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鼻粘膜P物质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探讨P物质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健康大刀2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免疫,继之鼻局部免疫建立大鼠为应性鼻炎模型,取该模型和健康对照组动物的鼻粘膜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SPR在鼻粘膜中的分布,密度及其在该模型中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P物质受体mRNA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大鼠鼻粘膜P物质受体(substance P receptor,SP-R)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 选健康Wistar大鼠2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用卵清蛋白行腹腔注射基础致敏,继之鼻局部激发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作内标准,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ve poly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辣椒辣素(capsaicin) 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甲苯2 ,4二异氰酸酯(toluene2 ,4diisocyanate,TDI) 致敏新西兰兔制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 观察给予辣椒辣素处理前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同时应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鼻粘膜的改变。结果应用辣椒辣素处理后, 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表明,辣椒辣素处理后P 物质免疫反应(substance Pimmunoreactive,SPIR) 纤维减少, 而对照组中明显增加。HE 染色显示辣椒辣素处理后,鼻粘膜未见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 对照组均为鼻粘膜水肿、血管扩张及炎细胞浸润。结论 辣椒辣素能缓解流涕及喷嚏, 减少SPIR 纤维密度和数量, 而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为研究变应性鼻炎(AR)时鼻粘膜速激肽类神经纤维末梢的密度变化,用二异氰酸甲苯酯(TDI)滴鼻建立WS系大鼠的AR实验模型,取鼻粘膜作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三种速激肽类即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及神经激肽B(NKB)神经纤维的密度。结果证实实验组动物鼻粘膜SP、NKA及NKB神经纤维的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鼻粘膜三种肽能神经纤维染色加重、纤维变粗、曲张体增大。由于大鼠AR模型鼻粘膜SP、NKA及NKB神经纤维的密度明显增加,提示速激肽在AR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一致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鼻炎对照组10只,哮喘组10只和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哮喘模型鼻粘膜及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IL-13、IL-5和VCAM-1的表达。结果 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变应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数、VCAM-1和IL-13阳性血管数以及IL-13和IL-5阳性炎症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Th2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共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变应性鼻炎(AR)时鼻粘膜速激肽类神经纤维末梢的密度变化,用二异氰酸甲苯酯(TDI)滴鼻建立WS系列大鼠的AR实验模型,取鼻粘膜作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三种束激肽类即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及神经激肽B(NKB)神经纤维的密度。结果证实实验组动物鼻粘膜SP,NKA及NKB神经纤维的密度显著高对照组(P〈0.01);实验组鼻粘膜三种肽能神经纤维染色加重,纤维变粗,曲张体增大,由于大鼠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一致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鼻炎对照组10只,哮喘组10只和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哮喘模型鼻粘膜及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IL13、IL-5和VCAM-1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变应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数、VCAM-1和IL-13阳性血管数以及IL-13和IL-5阳性炎症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结论Th2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共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嗜酸粒细胞(EOS)超微结构,从临床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n=13)、花粉症(PS,n=9)和健康对照(n=3)鼻粘膜取活组织检查标本,除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外,重点观察EOS脱颗粒的超微结构改变。PAR和PS患者的鼻粘膜除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外,均有明显的EOS浸润。缓解期鼻粘膜EOS胞膜完整、无突起,胞浆颗粒密度一致、中心键(crystaloid)清晰,胞浆无空泡化,为静息期EOS。发作期鼻粘膜EOS胞膜多不完整,伸出较多伪足,伪足中含有颗粒,胞浆空泡化明显,颗粒密度不一,中心键常脱失,为活化期EOS。此外,尚可见大量的肥大细胞(MC)及T淋巴细胞浸润。EOS与MC及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的表达。方法 :以卵清蛋白为变应原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 (模型组 )。取该模型和健康豚鼠鼻粘膜行常规HE染色 (对照组 ) ,并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方法 ,对两组动物鼻粘膜组织中IL 12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结果 :IL 12mR NA在两组鼻粘膜中均有表达 ,模型组的表达水平为 0 .6 6 7± 0 .10 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0 .84 7± 0 .0 71(P <0 .0 1)。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中IL 12的表达下降 ,提示应用IL 12替代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role of substance P receptor (SPR) in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AR). METHODS: Twenty health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model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rat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ovalbumin intraperitoneal immunization and nasal antigen challenge. The nasal mucosa obtained from seven out of ten AR models as well as ten normal controls were studied routinely by H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o observe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SPR. 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immunoreactivity to SPR was present both on the surface and in the cytoplasm of epithelial cells, eosinophils, glandular cells and its ducts, mast cells, plasmocyte and other monocytes. During nasal hypersensitiveness, the staining density and the positive staining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SPR in nasal mucosa in rat AR model indicates that SPR might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R.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鼻炎神经肽与肥大细胞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辣椒素治疗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机制,进一步研究变应性鼻炎中神经肽与肥大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自然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和辣椒素治疗组,每组各10只。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免疫,继之鼻腔局部免疫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并进行辣椒素治疗2周,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取各组动物的鼻黏膜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并比较肥大细胞在各组之间的差异,观察P物质(SP)在鼻黏膜中分布密度的差异。结果:变应性鼻炎组肥大细胞计数大于自然对照组(P<0.01)。辣椒素治疗组肥大细胞少见,低于变应性鼻炎组(P<0.01);SP的表达低于变应性鼻炎组(P<0.01),但与自然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中SP的表达与肥大细胞浸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8252,P<0.05)。结论: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模型可有效减少肥大细胞的浸润,使SP表达减少,各种过敏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变应性鼻炎(AR)动物模型观察鼻内类固醇激素对鼻腔黏膜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鼻内类固醇激素组(A组),AR模型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A、B组以卵清蛋白建立大鼠AR模型,C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卵清蛋白。然后A组以鼻内类固醇激素喷鼻,B、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末次激发后观察动物鼻部症状和体征,并取鼻黏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鼻黏膜内嗜酸粒细胞(EOS)数,阿辛蓝-过碘酸-希夫染色观察杯状细胞变化,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鼻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鼻内类固醇激素能明显减轻AR鼻部症状,其评分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鼻腔黏膜内EOS数和杯状细胞数明显降低,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A组鼻黏膜纤毛结构与C组相似,而B组纤毛倒伏、排列紊乱、缠绕集结、大量分泌物附着等。结论:鼻内类固醇激素能明显缓解AR症状及鼻黏膜炎性反应状态,并对受损纤毛有明显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黏膜P物质受体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大鼠鼻黏膜P物质受体 (SPR)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 选健康Wistar大鼠 2 0只 ,雌雄不限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0只。实验组用卵清蛋白行腹腔注射基础致敏 ,继之鼻局部激发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以 β 肌动蛋白 (β actin)作内标准 ,利用反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T PCR) ,对变应性鼻炎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鼻黏膜SP RmRNA进行了定量研究。同时利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对其行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鼻黏膜中均有SP RmRNA表达 ,但实验组大鼠中SPR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变应性鼻炎鼻黏膜SP RmRNA表达量增多 ,提示SP RmRNA表达上调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otaxin(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腔黏膜和骨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AR模型,瑞特染色计数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髓中CCR3的表达;制备大鼠鼻腔黏膜组织病理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鼻腔黏膜中Eotaxin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otaxin在鼻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AR组骨髓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R组外周血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AR组大鼠鼻腔黏膜中Eotaxin阳性细胞数与Eotaxin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性(r=0.804,P〈0.01)。AR组Eotaxin的表达与鼻腔黏膜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5,P〈0.01)。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36,P〈0.05)。结论:AR组中Eotaxin和CCR3表达增强,为嗜酸粒细胞从骨髓快速募集到鼻腔黏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前后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及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的变化及IL-5在A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6例AR组患者SIT前后和对照组35例血清中IL-5含量的变化;采用HE染色方法检测SIT前后30例AR患者和对照组35例鼻黏膜中Eos浸润情况。结果 SIT前AR患者血清中IL-5含量(56.32±19.30)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8.40)ng/L和SIT 1年后AR患者(19.04±10.80)ng/L;SIT前AR患者鼻黏膜中Eos浸润数26.08±8.90/HP明显高于对照组3.74±2.40/HP和SIT 1年后AR患者4.94±2.78/HP。结论 IL-5可能通过调节Eos而参与AR的发病机制及病情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菌诱导的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Eotaxin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真菌互 隔交链孢霉致敏豚鼠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鼻黏膜中 Eotax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打分,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鼻黏膜固有层中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 模型组鼻黏膜中Eotaxin基因的表达主要在黏膜固有层,对照组未见明显阳性表达。结论:真菌诱导的变应性鼻 炎鼻黏膜中Eotaxin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进而引起组织损伤,表明Eotaxin基因在真菌诱导 的变应性鼻炎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菌诱导的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Eotaxin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真菌互隔交链孢霉致敏豚鼠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鼻黏膜中Eotax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打分,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鼻黏膜固有层中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模型组鼻黏膜中Eotaxin基因的表达主要在黏膜固有层,对照组未见明显阳性表达.结论真菌诱导的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Eotaxin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进而引起组织损伤,表明Eotaxin基因在真菌诱导的变应性鼻炎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