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和掌握安徽省钉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省现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以及可疑有螺环境进行螺情分布情况调查,建立各环境钉螺调查数据库,统计分析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活螺密度以及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 安徽省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均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0年查出的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分别较2006年减少了7.25%和56.12%.全省有螺面积2006~2010年总体变化不大,呈窄幅波动状态,但不同类型环境中湖滩钉螺面积2009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其钉螺面积2009年较2008年增加了 34.98%.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感染性钉螺面积由2006年1285.989 5hm2下降为560.253 8hm2,下降了56.43%.但2010年感染性钉螺面积有所回升,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较2009年上升了28.87%.2006~2010年全省活螺平均密度均在1只/0.11m2以下,佃感染性钉螺密度自2006年以后下降较为明显,2007年较2006年下降了59.07%,2007~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密度在0.000 62~0.000 88只/0.11m2之间波动.结论 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环境数量呈现徘徊以及感染性钉螺面积出现上升势头的状况,将成为全省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的重要隐患,为实现到201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应进一步推广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对易感环境药物灭螺力度.  相似文献   

3.
山区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贵池区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全区近3年有螺环境调查数据,绘制感染性钉螺分布电子地图,并进行分析.结果 贵池区现有钉螺面积2934.88hm2,感染性钉螺面积10.76hm2.湖沼型流行区有螺面积占89.52%,呈片带状分布,感染性钉螺面积占99.92%,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其中以湖滩分布为主;内陆环境点多、散,且环境复杂.钉螺分布以三类流行村为主,主要沿长江、秋浦河、升金湖和九华河流域分布,主要植被是杂草,与居民点距离大多较近,无新发现及复现钉螺.结论 贵池区感染性钉螺分布明显减少,钉螺分布呈徘徊态势,形势依然严峻.要提高查螺质量,加大螺情监测和血防执法工作,重点打击感染性螺点和易感环境,结合综合治理,压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面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为制定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荆州市2006~2010年9个县市区上报的阳性螺点资料,采用秩相关分析对感染性钉螺分布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感染性螺点处数逐年减少,年间比较下降率为1.37%~37.35%。感染性螺点分布以沟渠为主,处数构成比87.89%~90.85%,沟渠和河滩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高于其他环境。感染性螺点主要分布在居民点500 m范围内,距居民点100~400 m范围内感染螺平均密度最高,经秩相关分析,感染螺平均密度与居民距离呈负相关。结论感染性螺点分布以沟渠为主,居民点500 m范围内有螺环境为高危易感地带。  相似文献   

6.
鹤庆县2006年钉螺和阳性钉螺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方法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村进行螺情监测,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村进行全面螺情调查。结果全县流行区55个村(居)委会,开展查螺52个村,查出有螺村43个,查出螺点1565个,钉螺面积2181995 m^2,有螺面积率4.78%,有螺框出现率6.95%,活螺平均密度0.997只/框(每框=0.11m^2),活螺最高密度150只/框;阳性螺分布村9个,阳性螺村占有螺村20.93%,阳性螺点104个,阳性螺点占有螺点6.65%,阳性螺面积225631 m^2,阳性螺面积占钉螺面积10.34%,钉螺感染率1.15%,阳性螺平均密度0.008只/框。结论全县的钉螺和阳性螺在传播控制地区分布广泛,在传播阻断地区分布相对局限。今后应加大查灭螺力度,首先在全县消灭阳性钉螺,再消灭传播阻断地区的钉螺和压缩传播控制地区的钉螺。  相似文献   

7.
汉北河工程灭螺后钉螺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北河河滩冬陆夏水水位不能控制,并有钉螺孳生。1994年实施疏通堤套挖北河、拓宽主航道扩南河、抬高和就地平整河滩水利灭螺,形成“两堤两河夹一滩”。为了解工程后钉螺分布规律,我们于工程前后对汉北河六孔闸断面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分别于1994、1995年4月对六孔闸汉北河断面内堤坡、南北防浪林、河滩、堤套等环境按10m设框、20m设线系统抽样方法查螺,每框面积0.11m2,分环境高程统计并作钉螺分布类型拟合。调查结果1 钉螺分布环境见表1。工程后河滩占有螺面积的94.65%,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河滩显著高于南防浪林(P均<0.001),而感染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全县钉螺分布现状。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县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的钉螺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全县594处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螺环境79处,其中21处环境查获阳性钉螺。钉螺和阳性钉螺主要分布于洲滩和湖滩地区,有螺环境处数和钉螺面积分别占全县总数的62.03%和92.99%,阳性螺环境处数和阳性钉螺面积分别占全县总数的90.48%和98.87%。调查发现全县钉螺回升和扩散相当严重,全县有螺环境处数增加了54.43%,增加的钉螺面积达236.44万m2。2004年全县实际钉螺面积较2003年上报面积增加了7.14%。!结论!!我县2004年钉螺面积增加较为明显,目前钉螺实际存在面积多于上报的统计面积。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特点。方法2007年收集安徽省钉螺调查的数据和各感染性螺点的GPS定位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用ArcGis9.1绘制电子地图,分析全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结果2007年全省查出331处感染性钉螺环境,其中湖沼型流行区占62.5%,山丘型流行区占37.5%;现有感染性钉螺面积682.6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占85.5%,山丘型流行区占14.5%。江滩和沟渠分别是湖沼型和山丘型流行区感染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97.2%的感染性钉螺环境分布于未控制村和疫情控制村。草是感染性钉螺分布最多的植被,其次为芦苇与树林。结论全省感染性钉螺的分布与水系的分布关系密切,湖沼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长江的两岸江滩、洲滩及其支流水系的河滩、湖泊的湖滩,山丘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联村地属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又具有高原高山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特点。为了探明该村的感染性钉螺分布规律 ,我们于 2 0 0 1年 4月对该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钉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按钉螺分布图 ,对该村可能为钉螺孳生的环境进行全面查螺。沟道采用 5 m1框的机械抽样方法 ;田则查四角及出入水口。查获的钉螺按每 1编号单位 (条 ,土丘 )分装带回 ,并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有螺面积的计算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规定 ,规范计算。2 结果2 .1 各种有螺环境中感染螺面积的分布该村共查出钉螺面积 890 0 2 m2 ,…  相似文献   

11.
南涧县乐秋地区是汉、彝、苗族聚居的一个乡村 ,距县城5 0 km,海拔 170 0 - 2 6 5 0 m,山脊分割形成南北两峡谷地带 ,其间从西至东有一条乐秋河 ,是南涧礼社河的主要发源地 ,经元江注入红河。年平均气温 16 .1℃ ,年平均降雨量10 0 0 mm左右 ,钉螺均分布于乐秋河两岸环境中 ,其环境山箐与小河形成小脊 ,山坡稍平地带有耕作梯田、地块 ,是全县血吸虫病流行程度最严重地区 ,目前未控制的尚有 1个行政村。现将本地区 1984 - 1999年的感染性钉螺的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1984年建立螺情图帐 (有螺片图、螺情帐、卡 ) ,每年 4 -5月采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螺口交替情况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系统观察,认为云南省钉螺仍以壳长划分成、幼螺比较客观。夏季幼螺最多,交替指数0.4516,是云南钉螺螺口交替时期。秋季感染性钉螺最多,上年感染的螺已大部份消亡,当年感染的螺多处于尾蚴发育阶段,交替指数为3.6201,是感染螺主要交替时期。建议每年灭螺2次:5月消灭上年生钉螺和感染螺,防止人畜感染,阻碍其交替:10月消灭当年生钉螺和感染螺,减少下一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调查并分析了钉螺阳性率及阳性螺密度两个指标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的意义。认为钉螺阳性率与滩地污染程度呈正相关;钉螺阳性率与阳性螺密度间无相关性。说明钉螺阳性率是反映滩地污染程度的指标,而阳性螺密度则反映滩地的易感性,两者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滩地野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对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影响,并观察了滩地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阳性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与滩地畜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之间存在回归关系,通过滩地综合治理,滩地阳性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及附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得到明显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松江区属历史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 ,经过 3 0余年的积极防治 ,于 1984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85年起血防工作进入巩固监测阶段。为实现全区 2 0 0 0年达到螺情基本见底的目标 ,按照上海市血防监测巩固工作“九五”规划 ,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河大港钉螺监测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查螺 在新浜、五厍、叶榭 3个镇 8条大河大港 68块河滩开展全线查螺 ,选择低潮位查螺 ,以船查方式进行 ,发现有螺环境 ,采取系统抽样加环境抽查设框查螺。对查到钉螺的环境采土取样淘洗 ,镜检观察土层成螺、幼螺、螺卵。1.2 投放漂浮物诱螺 在…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大山区感染性钉螺季节消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大山区感染性钉螺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云南省巍山县高原峡谷型流行区选择两片独立而相邻的自然环境为观察区,逐月调查土表、土层钉螺和感染性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山区全年均可查见感染性钉螺,夏季钉螺感染率较低,秋季则明显升高,以后呈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翌年雨季仍有感染性钉螺存活。感染性螺以土表分布为主,土层内仅占少数。结论:5至6月田间放牧的牛粪污染是产生感染性钉螺的主要原因;提示在春耕栽插之前进行人畜同步化疗可减少感染性钉螺密度;如果改春季查螺为秋季查螺可减少感染性螺点的遗漏。  相似文献   

17.
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结果在江滩上12个月份均有感染性钉螺,但以5~10月份钉螺阳性率最高.滩内小型水体4~11月份均具有感染性;外江水体5~9月份具有感染性.结论在长江江苏段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全年均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其中以5~10月份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中和村属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 ,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4 6 .4 3hm2 ,病人 1196人 ,自 1992年以来实行人畜同步化疗后 ,居民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下降 ,但反复性很大。为了解化疗后疫情回升状况 ,我们对中和村居民的再感染情况进行了观察。1 材料与方法对中和行政村 3- 6 0岁的居民进行粪检 ,采用集卵孵化法 ,1送 1检 ;治疗全部阳性病人 ,吡喹酮治疗阳性病人剂量6 0 mg/kg。 1年后再作粪检复查 ,同时对居民接触疫水方式进行调查。2 结果2 .1 感染率  1996年 11月粪检 16 75人 ,阳性 38人 ,阳性率 2 .2 7%。吡喹酮治疗后经过一个感染季…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10年来残存钉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了福建省1987年消灭血吸虫病10年来残存钉螺的消长动态。1987-1992年,随着血吸虫病宣布消灭,思想放松,经费削减,机构人员精简撤并,查灭钉螺力度不足,致使残存钉螺呈迅速增长态势,至1992年时,有螺面积已超过1987年的162.4倍。为此,引起了政府和分管部门的重视,加强了查灭残存钉螺的工作,初步抑制了残存钉螺增长的势头。但自1995年来,由于没有持之以恒,残存钉螺又呈增长态势,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江苏省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以下简称阳性钉螺)的现状分布和消长规律,为控制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以下简称急感)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随机抽检5—10个有螺滩,每滩采样5—10个点,每点捕捉钉螺50--100只,然后由专业人员采用解剖镜检法检测钉螺的自然感染情况,同时对查出的阳性钉螺滩块及螺点即时进行药物杀灭。结果 5年共检测沿江有螺滩467个(条块),捕捉钉螺169 200只,检出阳性螺滩(条块)102个和阳性钉螺433只,覆盖于12个县(市、区),已占全省沿江县(市、区)的75.0%(12/16)。结论 经连续5年的观察,江滩阳性钉螺面积和阳性钉螺的螺口数呈逐年增长态势,存在着发生成批急感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江滩和通江河道的治理,提高阳性滩地的灭螺覆盖率和灭螺质量以及反复查治江滩散养畜牧的是今后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