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不同冷缺血条件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30%标准体积)后早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与肝脏再生的关系.方法 建立Lewis大鼠30%标准体积的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在UW液中冷保存时间的不同,将受者分为3组:冷缺血1 h组、冷缺血8 h组和冷缺血16 h组,每组均为20只.观察受者存活情况至术后第7天,并分别在移植肝恢复血流后90 min、1 h、2 h、4 h和7 d收集样本,检测移植肝组织中TNF-α和IL-6表达情况,肝细胞DNA的合成情况,进行移植肝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大鼠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移植后第7天,冷缺血1 h和8 h组受鼠的存活率均为100%.冷缺血16 h组受鼠的存活率较低,移植后第7天无受鼠存活.冷缺血1 h组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较低,冷缺血8 h组和冷缺血16 h组TNF-α和IL-6的表达则高于冷缺血1 h组(F=58.81和F=184.12,P<0.05).冷缺血8 h组和冷缺血16 h组间TNF-α和IL-6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缺血1 h组增殖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冷缺血8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5).移植术后24h,冷缺血1 h组移植肝有轻度的组织学损伤;冷缺血8 h组移植肝有轻度的窦状隙扩张和轻度的炎症;冷缺血16 h组移植肝有局部淤血,存在肝细胞崩解和坏死等改变.结论 在小体积肝移植后早期,TNF-α和IL-6的上调表达对肝脏再生有重要意义.不同冷缺血时间的小体积肝脏移植物内存在早期启动肝脏再生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4.
王国栋 《器官移植》2010,1(3):135-140
目的研究小鼠肝动脉重建(hepatic arterial reconstruction,HAR)对长时间冷保存移植肝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同系雄性C57BL/6小鼠68只,分为冷保存时间(cold preservation time,CPT)1 h组、CPT4 h组、CPT8 h组、CPT16 h组、CPT16 h+HAR组(供、受体小鼠各一半)。小鼠供肝经门静脉灌注4℃UW液后保存。肝脏移植采用缝合法(肝上下腔静脉)和袖套法(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吻合,胆管采用内支架管重建法。小鼠HAR采用含供体肝动脉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的方法。观察术后5组受体小鼠移植肝的存活时间,用组织学检查肝细胞损伤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细胞再生功能。结果 CPT1 h、4 h、8 h组受体术后12 d移植物的存活率分别为7/7、10/10、9/9。CPT16 h组除1例小鼠存活外,其余均在移植术后36 h内死亡,存活率为10%(1/10),CPT16 h+HAR组受体90%(9/10)存活,两组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T1 h、4 h组的移植物组织损伤程度轻,CPT8 h组的移植物组织损伤程度较前两组严重,但肝细胞再生活跃。CRT16 h组的移植肝组织表现为广泛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不明显。CPT16 h+HAR组仅有轻度的肝窦淤血,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改变,肝细胞再生活跃。结论 HAR可提高长时间冷保存移植肝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对肝移植大鼠肝脏再生功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UW 1 h肝移植组(48只)、UW 12 h肝移植组(48只).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大鼠内皮细胞抗原和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双染法检测肝实质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SECs)的增殖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lt-1、flk-1的表达;RT-PCR法检测flt-1 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 UW 12 h组肝实质细胞和SECs的BrdU标记指数均显著高于UW 1 h组(F=61.45,41.4,P<0.05).UW 1 h组和UW 12 h组大鼠肝实质细胞BrdU标记指数于48 h达高峰,而SECs的BrdU标记指数分别于术后72、96 h达高峰.UW 1 h组和UW12 h组大鼠肝移植术后VEGF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UW 1 h组flt-1及flk-1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阳性表达主要位于SECs,其表达高峰与SECs增殖高峰一致.UW 12 h组flt-1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弱(F=141.67,P<0.05).结论 flt-1表达下调是导致冷保存肝移植大鼠SECs再生高峰延迟,从而减缓移植肝脏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供肝冷缺血时间延长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健康纯系清洁级BN大鼠和30只Lewis大鼠.分别作为纯系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的供者,受者均为健康纯系清洁级BN大鼠60只,建立纯系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纯系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供肝冷缺血时间的不同,将供、受者分为A、B、C和D组,每组15对.A组:供肝冷缺血1 h后进行纯系移植;B组:供肝冷缺血18 h后进行纯系移植;C组:供肝冷缺血1 h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D组:供肝冷缺血18 h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术后观察受者的2周存活率、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及肝功能的改变,检测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肝移植术后2周,A、B、C和D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3.3%、66.7%、16.7%和0%,不管是纯系移植组还是同种异体移植组中供肝的冷保存时间越短,受者的存活率越高,且经肝功能检查发现冷保存时间短的受者移植肝功能恢复较好,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也明显较轻.B组受者术后移植肝大量表达MHC-Ⅱ类分子,明显高于A组(P<0.05);两同种异体移植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量较两纯系移植组增加明显,D组增加最多.A组几乎不表达NF-κB,而B组NF-κB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两同种异体移植组受者NF-κB的表达峰值提前.结论 冷缺血时间的延长可以诱导发生和加重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降低术后2周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参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冷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灌注冷保存以4℃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实验组加丹参注射液(60 ml/L),对照组不加丹参.保存5 h后植入受体.移植后6 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浆中ALT、AST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L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移植肝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再灌注后实验组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F=133.802,P<0.05);肝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增加(F=91.063,P<0.01);Fas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F=1.329,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形态学的再灌注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可通过促进抑制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来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对原位肝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6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移植后的肝脏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介素6基因敲除(interleukin 6 knockout,IL-6 KO)小鼠原位肝移植后存活时间和肝脏再生的情况. 方法建立正常小鼠(C57BL/6 wild type,C57BL/6WT)和IL-6 KO小鼠的肝移植模型.38只小鼠分为3组:C57BL/6 WT→C57BL/6 WT肝脏移植对照组(n=10),IL-6 KO→IL-6 KO肝脏移植组(n=14)和IL-6 KO→C57BL/6 WT肝脏移植组(n=14).移植后观察小鼠肝移植物的存活情况.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免疫组化检测移植肝脏的再生.结果 实验各组肝移植物的冷缺血时间均<1 h.对照组小鼠肝移植后存活时间>16 d.IL-6 K0→IL-6 KO组的肝移植后移植物不能存活(2 d).IL-6 KO→C57BL/6 WT组的肝移植后移植物不能存活(1.6 d).实验各组间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09,P<0.01).对照组小鼠肝脏移植后组织学检查证实肝脏组织损伤较轻,无组织坏死等改变.肝脏移植术后48 h BrdU摄取轻度增加.IL-6 KO小鼠肝移植后,组织学检查表现出片状坏死和肝细胞气球样变等改变.肝移植术后48 h免疫组化发现有极少数BrdU摄取.结论 IL-6 KO小鼠的肝移植后肝再生反应障碍,肝移植物不能存活.IL-6是肝脏再生反应中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冷缺血损伤条件下,小鼠半肝移植后早期肝内趋化因子T细胞激活基因-3(T cell activation gene-3,TCA-3)的变化. 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全肝和部分肝脏移植模型,分为全肝对照组和半肝移植实验组.冷保存时间分为冷缺血1、4和8h.术后4、24 h收集标本,核糖核酸酶保护试验评估各组移植术后TCA-3的mRNA表达水平.组织病理学观察肝脏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结果 共行小鼠半肝移植45只,全肝移植30只.2组小鼠术后7d的存活率均为100%.定量分析证实:全肝移植术后4h,冷缺血1、4、8h组TCA-3的表达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半肝移植组TCA-3的表达明显升高(F=7.41,P<0.05).术后24 h,全肝移植组和半肝移植组TCA-3的表达均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半肝移植物表现为更严重的冷缺血损伤. 结论 TCA-3在半肝移植术后早期明显升高,在冷缺血损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CA-3可能是减轻半肝移植物冷缺血损伤的早期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肝再生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部分肝移植后肝再生状况和小体积移植物发生肝再生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大鼠全肝移植组(OLT)、50%部分肝移植组(50%PLT)和30%部分肝移植组(30%PLT)。分析各组术后肝功能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移植肝标本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并对移植肝组织结构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各组ALT和AST于术后24hr达到峰值,且30%PLT组上升显著。Cyclin D1和PCNA的免疫组化表达中,50%PLT组表达明显上调,而30%PLT组表达则明显抑制。电镜观察发现30%PLT组术后微观结构改变显著。结论 30%PLT组术后肝细胞增殖再生受到明显抑制,推测与肝细胞微环境的恶化和叠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脂肪变性供肝减体肝移植术后的肝再生方式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 79%标准饲料、2 0 %猪油、1%胆固醇混合喂饲 ,同时以 5 0 %乙醇灌胃每日 1ml/10 0 g ,时间为 4周 ,诱导供肝脂肪变性形成 ,大鼠 60 %减体肝移植模型。观察和比较术后 1、3、7、14d时PCNA、Br dU免疫组织化学及新鲜分离的肝细胞的流式细胞术结果及肝再生率。结果 脂肪变性供肝减体肝移植术后 1、3、7d的肝再生率较正常明显减低 (P <0 .0 1) ;各时点的PCNA标记指数 (P <0 .0 1)和BrdU标记指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脂变供肝术后的肝细胞增殖指数 (PI)在 7d时最高 (2 6.3 1% ) ,而正常供肝在 3d时最高 (4 2 .0 1% )。结论 大鼠脂肪变性供肝减体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高峰时间滞后、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12.
13.
14.
Partial liver graft transplantation is a surgical advance developed to overcome severe donor shortage. Survival of these grafts involves recovery from cold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CIR) injury, immediate regen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function. Here we examined the outcome of partial liver grafts in comparison to whole grafts following CIR injury. Lewis rats subjected to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with whole grafts preserved in Viaspan were compared to rats receiving 50% and 30% grafts. Outcome was analyzed by survival and regeneration. Transplant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100% survival for all grafts, whereas 16 h preservation resulted in 100%, 20% and 0% survival in animals receiving whole, 50% and 30% grafts, respectively. CIR induced increased IL-6 levels in 50% and 30% grafts, and activation of STAT3. Cell cycle progression (cyclin D1) and regeneration (BrdU) was initiated in all livers preserved for 1 or 8 h, but not in partial grafts preserved for 16 h. In conclusion, partial grafts recover from CIR injury through similar molecular pathways to whole grafts. Partial grafts with severe injury fail to achieve cellular proliferation despite the early initiating signals. This failure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impaired ability of the parenchyma to respond to initiating signals for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时期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特点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肝移植术后肠道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模型组(R组):假手术组大鼠开腹后只进行肝血管的分离,模型组大鼠建立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在肝脏阻断20min后,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后4、8、16、24h4个亚组(即R4组、R8组、R16组和R24组),每组各5只动物。检测各组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小肠组织IL-1β、TNF—α和IL-6水平变化。结果在光镜下观察发现S组大多数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各模型组肠组织光镜下可见上皮层结构出现破坏,由最初的绒毛尖端上皮下间隙增大逐渐发展到上皮层与固有层大量分离,累及绒毛两侧,部分绒毛顶端甚至出现破损,这些病理改变在R8和R16组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恢复。与S组比较,各模型组Chiu’s评分增高(均为P〈0.05);各模型组相比,R8组、R16组较R4组、R24组Chiu’s评分增高(均为P〈0.05)。与S组比较,R16组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增高(P〈0.05);各模型组的肠组织TNF-α、IL-1β、IL-6在肝脏再灌注后4h(R4组)开始升高,在16h达到高峰(R16组),在24h开始逐渐恢复(R24组)。结论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小肠黏膜损伤,4h内损伤逐渐加重,24h开始逐渐恢复;该损伤可能与小肠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β6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输注转染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同源短发夹型RNA(shRNA)的受者淋巴细胞对大鼠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大鼠活化T淋巴细胞IL-2基因编码区的shRNA表达质粒,体外转染受者(BN大鼠)淋巴细胞.以Lewis大鼠为供者、BN大鼠为受者,进行肝移植,干扰组的受者于移植术中经门静脉回输转染IL-2-shRNA的BN大鼠淋巴细胞;环孢素A组(CsA组)的受者移植术中经门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肝移植后应用CsA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受者移植术中经门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空载体对照组的受者移植术中经门静脉输入转染空载体的BN大鼠淋巴细胞.术后第7天,处死BN大鼠,取移植肝组织,观察组织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情况以及肝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测定肝功能指标、肝组织中IL-2基因的表达以及血清IL-2、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计算各组受者1周存活率.结果 移植后第7天,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的移植肝组织中可见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改变,而干扰组和CsA组病理切片中无或仅有轻度急性排斥反应征象.干扰组凋亡肝细胞数为(23±3.2)/mm2,CsA组为(26±4.0)/mm2,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P<0.05).干扰组和CsA组的IL-2mRNA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P<0.05);干扰组和CsA组的血清IL-2、TNF-α和IFN-γ水平较空载体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干扰组和CsA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空载体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白蛋白则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干扰组受者1周存活率为87.5%(7/8),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37.5%(3/8)和空载体对照组的37.5%(3/8,P<0.05).结论 输注转染IL-2-shRNA的受者淋巴细胞可抑制大鼠肝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但这种作用是短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