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麻醉期间及术后早期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行腹部手术的高血压病人共30例,在麻醉前、麻醉后30min、术毕(麻醉苏醒时)、术后24、48、72h分别采静脉血,检测Hηb200s^-1、Lηb38s^-1ηr、ηp、EAI、EDI、ERI等。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麻醉期间Hηb、Lηb、ηr、ηp、HCT、EAI、ERI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术后24h-72h这些指标逐渐升高,至72h,Hηb、Lηb、ηr、ηp超出正常值范围,EDI在24h-48h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血压病人麻醉期间血液流变性有所改善:术后早期即恶化,需预防血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两种麻醉方法对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性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影响的异同。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腹部手术并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共30例。按麻醉方式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A)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GA)各15例。麻醉实施及围术期处理按常规进行,统一输液标准。所有病人分别在麻醉前及麻醉后30min、术毕(平均在麻醉后90min)、术后24h于肘静脉各采血4.5ml,毛细管法检测高切全血黏度(200s^-1)、低切全血黏度(3s^-1)、全血还原黏度(ηr)、血浆黏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变形指数(EDI)、刚性指数(ERI)等。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期间两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ηr、ηp、EAI均明显降低(P〈0.05),GA组麻醉30min内指标降低已很明显,术毕时有所升高;EA组于麻醉30min以后各指标才明显降低,但术毕时仍在低水平维持。两组术后24h各指标即逐渐升高。GA组EDI在麻醉期间曾一度降低,术后24h下降明显(P〈0.05)。结论全身麻醉更快地使高血压病患者术中血液黏度指标降低,但硬膜外麻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效果较持久,且未发现围麻醉期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I)与其它血脂成份与血液流变性的相关性以及对脑梗塞的影响。方法:测定49例非急性期的脑梗塞患者和29例健康人Ox-LDL,LDI-C,HDL-C,apoA,apoB,Cho-c,TG以及血液粘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ηb,ηP,ηr、HCT、EAI、TK与Ox-LDL,LDL-C,Cho-C呈明显正相关;ηb低切值,ESR、EAI与HDL-C呈明显负相关,其中Ox-LDI与ηb(r=0.63),与TK(r=0.49)的关系最为密切(P<0.01)。结论:Ox-LDL,LDL-C,HDL-C,Cho-C等脂质的变化,能引起脑梗塞患者血液粘度改变,它们对脑梗塞的血液粘滞性的影响是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血液流变学和细胞电泳技术,分别检测了220例(男114例,女106例)血液高粘滞综合征(blood high viscosity syndrone)患者的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电泳时间(EET)、血小板电泳时间(PET)、血液还原粘度(ηre)、血沉方程K值(Kesr)和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不同性别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2例正常HCY脑梗死患者(正常Hcy组)和50例高HCY脑梗死(高HCY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ηbL)和高切粘度(ηbH)、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AI),分析HCY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HCY血症组男女性ηp、ηbL、ηbH、AI、TK、Fib及ESR与健康对照组和正常HCY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异常明显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227例血液高粘滞综合征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27例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简称高粘征)患者9个流变学指标(ηb、ηre、Hct、EET、PET、ηp、ESR、Kesr、IR)的检测结果。提示,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将其流变学变化分为血液粘度增高等五型;认为高粘征的血液粘滞因素分别是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和红细胞压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猫低速弹颅脑伤(LMCW)后几种重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索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治疗对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改良Carey法制作猫LMCW模型,将24只猫分为创伤组(C组)、甘露醇治疗组(Man组)、低右组(Dex组)和甘露醇+低右治疗组(M+D组)4组,分别于伤前、伤后5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测算ηb,ηP、PFC、HCT、ESR、AI和TK等。结果:LMCW后C组ηb,ηp、PFC等明显升高,TK下降,Man或Dex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M+D治疗改善时间较长,结论:Man和/或Dex40明显改善脑外伤后脑微循环异常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特点。方法:测量颈椎病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其血液流变异常特点。结果:男性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程方程K值、ESR、HCT、ηb、ηp、ηr、FIB、EP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女性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ESR、血程方程K值、FIB、η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指标是引发或加重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癌病人的血液流变性. 方法: 住院肝癌病人52例, 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与肝功能造影, 酶学检查, 符合1977年第一届全国肝癌防治会议研究通过的诊断标准与UICC1987年关于原发性肝癌的TNM分类标准. 结果: 52例肝癌患者的ηb、ηp、 Fib、 ESR、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 中期肝癌40例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早期组(P<0.01). 肿瘤要转移前, 全血比粘度升高更为明显. 结论: 肝癌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符合浓、粘、聚、凝之特点. 建议在手术、化疗、放疗中合用溶血化瘀药及改善脂代谢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HXTMT)对急性血瘀证SD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HXTMT混悬液给SD大鼠灌胃1wk后,于第8d晨建成血瘀实验模型,并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 HXTMT能明显降低瘀血大鼠的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纤维蛋白原(Fib)(P<0.01)及红细胞比容(HCT)(P<0.05);提高瘀血大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P<0.05);增强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的活性,并使其抑制因子(RFIR)的活性减弱(P<0.05)。结论 HXTMT不仅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而且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及促进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脂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测定48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血压(SBP、DBP),Cho-C、TG、apoA、apoB、LDL-C、HDL-C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组Cho-C与全血低切粘度、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0.01);TG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ESR、血沉方程K值、SBP、DBP呈明显正相关;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电泳时间与DBP呈明显正相关(P<0.05);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与SBP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高血脂和高血粘与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血脂和血液粘度异常与高血压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几种老年性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几种老年性疾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分别检测患者全血粘度 (ηb)、血浆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聚集指数 (EAI)、红细胞刚性指数 (TK)以及纤维蛋白原 (Fib)、胆固醇 (T ch)、甘油三脂 (TG)等指标 ,并与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 :几种老年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明显异常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0 .0 1)。结论 :老年性疾病患者血液流变特性和血脂的异常改变 ,是引起体内血液瘀滞 ,导致微循环障碍和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测这些指标 ,对老年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顺应性(Cpa)、肺动脉平均压(PAMP)测定和血液流变学的同步研究,获得三个回归方程式,①PAMP=0.425+0.352·ηb(H);②PAMP=1.857+0.073·ηb(L);③PAMP=0.349+0.45·IR,并扩大验证48例。提示肺动脉压力、肺动脉顺应性与血液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能估算群体PAMP,但对个体不能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局部冷冻兔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蝮蛇抗栓酶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白色兔 2 4只 ,分为三组 :单纯冷冻组 (Ⅰ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Ⅱ组 )、药物治疗组 (Ⅲ组 ) ,分别检测脑局部冷冻前后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Ⅰ组、Ⅱ组脑局部冷冻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变 ,与冷冻前比较 :ηb、ηp、ESR、K值、EAI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Ⅲ组脑局部冷冻前后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Ⅲ组冷冻后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 (P <0 .0 5 )。结论 :兔脑局部冷冻能引起血液流变性改变 ,蝮蛇抗栓酶对兔脑局部冷冻造成的血液流变性损害有保护作用。目的 :探讨脑局部冷冻兔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蝮蛇抗栓酶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白色兔 2 4只 ,分为三组 :单纯冷冻组 (Ⅰ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Ⅱ组 )、药物治疗组 (Ⅲ组 ) ,分别检测脑局部冷冻前后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Ⅰ组、Ⅱ组脑局部冷冻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变 ,与冷冻前比较 :ηb、ηp、ESR、K值、EAI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Ⅲ组脑局部冷冻前后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Ⅲ组冷冻后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 (P <0 .0 5 )。结论 :兔脑局部冷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 (GinkgobilobaL .ExtractsTablets ,GbE)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 (TC、TG)水平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82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 4 0例 ) ,口服达美康 ,每次 80mg,2次 /天 ;治疗组 ( 4 2例 ) ,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口服 ,2片 /次 ,3次 /天 ;两组均连续用药一月。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FBG、TC、TG、FIB、动脉舒张压 (DBP)以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TC、TG、FBG、FIB、ηb、ηp、EAI、TK、ESR、DBP等指标有显著性改善 (P <0 .0 5~ 0 .0 1) ;而对照组只有全血粘度高切值、ESR、TG、FBG、DBP等有改善 (P <0 .0 5 ) ,两组比较除FBG、DBP外 ,其他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达美康加用银杏叶片治疗 2型糖尿病能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 ,预防血管性并发症 ,比单用达美康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危象CEC、血液流变性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循环内皮细胞 ( CEC)、血液流变性在高血压危象形成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 2 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 2 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2 2例正常人 ,以 Per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计数 CEC,并测定切变率为 2 3 0 s- 1及 10 s- 1下的全血粘度。结果 :高血压危象组CEC,ηb均显著高于高血压病组 ,同时亦显著高于正常组。相关分析表明 ,高血压危象组及高血压病组中 ,CEC与ηb( 2 3 0 s- 1 )、ηb( 10 s- 1 )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CEC增多及血粘度增高是高血压病和高血压危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肠系膜微循环进行观察,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在肢体缺血前(Control组),缺血4h(Ⅰ组),再灌注20min(IP,.20组),再灌注60min(IR60组),再灌注120min(IR120组),再灌注200min(IR200组)时观察和记录肠系膜微循环改变,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于上述各时间点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水平、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水平、前列环素/血栓素A2比值(PG12/TXA2)。结果①与Control组比较,IR20组、IR60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缩小(P〈0.01或P〈0.05);IR120组、IR200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扩大(P〈0.01或P〈0.05);Ⅰ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与Control组比较,IR20组、IR60组、IR120组、IR200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依次减慢(P〈0.01);Ⅰ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再灌注期,白细胞黏附聚集、白微栓及管周出血增多;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1s^-1)、全血高切还原黏度(200s^-1)、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血浆中PGI2、TXA2含量均于再灌注期先升高后降低,但PGI2/TXA2比值减小。结论大鼠肢体IR损伤时存在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性异常,其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的功能受损,PGI2/TXA2水平的平衡失调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银屑病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性变化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银屑病患者多项血液流变性指标以及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硬度(TK值)、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红细胞压积(Hct)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组管袢模糊,畸形管袢增多,袢顶狭窄较多见,输入枝血管变细,输出枝血管增粗,管袢缩短;微血管血流速度缓慢,多呈粒流、粒缓流,红细胞聚集,可见白色微小血栓;管袢周围视野极度模糊,袢顶渗出或出血,乳头呈浅波纹状或平坦;用田牛加权积分法分析,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其形态、流态、袢周等指标积分值以及综合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银屑病组ηb低切值、EAI、血沉与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值及综合积分值均呈明显正相关(与流态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0.29、0.21;与综合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0.24、0.19;P均<0.01)。结论:微循环障碍是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微循环改变的机理可能与血液粘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有关。临床上采用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血液流变性实验,初步探讨了血库存血(4℃)在不同时间内(24h、3天、7天、14天)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电泳时间(EpT)、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度(ηp)的变化,结果分别为存放1天(24h),EpT值有非常显著延长,存放3天加值有非常显著性增高,P<0.01,储存时间越长其值越高;存放3天内ηb值无明显变化,P>0.05;7天与14天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变化,P<0.05和P<0.01;存放时间越长,其ηp值顺次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