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diabetesinsipidus,DI)的脑部MRI诊断及相关性问题。材料与方法:报道27例DI患者的MRI所见,9例通过手术证实,5例作过Gd-DTPA增强扫描,均采用SE系列,对DI的成因及其与脑MRI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27例中,9例表现正常及空蝶鞍,其余病变均累及下丘脑-垂体系统,其中肿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10例,单纯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5例,合并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12例,鞍区手术2例,组织细胞病X1例。结论:中枢性尿崩症病因复杂多样,最常见于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鞍区术后。后叶高信号消失对DI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价值,对DI患者的影像学检查,MRI应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区,评价磁共振成像在中枢性尿崩症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31例临床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及200例正常人行磁共振检查;磁共振设备为1.0T超导扫描机,作矢状、冠状及横断位T1加权像扫描。结果:病变组31例中26例可见下丘脑-垂体区肿物或结构变化,另外5例则显示该部位结构正常;29例垂体后叶正常高信号消失,2例垂体后叶高信号仍存在。正常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MRI对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价值,探讨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病机理.资料与方法搜集临床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推断发病机理.结果 19例中下丘脑胶质瘤5例,颅咽管瘤4例,生殖细胞瘤4例,产后尿崩症2例,病理诊断不明4例.全部病例均表现有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及鞍区相应其他异常改变.2例生殖细胞瘤、1例胶质瘤和1例颅咽管瘤经治疗后尿崩症症状缓解或消失,9例治疗后复查MRI可见垂体后叶高信号影.结论 MRI对大部分引起中枢性尿崩症的鞍区病变能够做出定性诊断,有助于证实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枢性尿崩症与磁共振成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君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4,17(2):88-89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象发展,通过其了解垂体后叶及其附近结构形态改变诊断中枢性尿崩症成为可能。本介绍了垂体后叶的解剖生理,垂体MRI检查,正常和异常垂体后叶MRI图象及MRI与CT对垂体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8.
儿童中枢性尿崩症垂体后叶MRI表现与神经垂体功能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儿童中枢性尿崩症垂体后叶MRI表现与神经垂体功能相关性探讨陈伟君姚庆华中枢性尿崩症是儿童较常见的神经内分泌疾病,系下丘脑垂体功能缺陷和(或)破坏所致。笔者回顾分析16例经临床实验室证实为中枢性尿崩症的MRI表现,探讨MRI与下丘脑垂体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acquired hepatocerebral degeneration,AHCD)是慢性肝病引起的一种不可逆的锥体外系综合征,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及肝移植术后的患者。MR/能有效发现该病的颅内病理改变,本文报道一组经我院临床和MR/诊断为AHCD患者的脑部MRI表现,结合其临床特征,分析AHCD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脑部MRI表现(附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HLD脑部MRI征象及其与临床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9例临床及化验证实的HLD患者进行头部MRI检查。结果,(1)发病部位依次为苍白球(77.8%)红核(66.7%)黑质(66.7%),导水管周围灰质(66.7%),壳核(55.6%),丘脑(55.6%),脑桥(33.3%),(2)MRI主要表现为继发于铜沉积所致的长T1长T2信号,短T2信号出现机率减少,(3)病程愈长,累及部位愈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10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AIDS)的脑部MRI表现。将脑部异常分成5种类型:脑萎缩(8例)、白质病变(6例)、灰质病变(1例)、肿块(5例)和出血(2例)。最常见类型是前2者。MRI诊断AIDS的单一致病病原体十分困难,但结合脑萎缩与对称性脑室周围或弥漫性白质病变可提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脑炎。 相似文献
12.
脊柱包虫病的MRI诊断(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3例经手术证实的脊柱包虫囊肿的MRI表现,其特征性表现为:(1)卵圆形或圆形水样信号囊肿;(2)母囊内有子囊;(3)连续低信号囊壁;(4)囊膜分离征。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中枢性尿崩症的MR影像诊断(附6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枢性尿崩症(CDI)的MR表现,探讨MR在CDI的影像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材料与方法:对1996-06~1996-07间所确诊的65例CDI患者的MR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MR表现:鞍内/鞍上肿块16例;垂体柄断裂或显示不清14例;垂体柄增粗10例;垂体柄结节5例;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58例。2、引起CDI的病因:头颅损伤6例;颅内肿瘤17例;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特发性CDI17例。有23例继发性CDI的病因未经病理证实。结论:低场强(0.3T)的MR机器能够清楚地显示下丘脑-垂体区的病变,对CDI病因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对肿瘤及炎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限度,同时认为临床上划分的部分性CDI和完全性CDI的MR影像表现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5.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评价(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评价(附2例报告)潘玉萍①王恭宪①董长和②陆小英③嗅神经母细胞瘤又称鼻腔神经胶质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嗅神经上皮的鼻腔内肿瘤[1],而起源于嗅沟处的就更为罕见[2]。此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而发病高峰是在11~20岁及51~60岁... 相似文献
16.
外伤后并发尿崩症临床少见,我院收治5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20~51岁,平均31岁。致伤部位与原因:颅脑伤4例,均为车祸伤;其中广泛性脑挫伤3例,硬膜下血肿1例,合并有颅底骨折脑脊液鼻、耳漏3例。1例保守治疗,其余3例均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出现尿崩症的时间术后6~14天,平均11天。腹部开放伤1例为刀刺伤,合并失血性休克,伤后8小时就诊,血压60/45mmHg(8/6kPa),脉搏130次/分,昏迷,睑结膜苍白,术中见空肠破裂,行空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术后3天出现尿崩症。2 临床表现与诊断3例颅脑损伤病例昏迷长… 相似文献
17.
18.
脑裂畸形的CT,MRI诊断(附2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结合脑裂畸形的病理改变分析其CT、MRI表现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脑裂畸形资料,其中CT20例,MRI4例。结果:CT、MRI上特征性表现为由灰质相衬的裂隙横跨半球,内达侧室,外达脑表面。裂隙内端多数有侧室外壁的憩室状突起,外端脑表面开口处均有楔形或扇形扩大。所衬灰质与大脑皮层连续,CT上与皮层等MRI能良好显示脑裂畸形的病理解剖特征,且MRI优 相似文献
19.
报道4例肝脏占位性少见病MRI表现,肝结核瘤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与肝脏等信号和不均高信号。局限性肝结节增生T1加权像与肝脏等信号,T2加权像呈等信号或高信号。肝巨大纤维瘢块T1、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肝脏炎性假瘤在T1加权像呈中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高信号。根据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有可能对部分病变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肝豆状核变性的脑部MRI表现: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13例肝豆状核变性(HLD)脑部MRI表现特点以及脑部病变分布和病程间的关系。病程0.17至9.0年,分为1年内组(7例)和1年后组(6例)、13例HLD壳核全部受累,其次为尾状核(85%)、丘脑(77%)、红核(69%)、苍白球(31%)、导水管周围灰质(23%),桥脑(23%)和黑质(15%)。其分布特点为双侧对称性,MRI多呈长T1和长T2信号。壳核病变表现特殊,其外缘呈更长T1和更长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