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ELISA法和PCR法检测了广州地区和佛山地区的 394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标志 ,比较分析了两地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结果表明 :两地区均有 90 %以上多重感染重叠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广州地区以乙戊型双重感染和乙丙型双重感染为主 ,分别占36 86 % (10 8/ 2 93)和 18.77% (55/ 2 93)。佛山地区以乙戊型双重感染和甲乙型双重感染为主 ,分别占 4 8.51% (4 9/ 10 1)和 2 5.74 % (2 6 / 10 1)。 相似文献
2.
3.
病毒性肝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 ,多年来一直都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新的病毒不断被发现。至目前为止 ,至少有 6种肝炎 ,即甲型肝炎(HA)、乙型肝炎 (HB)、丙型肝炎 (HC)、丁型肝炎 (HD)、戊型肝炎 (HE)、庚型肝炎 (HG)。由于各型肝炎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 ,因而 ,同一个体可以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肝炎病毒 ,这种现象称为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灵敏度的不断提高 ,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也越来越多地被检出。这种多重病毒感染时 ,病毒间相互作用可影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本… 相似文献
4.
251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阳地区病毒性肝炎病原型别及肝炎病毒多重感染情况,对251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甲肝抗体(抗-HAV),乙肝标志物(抗-HBVM),丙肝抗体(抗-HCV),及戊肝抗体(抗-HEV)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9例病毒性肝多重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肝功能变化、临床转归与单纯 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乾以比显示:各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B:97.20%,A;86.11%、C:61.11%、E:55.55%、D;15.89%,以乙肝病毒感染率最高。多肝病毒感染率最高,多重感染能促进肝病加重。乙、丙肝病毒复制指的研究表明L:乙、丙肝炎病毒及甲肝病毒对乙、丙肝病毒均无干扰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探讨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患者的病情转归及治疗情况;方法:检测1990~1992年住院病人HVA—IgM、HBsAg、抗HBs、HBeAg、抗HCV,混合有两种以上病毒标志物者为重叠感染;结果:56例中男:女=5.2:1,平均年龄32.05岁,单独感染者平均住院30.1d,重叠感染者57.29d,甲乙型重叠感染75%,乙丙型重叠感染14.3%,甲乙丙型重叠感染10.7%,5例重叠丙肝病毒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病毒性肝炎各型间重叠感染并不少见,输血是丙肝重要传播途径,合并丙肝者病情较单纯感染重,病程迁延,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变机会多,对丙肝治疗上,尚缺乏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模式以及对临床体征,症状的影响,研究多重感染的危害因素,方法:对1998-2000年佛山和广州两地各大医院住院的82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各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记录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其肝功能的检测指标,同时选择有关的对照并制定统一表格对多重感染患者和对照组进行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模式为19种,双重感染占了83.86%,多重感染中重叠乙肝感染者占了绝大多数(98.3%);乙肝多重感染组的黄疸阳性率(69.50)较单纯乙肝感染组(53.53%)为高(P<0.01),各种反映肝功能的生化指标的中位数,多重感染组明显高于单纯乙肝感染组,住院时间也明显较单纯乙肝感染组长,重症者和肝硬化者比例较单纯乙肝感染组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下面几种因素与多重感染有关,家庭成员肝炎史OR为27.11(4.93-149.1),牙科手术史OR为4.81(1.57-14.69);输血史OR为4.01(1.51-10.70),血液接触史OR为5.64(1.0929.27),外餐习惯OR值2.29(1.30-4.05),结论: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模式较多,对临床有较大的影响,对人体危害较严重,恢复较慢,家庭成员肝炎史,牙科手术史,输血史,血液接触史和外餐习惯与多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24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医院感染79例(90例次),感染率为32.2%。最常见为腹腔感染35例(38.9%),其次为肠道感染15例(16.7%),胆道感染13例(14.4%)。病原菌以蓝阴性菌为主, 经治后好转149例(60.8%)。感染是诱发及加重重型肝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对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的有效 防治是抢救重型肝炎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在肝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反应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0名助血员的126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的CMV-IgM、CMV-IgG和CMV-DNA。结果肝炎患者的CMV感染率与助血员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MV-IgG含量在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单一感染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叠感染患者明显高于一感染患者和助血员(P〈0. 相似文献
10.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虽然肝功能衰竭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但重型肝炎患者比较高的感染率也是影响其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肿瘤及危重患者的增加,抗生素应用有不合理性,致一些耐药菌株出现,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渐提高。为有效地控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炎交叉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预后及病毒之间相互干扰方面的异同。方法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组50例和单纯乙型肝炎组50例,其中每组各含4例肝硬化患者;对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症状、转氨酶及胆红素方面,重叠感染组均重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或P〈0.01)。但与预后有关的一些指标,如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病死率,两种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有所不同:甲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影响不大,但戊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在病毒干扰方面,两种重叠感染似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更明显。结论甲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转氨酶、胆红素虽有一定影响,但对其预后无太大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似有一定的抑制,但不如戊型肝炎明显;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均有明显的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也较强。 相似文献
12.
检测892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戊型(HEV)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患者占肝病患者13.6%(121/892),其中59.5%(73/121)为重叠感染。HCV与HBV重叠感染最常见,占64.6%(47/73),其次是HCV、HAV和HBV(13.7%),HCV与HEV(18.2%),HCV与HAV(6.8%),及HCV、HBV和HEV(6.8%)。HCV重叠感染者重症肝炎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HCV感染者。结果提示,重叠感染是HCV感染者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46例HCV/HBV共感染者、56例单独HCV慢性感染者及60例单独HBV慢性感染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其中HCV/HBV共感染者及单独HCV慢性感染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随访24周,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后,HCV/HBV共感染者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3.04%与单独HCV慢性感染者取得SVR(48.2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6.207,95%CI:1.655-23.28,χ2=8.562,P=0.003)。单独HBV慢性感染者取得SVR者(45.00%)与HCV/HBV共感染者取得SVR者(13.0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5.455,95%CI:1.463-20.332,χ2=7.357,P=0.007)。结论HCV/HBV共感染比单独HCV或单独HBV慢性感染更难治,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BV共感染有疗效,但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对128例乙型肝炎重叠感染甲、丙、丁、戌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经过及预后与单纯乙肝病毒感染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HBV重叠HAV感染大多呈急性经过,预后痕好。HBV与HCV、HDV、HEV重叠感染后,重症肝炎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依次为己戌、乙丙、乙丁重叠感染.原有肝脏的损害程度与病死率呈正向关系。重叠感染后部分患者的乙肝病毒复制受到抑制并可能被清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丁型肝炎病毒(HDV)在十堰地区感染情况,探讨HD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同时或重叠感染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方法:取各型乙肝病人、HBsAg携带者血清,用ELISA方法测定HDV和HBV标志物。结果:HDV标志物阳性率重症肝炎高达66.7%,HDV重叠感染主要分布在慢活肝,占50%。结论:HDV感染在十堰地区很常见,HDV和HBV重叠感染与临床慢性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0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不同年龄组、HBeAg阴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中,乙、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各年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BPC)和总胆红素(TBI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A/G、WB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而且高年龄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年龄组(P<0.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之间ALT、TBIL、A/G、WBC和BPC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PT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性组、HBeAg血清转换组的病死率与HBeAg阳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高年龄患者病死率高。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比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更易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病毒性肝炎447例,经检测确定有61例(13.65%)为甲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其中混合感染9例,重叠感染52例。作者认为:①乙型肝炎虽是首次急性发病,亦可能合并有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故每例患者,均应同时检测血清抗-HAV IgM及HBV标志物;②当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出现症状异常或明显加重时,亦应考虑乙型肝炎与甲型肝炎或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可能,并要注意有无转为重症肝炎的倾向,根据病情需要采取相应的积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DNA前C区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沈阳地区70例血清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的C基因前C区1896位点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乙型肝有C区变异检出率为4%(1/20),慢性迁延肝炎为25%(5/20),慢性活动性肝炎为38%(5/13),肝硬化为33%(4/12);(2)ALT升高组中,HBeAg及抗HBe均阴性患者和HBeAg阴性,抗HBe阳性患者HBV DNA前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HBV、HCV重叠感染时 ,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30例 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 ;应用 PCR法检测 HBV DNA及 HCV RNA。结果 :与单纯 HBV或HCV感染患者相比 ,重叠感染患者 HBe Ag、HBV DNA、HCV RNA阳性率明显降低 ,抗 - HBe阳性率明显升高 ,HBs Ag、抗 - HBc Ig G及抗 - HCV平均几何滴度也明显降低 ,部分患者 HBs Ag阴转。重叠感染患者 TBil及 AST/AL T比值明显高于单纯感染者 ,尤以抗 - HBe阳性者明显。结论 :HBV、HCV感染同一宿主时存在相互干扰、相互抑制 ,且较单纯感染患者病情重。重叠感染时抗 - HBe阳性不能做为病情恢复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上海科华实业生化公司的抗丙型肝炎(科华抗 HCV)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试剂,对67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抗 HCV 筛选,其中16例抗 HCV 阳性,检出率为23.9%。血友病患者检出率高达83.3%,急性白血病为27.3%,再生障碍性贫血为23.1%。输血少于10次者抗 HCV 阳性检出率为12.8%,多于10次者为39.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7例未接受输血者抗HCV 均为阴性,多次输血后复查,其中6例转为阳性,两者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01)。67例中,HBV/HCV 二重感染6例(9%)。对献血员作抗 HCV 筛选,可能有助于减少输血后肝炎的传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