者,其中5例误诊,现就其误诊原因予以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颌下表现型2例,颏下型1例,颌下及颏下表现者1例,颈前正中型1例。年龄最大32岁,最小6岁,平均年龄19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个半月。1.2 临床表现 颌下、颏下或颈前部肿胀,范围大小不等,质软有囊性感,口内无异常。双颌诊无实质性肿物,部分病例合并感染,有消长史。3例行穿刺细胞学检查符合囊肿改变。术前诊断分别考虑为:鳃裂囊肿、淋巴结核伴感染、皮样/表皮样囊肿伴感染、甲状舌管囊肿及颌下肿物待…  相似文献   

7.
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与鼻咽癌临床表现相似 ,甚至一些特殊类型在病理上也难以区分。因此 ,鼻咽部NHL常被误诊为鼻咽癌 ,现报告 3例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女 ,70岁。因回吸性血涕于 1996年入院。查体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肝脾未触及 ,鼻咽部左侧壁结节样肿物。CT示鼻咽左侧壁软组织增厚 ,邻近淋巴结未见肿大。行鼻咽部肿物活检 ,病理诊断为鼻咽部未分化癌。临床诊断 :鼻咽癌(T3 N0 M0 Ⅲ期 )。行局部放疗和化疗。肿块消失出院。因发现右颌下、颏下包块 2个月 ,于 1997年再次入院。查体 :张口受限 ,右侧软腭下塌 ,颌下、颏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1岁,因咽部被螃蟹爪扎伤40d,颏下肿物1周入院。患者40d前吃螃蟹时不慎扎伤咽部左侧,当时疼痛较重,尤以吞咽时疼痛为甚。扎伤第2天左颌下区及颏下区出现肿胀伴轻度疼痛,在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等药物静脉滴注1周后,咽部疼痛消失,颌下区及颏下区肿胀消退,但发现颏下区约1cm×1cm×1cm肿物,无明显疼痛,再次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2周,无效,且肿物缓慢增大。查体:体温37℃,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mmHg(16.0/10.6kPa)。  相似文献   

9.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12,33(4):511-512
临床病史患者男性,45岁,发现左耳下肿块近1年,逐渐增大2个月,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屏有一"蚕豆"大小肿块,未予治疗,逐渐长大.体检:左耳垂下可及大小约2.5 cm ×1.5 cm×1 cm大小肿块,界清,质中稍软,有弹性感,活动尚可,无压痛,左腮腺导管口周未见红肿,按压腮腺未见明显脓液渗出,无面瘫,颌下颏下未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6年来,我们用单颌结扎加头颏弹力带或颌间牵引、颌间结扎、头颏弹力绷带功能位固定的综合疗法,非手术治疗下颌骨折60例。治疗结果除1例因骨断瑞缺损遗有永久性错(牙各)外,其余59例(牙各)关系及开闭口运动均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我们体会,单颌结扎加头颏弹力吊颌绷带固定单发骨折行之有效。多发骨折或髁突骨折采用颌间牵引、颌间结扎,头颏弹力绷带固定的综合疗法,不但能使骨折复位、(牙各)关系恢复正常,而且缩短了骨折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11.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下、颏下发生的口腔外舌下腺囊肿 ,因其表现部位的特殊性 ,该病在诊断上易发生误诊 ,导致不必要的手术。现总结我院从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2 0例已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以对该病有进一步的认识。1 一般情况1.1 临床资料  2 0例中 ,男 13例 ,女 7例。年龄 14~ 4 7岁 ,发病时间 4天~ 6个月。就诊原因颏下隆起 3例 ,颌下隆起14例 ,颌下肿物切除后复发 3例。病史中均无肿物时小时大及疼痛症状。1.2 治疗方法 单纯舌下腺摘除术 18例 ,舌下腺颌下腺一并切除 2例。治疗后半年均无复发再诊。2 典型病例病例 1,女 ,17岁 …  相似文献   

12.
王晶 《黑龙江医学》2002,26(7):519-519
面部是美容术的重要区域 ,它不仅限于重睑和隆鼻术 ,而是包括对中下颌面部 ,尤其是下颌骨、上颌骨、颏部发育及手术后畸形的整容。从观察看 ,轻者仅仅系中下颌骨稍有畸形 ,致使外型略微不正常 ,严重者存在咬牙合错位 ,如上颌明显后缩的反牙合状或呈蝶状面畸形〔1〕,下颌颏过突造成反牙合的巨颏 ,下颏过小而后缩称为鸟嘴状面容 ,下颌骨发育不对称的偏颌或歪颌。影响面部的美容比例和立体美容观 ,按上下颌或颏分为前突和后缩以Gonialer -uilon可将后缩分成为 3等级〔2〕。本文收治的有上颌后缩 ,前突以及下颏歪斜、过长等明显畸…  相似文献   

13.
病例报告 例1,男,20岁。左颏部痛性肿块1月余,1983年9月在某医学院行左下颌软骨肉瘤暨下颌骨部分切除加异体骨植入。术后1周肿瘤复发,而给予环磷酰胺200mg,每周1次,连续3个月,肿瘤仍继续向右侧下颌骨浸润,1984年1月收入我科。检查:颏部、右下颌骨体部膨隆。肿块10cm  相似文献   

14.
双颌前突患者正颌手术及拔牙矫治的软组织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东  白宇明  段银钟  郭军  陈巧玲 《医学争鸣》2004,25(18):1704-1706
目的: 通过对双颌前突患者正畸及正颌治疗的软组织测量比较,确定两种治疗方法对双颌前突患者软组织改变的贡献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27例双颌前突患者按其治疗方法分为正畸和正颌组,并进行11项软组织的头颅侧位定点片的测量,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 正畸组患者除了面型角、颏突角和全面突角外,其他各项反映面下三分之一的测量指标均有改变,其中上唇及下唇至E线的距离有明显改善(Ls-PnPg平均减小3.0 mm, Li-PnPg平均减小3.7 mm, P<0.05), 正颌组除去Go-Gn-Sn,其他指标均有明显改变(P<0.05). 结论: 正畸和正颌方法均能改善双颌前突患者面下三分之一的颏唇软组织面形,但正颌方法对颏部的改善要强于单纯正畸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科1997~2001年共收治了13例颌颈部片状瘢痕并伴有小颏畸形的患者,采用颌颈部广泛剥离,皮瓣向上推进,皮瓣内面缝合固定在颌骨缘骨膜上,同时在唇颏部之间形成一倒梯形皮下组织瓣向下翻转,进行颏部成形,手术一次完成,术后戴连颈颌托弹力套3个月至半年,防止皮瓣回缩。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最常见于青少年.其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和包块累及解剖部位不同而呈多样性,尤其是少数口外型囊肿表现为颌下区包块,易造成误诊、误治。1998-2007年.我院诊治52例舌下腺囊肿病例,本文对其中首发颌下、颏下及颈部等19例口外型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显微解剖及透明法对23例胎儿尸体颏下淋巴进行了研究,发现颏下淋巴结为1~4个,收纳淋巴范围广,除证实颏下淋巴结主要输入同侧(54.55%)和对侧(18.18%)颌下淋巴结以及颈深淋巴结(15.91%)外,还发现输入颈前浅淋巴结(11.36%),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硬腭滑膜肉瘤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福军 《重庆医学》2005,34(3):347-347
患者,男,48岁,因发现左腭部包块3个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感觉腭部疼痛,遂发现左腭部有一蚕豆大小包块,无溃疡,无出血,包块逐渐长大.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面部无畸形,张口度正常,左侧硬腭后份隆起,扪及约3cm×2.5cm大小包块,质中偏硬,界欠清,活动度较差,有压痛,局部黏膜颜色正常,颏下及双侧颌下、颈部均未扪及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9.
自1985年以来,我们用穿刺抽吸组织细胞法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106例,效果满意。一、一般资料男82例,女24例,年龄1~70岁。右颈淋巴结47例,左颈淋巴结31例,双侧颈淋巴结2例,颏下淋巴结4例,颌下淋巴结7例,左锁骨上淋巴结4例,右锁骨上淋巴结11例,计106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8岁,因发现左颌下结节1年余,长大2个月,于2005年2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出现左颌下结节,约豌豆大小,不痛,未予处理,2个月前发现结节进行性增大.体格检查:左颌下扪及一直径2 cm×3 cm圆形肿块,不固定,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无压痛,未扪及血管搏动.彩超示:颈左侧颌下单发实性占位性病变,质地均匀,无完整的包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