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胰头-壶腹区肿瘤的影像分析(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胰头-壶腹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分析40例早期胰头-壶腹区癌的CT、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表现与超声比较。胰头癌10例,胰腺段胆总管癌15例,壶腹癌15例。结果:CT检出胰头癌6例,胰腺段胆总管癌11例,壶腹乳头癌9例,敏感性分别为60%,74%,60%。超声检出胰头癌3例,敏感性42%,10例胰腺段胆总管癌和壶腹乳头癌超声未明确诊断。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检出壶腹癌13例,敏感性87‰。结论:CT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为早期胰头壶腹区肿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壶腹周围癌影像学诊断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壶腹周围癌影像学诊断及检查方法之选择,回顾性分析了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①十二指肠镜检结合逆行胰胆管造影对壶腹周围癌诊断符合率最高(88.0%),其次为CT(56.0%),B超(36.0%),十二指肠低张造影(12.0%)。②十二指肠镜检对乳头癌、十二指肠降部癌及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胆总管下端癌的诊断准确率最高;CT对胰头癌价值最大;B超检查对胆总管下端癌有很重要意义。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有助于发现十二指肠降部癌及胰头癌。在壶腹周围癌早期,要重视上腹饱胀不适、纳差、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及时行B超检查,而B超及CT还有助于显示肿瘤腔外侵犯的范围以及腹腔转移、血管受累等情况。这对于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壶腹周围癌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别选取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23例,其中胆总管远端癌6例.胰头钩突癌(直径≤3cm)7例,壶腹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部癌12例.着重分析该部位肿瘤所共有CT直接与间接征象以及各种不同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并与US,ERCP、PTC等影像技术进行比较.结果:壶腹周围癌的直接CT征象为胰头钩突区,胆总管远端或十二指肠乳头部的较组轵块影.显示率达91.3%.胰头钩突癌的特征性CT表现为扩张的胆总管与主胰管(双管征)间距增宽.胆总管远端癌则表现为扩张的胆总管内结节及肿块与胆总管间无界面。十二指肠乳头部癌与壶腹癌二者不易区别,十二指肠腔内缺损及合一的双管征则是典型表现.本组术前CT定性诊断符合率达86.9%.结论:运用CT检查诊断壶腹周围癌是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俊东  王玉章  魏亭 《人民军医》2004,47(5):262-263
壶腹周围癌包括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以及十二指肠乳头癌。传统的Whipple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存在着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缺点。近年来,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术式保留了胃贮存和消化功能,有利于预防倾倒综合征及改善营养。1992~2002年,我院采用PPPD治疗壶腹周围癌45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胆管定量分析及"暗环征"对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胰头癌,20例胆总管下段癌及20例壶腹癌患者的MRI资料,定量分析胰胆管改变并比较各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评价"暗环征"的出现情况。结果胰头癌的胰胆管汇合角(79.4±29.4)°、十二指肠主乳头至主胰管末端间距(2.19±1.29)cm均较大(P值均0.05)。"暗环征"多见于胰头癌(75.6%),少见于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分别为0%和10%,P0.05)。结论胰胆管定量分析可用于鉴别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及壶腹癌,"暗环征"可用于胰头癌和其它两种壶腹周围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D LAVA)结合胰胆管水成像(MRCP)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在常规MR扫描基础上行3D LAVA多期动态增强及MRCP扫描,对原始图像进行3D MIP及MPR重建后处理,观察病变的直接?间接征象。结果:42例肿瘤中定性准确率为88%(37/42);其中正确诊断胆总管下段癌5例,胰头癌20例,壶腹癌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胆总管下段癌定位于壶腹癌1例,胰头癌定位于壶腹癌2例,定位准确率为92%(34/37)。1例胰头癌、1例壶腹癌漏诊,漏诊率5%(2/42);2例胰头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误诊为炎症,误诊率7%(3/42)。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1%(34/42)。两者结合直接征象显示率达93%(39/42)。另外3D LAVA直观显示6例直径小于2cm的早期壶腹周围癌。结论:3D 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合MRCP对壶腹周围癌及其鉴别特别是早期微小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联合序列检查在壶腹周围癌(VP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VPC患者的MRI资料(壶腹癌17例、胰头癌1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11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上腹部MRI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重点观察分析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强化特点、胰胆管形态学改变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4组VPC在大小、中心位置及信号均匀性方面总体存在差异性(P<0.05),其动态强化特点也存在差别;VPC最常出现“双管征”(26/53),胰头癌易出现“四管征”(8/15),胆总管下段癌易出现“三管征”(8/11);“鸟嘴征”多见于壶腹癌(10/17),“鼠尾征”多见于胰头癌(7/15),“截断征”多见于胆总管下段癌(10/11);胰头癌组主胰管直径最大、胆总管下段癌组最小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癌组和胆总管下段癌组的胆总管梗阻末端及主胰管梗阻末端到十二指肠主乳头的距离、胰胆管汇合角度均大于壶腹癌组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结论 MRI联合序列检查能较好显示不同组织学来源VPC的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胰头壶腹区肿瘤组织学类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小肿瘤CT诊断及鉴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小肿瘤的CT诊断及其鉴别点,提高CT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连接区小癌22例,包括胰头癌12例(其中6例位于胰钩突),Vater’s壶腹癌5例,胆总管下端癌5例;另胰头区炎症5例,以作对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连接区小癌CT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增大变形、密度改变及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胰头癌突出表现为低密度区;Vate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示胆系和胃十二指肠区病变的方法。资料与方法:对3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时进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一次成像。结果:32例均一块穿刺造影成功(X线导引下20例,超声引导下12例),其中胆石症13例。胆系炎症5例,胰头癌10例,壶腹癌和胆总管癌各2例,手术结果与造影检查相符。结论:此种联合方法弥补了单项检查的不足和缺陷,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胰头一壶腹恶性肿瘤的CT及临床表现。方法分析52例胰头一壶腹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21例胰内段胆总管癌,18例胰头癌,13例壶腹癌。结果临床上以上腹痛及进行性黄疸为主要表现。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胆管及胰管扩张,血管侵犯,胰头外形改变。结论熟悉胰头壶腹区恶性肿瘤早期临床与CT表现,对于此区肿瘤诊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壶腹周围区是指Vater’s壶腹(胆胰壶腹)周围2 cm之内的区域[1,2],其结构包括胰腺头部、钩突部及胰管末端、Vater’s壶腹、十二指肠乳头和胆总管下段。Vater’s壶腹由胰胆共同管和十二指肠主乳头组成,周围环绕Oddi氏括约肌。壶腹部病变的种类可分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炎症、先天性变异等(表1)。  相似文献   

12.
壶腹周围癌的CT和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和MR在壶腹周围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CT和MR表现为25例正常腹部CT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壶腹部肿块为壶腹周围癌的主要征象,肿块远端胰腺不同程度萎缩、稀疏,胰后脂肪间隙模糊,胆总管远端和胰管近端间距增宽,MRCP显示扩张胆总管远端呈“鼠尾”状改变等征象,部分壶腹癌不能明确显示肿块,但胆总管远端和胰管近端间距缩小,MRCP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壶腹及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壶腹及周围病变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30例患者中,壶腹部病变包括壶腹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2例,壶腹周围癌4例。壶腹周同病变包括胰头癌5例,胆管下端癌3例,胆总管下端结石13例,胆总管下端炎症2例。结论MSCT可以在壶腹部病变增强方式、间接征象以及胆总管末端形态等方面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为提高检出率及确诊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壶腹周围癌(Periampullary carcinoma)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壶腹周围2cm以内(即Vater壶腹、胆总管下段、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粘膜)的恶性肿瘤。该类肿瘤体积小,症状出现比较晚,其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对壶腹周围癌的显示各具优势,本文就壶腹周围癌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壶腹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分析壶腹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收集经CT检查后手术病理证实壶腹癌15例.全部病例均经GE9800或Elscint2400高分辨CT机行增强扫描,层厚、层距为5.0mm.结果:15例壶腹癌CT表现为1)胰头钩突肿块7例;2)十二指肠腔内充盈缺损8例;3)15例胆总管显著扩张合并下端截断性阻塞,同时合并肝内胆管、胆囊扩张11例;4)胰管扩张9例.根据壶腹癌占据部位在CT上提出分型:l)胰头钩突肿块型;2)十二脂肠乳头型;3)混合型.结论:改进CT检查技术,对早期诊断及提高壶腹癌诊断正确率有益.  相似文献   

16.
作者遇到一反复黄疸病例,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发现壶腹部扩大,边缘光滑。十二指肠内窥镜见乳头大而光滑,活检无恶性改变。使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发现胆总管扩大伴有螺旋形充盈缺损,胆囊部份充盈显示良好,胰管未显影。胆总管充盈缺损可能是肿瘤、血栓、蛔虫侵入等原因。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可能是胆总管结石嵌顿,结石嵌顿性乳头水肿,胰腺炎,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壶腹癌或正常变异等,单凭 X 线检查常难以  相似文献   

17.
壶腹癌由于解剖位置的关系,肿瘤较小即可出现黄疸,如早期发现根治的可能性较大。本文就壶腹癌的十二指肠低张力造影,经皮胆管造影及血管造影,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予期明确肿瘤的浸润程度。作者收集壶腹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15例,男5例女10例,年令35——7.2岁,平均55岁。全部病例均行低张力造影及血管造影,经皮胆管造  相似文献   

18.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术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目前国内报道为18.8%。我院1987-12~1998-12经剖腹探查和病理证实的胰头癌、胰腺转移癌和壶腹部癌48例,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行外引流式胰腺  相似文献   

19.
胰-空肠吻合瘘(简称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0%~145%;在手术死亡病例中,因胰瘘死亡者占50%左右[1]。我院1984~1994年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3例,并发胰瘘2例,占8.7%。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岁(44~72岁)。23例中胰头痛1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壶腹癌、慢性胰腺炎各1例。全组病例均按Child法施行手术。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胰瘘、肝昏迷各2例,服瘘、切口裂开各1例。术后住院死亡3例,死于肝昏迷2例、胰瘘1例。手术死亡率为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及MRCP成像在壶腹周围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壶腹周围癌病人的MR平扫、增强及MRCP图像,对相关结果进行χ~2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胰头癌32例,7例(21.9%)表现为"四管征";胆总管下段癌16例,9例(56.3%)表现为"三管征".2种征象在胰头癌和胆总管下段癌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胰头癌MRI及术中测量肿块最大面积与胆总管直径之比也明显大于胆总管下段癌(P<0.05).结论 MRI和MRCP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