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历摘要患者,41岁,G3P1,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于2011年6月1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经期有轻微下腹胀,末次月经:2011年4月22日.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无腹痛.3月前当地医院考虑"子宫内膜炎"予中药口服治疗,当时腹部超声见宫内节育器、左附件囊性包块3.4 cm ×2.9 cm,药物治疗2个月后症状持续.1+月前再次于当地医院就诊,妇科检查提示后穹隆有2个赘生物,大者2cm×1 cm,小者0.5 cm ×0.5 cm,静脉麻醉下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和阴道赘生物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子宫内膜来源息肉,并伴腺体单纯性增生.  相似文献   

2.
例1,49岁。2年前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2月常规随访主诉右下腹偶感隐痛,妇科检查示阴道残端愈合,无异常分泌物,建议门诊随访以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2年患者仍偶感右下腹隐痛,且渐有坠胀感,近期加重,遂来院就诊。患者术后无接触性出血史。妇科检查示阴道粘膜充血,淡黄色分泌物较多,阴道顶端右侧见肉芽组织直径约2cm,盆腔右侧扪及囊肿约4cm。B超示右侧盆腔有一液性区4cm×3cm×3cm,疑为右卵巢。拟诊为1.右附件囊肿;2.阴道残端肉芽。行肉芽摘除术。术时患者感右下腹有剧烈牵拉痛,肉芽摘除后在阴道残端见一小破口,并见未吸…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女性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于卵巢、盆腔腹膜表面或其他盆腔组织。报告1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15年发生阴道残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患者4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伴腹痛3年、加重2个月就诊,全腹增强CT发现左侧髂血管旁不规则软组织,多学科会诊后拟诊断为阴道残端病变行腹腔镜探查术,根据术中所见行左侧阴道残端肿物切除术,切除组织经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阴道残端EMs。结合此病例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上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出血病例提供了诊疗思路,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手术后并发阴道残端EMs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患者,41岁,G3P1,因全子宫切除术后6年余,周期性下腹痛伴阴道流血5年余于2004年4月15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于1997年10月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行子宫全切及左附件切除术(术中情况无详细记载)。1998年12月开始出现周期性下腹胀痛及肛门坠胀,同时伴有少量暗红色阴道流血,持续约5天干净。近3月来周期性下腹痛加剧并伴性交痛。曾多次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阴道残端探及一约2cm×2cm大小低回声包块,先后服用抗生素及孕三烯酮、达那唑等药物治疗后腹痛缓解,阴道流血停止。入院时体格检查:T36.8℃,P84/min,R18/min…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23岁,G_1P_0,因"不规则阴道流血3+年"于2010年4月17日收入院。患者既往病史无特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软,无压痛。妇科检查:阴道通畅,穹窿存在,侧壁可见散在红色赘生物,累及阴道全长,宫颈上、下唇均可见质软粉红色赘生物(图1A),宫旁组织未扪及明显异常;子宫后位,形态大小正常,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双附  相似文献   

6.
患者31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B超示子宫肌瘤而于2004年12月入院,患者19972年因侵蚀性葡萄胎伴肺转移化疗8个疗程,子宫及肺部病灶消失。1998年顺产一男孩。2003年1月因不全流产在当地卫生院先后3次行刮宫术治疗。患者入院后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见子吕前壁近宫底肌壁间有一直径约2.5cm的灰红色结节,质偏软,边界欠清晰,肿物内可见上许褐色液体,双侧附件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20例行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80例行筋膜外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相比较,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随访阴道残端内芽组织发生率、阴道顶端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对术后性生活影响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的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底 ,选择在我院妇科住院子宫肌瘤手术患者 6 0例 ,术前未用激素治疗 ,术后自愿接受二次生殖内分泌功能检测。 6 0例中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子宫全切术各 30例 ,均保留双侧附件。子宫次切术组年龄 36~ 4 2岁 ,平均 38.5岁。子宫全切术组年龄38~ 4 4岁 ,平均年龄 4 0 .5岁。两组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子宫肌瘤的大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宫颈刮片 ,除外宫颈癌。…  相似文献   

9.
患者 50岁。孕 3产 2 ,因阴道不规则出血 3月伴接触性出血于 2 0 0 3年 7月 9日收入院。患者 3月前因绝经后出血 ,在当地医院行宫颈赘生物摘除术 ,病理报告为宫颈息肉。妇检示外阴正常 ;阴道通畅 ,粘膜光滑、质软 ,内见少量血性液体 ;宫颈表面光滑 ,颈管内见一约 2 .0cm× 2 .0cm大的赘生物 ,呈深红色 ,蒂粗延至内口 ;子宫与双附件正常。B超示宫颈低回声团块 ,宫颈多发纳氏囊肿。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未找见癌细胞。拟诊为宫颈息肉 ,因考虑赘生物摘除困难并征得患者同意 ,于 2 0 0 3年7月 14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筋膜外子宫全切术 ,保留附…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 患者,68岁,因绝经15年,阴道不规则流血20天于2010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1995年绝经,2003年7月因左侧乳腺癌行左乳腺根治术,术后接受6疗程放化疗.2003年8月开始口服他莫昔芬,每日1次,1次1片,连续服用5年,服药期间曾两次到医院妇科检查,无特殊发现.2010年10月因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无明显增大,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1.0 cm.  相似文献   

11.
保留阴道穹隆式子宫全切术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了保留阴道穹隆式子宫全切术,该术式在几乎不影响盆底结构的情况下,去除病灶。在穹隆中央原宫颈区形成类似宫颈状结构,保留其性感受区的功能,避免了因常规子宫全切术后引起的盆底结构改变,阴道缩短,患者腰痛及下腹坠胀不适或性生活受到影响等并发症。经过50例术后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5至1999年我院施行保留阴道穹隆式子宫全切术(保留组)50例,33-50岁,平均41.7± 2.1岁,其中40岁以下18例,41-45岁26例,46-50岁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次绝经后阴道流血(PMB)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未提示癌变及癌前病变的患者,发生绝经后反复阴道流血(RPMB)的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因RPMB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北京协和医院15年间因PMB就诊行子宫内膜活检的患者918例中,有RPMB患者112例,首次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未提示癌变及癌前病变。RPMB患者中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8.04%(9/112),与PMB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7.95%(73/9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7例(12.50%)患者在接受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后诊断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结论:首次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未提示癌变及癌前病变的RPMB患者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未增加。反复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应警惕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患者,40岁,因腹腔镜下子宫鞘内次全切除术后左下腹穿刺孔瘢痕处周期性疼痛及包块1年,于2007年4月16日入我院.患者因月经增多2年,加重2月,B超检查发现多发性子宫肌瘤,于2004年9月20日在我院行全身麻醉下经腹腔镜子宫鞘内次全切除术.术中未发现双侧附件异常病灶及盆腔内粘连.术中用切割机绞碎子宫及肌瘤并经左下腹穿刺孔取出.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每月仍有2~3天少量月经样阴道流血,术后2年左下腹穿刺孔瘢痕处出现与月经周期有关的疼痛及包块,每月阴道流血时包块长大约6 cm×5 cm ×5 cm,阴道流血后包块逐渐缩小到3 cm×2 cm×2 cm.  相似文献   

14.
1病历简介患者35岁。白带增多4个月,少量阴道出血3个月,腹胀半月余于2005年3月5日入院。2004年11月因白带增多,去当地医院就诊,盆腔彩超示子宫、附件无特殊,妇检宫颈Ⅰ度糜烂,阴道镜活检,病理报告宫颈异形细胞浸润,予局部用药治疗半月后出现阴道出血再次就诊。盆腔彩超:宫腔内见3.5cm×1.5cm赘生物。考虑:宫腔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12月15日宫腔镜下双极汽化切除息肉。术后病理报告:炎性坏死组织,病变符合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持续少量阴道出血。2005年2月底开始感腹胀,并逐渐加重。5d前再次就诊,行宫颈锥切术。近日因腹胀剧并伴明显消瘦来我院…  相似文献   

15.
患者56岁,因子宫全切术后2年余,发现盆腔包块1年余,尿频1月余,于2005年3月19日入院。2+年前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年余,诊断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行子宫全切术加左附件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报告不详。1+年前体检作B超检查时发现盆腔包块如鸭蛋大小,无自觉症状,未予处理。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不尽感,无血尿、尿痛、尿急等症状,大便无改变。在我院B超检查发现膀胱前方7.3cm×7.3cm×9.3cm实性团块,边界不清楚,外形欠规则。现入本院治疗。有乙肝小三阳史,否认结核病史、入院查体:内科检查无特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盆腔内膀胱前…  相似文献   

16.
子宫颈高分化绒毛腺管状腺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岚  吴捷  陆惠娟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2):126-126,I003
患者 41岁。因阴道分泌物增多及接触性出血就诊。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口有一 0 7cm× 0 8cm息肉状赘生物 ,子宫中位略大 ,前壁结节状突出 ,双侧附件无异常。既往有痛经史 ,5年前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口服避孕药 2年多。曾于 4年前及 1年前分别在本院做过宫颈息肉摘除术 (再次复查病理切片证实 )。初步诊断 :宫颈息肉 ,子宫腺肌病。 2 0 0 0年 5月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经过顺利 ,术后病理检查肉眼观 :宫颈赘生物呈灰白淡褐色类圆形小肿块 ,直径约 0 8cm ,表面粗颗粒状 ,无包膜 ;切面实性灰白色 ,质脆。显微镜下观察 :肿块表面可见粗细不等…  相似文献   

17.
正1 病历摘要患者,25岁,因不孕1+年,阴道不规则流血6月,于2017年12月27日入我院。患者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孕1+年。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入院前23天于我院门诊就诊,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0.75 cm(单层),内膜回声极不均匀,其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内可见1.6 cm×1.1 cm×1.6 cm低回声区,其内探及血流信号,肌壁回声均匀。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因患者未生育,  相似文献   

18.
阴道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48岁,发现阴道前壁赘生物4d,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妇科检查:阴道左前壁距阴道外口1/3处可见一3cm×3cm大小的赘生物,余无异常,考虑为阴道壁囊肿收入院。患者曾于2001年3月因右侧乳腺癌行广泛性右侧乳房切除及右侧腋下淋巴清扫术,2004年4月又因左肾囊肿行左肾1/3切除术。患者现已绝经10个月。身体检查:右侧乳房缺如,左侧乳房未扪及包块。胸部X线片:双肺未见明显异常。B超示:肝、胆、胰、脾、左肾、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右肾上极见一2.3cm×1.4cm的液性暗区,提示右肾小囊肿。患者于入院15d后,在骶管阻滞下行阴道壁囊肿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病理证实为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11例术前宫颈外观正常而术后病理切片提示病变,其中9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宫颈锥切术。术前宫颈外观异常8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宫颈肿物,1例表现为宫颈息肉,4例表现为宫颈紫蓝色结节;6例患者主诉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和/或性交后出血;4例浅表的宫颈紫蓝色结节行结节切除术,宫颈肿物及息肉行病灶切除2例,全子宫切除2例。结论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伴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性交后出血。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采取个体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患者39岁,住院号141839。因药物流产后7d,发现盆腔包块1d于2004年5月14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8月因月经量增多,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在我科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月经按月来潮。末次月经为2004年3月24日,停经后有轻度恶心,于13d前在当地行尿HCG检查阳性,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服药前未行B超检查)。服米索前列醇后出现腹痛,持续1d,阴道有少量出血,暗褐色,5d后阴道流血停止,无烂肉样组织排出。近1周偶感下腹胀痛,来我院就诊。B超提示,宫腔内未见妊娠囊,右宫角可见一约4.3cm×3.5cm大小混合性占位病变,子宫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