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探讨古今医家对中风先兆防治的研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医学界能不断继承、发掘、完善中医预防医学理论,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中风先兆的防治中。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翠娥  徐莲芝 《中医学报》2011,26(3):257-258
目的:探讨艾滋病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治未病"理论的渊源,探讨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涵盖了健康和疾病的每个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风"防"重于"治",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风先兆积极预防和治疗,是降低中风发病和复发的关键。关于中风先兆的防治,历代论述颇多,从涵义、病机、临床表现及防治等方面概述历代医家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一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中预防疾病、防重于治思想的具体体现,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将"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说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未病"是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既是医疗保健的理想境界,也是衡量医者水平的重要标志。"未病"包括无疾之身、疾病隐而未发、发而未传三种状态;"治未病"具有三种境界,可概括为"未雨绸缪,保身长全""见微知著,救其萌芽""料在机先,阻截传变"。现代"治未病"切入点可以表达为:养生是基础,体质是根本,关注高危人群、发病先兆和干预亚健康状态是重点。中医"治未病"的意义主要体现于减轻医疗卫生负担、保障民众健康、发挥中医优势、实现中西医对话与交流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方法 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防治糖尿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糖尿病的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比单纯西医观点进行宣教效果更好.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更好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方法 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防治高血压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普遍认为比单纯西医观点进行宣教效果更好.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三个环节,从"治未病"入手来阐述HIV/AIDS的三级预防,在"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既病防变"三个方面对HIV/AIDS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治未病"理论的渊源,探讨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涵盖了健康和疾病的每个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概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研究进展.方法:搜集并整理近年来关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相关文献资料,从理论和临床角度概述中医治未病理在针灸预防中风中的运用.结果:针灸在预防中风的临床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结论:针灸通过治疗中风先兆来预防中风,对一些卒中高危个体确实可以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未病的涵义,既包括平人,也包括亚健康者,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指导亚健康的临床辨识及干预,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不论是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还是现代的“亚健康”的干预理念,既是积极主动的预防医学观,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这些思想对于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脑血管疾病为中医防控的优势病种,预防医学提出的“三级预防”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相一致。建立健全基于“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对于完善中西医结合体制机制,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痛风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痛风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开展社区医学干预,降低痛风病的发病.方法 采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即是采用预防和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结果 通过社区医学干预和相应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本病健康知晓率,预防社区发病的重要途径.结论 开展社区医学干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治未病"是中国古代医家针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是对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包括未病先防、欲病先治和既病防变三个方面。"治未病"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及指导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多种因素导致人群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治未病"思想,其理论研究可谓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整体观念和自然观念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此后,历代医家对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不断发挥,使其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预防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自然观念、道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都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它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中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中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治未病的思想应用于中风病的防治,它包含的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三部分内容,将对中风病的治疗起到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肛窦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将其预防医学思想与肛窦炎的防治结合起来具有显著的意义。在防治肛窦炎方面提出"未病先防"应普及肛窦炎的健康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既病防变"强调应及时诊治,以防它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治未病”思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中,"治未病"思想由来已久,从古至今都一直为各医家推崇,被视为治病救人的最高层次。目前,"治未病"思想可以指导多种疾病的防治,无论在预防、治疗,还是康复阶段,都可以体现出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文章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已愈防复三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医"治未病"之概念及其科学内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治未病"是中医具原创性的观点.本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医学朝向健康,人的身体会不断出偏,需要不断纠偏;如果能抓住在器质性病变形成之前的两个环节:预防保健与及早干预,将病情控制在功能状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注重养生,有病早治、重视整体,既病防变、全面调理,愈后防复、寓养于治等多方面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策略,以期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为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