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5年7月至1996年2月,我院采用浅低温(32-28℃)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下,行各种先天性心内畸形矫治术及瓣膜置换术75例。该手术与阻断升主动脉相比其优越性在于,一采用浅低温,降温升温时间缩短,体外转机时间缩短,相应手术时间也缩短。二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避免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因此,对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影响减少,所致术后临床表现与阻断升主动脉术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主要以术后1-2小时出现短时间的体温低,血压低,尿量少,心率加快表现为重点,加以观察与监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15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15例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者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跳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度在(33±1)℃,均在心脏空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心脏手术完毕后顺利停机,术后血液动力学平稳,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率低,无1例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及空气栓塞,早期死亡率0.93%(2/215)。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应用于绝大部份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对小儿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均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转机时间最长为58 min,最短为29 min,平均转机(36.86±21.14)min。全组无1例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均手术后2~3 h清醒、术后3~10 h撤离呼吸机,全组无脑气栓和传导束损伤发生。患者1 d后拔出引流管可以自由活动,术后住院3~6 d出院时心功能均恢复至Ⅰ级。结论:不阻断升主动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心肌保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先心病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中低温组、浅低温组,每组各15例.体外循环中主动脉开放时中低温组温度维持在30 ~ 32℃,浅低温组维持在34 ~ 35℃.观察并比较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尿量、自动复跳率、多巴胺使用率、第一个24h心包内外引流液.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中浅低温组尿量明显多于中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低温组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100%,中低温组为(7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用量及第一个24h心包内外引流液量浅低温组均少于中低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先心病手术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二尖瓣心脏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和方法。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80例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CPB采用中、浅低温,全部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并在CPB中予以负压辅助静脉吸引,术中全部采用HTK液灌注心肌予以心肌保护,对CPB建立方法、CPB过程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0例心脏二尖瓣疾病患者全部予以痊愈出院。全部患者CPB转流时间为97~308(192.2±54.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0~233(130.8±46.9)min;辅助转流时间为30~53(41.8±8.1)min。术后呼吸辅助时间6~24(20.6±14.1)h;术后ICU时间为2~6(3.3±2.6)d;术后住院时间7~10 d;术中及术后无股动静脉插管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脱机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院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满意。结论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中,CPB方法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手术时间较长,应加强CPB的管理,避免术中术后产生CPB相关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总结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行右胸腔镜辅助浅低温体外循环升主动脉不阻断二尖瓣生物瓣置换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护理要点为术前做好访视及相关人员、物品的准备,术中做好手术体位管理、药物管理及低体温、大出血、空气栓塞、室颤等并发症的预防和紧急应对,术后注意管路交接,做好保暖。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 h,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95 min,术中除颤自动复跳,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10 d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纠治的护理配合。方法全组均经胸骨正中切口,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微流量(DHLF)方法,同时纠治主动脉缩窄和并发的心内畸形。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46~24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4—169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加~62min;术后15例上下肢无压力阶差,下肢血压低于上肢2例,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例;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5.26%。结论正中切口一期纠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和并发心内畸形,可同时纠治发育不良的主动脉弓,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恢复。术中建立上下肢测压,维持循环稳定;精确监测鼻咽温、肛温,使用温控垫同步复温等深低温护理是促使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减少心脏手术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探讨术中采用连续脑氧饱和度(rSO2)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个月-3岁心脏病患儿81例,分为紫绀组(36例)和非紫绀组(45例)。采用芬太尼-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体外循环用非搏动平流灌注,流量100-150mL/kg。用脑氧饱和度仪测量rSO2,分别于全麻诱导、主动脉插管、阻断升主动脉、阻断升主动脉后15min,开放升主动脉、停机及手术结束等时点记录rSO2、平均动脉压、鼻温及肛温等变化。结果:麻醉诱导时rSO2平均值46.33%,紫绀组rSO2明显低于非紫绀组;降温阶段,rSO2显著升高,而复 复温开始后rSO2降低,开放升主动脉时达手术过程中最低值(40.69%)。结论:rSO2能较 准确反映此类手术中脑氧合状态。降温阶段rSO2较高不宜过度灌注,复温阶段特别是在开放升主动脉时,rSO2较低,故应避免复温过快,并适时增加流量,适当提供脑灌注压。  相似文献   

9.
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病变的手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病变的手术配合体会,对1993年1月~1996年12月期间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的305例患者进行总结,要求手术室护士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配合技术娴熟准确,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做好意外情况配合,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升主动脉瘤患者25例(累及部分弓部或者全弓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3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前正中切口手术。其中Bentall手术17例,Wheat手术1例,升主动脉替换手术3例,升主动脉替换加右半弓或者全弓替换手术4例,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4例,Bentall加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置入手术2例,主动脉瓣成形及升主动脉替换加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置入手术7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1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8.4±30.5)min,平均心肌血运阻断时间(80.3±14.7)min;17例行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0~22 min,平均(17.5±8.3)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6.1±20.9)h,ICU停留时间(92.5±37.1)h,术后住院时间(13.7±7.4)d。死亡2例(5.3%),1例死于术中大出血,1例死于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术后24小时内心包和纵隔引流量(448.6±262.5)ml,无二次开胸止血者。术后5例出现低氧血症,3例并发精神症状,1例出现伤口感染,均治愈。36例随访1个月至11年,均生存,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是外科治疗升主动脉疾病的关键。Bental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的主要术式,"孙氏"手术则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应用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可以简化弓部操作,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适用于大部分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采用间歇性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剖宫产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9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间歇性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剖宫产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术治疗,比较两组动脉栓塞术与子宫切除率、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输血量、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采用间歇性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剖宫产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室问隔缺损(VSD)修补术的应用体会。方法 111例VSD患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于心脏跳动下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降温至31—35℃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体循环动脉灌注压在7—9kPa,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VSD修补术。结果 2例术后36-48h出现脑空气栓塞,经高压氧舱等治疗2wk后恢复。1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药物治疗得以纠正。全组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VSD修补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和可靠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方式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改善术中大脑血供,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分支优先技术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11例,均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采用分支优先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以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随访复查胸腹主动脉增强CT,评估康复情况并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体外循环时间(213.8±23.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3.3±11.8)min,停循环时间(24.8±3.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3.3±37.9)h,仅1例患者因术后肝肾功能衰竭自动出院,出院时患者中度昏迷,气管切开,呼吸循环稳定,其余患者康复出院,早期复查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分支优先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术方式,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提供充分的大脑灌注,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手术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全程转流154~29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142 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5~40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5~40 min.本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短暂脑损害1例,无永久性脑损害发生.结论: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可提供有效的脑保护,其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小儿部分性房室共同通道术治疗经验。方法:自1994年10月-2001年10月,经胸正中切口及右胸前外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小儿部分性房室共同通道手术矫治26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56.8min,术后无低心排,严重心律失常,无检塞和脑部并发症。除1例术后二尖瓣轻度返流外,余无杂音和残余分流,治愈率100%。随访3-24个月,心功能改善,活动正常,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矫治部分性房室共同通道有如下优点;(1)避免主动脉阻断引的心肌损害。(2)可清楚观察房室瓣的反流及修复效果。(3)术中可即时观察是否损伤传导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是否采用静脉转流对血流动力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的影响,评价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中不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的可行性。方法:18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前10例病人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后连续8例不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比较两组病人术前、阻断静脉前、阻断静脉时、开放静脉即刻、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原位肝移植术不采用静脉转流可使术中血液动力学参数MAP、MPAP、CVP的改变更加急剧;且这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ICU停留时间均短于或低于转流组病人。结论:不采用静脉转流技术在大多数成人肝移植中是安全而又可行的,并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缩短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心肌保护。方法:3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被随机平均分为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两组。停跳组降温至食管温度25±1.35℃,并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高钾停跳液,灌注量15ml.kg-1,同时在心脏表面及心腔内置0.9%氯化钠溶液浸泡,使心脏停跳,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降温至食管温度33±0.8℃,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控制心率在40~70次.min-1。结果:两组病例术中血流动力学均较稳定,无明显差异。但两组CK-MB、CK、LDH、α-HBDH均较术前增高,尤以停跳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心内直视术麻醉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对心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行根治术的法洛四联症(TOF)儿童围术期右心收缩功能进行评估,并探讨其术后右心收缩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2例TOF患儿围术期右心室收缩末容积(RVESV)、舒张末容积(RVEDV)和射血分数(RVEF)等进行RT3DE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以上3项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收集患儿围术期临床资料,探讨术后近期右心收缩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3 d RVEDV、RVEF均降低,RVESV无显著性变化。跨瓣补片与否、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残余梗阻和术后残余分流的存在与否与术后RVEF变化呈良好相关性,其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和跨瓣补片与否是影响术后近期右心收缩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儿童TOF根治术后近期右心收缩功能降低,主要与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跨瓣补片与否以及术后残余分流和梗阻等因素有关,提示术中缩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尽量施行非跨瓣补片以及完全纠正解剖畸形对术后近期TOF患儿右心收缩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子宫切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剖宫产术前给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对照组患者直接行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术后转ICU率、住院时间及下肢血栓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术后转ICU率、住院时间与下肢血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球囊间歇性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剖宫产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剖腹产术;观察组行间歇性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子宫切除、感染和下肢血栓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间歇性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剖宫产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更佳,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